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出塞读后感

出塞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6-01

出塞读后感

2024-06-01 11:24:19

【#实用文# #出塞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昭君出塞》有感(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出塞读后感 篇1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

文帝十四年,一位满腔热血的青年参军抗击匈奴,他的心里秉承着无数人们从古自今的梦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可造化弄人,世事无常。汉文帝的一次评价"可惜你生不逢时,如果在汉高祖时期,万户侯岂在话下!”这无意之语就如同魔咒一样伴随了李广的一生。但历史同样给了我们一个活灵活现的李广,一个兼并传奇与悲剧的人生。

他有勇有谋,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沉着应对,准确地揣摩到了敌人的心思,慑退敌人。辗转于各边郡间,任太守一职,守卫大汉王朝边境长达四十余年,作战勇猛,连匈奴都不敢来侵犯。花甲之年,仍能飞身夺胡儿马匹与弓箭,真是令人敬佩!

他体恤将士,深受将士爱戴。赏赐通通分给部下,士兵不全喝到水,他就不喝。士兵没全吃到饭,他就不吃。他对将士宽厚和气不苛刻,让许多将士乐于效命。

他箭术高超,生于射箭世家,自幼学箭,臂长如猿,平日以射箭为消遣。世皆惊叹—李广为将,才气无双。世世受射,射无不当。射箭有射虎之威,入石之效。

但他也心胸狭隘,酒醉过陵亭,路有都尉阻,扣留陵亭下。天子招李广,任其为太守,都尉随其去,谁知招杀手。

他性情高傲,置身于沙场中,对朝廷于不闻不顾。这也是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期李蔡、卫青、乃至霍去病都渐渐得赏地封侯,可他,过错没人保,苦功不相成。

终究李广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但不完美方显真实。四十余年的光阴逝去了,曾今意气风发的青年也变成壮志未酬的老年人。四十余年让百姓免遭涂炭,四十余年使国土免遭践踏,难哉!难哉!他这一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统治者却不理不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他逝去了,百姓和将士们的泪水方能体现他的功勋卓著,只有人民才能给予最公正的评价。

历史是公平的,只有时间才能丈量李广的伟大。后代的帝王们有的奉他为先祖,有的为他修寺庙等等。至今他的形象仍活跃于文字上,他的英姿浮也仍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出塞读后感 篇2

【作品简介】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原文】

《出塞(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4、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5、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6、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7、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8、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其兄王之咸、王之贲皆有文名。他从小就很讲究义气,纵酒谈乐,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中年才悔悟而立志向学。对于参加科场考试没有兴趣,学成后到处拜访名人。担任过主管文书簿记的小官,后来因受诽谤而辞职,过著游山玩水的生活。存诗六首,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评析】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其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远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远上”为“黄沙直上”。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根本不可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远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不可能没有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的内容,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因作结。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 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锳《诗法易简录》进一步指出:“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的“旗亭画壁”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出塞读后感 篇3

李广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一般一提到将军,我们都会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霍去病、廉颇、卫青等等,对李将军李广就不太熟悉。其实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王昌龄对李广的称赞。

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就记叙了他的生平事迹,在司马迁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临危不惧的将领。对于李广悲惨的结局,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看出,司马迁对这名英雄的惋惜和悲痛。

从他的才能来看,他确实是名英雄。他与匈奴多次交战,匈奴闻风丧胆还称他为“飞将军”。他的射箭技术高超,李广有次出猎,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就拿箭射向石头,整个箭头都射进石头里。他不但箭术高超,而且足智多谋。他在捉捕匈奴的射雕手时,看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而李广只有一百名骑兵,李广认为只要他们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会来击杀他们。只要他们不跑,匈奴就不会攻打他们。于是他率领了一百名骑兵射死了匈奴的将领,匈奴觉得汉朝有伏兵就领兵撤离了。李广的一百名骑兵就这样吓跑匈奴的几千名骑兵,让人不得不称赞他的谋略。

李广为人清廉,做官四十多年,家里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财物,即使得到了赏赐也会分给他的'部下。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没有喝到水,他也不喝水,士兵没有吃饭,他也不吃饭,所以深受士兵们的敬佩。

