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合集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18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合集

2024-03-18 19:51:05

【#实用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合集#】这篇文章将为您探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的各个方面和细节。如今的学生和上班族都得面对非常多的文字书写工作,范文对于我们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范文中的精彩句子,让文章更有说服力。请把这篇文章记入您的收藏夹!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1

一、主题的由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离开来”。由此看来,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开展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否则难以持久的,所以建设一个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校园实践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种植的知识了解很少,动手能力较差。在学校有一块荒地,春天,万物葱茏,生机勃勃,如果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土地,种上一些菜啊,花啊,孩子们肯定很感兴趣!这样的种植活动可以说是操作性强,切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取材方便,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又能让他们亲 近生命的成长过程!

二、活动的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 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 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 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 用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 学会相互合作。

三、 活动的时间:十月至一月

四、 活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设计方案

1.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 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内容:确定主题,设计活动方案。

3.方式: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

4.步骤: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想研究些什么?为什么?从 而确定研究主题。

(2)按自愿结合、家庭住址相近的原则分小组。分为六个小组,每组6人。地瓜组、花生组、向日葵组、玉米 组、大豆组、绿豆组。

(3)各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4)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种植实践

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获得一些亲 身探索的体验,学会相互合作。

内容:了解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懂得种植的环节,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了解一 些无土栽培等新型种植方法。

方式:调查、访问、收集、种植、观察、记录、小组合 作探究。

步骤:(1)按家庭住址远近、兴趣爱好划分种植区域。

(2)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请园丁介绍校园里农作物的种类、数量,主要品种的名称、特点,如何栽培管理。

(3)各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想在红领巾种植园种植的植物;收集种子、幼苗或可以扦插的枝条。

(4)翻地、整地、施肥、种植。

(5)各班选出一些爱好种植的同学,对种植的植 物进行管理。

(6)围绕种植的农作物进行研究,了解作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作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7)设计观察记录表,坚持记录。

(8)收集无土栽培等新型种植方法的有关资料,交流。

(9)各班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合并, 不同的列出目录,分类装订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

目标: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热爱学校的情感,能用自己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来装扮自己的学校。

内容:展示各组种植的农作物,谈谈活动的体会。 方式:展示、交流、讨论、汇报。

步骤:

(1)班级展示种植的植物。

(2)当一回校园美容师,进行美化设计。

(3)展示、评价。

(4)谈谈活动的体会。

四、成果的可能形式

收集到的各类资料汇编、调查表、观察日记、种植的 照片、活动体会心得等。

五、活动实施的相关要求

1.根据学习需求来请园丁,对活动有帮助的人也可以。

2.提示学生资料收集要适度,要进行筛选。

3.小组分工要明确,不能一人包办。

4.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记录。

5.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的精神。

6.出现争议时要友好协商,解决分歧。

活动计划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A、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B、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C、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D、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A、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B、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C、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D、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⑴小组合作研究。学生按学习小组或经过调整组合成3——6人的课题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有分工,

又有合作,各尽其能,协作互补。⑵个人独立研究。一般采用“开放式作业”形式,由学生根据已选定的课题,各自独立的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或半年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信息,开展研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念后,再通过集体辩论,分享初步的成果,由此推动个体深化研究,之后形成各自的课题报告或论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现实,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纲要(试行)》精神,围绕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着眼未来,面向全体,整体优化,发展个性”,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

二、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1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生活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会服务和**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4.旨在通过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七年级:

1关注自然和自我,树立热爱自然、爱护环境、关爱自我的意识。

2在关注自然、关注自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初步养成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八年级:

1从关注家乡、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有关家乡和社会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九年级:

1从关注科学文化入手,树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意愿。

2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敢于创新,追求创新和成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成果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领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四大领域,这四个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融为一体。要坚持从书本出发,不断拓展知识的外延,综合实践活动努力从自我、自然、社会、科学、文化五大板块去构建具体的内容体系。以一个个鲜明的主题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我们学校已经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为依托,进行必要的学科整合,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二)主题设计的原则:

1开放性:努力打破学校封闭,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和学会学习。

三。实践性:把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加强学生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

(三)主题设计的基本思想:

七年级:设计主题活动,主要从自我发展和自然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自然。

八年级:主要从关注家乡、了解社会的角度设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

九年级:从科学文化的角度设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提高科学**能力和审美素质。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每周安排3课时,列入课表。活动时间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7年级:每周3学时,共48学时;

八年级:每周3学时,共48学时;

九年级:每周3学时,共48学时。

(注:48学时不包括课外资料收集、个人调查、访问等。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二)师资保障:

考核小组名单:黄永明(校长)、吴澄江(副校长)、浦金福(副讲师)

评估小组的职责是:指导课程的实施;对各个课题组的结题报告进行验收;负责考评奖励等。

策划:各门学科教研组长

个学科教研组长必须将综合实践纳入工作计划。学科教研组负责个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组员:实验年级各学科教师(不限于校本课程教师)。)

教师负责协助学生进行选题、计划实施、方法指导、监督、过程评价等。

(三)课型及步骤:

1.方案设计型——指导老师从“亲近自然、发展自我、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设立活动的主题(多个)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择课题。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计划(详细)和班级安排,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2.方法、知识普及型——在活动前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时进行解决。

三。实践活动类型:学生进行活动和实践。学生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经验。教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体验和感受,并对每一项活动做出一定的评价。

4.专题研讨型——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过程中的发现等,并在学生中充分讨论,得出结论,并指导学生写好整个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总结、调查报告等。

5.成果交流型——既要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物化成果(心得体会、手工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文章等)交流,更要有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的交流。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很重要。

6.总结型——教师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作出专题总结(教师对这次活动开展本身,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方法、成绩等作出全面的评价,其中还可包括指导教师的作用。)

五、课程管理:

(1)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行为、秩序、安全等方面负全责,并对每一项活动进行记录

(2) 聘请班主任协助监督和指导

(三)让每一个学生自己设置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封面图案学生自主设计,档案袋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整理、存放。(自己的活动计划、过程、经验、感悟、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活动结果、教师评价等)。

(注:摄像机及摄像设备由学校负责)

(相关活动**仅供实验教师参考,详见下文)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

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

“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地方管理和学校发展规定的一门管理类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以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导向,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是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三。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劳动和技术教育,尤其是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

他们的学生劳动技术在学校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很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 “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

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门新课程开始显现其生命力,即在新课程改革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以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

少年儿童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实践教育,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3

东升一小综合实践活动

学期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课程由当地**管理和指导。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学校发展为主,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它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二、学期目标:

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课到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能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尝试、勇于创新。

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1普通课程按照各年级的活动内容进行

2、结合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主题,重点探索1-3个典型案例。

四、课程实施:

1、探索考察**活动案例架构

2、**目标分解体系架构

五、评价管理

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和方式对课程计划、活动和结果的价值或特征进行判断的过程。作为一门体验性课程,评价过程成为课程创设的过程,评价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评价构成

一是对学校管理的评价,二是对教师实施过程的评价,三是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2.参与性原则:“贵在参与”。实践证明,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形成将需要学生自身的经验和实践以及积己的参与。

3.激励性原则:区别于传统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是把学生与他人进行比较,排定座次,而是更重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状况,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多蕴藏的潜能、所发现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与维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评价内容

学校层面“三有”:一有领导小组,二有课程计划,三有评价机制。

教师层面“三要”:一要设计活动主题,二要编写活动方案,三要参与活动过程。

学生层面“七考察”:一要考察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的状态,二要考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三要考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考察是否具备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道德,五要考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六要考察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七要考察认知基础与方法。

(三)评价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

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描述性评价、活动记录袋、示范性评价和研讨会评价也是常用的评价方法。

东升一小新教育卓越课程项目组

2019.3.1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深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落实联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推进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

2.研究性学习;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劳动与技术教育。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学生与生活、学校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活的积极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个人参与实践经验;

2.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有效引导、理解和掌握教学的两个方面;

2.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我村的背景条件,充分挖掘我村自然地理、经济文化、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学校特色。

