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21
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范本九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
人教版下册课件
人教版课件

经过精心筛选,编辑为您带来这篇精选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老师对于编写教案课件都并不陌生。学生的反应多种多样,可以提供不同的课堂反馈角度。建议您收藏此网页,以便随时查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75页。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4.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

2.每组一套(学具袋1:三张不同颜色的图形纸片;学具袋2: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学具袋3:若干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纸片)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一节课,老师真开心!老师非常愿意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的和老师击一下掌!这么多同学都愿意啊,老师真荣幸!就让这位同学当代表吧!(击掌)

在老师和这位同学击掌时,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什么是面积(1)物体的面积

(同时举起老师和同学的手)老师的手大其实是指手掌的表面大,这个同学的手小其实是指手掌的表面小。那老师手掌的表面跟黑板表面比,谁大谁小? 请你摸一下课本的封面和桌面,感觉一下谁大谁小?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

积,海星表面的大小就是海星表面的面积,那硬币表面的大小呢?找一找我们周围物体的面积。

(2)封闭图形的面积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现在老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请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不规则图形、圆形。象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叫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这些封闭图形有大有小吗?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大小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那圆形的大小呢?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不规则图形,同学们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封闭图形?它有没有面积? 到底什么是面积呢?我们一起把它完整的概括出来: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补充板书:或)

2、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同学们积极的动脑,我们已经明确了面积的含义。教师出示彩纸,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仅凭观察不好确定,那你有什么好办法?上来试一试!)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

查看详情>>
2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三年级下册课件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下册课件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角》数学教案

一、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好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

(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备)

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

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二)、认识射线、直线。

1、自学课本第109页

2、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

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师:你能应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谁说的多。

生:手电筒的光线。

生:探照灯射出的线

五、教学结束:

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验算。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关键: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建议:

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在这之后出示例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100元人民币买7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本,还多2元,应找回2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714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2应该等于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3

说课内容:

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