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模板六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06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模板六篇)

2024-03-06 20:24:06

【#实用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模板六篇)#】您能在以下资料中找到跟您所需相关的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希望您能享受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实用信息。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搭配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面对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地整合。这个单元教材的安排是例题1讲实际生活中相关事例搭配问题,例题2是有关数字排列组合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数字的搭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对这块知识放在新知学习之前,一方面作为旧知的巩固,另一方面作为新知的引入。这节课的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衣服等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3、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学习方式来经历、体验搭配中的学问。在情境中我拟定通过摆一摆、配一配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童童,今天童童要去儿童乐园游玩,早上一醒来她就想到要约小明一起去,可是童童一时想不起小明家的电话号码了,只记得小明家的电话号码的前面是8108***,后面三个数是由0、5、7三个数字组成的,请你帮童童想一想小明家电话号码后面三个数可能是怎么排列的?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在作业纸

2、学生展示三个数字的排列,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排列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电话号码后面三个数字的排列,巩固旧知,初步思考问题的有序性。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2件上装,3件下装

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让学生试着搭配,可以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搭配方法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交流讨论,说出有几种搭配方法,让学生用有序思考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

2、增加衣服件数,拓展搭配种类。

增加上衣件数来搭配,找出搭配的方法,再换个角度思考,增加下衣件数,找出搭配的方法,最后通过同时增加上装和下装的数量,找出搭配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的有序搭配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会从中发现规律,找出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有几种搭配方法的问题,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配早餐

2、配路线

创设情境,帮童童搭配早餐、设计路线。

3、不同样式的笔和练习本,总共有12种搭配,猜猜多少种笔和练习本?设计意图:在衣服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童童搭配早餐、设计路线,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机动)

密码箱(1010)问:最少试几次,最多试几次?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2、P5页 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毫米 1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3】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的故事情景。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子。这一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

学习本内容前,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本课的难点是:除数不能被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整除而出现余数的除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为唤起学生对已有除法计算知识的回忆,在教法上导入时先复习旧知,再创设情境。在探索时采用直观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认识算理,形成初步印象。在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算法的掌握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算理认识上采用合作交流,强化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与确立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程序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二)问题驱动、探索算法;

(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五)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六)作业设计。下面我就各个环节的设计作具体说明: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首先出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本节课做准备。其次,创设情境:“花果山果园的桃子丰收了,可是两只猴子正在为怎么分桃子而犯愁,我们一起去帮帮它们好不好?”

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出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问题驱动、初探算法

“2只猴子怎么分48个桃子?”问题引出以后,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接着安排了借助直观的图片探讨“48÷2”的算法。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自主探讨、寻求算法”;第二层次“合作交流、认识算理”。

在这一环节的探讨中,主要完成对笔算除法(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认识与理解。首先通过交流,然后在对几种算法的比较中,突出列竖式计算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上,从教学的意义上讲,符合课改的精神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面向全体学生。因为交流算法对他们来说有机会参与,也有能力参与。在认识算理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十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这种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正是考虑到个性的差异。

这一环节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因为,第一是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心理驱动。对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我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并及时地予以指导。

(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例2,计算“48÷3”。在环节过渡上采用情境延伸,将例1中的“2个猴子分桃”改为“3个猴子分桃”。这样既延伸了情节,又暗示了探讨方法的延续性。

在过程的安排上我又依照如下两个层次进行: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这样达到对“48÷3”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的升华,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这里不同于上一环节中对算法的认识,要突出引导学生对十位上商1后余1的认识,即十位上余1表示1个10,再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被3除。

(四)深化知识,巩固提高

我选择安排了书中的两个习题,即教材第55页试一试的第

1、2两题,但对两题的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估算出每题的得数,然后再让他们利用本节所掌握的算法计算各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估算是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它必须渗透在每个学段的教学中;第2题突出应用意识的训练。首先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完成编题练习,然后再进行解答。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内容之一。