3. 组织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自主组合,允许并鼓励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活动组合,也允许个人独立进行活动与**。

4鼓励学生积极写作,提交活动报告。

北王马学校

2012年8月20日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5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规划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走向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学校就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但目前还有不少学校没有制订整体规划,已有的学校课程规划中存在着综合性不够、实践性不强、没有体现学校特色等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制订是学校课程规划的核心,课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目标设计、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计划及课程评价设计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开设、地方**指导、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实施的课程。国家没有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也没有提供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而是把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决策权交给学校。为了实施课程,学校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进行规划和设计。

目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开设了七八年。课程规划状况如何?课题[ 1]组成员 2007 年对全国 12 个省的开课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36.

7%的学校没有制订学校总体规划;而制订了整体规划的学校,规划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走向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学校必须重视对课程的整体规划并制订好相应的课程方案。

1、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程内容的自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要求学校根据社区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并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这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常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它有助于避免课程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个体自发地研究或各年级、各班级自行计划,而缺乏对学校各年级课程实施的整体规划和安排,容易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同年级主题活动缺乏衔接,课时随时可能被挤占,影响课程的常态实施,也难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因此,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可以更全面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识规律合理安排各类活动,使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循序渐进,能更系统地掌握研究方法。

2. 有利于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与有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需要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以保证其常态实施,仅靠教师个体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既有局限又有一定的难度。学校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可以通盘考虑学校内外部的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统一安排指导教师和学生活动所需的专用教室、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等,根据学生活动需要调配学校的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实现校内课程资源的整合。

此外,学校统一规划,对学校周边的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课程化开发,既可以避免教师单独开发出现的重复劳动现象,又可以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充分和有效,保证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的实现

任何一门课程正常有序地实施都需要学校进行规划和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仅依赖个别教师自发研究和实践是难以管理和规范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并制订出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就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场地、师资、内容、形式等课程实施的要素真正落实和确定下来,从而确保课程的常态实施。

学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不仅可以使课程的实施更加有章可循,也有利于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按照课程方案对课程实施的进度和要求及时进行监测、管理和评价,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更加规范和有效。

总之,学校要“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制订出一个科学、规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这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第一项工作。这对于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对于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的提高,对于学校特色办学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十分重要和必要。

2、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并制订了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有许多合理、规范、有特色的因素。然而,许多方案仍存在一些问题。

1. 课程的综合性不够

以综合主题或课题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基本要素融合在一起实施,不能割裂地将综合实践活动划分为四门具体课程来开设,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应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这也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包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情境和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参观、调查、实验和制作等多种方式来尝试研究和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然而,许多学校在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时,将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两个或三个具体的课程。当然,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一些内容可以单独设置,但不能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仍可以综合主题或课题的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融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一起实施。

还有一些学校在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时,更多地考虑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或当地的课程资源特点,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或活动类型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方面,导致课程的综合程度不够。例如,有的学校很重视挖掘当地的资源开展活动,因此在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时,将 3 至 6 年级的课程内容全部设为草编工艺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等方面能取得相应的成效,但由于其研究对象或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很难获得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完整认识和深刻体验。

2. 课程的实践性不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实践是其实施的基本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应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有些学校在制订课程规划时却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性的基本特征,无论在课程内容还是实施方式上,学生都很难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例如,有的学校很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时,将 3 至 6 年级的课程内容全部设为古文经典的诵读,学生除了诵读外,无法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无法获得实践体验。

3. 没有很好地体现学校的特色

学校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合实施者,也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基地。每所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区背景各异,学校发展的理念和学校传统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的基本要求。学校在规划课程时,应优化学校课程资源与社会课程资源的组合;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学校和社区的地方特色。

然而,有些学校进行课程规划时没有对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所设计的课程内容放到哪所学校开展都可以,没有形成或突出自己的特色。

4. 缺少对课程内容的规划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只规定了其性质为必修课,以及开设的年级和总课时,而对课程的内容没有进行限定,就是希望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和地区的特点进行选择和开发。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的设计是学校课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少学校虽然制订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案,但在方案中只是规定了课程实施的大致流程,而缺少对课程具体内容的规划和设计。

