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集合1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 体会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恒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能力,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体会数学转化思想。
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下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积都相等,高也相等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2).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 的体积相等吗?用什么办法验证呢?
2、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3、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2、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3、电脑演示操作
(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闯关1.
1、填表。(课件)
2、一根圆柱形钢材,横截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试做,集体反馈。
闯关2.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和高(h)呢?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和高(h)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什么?(生:底面积)
闯关3.
1、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 ),它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高就是( )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 )乘( ),用字母表示是( )。
2、圆柱底面半径为r厘米,高为h厘米,体积v=( )立方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3、我是小法官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相等,他们体积也相等。( )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 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
3.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 体积越大。( )
4.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
5.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体积也扩大2倍.( )
4、填空
1.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积( )。
2. 一根横截面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钢材,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拓展:把一根圆柱形木材横截成2段,表面积增加1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这根木材长2.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生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21页练习三第1-4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0-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
如: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11/10,绿花是黄花的6/10(3/5);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10/11,绿花是红花的6/11等。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1)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1/10?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追问:50朵的1/10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1/10“,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1/10。
指名列式。
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学第(2)小题。
出示:绿花比黄花少2/5,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2/5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2/5?
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三、巩固训练
1、做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
2、做练习五第11、12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13-15题。
教学反思: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目标:
1.复习整本书所学的图形和几何知识,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进口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首先,想想我们在“图形与几何”这一节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所学的平面图形包括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包围的图形,以及曲线包围的图形;mdash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许多对称轴。
我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一个圆有无数的直径和无数的半径;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直径相等,所有半径相等。
我们进一步学会了观察物体,可以画出从前面、左边和上面看到的形状,知道观察的范围和距离有关。helliphellip
老师:学生们讲得很好。相信只要你注意观察,努力学习,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需要复习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在脑海中呈现相关表征,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二、流程
老师:我们来说说“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1:元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轮子做成圆形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轮子在平面上滚动很平稳。
2:年出生的学生在观看表演时会自动形成一个圆圈,因为每个观众(圆圈上的点)和表演者(圆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helliphellip
老师:圈子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还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你还记得周长公式和面积是怎么得出的吗?告诉学生小组中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测量了一些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求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知道了这个固定值就是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最后总结出了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若干份,然后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得出圆的面积=πr×r,即S=πr2。
师:讲得很好。除了关于圆的知识,我们还学习了观察物体,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独立思考”第3题图)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师:观察物体时,观察的范围是怎样变化的?
生: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师:你能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范围变化的实际例子说一说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事例,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随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下一步教学内容。
三、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以呼吁的口号结束,倡导学生不要死学知识,而应活用。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百分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少关注农业中的成数,贸然地与数学知识、课本中的百分数内容联系起来,欠缺知识间的沟通,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特作如下设计:
1.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复习旧知,达到与新知间的贯通。本节课在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了三道复习题,其目的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把分数和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巩固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有百分数的应用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而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 1.36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农业收成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另一种表示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成数。
(板书课题:成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索新知
1.成数的意义。
师: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增产两成”“减少一成”等描述,这里的“两成、一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成数。
(1)质疑:什么是成数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3)教师明确: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4)举例说明:“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二成五”就是十分之二点五……
2.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课件出示:把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三成 三成五 七成 九成四
(2)小组探讨,找出改写方法。
(3)指名汇报:先把成数改写成十分之几,再改写成百分数。
3.教学例2。(理解成数的含义,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3)节电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4)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板书解题过程:
350x(1-25%)
=350x0.75
=262.5(万千瓦时)