(五)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1.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并让学生找准自己的易错点,明确努力的方向。

(六)作业设计

本着巩固本节重点,以及作业量适中的原则来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课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从直观性与条理性考虑,既突出重点,又力求简约。

五、设计理念。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力求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

1、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调,在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心理需求,在问题的探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以促进学法的掌握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3、以力求体现“数学的趣味性”作为本节课的特色。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4】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

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

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 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五、单元测试时间安排:

三单元测试一:

单元测试二: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师:从这么多图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

(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谁说的更准确呢?别着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判断老师邀请来的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吗?(出示下面图形)

(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图①不是,因为它有四条边。图②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是线段;图③不是,因为没有封闭起来;图④不是,有一条线段多出一部分了;图⑤是三角形;

(5)师: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讨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2.自学课本,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在自己画的三角形里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3.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

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订校服。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课件出示

3.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2)尝试在三角形上画出另外两条高。讨论:三角形有几组高和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4.巩固练习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教师选出几幅作品让学生集体评价。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的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生活,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

2.游戏激趣,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游戏: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哪种图形更牢固?(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解决问题 ,应用三角形的特性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1.填空谁最棒。

(1)由三条线段(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 )条高、( )条底。

(3)三角形具有( )性。

2. 思维大比拼。

小白兔和小猴子都用篱笆围了一个菜园,谁的方法更牢固些?为什么?

五、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具有稳定性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6】

一、出示课件,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周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壮壮相约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出示情景图)

二、快乐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教师鼓励学生把所看到的说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每种食品,数量不限)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到的问题,教师根据需要可挑选几个写下来,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会非常浓厚,积极性也很高。)

(3)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应该付多少钱呢?请你帮他算一算。

a、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小组内讨论交流。

c、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分步算式解答:

3×4=12(元)12+6=18(元)

综合算式解答冒号:

3×4+6或者6+3×4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若班里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师应先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时间。

(4)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结合上面的实际情景及运算,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就的喜悦。)

(5)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的难点,师应多强调。

三、巩固练习。

解决课前(2)中提到的问题,生独立完成,师集体订正。

四、小结。

在两步混合运算中,有乘法也有减法,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五、作业。

练一练

六、板书。

小熊购物

法一:3×4=12(元)12+6=18(元)

法二:3×4+6 法三:6+3×4

=12+6 =6+12

=18(元) =18(元)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景导入使数学更加生活化,更加有趣。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际问题及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在这节课创设购买食品的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习探索知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生活真有味,数学真有趣。

2、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交流沟通,汇报展示,评价反思,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生参与率高。

不足之处:

1、练习环节应进一步优化,应在此处多做思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2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角》数学教案一、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

  • w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完整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我们反复修改和改进终于推出了这篇最优秀的“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解决一些问题和困惑欢迎借鉴和分享!...

  • w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4-01-25

    教学计划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新学期在不知不觉之中悄然而至,新的教学计划也要开始书写了。你会怎么样写自己的学科教学计划呢?快来跟随编辑发掘“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的新奇之处,珍贵而有价值的文章请收藏备用!...

  • w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发布时间:2023-10-28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教室里非常关键的资料,因此,我们需要精心编写适合自己授课的教案。一份经过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下面是一篇详细介绍“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的文章,相信这些见解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市场!...

  • w
    三年级数学课件热门

    发布时间:2023-11-15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第100-101页,信息窗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与学的活动...

  • w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发布时间:2024-05-08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说课的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

  • w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七篇

    发布时间:2024-01-04

    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篇“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的文章,它符合您的要求。我们对于该领域的不同主题进行了分类整理,以供您学习。学生们能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学习,而这离不开老师们辛勤准备的教案。每一份教案和课件都需要我们认真编写。通过学生们的反馈,教师们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状况。...

  • w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5篇)

    发布时间:2023-11-12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需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和资源,现阶段大家不妨静下心来准备一份工作计划。做好工作计划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为小编收集整理,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资源!...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