这些学校认为,只要全校各年级基本上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每年或每学期完成一定的主题实践活动就可以了,具体的主题内容可以由师生共同确定。这种做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本无可厚非,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重复开展相同或相似内容的活动,或者是活动的类型和方法集中在某一种或几种上,对其他类型的活动或研究方法基本上没有接触,等等,这对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而教师长期疲于开发新内容,无暇深入研究如何有效指导,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

只有内容才有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有规律的活动内容。为了使学校安排的课程内容尊重学生的兴趣,学校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或让学生推荐,给学生足够的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3、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制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学校课程规划的核心,课程方案可以将学校对课程的设想和计划具体呈现出来,成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蓝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课程计划的重要内容,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础。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前需要先了解相关的课程理论以及国家文件,然后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

2. 课程目标设计

学校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具体说应既包括学校实施课程的总体目标,同时也包括各年级或学段实施的具体目标,或者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同领域内容实施时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差异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以及根据内容领域的差异体现针对性和适用性。

3. 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

学校环境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合实施的客观依据。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仔细挖掘、分析和评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

4. 课程内容安排

课程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重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考虑学校环境和资源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要考虑四大要素的融合方式及如何有效整合包括班团队活动在内的非指定领域的活动,再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分年级或学段进行规划和设计。

此外,对于选择的主题和内容,还应按照一定的维度或线索进行编排,例如可以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为了便于师生了解课程内容选择和安排的整体情况,最好在课程计划中附上活动主题清单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形式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A、研究性学习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C、劳动与技术教育

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D、信息技术教育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研究性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也可渗透其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又是其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广阔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常态化实施”的工作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

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

1、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国家指导纲要》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根据现阶段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作出具体安排。

2、规范管理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3、师资建设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

(1)培训、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

4、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2)建设实践基地;

(3)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3.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4.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7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背景与实践基础

(一)实施的配景:

综合实际活动课程是基于师长教师的直接经历,亲密联系师长教师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重视对常识身手的综合应用,表现经历和生活对师长教师开展价值的实际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导课程计划》所规矩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课程。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常识为中间转移到了师长教师的单方面开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天然、生活、社会实际相联系,使天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本,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天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局部黉舍的查询拜访中发明:在偌大年夜的校园里,固然停止了单方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安插,但缺少能让师长教师自立寻找、不美观察体验、入手实际的资本中间和活动基地。

在新课程实施的大年夜配景下,建立校园实际基地,展开实际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单方面落实,构建契合本质教导请求的综合实际活动课程系统,也是展开生命教导的有效门路。基于此,黉舍依据周边经济、文明等社区资本,充沛思考师长教师特点化、单方面化、可继续开展的需求,决定建立一个有效的改变师长教师的进修方法,促进师长教师主动开展的校园栽种实际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际基地活入手册》,以表现黉舍的办学特点。

(二)实施的实际依据:

1、教导家米尔曾经说:“一切现存的好器械都是发明的果实。” 华中师大年夜传授杨再隋说:

“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师长教师活,把教授教化过程恢复为生活过程,把教授教化情境恢复为生活情境,把教授教化活动恢复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际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黉舍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管理类、学校开设的**管理类课程。综合实际活动面向每个师长教师的特点开展,尊敬每个师长教师开展的特别需求,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个活动的不时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更而不时生成,新的主题不时生成,师长教师会在这个过程当中,看法和体验不时加深、发明性的火花不时迸发。

2当前,教学创新的新趋势是积极开拓和合理运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本,培养教师和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实际活动反应了师长教师特点开展的内涵需求,表现了科技开展与社会提高的客不美观请求。每个师长教师的特点开展都具有合营性、具体性,每个师长教师都有自己的需求、兴味和专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法和进修方法,他们的开展不只仅是经过书本常识的进修而取得的。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位教师的特色充分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空间。综合实际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益于克制书本常识和教室教授教化的时空局限,引诱师长教师在社会生活中进修,在实际中开展。当今社会迅猛开展,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后果,如情况后果、品德后果、国际了解后果、信息科技后果等等,这些后果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际活动为师长教师参与、寻找、了解这些新的社会后果供给了时机。