答: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师: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掌握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再出示实际问题,很自然地就能把成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问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l~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将例题写在小黑板上,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凭条和取款凭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如果你家中有一些暂时不用的钱,将怎么办?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当有学生说要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时,接着提问:
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多让几个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指出: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你们知道利息是怎样计算的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利息的知识。板书课题:利息
二、新课
出示例题:小丽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 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 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 5.67元,共105.67元。
先请学生读题,然后教师再说明:题目中有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呢?一般来讲,储蓄主要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额存款等方式。所谓活期存款是指储户可以随时提取的一种储蓄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的等等。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即小丽在银行存的 100元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银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提取。
教师:在银行储蓄要弄清三个概念:本金、利息和利率。小丽在银行存入100元,也就是说她的本金是100元。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做本金存款到期时,小丽到银行取回105.67元,银行多付给小丽5.67元,这是100元定期一年的存款所得到的利息。
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这5.67元的利息是根据什么给小丽的呢?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据利率计算出来的。板书:利率就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这是由银行规定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也有按月计算的。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67%,也就是说如果存100元,在银行存一年可得100元的5.67%的.利息,即5.67元的利息,再加上本金100元共105.67元。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199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是5.67%,二年期的年利率是5.94%.三年期的年利率是6.21%。五年期的年利率是6.66%。
按照上面的利率,如果小丽存300元钱定期存款二年,到期时她应得利息多少元?提问:
二年期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5.94%是什么意思?(到期取款时每100元可得5.94元的利息。)
小丽的本金是300元,到期时她每一年应得利息多少元?(300元的5.94%。)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005.94%
二年应得利息多少元?学生口述,教师接着板书: 2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可以得到的利息是35.64元。
想一想,存款的利息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她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335.64元。)
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和取款的凭条。
三、巩固练习
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共同订正。
订正练习一的第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活期储蓄每月的利率是0.1425%,表示什么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步说出: 280元每月可得利息多少元?6个月的利息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四、作业
练习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师: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中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板书设计:
图案设计
对称旋转平移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折扣》
【教材分析】
《折扣》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是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材通过设置商场店庆,商品打折销售情景引入“折扣”,说明打折的含义,指出: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然后通过例4教学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折扣”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打折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打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商业打折扣问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解决这些问题。
3、能在问题的解决中意识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参加收集资料的学习活动,经历研究的过程,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
2、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学会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能对折扣问题进行计算。
3、通过大胆地猜测,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勇敢地尝试,探索的精神得到提高,增强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2、提高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把思维进一步拓展。
3、经过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学会如何表达、如何聆听和尊重同伴。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通过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在情境驱动下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减少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法。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折扣在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利用孩子们在前面几节课对百分数的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举例说明折扣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出折扣、原价、现价的数量关系式,抽象概括出折扣的意义。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有关折扣的信息,
2、多谋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购物时,享受过优惠吗?据你了解,商家经常采用哪些促销手段?(降价、打折、买几送几等)
2、刚刚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这个词,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哪些商品打折,打的是几折?
3、看来,打折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折扣(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购物学生都经历过,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用拉家常式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在平淡之中见真实。】
二、情境图引入,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好消息:本店为庆祝店庆五周年,特举办大酬宾活动,凡在12月25日~30日在本店购买商品,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师:读了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理解九折、八五折的。
师:如果想搞清楚九折、八五折的具体含义,请同学们自学课本97页第一段内容,搞清楚两个问题
(1)什么叫折扣?
(2)几折用分数怎么表示?百分数呢?
(3)学生齐读“折扣”概念。
2、练习:八折:( )% 九五折:( )%
师:八折表示什么?(现在商品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80%)
九五折表示什么?(学生自己说出:现在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95%)
(1)、出示例题4(1),指名读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2)、引导: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实际上就是求什么?(180元的85%)
(3)、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4)、生汇报师板书:180 ×85%=153(元)
(5)、逐一出示图片计算(书中97页“做一做”内容)
(6)、总结算法:原价 × 折数=现价
爸爸买了一个 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1)师问:“花了九折的钱”你是怎理解的?(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90%)“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怎样求?[一种是求出现价与原价进行比较;另一种是,现在售价是原价的90%,那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便宜了多少钱,就是求原价的是多少。]
列式解答:160-160×90%
=160-144
=16(元)
(2)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算式,相机讲评。
160×(1-90%)
=160×10%
=16(元)
5、小结:解题的观点是什么?
求折扣问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相同吗?用什么方法计算?
6、练习。(完成课本第97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
(1)提问:六五折、七折、八八折各表是什么?
(2) 学生完成,三生板演,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商场购物这一事例,创造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理解了折扣的含义后,立马做个小练习进行巩固,为后面的例题和练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便能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并在理解折扣的意义上生发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
三、应用拓展,深化认识
谈话:“折扣”这一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太普遍了,因此应用好这一知识就能帮我们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第97页“做一做。
算出下面各物品打折店出售的价钱(单位:元)
篮球80:00 书包:105.00 课外书:35.00
(六五折) (七折) (八八折)
学生算完书上的问题后,老师补充一个问题:每种物品分别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指名回答。
2、第101页第1题:说一说,从图上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打完折后,每种面包多少元?