然而像他这样一名有才能,深受士兵爱戴的将军却终身未得封爵。这对一个有才能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委屈,即使他已不再年轻,他也想在年老的时候继续拼出一番战纪。终于等到了一个立功的机会,但卫青却因为私情而排挤李广,不想李广立功并且轻辱了李广,李广一气之下就回到自己的军营,结果迷失了方向,没有赶上与匈奴作战,自己请罪自刎。

如果他大气一点,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就像司马迁受了宫刑,受到了嘲笑也不放弃自己的生命一样,在牢中完成了自己的巨作《史记》,即使有才能也不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成就,还要有耐心。毕竟是金子的话,总会发光。

出塞读后感 篇4

假期的一天我读了《飞将军李广》一文知道了李广是西汉的著名军事家。他身材高大擅长骑射,他以前做过太守、卫尉。他是一个大智大勇之人。

记得有一次李广带一百骑兵追赶三个匈奴人,结果追了几十里才追上他们,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就在准备回营是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追了上来,李广的士兵慌乱了起来。这时李广沉着冷静地说大家不要慌,我们的大营远,求援肯定是来不及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匈奴骑兵追上来一定是凶多吉少,不如我们停下来,这样他们会误以为我们是诱兵之计,一定不敢轻易攻击我们。于是就这样李广一行继续前行在离匈奴兵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就这样匈奴追兵果然不敢轻举妄动,很快就撤兵了。

“读史可以明智“读了这段历史故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向机智勇敢的李广学习,遇事不慌乱冷静地分析从而找到突破口和转机而不能轻易就丧失信心。

出塞读后感 篇5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许地山父亲告诫我们的话。王昭君就是一个愿意付出自己,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西汉时期,两年战争,百姓深受苦难,为了汉朝和匈奴的和平,汉朝答应与匈奴通婚。当宫女们都犹豫不决,要不要去遥远的匈奴的时候,王昭君这个号称“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姑娘,为了两国的和平,自愿报名远嫁匈奴。住在塞外,从此见不到父母、亲人,心里不免难受。但百姓都尊敬她,打这之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有打仗。

为什么王昭君会受到百姓的爱戴呢?是因为她善良、友善,她教百姓使用先进的工具,种植适合当地的粮食,愿与百姓同甘共苦,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留在了塞外,为了国家和平,出塞又何妨呢!“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从中可以看出王昭君心中的思念之情,但她是坚强的,她为了汉朝,嫁给了从未见过的人,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一路上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到匈奴,她无怨无悔。她不仅有绝世美貌,还有一颗璞玉浑金的心。

看完这个故事,我蓦然想起刚结束不久的葫芦丝比赛。我刚拿到谱子的时候,看到那密密麻麻的音符时,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吹下来,心里感到就要崩塌了一般,但我没有被吓倒,想着要做一个对班级有用的人。我没有放弃,每天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一有空就拿出葫芦丝来练习。一星期,两星期,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跟上了大部队的节奏。后来我与其他六十多个同学一起代表学校走上了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舞台。那天在现场,正是寒冷的大冬天,我和同伴们个个都穿着短袖表演服,站在后台瑟瑟发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彩排,我们坚持下来了并且做得很好,当走进舞台的那一刻,看到观众眼里的期许,我们有重新精神焕发。最后,我们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增添了荣誉。

王昭君的故事也会一直激励我,要努力打好基础,练好本领,做一个有用的人。

出塞读后感 篇6

今天读了《史记》之《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紧紧围绕飞将军李广的精于骑射,勇猛,正直清廉的特点来写。李广生于汉朝,祖先李信也是秦朝的名将。李广在冲锋陷阵或与猛兽格斗中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敢。但是他的才能却让皇帝嫉妒成恨!只让他在边境守卫,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那里都以英勇善战闻名。

但最终李广还是被封为郡太守。皇帝命他在边境防御匈奴。一日一名宦官跟他学习却被3个匈奴打了,李广带人打匈奴却把李广的几十个骑兵都射死了,于是又带兵数百去追赶。可是不久又遇到数千匈奴骑兵,这时,李广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冷静分析后先安慰士兵们不要怕,又假装出他们是大部队派来的侦查员。所以又勇敢的向前走到离匈奴只有不到两里地的路程才缓缓停下来,接着又让士兵假装成要在此安营扎寨的样子,他的士兵们都怕极了,但是李广却坚信自己的直觉。这样一来敌人们就真的不敢来打李广他们了。不久,一个骑白马的首领出来修整队伍,这时李广突然带兵冲上去将他们都射死了,然后,又要求士兵们躺下休息,匈奴人怕有埋伏,趁天色已晚偷偷把兵都给撤了。第二天李广安然无恙的回到了大部队。