联合黉舍实践和周边情况的优势,开辟校园实际基地,可认为新课程供给丰富的课程资本,为黉舍实施本质教导供给任务抓手,经过此抓手到达培养师长教师的迷信素养乃至提高师长教师单方面本质的目标。

3.例如,当代世界各地都在关注休息技巧的教学,尤其是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师长教师测验考不外你们,我们的师长教师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师长教师的歇息技巧并十分有成就。

他们的老师在学校的休息技能下降了应有的重视,老师的休息素养很高。我们的黉舍在传授常识、培养才华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好遗忘了 “不歇息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招致小师长教师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效劳,在考上大年夜学就是胜利的配景下,“歇息最荣耀”曾经是口号、安排。

明天的教导已不能仅满足于教室,应当要让师长教师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把宽广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合营发展的寰宇。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门新课程终于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即在新课程改革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思学、教导学实际。研究标明: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3岁以前占50%;6岁时构成30%;其他20%是20岁前构成的。

少年儿童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假设他们是从小就受教的,它将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才华产生深远的影响。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个方案整合了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补充、资本共享的教学实施体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研究,进一步优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了新课程资本。“综合实际活动基地”的开拓、各学科研究性进修的浸透延长、信息技巧的进修应用、社区效劳的展开,有效地培养师长教师学迷信、用迷信、爱迷信和积极寻找、勇于创新的肉体,进一步晋升他们的发明性思维和实际身手,培养师长教师亲近地盘、热爱大年夜天然、关爱社会的思维情绪,实在增强和推动黉舍的本质教导任务。

(2) 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与内容(校园基地)

(1)经过综合实际活动基地的开辟,引诱师长教师了解关于栽种方面的常识,看法并学会应用各类歇息对象停止复杂的歇息实际,体验歇息的快乐。

(2)经过综合实际活动基地的开辟,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本,引诱师长教师在协作寻找、实际体验中加深对天然的看法。同时,通过花卉种植活动,绿化美化校园,发扬教育功能。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内容相关:

【教前教学任务计划列表】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8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开设、地方**指导、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其在课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走向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学校必须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制定出一个科学、规范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那么,学校如何根据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思想和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来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如何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下,依托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课程内容?如何配备和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

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本章就围绕学校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中的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力图为学校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方案时提供参考。

第一节课程目标的建构

疑难问题

课程目标是课程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国家通过课程目标对课程进行宏观的指导,但国家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学段的具体目标及不同领域内容实施时的具体目标,由于《纲要》的性质决定了其对课程目标论述的整体性、概括性,带有“普遍性取向”。在具体的学校和课堂中,必须要把国家的课程目标具体化,校本化、个性化,只有把国家的课程标细化,使其具有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目标才能在具体的学校和课堂的教学行为中得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理念才能得以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如何将国家的课程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使其具体化、校本化、个性化,从而形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呢?

实践探索

案例呈现一

宁波市泗洲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研究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城市完小,位于甬江岸边,与宁波老外滩比邻而居,周边还有姚江、日湖、白沙公园,被泗洲路、生宝路、徳记巷等小巷环绕。学校以少警、书法、国际象棋为特色,以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为办学目标,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敬业的劳动习惯,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教给同学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好的公民。根据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体目标,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体目标

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合格的好的公民。

(2)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年度目标

问题评析

如何使国家课程目标具体化、校本化、个性化?