(2)晚8:00以后,玲玲拿3元钱去买面包,她可以怎样买?(让学生多考虑买面包的多种方案)
3、某商场店庆搞促销,一种DVD机原价600元,现价只虽420元,打了几折出售? 【设计意图:利用这道题让学生联系“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型】
4、第101页第2题:小明用优惠卡买玩具,可以打八折,节约了9.6元,问:这个玩具多少元?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解决。可以直接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决。
(鼓励学生多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5、永正书店和东莞书城销售中小学数学工具书。情境图:永正书店门口写着8折出售;东莞书城门口写着9折出售。
(1)如果是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
(2)出示原价:永正书店30元,东莞书城25元。
现在你会怎么选择?你想到些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这道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做事要考虑周全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课下大家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找找身边的数学问题去解决它们。
五、作业。
1、练习二十三的第二题。
2、资料补充。
六、板书
折 扣(打 折)
几折表示十分几或百分之几十。 九折=90% 八五折=85%
例4、(1)180×85%=180×0.85=153(元)
答:买这辆自行车用了153元。
现价=原价×折数
(2)第一种算法:160-160×90%=160-144=16(元)
第二种算法:160×(1-90%)=160×0.1=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关键是要找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本课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我设计了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尝试交流,探究新知;联系实际,加深理解:综合应用、回归生活”等环节,将新授内容巧妙地贯穿其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景点购票,商场购物、新闻消息等,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既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认识到所学数学可应用于生活。同时,我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勇敢地尝试,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起劲,学得主动。但在折扣应用题的教学上,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六(1)班数学工作,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本学期我坚持出全勤、干满点,早来晚走,认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搞好班级管理,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典型经验
1、抓好教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学期来,我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学习新的教学大纲,探讨新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思想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为了努力体现这种教学思想,我精心设计每一节教案,大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上课热情高了,愿意学了。同时对于那些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课上我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但从不体罚,侮辱学生,总是用和蔼可亲的面孔面对每一位学生,并且及时鼓励表扬,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一有机会就听课,坚持写周记,反思,设计优秀教案等。
2、把“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带进课堂。
我认为一节课,兴趣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学期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比如:我在教两步应用题时,正赶上我校举行趣味运动会,我借此机会,让两名学生表演跳绳,提问:通过跳绳,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热情高涨,气氛活跃,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然后我让学生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变成两步应用题,从而引入新知,我感觉那节课的效果很好。还比如:我讲有关元、角、分的乘法应用题时,我没有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拿出我准备好的一支钢笔,让学生猜它的价格,学生激动极了,认真的猜看钢笔的价钱。猜中的那位同学那种自豪感甭提了,然后我再拿出同样的3支钢笔,让同学们给我算一算,一共多少钱?从而引入新课,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关爱学困生,不让每一位学生掉队。
一个班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学困生,一学期来,我在转变学困生身上费尽了心思。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就给学困生开会,了解他们的想法,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向他们介绍对数学的方法,每次家庭作业或考试后,我都找他们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分析错题的原因,提问、板演都找一些学困生,有他们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表扬,并且我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使他们感到老师时刻在关心着他们。因此,部分学困生有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比如:刘刚刚转入我班后从不写作业,但现在经常坚持写,而且正确率比以前有了提高。其他学困生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因此,期中考试我班学生及格率98%。
三、存在问题
由于自己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能力有限,知识面不宽,致使教学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
1、学生没有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学困生的转化还没有到位,个别学困生没有转化好。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的准确率太低,理解能力差,知识学得较死,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4、自己的知识面窄,教学理论掌握的少,数学方面的书看的少,没有找到一种好的教学路子。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表扬,多鼓励。
2、在学困生身上多下工夫,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挖苦不体罚多一些关爱。
3、坚持练习口算和计算题,提高计算能力。
4、对于应用题教给学生分析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5、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难,重点。砸实基础知识。
6、多看些与数学有关的书籍,向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多沟通,找差距,补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写周记,写反思。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积极上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考试,认真参加政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我、喜欢我。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拥有自来水。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刘月霞、付艳华等老师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校内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
总之,在这一学期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三、在分管工作上,服从安排,积极主动
在每周16节课的情况下,要安排好自己的条线工作,的确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但在校领导指引、支持下,学校各项活动和竞赛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这。分管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期初进行合理计划,实施过程抓落实,及时反思小结,期末总结。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的教学课程,积极和本组、本年段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我尽量抽出时间,按照计划,落实调研工作,及时与教师探讨、交流。教师教学汇报课能积极准备认真上课。学生学习也能尽自己的力量,进行辅导。作业作到面批面改。使学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学期担任六年三班班主任,首先进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点"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惟有慎重地选择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其次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训练的内容包括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加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诸多方面。
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另外,重视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开展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第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
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由为重要。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班主任在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班上各方面的顶梁柱和带头人,也为培养21世纪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0页的内容。《比多少》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
二、教法学法
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知识,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观需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过程
分四层次:导入、新课、练习、总结.
