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最新解比例课件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比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例4,练习十七第2、4----7题。
教学目标 :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
出示课题
二、正、反比例的意义
1、例4: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正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
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两种量的积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k(一定) 成正比例
y =k(一定) 成反比例
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四、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2、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修 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a.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
b.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写出等量关系式
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
d.解比例并检验
五、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4----7题。
六、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二)
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b.判断两种量成时难免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c.设未知数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
e.解比例、检验。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正、反比例的意义及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让...
查看详情>>与“最新解比例课件十篇”相关的文章
反比例课件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等号左边是函数y,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在分母上,且x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看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由于x在分母上,故取x≠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的取值范围,因为k≠0,且x≠0,所以函数值y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kx(k≠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k≠0)还可以写成(k≠0)或xy=k(k≠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2)(3)xy=21(4)(5)(6)(7)y=x-4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k为常数,k≠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6)改写后是,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
例2.(补充)当m取什么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分析:反比例函数(k≠0)的另一种表达式是(k≠0),...
查看详情>>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课件设计准备工作,课件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课件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比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名侦探柯南吗?这一天柯南又破案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失窃案。小偷在现场只留了一个脚印,柯南根据脚印的长为25cm,就果断推断出了小偷的身高是175cm。
你们想知道他是如何推断出来的吗?原来根据科学的验证,人的脚长比人的身高等于1:7,你们知道柯南到底运用了怎样的数学知识来破获此案的呢?
想不想成为像柯南一样的小神探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了解其中的奥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究比的意义。
【新授】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谁来向大家分享一下比到底代表着怎样的意义呢?请你来说,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请坐。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6:8就等于对,6÷8等于6/8,能够约分等于3/4,所以比值是3/4。我们带来看一看12 : 16等于12÷16,所以比值是12 / 16约分3/4。
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两个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细致,它们的比值相等,谁还有别的发现,请你来说。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请坐。6:8,前项和后项都乘2,就变成了12 : 16。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吗?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准确,请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不变。那我们比如6÷8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也就是6x2÷括号里面的8x2等于12÷16。同样的,我们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也就是6÷8,等于(6÷2)÷(8÷2)=3÷4
活动二:
那我们比中是否有类似的规律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思考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根据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除法商不变的规律,来思考6:8与12 : 16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二6:8与3:4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还有什么发现?带着这几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
查看详情>>比例尺课件优选十一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前计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位老师都需要不断完善教案课件的设计,以确保它能够准确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和智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比例尺课件”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分享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如果您认同本文,请将它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熟练利用比例尺的知识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及图上距离。
2.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结合实际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应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以及应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1、“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生回答:因为它是在地图上。而地图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把实际距离绘制成图上的距离。在地图上蚂蚁当然会只用10秒钟的时间从北京到上海了。今天我们就回顾和总结前面所学习过的比例尺内容。
二、梳理旧知,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向学生出示任务一:知识整理、归纳与陈述
由一生朗读要求:
小组内成员合作,梳理学过的知识,归纳形成结构体系。
一名同学负责记录,一名同学负责陈述展示。
形成的内容:要点明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有效把握小组内动态。及时做出合适的引导,把握好课堂时间。
分内容,小组把归纳的知识点向全体师生汇报,同时,同小组人员和其他组的人员可以随时补充。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课堂秩序与节奏,并适时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体系
比例尺的意义
求实际距离:
求图上距离:
把图形按比例放大、缩小
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类型:“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比例尺的意义:图上__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__。
应注意的几点:
应注意的几点:
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根据学生归纳情况和出示的结构体系,教师可根据需求强调要点:
具体展开来看比例尺的意义:
(1)比例尺的意义: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1000厘米(10米)的实际距离。
这个比例尺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线段距离相当于10米的实际距离。
所以比例尺有两种类型:一是数值比例尺,而是线段比例尺。
(2)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3)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4)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5)求图上距离,设未知数x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用单位不同,应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算出厘米数后再改写成千米数或米数。
(6)如果两个方程在同一个问题里,不同的未知数应该用不同...
查看详情>>比例课件收藏十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看了课题,你觉得这节课我们应该研究哪些知识?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就有了研究的方向,相信同学们在这节课能勤于动手,善于发现,掌握解比例的相关知识,你们有信心吗?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1.说说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2.说说列出的比例。
3.说说解比例的过程或方法。
2.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3.计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未知数解出来。
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师:怎样解这个方程?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小练习:
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请不同思路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方法)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42页例3,并和同桌说一说你解答的依据。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并在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右边的比值是1.6,要使等号左边的比值也是1.6,x应等于3.75。
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2....