如何将国家的课程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使其具体化、校本化、个性化,从而形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呢?首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必须充分体现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体目标和要求;二是要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第三,要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四是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第五,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循序渐进的特点,根据内容领域的不同,注意针对性和适用性。

(1) 充分体现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比较全面的,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所提出的一种“普遍性取向”的课程目标目标,从三大线索,四大领域进行了宏观的表述,是学校制定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纲领性的参考。学校的目标必须以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为依据,因校制宜地加以具体化、校本化、个性化,形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二)明晰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目标的载体之一,应该体现学校的理念和理念,体现学校的特色。案例中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既充分体现了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又体现了学校的教育哲学。这所学校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

所以学校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情感上激发学生热爱社会,培养初步的服务意识、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社会公共意识、道德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在技能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基本劳动技能;自然环境保护知识、社会文明知识、社会专业分工知识以及生活必需的技本技术知识和劳动知识。这些都是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条件。

(3) 评估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1.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立足点是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是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根本依据。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践,使学生对社会很多实际问题不甚了解,什么城乡问题、人口问题、垃圾问题、甚至国际和平、战争、发展等问题,还有许多的职业的体验、分工,生活的技能等等,都呈现迷茫状态。

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正是最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确立应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案例的年段目标设计中,三年级通过开展校园、家庭类综合性活动,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外,同时关注到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培养他们服务校园的意识、建立他们生活中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随着年级的升高,

四、五、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校园走向社区、社会,进一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这些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2.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对每个中小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项目标的基本依据。我们处在一个变化日益的剧烈的伟大时代,以可以持续发展、全球化、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等等为特征的时代,要求中小学生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环保意识、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创新意识等各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要具体体现这些基本要求。纵观案例中的年段目标,以上提到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在各个年级都有相应的落实,每一年级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能力,在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就有目标明确指出:

(4) 学校与社区课程资源分析

综合实践目标的设计要考虑课程资源的问题。如案例中的泗洲路小学根据学校的少交警特色、广播站特色,学校因势利导,将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初步的服务意识、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之一。又如泗洲路小学周边有甬江、姚江、日湖和一些小河道,学校就将让学生走进江河湖泊,了解与认识生态环境,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学会关心自然环境,培养环境意识和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另一个目标。

(5) 要体现循序渐进、针对性和适用性

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差异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以及根据内容领域的差异体现针对性和适用性。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体目标分解为几个基本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分配到不同的班级。落实在各个年级中的年段目标,既要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一定梯度的活动目标,同时,又要考虑年段目标的螺旋上升、稳步推进,体现出目标的差异性,连续性、整合性。

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可知:三年级的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控制的欲望,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独立性。三年级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解决初始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四年级的目标是通过文明使者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了解动植物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五六年级的儿童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不像低年级那样充满幻想,具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还属于经验型。

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案例中,这一年龄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就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体验社会职业,培养团队精神。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9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

实施对象:全体同学。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活动课程时间:列入课程表,每周不少于1学时,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

1.学校教务处成立了“***x学校实践活动教研组”。

组长:***

成员:*** *** ***

2各班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指导小组

组长:每班班主任成员:其他教师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职责:

(1) 教务处负责项目的审批、指导项目的研究和实验、按期评估研究、开展相关师资培训。

(2)政教处负责对非指定领域的第

一、二两项的组织管理、活动实施、评比与表彰等提供建议,教导处具体负责。

五、参考课题

(一)确定主题阶段

1.全员培训:实行二级培训。

学校安排人员对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人员进行培训;教研组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班主任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召开学生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动员会,开展培训工作。

中级: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目的、意义、学习内容、研究方法和操作程序。也就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等。

高年级:在上两个课题活动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好”。

2.精心选题:

中年级选题可以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问题的提出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帮助学生思考来选定课题,逐步扩**题范围。

高年级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策略,依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从本班的优势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且力所能及的研究主题,由学生自主选题。

3.严格审批:各班主任协同任课教师精选课题后上报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经教研组审批,合格后方可开展活动,否则需要重新选择课题后再次评审。

选定主题后,**、体育、美学指导老师将直接向教研组汇报综合实践活动。

(二)制定方案阶段

1.方案设计: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审批合格的主题查找资料,设计《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即《开题论证报告》),方案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措施、研究的步骤与时间规划、成果形式、子课题的分工、聘请的导师等。

2.课题论证:召开由班主任组织、学生主持、指导教师参与的开题报告会,首先由课题组长宣讲《开题论证报告》,然后指导教师要作出评价和提出指导性建议,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对此次工作进行不定班的检查指导。

