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持久战》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19
1

《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七篇)

《论持久战》读后感

要想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关键在于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来探讨文章的主旨和意义。也许大家正在读一篇作品,会被作者的精妙的文笔所赞叹。而这篇网络上的“《论持久战》读后感”文章就是写得非常棒的一篇,值得大家再读一遍。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1)

今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其根本原因就是从这场战争的性质和中日两国、两军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得出来的,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在当时,正是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自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伟大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可以说,每一个饱受战祸、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中国人,都渴望战争早日胜利。因而,战争的过程究竟是怎么样?如果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

怎样进行持久战?战争的结局如何?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都在不断涌现,萦绕在许多人的脑海中。

特别是徐州开战以来,一些问题更加突出和尖锐。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军队在津铺路南北广大地区,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即徐州战役。战斗经历了三个阶段:沿津铺路初期防御、台儿庄战役和徐州突围。第二阶段结束,一九三八年四月七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胜利,歼灭日军

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敌两万余人。这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在前线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而这次胜利,却冲昏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一些人的头脑,使他们滋长了速胜心理,以为只要打几个台儿庄式的大胜仗,就能抵挡住日军,而无需动员广大民众进行抗战。

说到这里,我想说,他们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只有动员全国数万人筑起坚不可摧的城墙,我们才能抵抗日本侵略者,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所指出的“卢沟桥事变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发动和团结四万万同胞共同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

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

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而“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

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是相当精辟和正确的。因为只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才能打赢反侵略战争。特...

查看详情>>
2

《论持久战》读后感实用

《论持久战》读后感

阅读完作者的作品之后,我们的知识储备也有了一些增加。通过文字记录下我们的思考成果,希望这篇"《论持久战》读后感"能够满足您的期望,相信您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资料!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1

最近在老师的影响下对毛泽东战争期间的思想著作产生极大兴趣,选读《论持久战》后让我感触颇深,对毛泽东同志本人及其领导下的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主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毛泽东同志卓越的军事能力和远远超越普通人民的战略眼光,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持久战》创作产生极其不易,抗战全面爆发户,在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接连战败之后,日寇来势汹汹,两国综合国力差距极大,国民**的主力部队接连战败。危局之下,人心惶惶。很少有人能对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各种奇怪的理论也在流传。

认为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力量均不及日本,战必败的“亡国论”固然很有市场;不切实际地认为依靠外国,可以迅速战胜日本的“速胜论”也有听众。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抗日战争是场持久战,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

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认清别人的优劣长短固然不凡,可以正确定位自家的才能心性也是了不起的本领。能够把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许多复杂的信息中分离出来,然后进行清晰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说明毛泽东主晰的才华非同寻常。

毛泽东主席认为抗日战争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人的战略保守主义时期和我们的准备时期。

第三阶段是我们的战略**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战。

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了人民抗日的正确道路。

这本书还体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哲学,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在它只列出了:

1.事物的矛盾双方都是在不短的发展变化的,并且在不断的向对方转化。我们的胜利和成功是在这种不断的变化和变革中孕育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暂时的处于劣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调查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优点缺点,双方彼此的矛盾情况,着手于扩大对方的缺点,削弱对方的优点,慢慢的扭转劣势,充分发挥主观能...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