1.导入部分:
猜班级人数:“我班级的人数比40多、比45少”,谁能猜一猜我班有多少人?通过猜数,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部分
现在科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针对这样的认识以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实践等方法探索新知,具体设计如下:
课件出示鱼缸图(花金鱼15条、黑金鱼10条)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二者之间的数量的多少关系。
再出示“红金鱼48条”的鱼缸图,学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尝试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者间数量的多少关系,在描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力。
3.练习部分
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易疲劳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能力主动参与,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4.总结部分
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寻找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思,锻炼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拿一根一头拴着一个小球的绳子甩动,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再让学生结合书第2页2、3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
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 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研究对象
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
圆柱的特征:
⑴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⑵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相等。
圆锥的特征:
⑴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你能说一说你现在知道了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征吗?
4.说一说
课本3页,让学生再次系统地看一看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拿一个你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圆锥?指名回答。
一、教学内容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6/3012/18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本学期我担任了XX学校的数学六年级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顺利地结束了,现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开学初,狠抓入学巩固工作,利用下午放学后去家访,动员学生入学,本班的入学巩固率达到100%,无一个学生辍学。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利用朝读课和周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利用周会课开展《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吗》、《我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主题班会,还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和安全教育。利用赶场天和下午放学后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管理教育学生。本期家访次数达100人次以上,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学期没有发生不安全事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纪律性强,卫生打扫彻底,并且注意了保持,个人卫生也大有改观。作为班主任关心和爱护学生尤为重要,对学生要有爱心,对调皮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得到温暖。对班上生病的同学要给他们买药,关心他们病情变化。
在教学上,本人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按照教学七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课前备课,课后复习、巩固,在备课时注意了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学法,备教师教法。教师深钻教材,认真领会教学内容。同时把好单元观,做好每一单元的.测试,分析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让每个同学多学一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研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本期听课10节,校本教研8次,业务学习16次,同时参加数学教研组组织的评课,自己主动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受到老师们的好评。还撰写了两篇教学论文。在课外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总之,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在各科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下,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纪律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新型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息》,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利息是安排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七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利率这个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也更为专业化,它表示利息和本金的关系,因此要让学生的潜意识中有所转变:利率不难理解,它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百分数是一样的。
我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率的意义为主,从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以及了解利息税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有关储蓄、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及预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储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调查预习活动中的收集、提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课前搜集的有关储蓄、利息的信息,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本着这样的理念,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利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发现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义,体会在银行存款时利息的计算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遵照“一、二、一”的教学模式,即把教学分为:课前预习、检查释疑、课堂检测三个环节。
二、说学生
①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学生总体上掌握得较好,较牢,计算利息、税款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学生较容易接受。
②学生对储蓄、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准备。
三、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知识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性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上台板演等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会学、善学,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难点,获取新知。整堂课通过提问式、点拨式、分析法及练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取。
四、说学法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六年级教材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对话的形成入手,抓住教、学具的应用,展开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层层分析、比较数量关系,从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时间、利率”的含义,来分散教学难点。同时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通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练习法及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教学中还要注重沟通师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课的开始我很亲切的向学生提出求助:老师有5000元钱暂时不用,放在家里又觉得不太安全,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的处理这笔钱?学生建议存入银行。
这种以谈话方式导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而且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开动思维的作用,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同时我接着追问“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课题:利息。
课前预习提纲:
1、你知道有哪些主要的存款方式吗?利息,本金,利率的概念。
2、你觉得到银行存款有什么好处?