3.计划制定:各班级课题研究小组要根据《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所承担的任务,制定具体翔实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计划中的成员分工要细致,活动目标要明确,活动思路要清晰且易于操作。

即谁什么时候做什么,到哪去做,怎样去做等,如:××在什么时候计划调查××,设计怎样的调查问卷等。若选择专题性研究课题的,各课题小组可以直接从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开始。

无须经过方案设计和项目论证阶段。

(三)实施阶段

1.教师要求

1.1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对所有指导教师统一进行分工,每班确定专职指导教师(班主任必须在内),具体负责本班的指导工作,但与此同时又是其他班级的兼职指导教师。

1.2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轮流安排教师每周值班表。各周指导教师要按时上班,第一班由班主任负责,以后各周指导教师必须在周五到班主任处了解课题进度情况和本周任务,周日深入小组精心指导,认真履行职责并填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记录表》(表二附后)。

星期一,把指导记录交给班主任,并作详细报告。

1.3周日学生分散活动期间,带班领导要监督检查教师的出勤情况和指导情况。若其他班级遇到问题需要请教时,带班领导要做好指导教师的调配工作。

1.4指导教师要随时随地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指导内容应放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活动过程的记录上。

如参考书的使用、视听资料的使用、笔记、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类等。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谈、测量等方法,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引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记录研究情况,记录个人经历等,为以后的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1.5在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随时对活动过程、活动对象、活动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2.学生要求

2.1每个学生要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程序要求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地、规范地做好笔记和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活动结束后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记录》整理保存。

2.2注意对过程材料的收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及时收集、积累和整理研究过程中动态、真实、完整的资料。

主要包括研究方案、课题计划、调查材料与报告、小型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读书笔记、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等。

2.3学生应定期与班级指导小组沟通,交换意见。

2.4各课题组组长每周要向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汇报课题开展的情况,班主任和各指导教师也要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对下一阶段的活动给予指导。

3.班主任要求

3.1班主任应在学生活动中为学生的需要提供帮助,并做好相关知识的指导。如果学生需要实验、借书、上网等,班主任应与有关部门联系。

3.2班主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承担人和组织者,要经常与其他指导教师联系与沟通,做好各指导教师的交**、活动进度及活动工作的安排。

(四)分析提炼阶段

课题实施每一阶段完成后,班主任都要组织指导教师审阅各研究小组的成果,并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提炼,撰写**等工作(包括格式是否规范,文字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科学,图表是否正确,编排是否科学,资料的索引等),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

1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会的程序安排和主持人的选择。

2.以班级为单位展示交流各课题小组的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展示阶段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成长记录袋的材料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认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学生自己填写《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表》,此材料与过程性材料一并装入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中,作为高中选拔时的重要考评材料。

3.由教研组成立的评审组选出优秀课题,参与学校期末组织的全校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学校将进行表彰奖励。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篇10

宁陵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宁陵县初级中学

宁陵县初级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方案

一、课程背景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2、我们县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的开启式在2013年秋季,我校也在上一学年中进行了部分年级和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着力于研究性学习,并于2014年秋季初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并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宁陵县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三、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

1,研究性学习分类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等方面与生活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交通建设、法制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2、课程特点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师生、专家、家长;活动时间:分散式与集中式课时相结合;

活动空间: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工厂、街道、景观等;

学习内容:学科、社会、生活、项目、活动设计

学习方式:阅读、网络、社会调查、实地调查、讨论等

研究方法:访问、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

成果表达:**、报告、方案、展品。

(2) 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发展和深化。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

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自我评价”。

(3)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完成。

(4)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它的特征是实践性,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每次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教育。

2、选择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己的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提倡学科的综合性、社会性、开放性和独特性;强调项目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为了鼓励学科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

学生可以继续收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方式形成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项目设计、是研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课程