查看详情>>与“比例课件收藏十一篇”相关的文章
解比例课件(范例5篇)
教师们需注意,教案课件是为上课前做的准备工作,随意编写可能会带来问题。为了适应学生反应多样的特点,我们在写教案课件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本文将带您探索“解比例课件”的不同角度和方面,我们会持续发布有价值的信息,助您学习和成长!
教学目标:
1、理解成反比例量的含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之间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
2、认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成比例的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分析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1、昨天,咱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相关联、相对应、比值一定是什么意思?谁来帮我解释一下!
3、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抓什么?你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吗?
4、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成正比例的量相反的,在数学上称———— 成反比例的量。﹙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 活动体验,感悟新知。
① 换零钱。
① 出示100元面值的人民币,找同学换成同样面值的整元零钱,你们会怎么给我换呢?
a) 随着学生回答填好下表:
b) 在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说出什么变了?怎样变的?什么没变?
c)小结:面值变化,换的张数也随着变化,面值扩大,换的张数反而缩小了,面值缩小,换的张数反而扩大了,但是总钱数不变。
d) 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面值×张数=总钱数﹙一定﹚〕
② 出示例题。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杯子。
1、
1、你能把上面的表格填完整吗?
2、请学生汇报,并说说自己的填表思路。
3、观察一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且相对应的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
5、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呢?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底面积×高=体积﹙一定﹚﹚
3、概括总结。
①比较这两张表,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表中的两种量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总是一定的。﹚ ②师:像这样的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谁来说说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③比较一下,反比例的意义与正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④和同学交流一下,成反比例的量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⑤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6、你们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所有的反比例关系吗?
7、师小结:数学上为了统一,规定用x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k﹙一定 ﹚
三、体验内化,应用践行。
1、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①表①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②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积的大小。 ③说明这个积表示什么。
④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判...
查看详情>>与“解比例课件(范例5篇)”相关的文章
反比例课件12篇
本文将详细剖析和分析“反比例课件”的多个方面,敬请您将此页面加入收藏夹以备不时之需。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因此对于随意书写教案课件,教师们需要注意。要知道,一个优秀的教案课件应该有层次分明的知识点设计。
1.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并能运用其与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几何意义解决有关问题.
2.根据所给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综合问题.
1.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已知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2x+k的图象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是-4,则k的值是__________.
3.已知点(x1,-1),(x2,-),(x3,2)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x1>x2>x3(b)x3>x2>x1(c)x2>x1>x3(d)x3>x1>x2
4.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增大而增大,则().
5.点a(-2,a),b(-1,b),c(3,c)在双曲线y=(k>0)上,试确定a,b,c的大小关系.
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b),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b,△aob的面积为,求k和b的值.
7.如图,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的垂线pa交双曲线y=于点a,连接ao,并在ao的延长线上与双曲线y=交于点f,过点f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h,连接ah、pf,试说明四边形apfh的面积为一定值.
8.已知反比例函数y=(k≠0)和一次函数y=-x-6.
(1)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3,m),求m和k的值;
(2)当k=-2时,设本题中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分别为a、b,那么a、b两点分别在第几象限?∠aob是锐角还是钝角(只要求直接写出结论)?
7.因为a、f两点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易知op=oh,
所以四边形apfh是平行四边形,其面积为s△aop的4倍,即为2,
故四边形apfh的面积为一常数.
8.(1)m=-3,k=9;(2)第二、四象限、钝角.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查看详情>>与“反比例课件12篇”相关的文章
2023比例的课件系列十二篇
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事先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到了他们开始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的时候了。一份完整的教案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接下来,编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比例的课件”是什么东西,请务必保存本文,以备将来需要时使用!
一、说教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
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二、教法与学法
采用了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学习法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让学生通过两个简易方程回忆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知识,口述过程。
2.引导学生回忆比例的定义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3.并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些比能够组成比例
4.引入新课。给出两题(1)3 : 2=():10(2)():0.5=8 : 2,小组合作讨论,计算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并派代表举手发言,给出答案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5.学生自主学习课本,说说什么叫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指出谁与谁的比为1:10,设未知项为x,写出比例式,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播放幻灯片,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小结方法。提问:大家是根据什么来解比例的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巩固解应用题的步骤,并找一位同学来板演,让一位同学来检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互动与主动性。
2.给出两个比例,让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x的值,老师板书过程。并强调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目的是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3,给出条件让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并解出来,充分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练...
查看详情>>与“2023比例的课件系列十二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