3、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4、学习利息税知识:
教师总结: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课件出示: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然后学生汇报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国家。然后教师及时向学生进行要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接着让学生计算老师应交多少利息税,实际得到得又是多少钱。
课堂检测:
第一个层次:请你思考:出示五个判断题,学生进行判断,检查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二个层次:出示两个难度渐进的有关计算利息的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堂检测的结果由学生来打分,一来能够加深他们对利息计算公式的记忆,二来能让他们体验当老师的快乐,最后能让他们帮助有错的同学改错。
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在利息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我们学习了有关储蓄的知识,知道了本金、利息和利率,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会了求利息的方法:本金×利率×时间=利息。还知道了储蓄的意义。
实践延伸:请同学们回家与父母商量,把自己过年最开心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按活期储蓄到学期末看看你从银行取款时的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以上是我对本节的教学阐述,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 ℃~-3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
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就是《认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又不是一无所知,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见过或听过。因此在备课时从教材出发,又和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熟悉而又觉得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从“剪子包袱锤”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接下来,她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信息记录相反意思的量,从而引出了负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读、写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正数、负数都有无数个,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测量,又如何表示?东、西方向的数轴是怎么回事?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巧妙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这节课上,在对学生进行负数产生史介绍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在课的最后,胡老师安排了刘翔跑步中的风速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利用负数的知识,解决生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页例8,“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重点:
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利息计算。
课前准备:
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开心的也是能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过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压岁钱?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压岁钱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心。你们拿了那么多的压岁钱,是不是都买鞭炮放了?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引导学生存入银行)
2、联系生活,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
师:压岁钱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多余的存银行。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生1: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生2:活期可以自由地拿,定期不到时间要用身份证才能拿。……)
师:储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储蓄的利率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较多?(生齐答:利息。师板书)
师:那么谁来举例说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师: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生:本金。师板书)
师:看来定期储蓄的利率比较高,定期储蓄中又分了一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我们来看下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例1的储蓄年利率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
学生读题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教师提问:应该选择哪种年利率来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
让学生把计算利息的公式补充完整。补充问题:两年后他从银行拿回的钱一共是多少?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核对。
3、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如何计算利息?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5、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3、4、题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认识、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2。
内容简析
圆柱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圆柱。
例1:通过观察圆柱,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
例2:通过观察图形,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1.在教法上,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
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察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本节课也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实物展示法:
教师拿出一个做好的圆柱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圆柱的特征,观察圆柱的组成。(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学生1: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曲面。
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学生3:……
教师表扬并鼓励学生的回答。【品析:用观察实物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用动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法:
1.课件出示“旋转门”的画面,引导联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圆柱的形成)
我看到了旋转门,想到了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
2.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品析:课件展示的效果是使图形更加形象具体,学生一目了然,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有助于学生对于圆柱的学习和研究。】
动手操作法:
让学生拿出所带的硬纸板、直尺、剪刀、圆规等学具,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动手制作圆柱的模型。
小组展示制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品析:亲自动手操作制作圆柱模型不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柱,而且让学生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同时,对下面观察总结圆柱的组成和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圆柱
①谈谈圆柱,大家知道什么是圆柱吗?请同学说说你理解的圆柱。
②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教材第17页几个圆柱物体的图形,认识圆柱。
(2)教学例1:
出示教材第18页例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①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再次观察例1中的图形,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②认识圆柱的高
引导学生观察例1中的圆柱,根据图形上的提示认识圆柱的高,再根据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圆柱的高。结合教材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品析:此教学环节先运用提问交流的方式引出认识圆柱,再联系生活实物模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自己所制作的圆柱模型来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观察教材第19页例2。
总结: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品析:此环节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与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认识了圆柱,学习完例1、例2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系统整理。
质疑一: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质疑二: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找两个学生畅谈本课时的收获,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完成课堂的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1.圆柱的组成及特点:圆柱是由3个面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什么叫作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把圆柱的基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有关知识真正掌握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教学中,应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提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学习的知识才会更扎实。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3-29
如果您对“六年级下册课件”感兴趣编辑给您推荐这篇文章。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制作精良的教案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石。本文内容精辟建议加以收藏保存!...
发布时间:2024-03-13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发布时间:2024-02-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做了一张贺卡,准备母亲节的时候送给妈妈们,这张贺卡长是6厘米...
发布时间:2023-10-25
以下是一些与“六年级英语下册课件”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是由老师自行完善的。教案是为了精确传授知识而准备的。我建议你将这个链接分享到社交媒体上,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发布时间:2024-01-04
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篇“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的文章,它符合您的要求。我们对于该领域的不同主题进行了分类整理,以供您学习。学生们能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学习,而这离不开老师们辛勤准备的教案。每一份教案和课件都需要我们认真编写。通过学生们的反馈,教师们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状况。...
发布时间:2023-10-16
今天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的精选好文,请先把此页面收藏以便您未来再次访问。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差异性。...
发布时间:2023-12-11
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啦。教案是实施完整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寻找与“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的知识资料,并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相关更新!...
发布时间:2024-02-09
笔者觉得这篇关于“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的文稿非常棒,值得向大家推荐。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所以他们会认真规划每一份教案和课件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重视教案和课件的质量。强烈建议您收藏本页面!...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集合19篇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