(一) 社区服务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包括:1、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如(1)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及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2) 所在乡镇、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的文化管理、文化宣传和文化咨询;(3) 开展城乡科学技术和科普活动;开展城乡文体活动;(4) 组织学生到乡镇、街道进行文化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消除迷信。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1)城乡环境卫生、城乡绿化、美化工作;(2) 负责乡镇、街道、村委会、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3) 负责乡、街道、村委会道路、厕所的卫生管理工作;(4) 担任乡镇街道居委会行政助理,协助维护街道卫生,清理牛皮癣;(5)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6) 担任乡镇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和街道居委会,配合交通管理工作。

3、帮贫助困活动,如(1)进行社会福利院的“爱心接力”,为所在乡镇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务;(2) 开展扶贫捐赠活动,为本镇的老弱病残提供服务;(3) 中小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指导,帮助初中困难学生群体;(4)作为城镇或街道学习困难学生的校外辅导员。

4行业支持活动,如(1)为大型社区活动提供志愿服务;(2)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参与管理服务(3)担任所在乡镇、街道某一企业管理助理或义务监督员;(4)在厂家或商家的产销旺季进行帮忙(5)支援农忙等。

(二)社区服务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教育。活动开始前,学校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纪律和法律,遵守实践和社会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体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他们要服务的地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并向家长、班主任或导师报告。家长、班主任或导师应调察分析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评估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开展活动,接受服务区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或指导老师应随时注意活动。

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团队成员与各方面的关系,每各成员都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配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可以收集一些资料,写一些关于活动的经验、收获、感受或体验的文章。

5、总结交流。每学年各班级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或**等。交流的形式式由类本身决定的。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生汇总每项社区服务活动的原始材料,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粘贴在一起装订上交,由学校组织考核评分。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

(一)社会实践的内容

1参观、参观考查活动、社区活动:郊游、参观文化景观等;参观德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如清明节扫墓);抓住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环境保护、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地方**机构、****、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2、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二)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活动开始前,学校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实践和社会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良好精神。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班主任和指导老师批准。

3、活动实施。新学期第三周召开开学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确定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开展活动,服从实习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指导员要随时注意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团队成员与各方面的关系,每各成员都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配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了社会实践报告。撰写活动摘要以及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

形式由班级决定,可以是专题班会、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评选出10个活动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交流大会,评选出优秀活动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收藏(15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已经结束了,相信每个参与者都会有自己的收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写下这次活动的总结,记录下这段宝贵的经历吧。那么如何写好活动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  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 w
    综合实践课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4-01-17

    说到文档的撰写水平对工作和学习成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范文的重要性和效用。模仿范文写作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创新能力。你可以查看“综合实践课活动总结”,也许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帮助。这是一个值得分享的内容,如果你觉得不错,请分享给你的社交圈!...

  • w
    综合实践活动课件

    发布时间:2024-01-15

    为了上好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编写教案和课件,只要我们认真负责地写,就可以了。编写教案和课件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那么,编写教案和课件需要哪些步骤呢?感谢您的阅读,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件”,希望有需要的读者能够前来欣赏!...

  • w
    科技综合实践教案合集

    发布时间:2024-05-06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科技综合实践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科学...

  • w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件

    发布时间:2024-02-15

    教师们需要在每节课前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这是必不可少的。每位教师都需要将教案和课件的设计变得更加完善。教案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您的需求,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已经根据您的要求准备了一篇标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件”的文章。我们的网站会持续更新,欢迎您收藏并时刻...

  • w
    综合实践报告总结合集

    发布时间:2023-12-30

    写作中应用最多就是网络范文了,学习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写作风格和文化内涵,你知道具体的范文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了“综合实践报告总结”,为了方便以后使用还请您收藏该页面链接!...

  • w
    综合实践活动课件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育从业者,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的编写工作。借助教案,我们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综合实践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综合实践活动课件 篇1  活动目的:  1、讲创业者的故事,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挖掘...

  • w
    小学综合活动实践方案10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当我们面临工作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如何展开,怎样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方案呢?这时候,我们需要起草一份具体的方案。为了让您满意,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精心设计了以下的文章,希望您能够欣赏。同时,我们将逐渐推出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内容,以满足您的需求!...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