汉武帝时,经别人推荐李广从郡太尉调入朝廷当了未央宫太尉和程不识一样的官职。但是李广治军方法简单且有用,驻扎一般只驻扎在有水草的地方,住下后又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打更巡逻,但他能远放哨探,同样可以掌握敌情,所以也未遭到过敌人袭击!但程不识军队制度严格,人人军兵文吏对何事都极其严明,全军很少得到休息,但他的军队也没有遭到过偷袭。李广对他的军队士兵宽容和平,让士兵生活的很快乐,士兵也很愿意为他拼命。所以匈奴人也都害怕李广,士兵也都愿意跟随李广打匈奴。

而且李广也同样拥有超人般的巨大力量!!有一次李广傍晚出去打猎,却把一块巨大的石头当成了老虎,他拔剑就射,近前一看才知道那个是石头,可他却射入了石头中!真是神力呀!

李广为人还十分廉洁,得到的一点赏赐都分给自己的部下,吃点好的也分给士兵们吃。所以士兵们都十分尊重他!李广身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直到自己的年龄已老还要强的统领大军去攻打匈奴兵且取得胜利!他的勇敢和执着,廉洁等高贵品质真让人敬佩啊!

出塞读后感 篇7

读了《昭君出塞》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故事讲述了王昭君,一个拥有美貌,才华又出众,心地又善良的女子,无意间卷进皇宫内的争宠风波,最后被皇上嫁给了外族的呼韩邪,她极力维护两国的和平共处,使汉匈之间近六十年不再有战争的传奇经历。

书中王昭君不计前嫌,用爱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明争暗斗的宫廷中,充分地显示了她的心灵美。在宫中,她对主子尽心尽力,没有半句怨言。她为人诚实善良,没有私心,在皇权面前不阿谀奉承,敢于实话实说。

王昭君能够流芳百世,除了她的美丽大方之外,还有她的聪明才智。如果不是她的聪明,打发了瘸公子,也许她还生活在被街头烂人追逐调戏的荒诞日子里。如果不是她的聪明,也许早已成为宫廷纷争的牺牲品了。

其实,王昭君的美德都和她早年受的教育有关。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请先生教导王昭君琴棋书画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否则,她也不会成为以后那个琴艺精湛,品行高洁的女子。

合上这本书,我早已被王昭君舍己为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我想做人就要做一个王昭君那样的人,做到心灵与外在同样美的人。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的光辉一页,让我们牢记它,记住这个为国出使西域的坚强女子。

出塞读后感 篇8

【年代】:

【作者】:

王维——《出塞作》

【内容】: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赏析】:

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適《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番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唐宋诗举要》引)这段评论是中肯的。

出塞读后感 篇9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评价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表达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夏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3-06

    以下内容是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精心准备的“夏感读后感”,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的场景深深吸引,并产生了很多思考。这时就需要我们坐下来写一篇读后感,请仔细品味本文希望你会喜欢!...

  • w
    白鹿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16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精心整理了大量资料呈现出这篇“白鹿读后感”,认真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往往内心都会有所总结。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请将此页保存到您的浏览器收藏夹以便随时查阅!...

  • w
    格局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23

    阅读就像吃饭一样重要,善于享受读书的人精神永葆活力,而不善于读书的人则会生出疾病。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们的思绪一直在脑海中激荡。读后感是我们探究、理解和分析书中价值的重要工具。我们小编竭尽全力制作出了这份“格局读后感”,希望您品味其中的精华。典籍是可以引领天下借鉴阅读的宝贵资源,欢迎大家来借鉴!...

  • w
    蜂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11

    读后感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认真阅读书籍,理解其中的难点和疑点,整理文章思路,才能更好地写出有深度的感想。阅读作品会引发人们的思考。因此,在读完一本书后,不妨将自己的读后感写下来。这里是好工具范文网认真收集整理的关于“蜂读后感”的各种相关信息,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学习和工作带来帮助,让你更快乐地前进。...

  • w
    荒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16

    人生中会接触到很多的书籍,其中必然会有几本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优秀的书籍往往能够给我们的认知带来全新的刷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观点让我无法苟同。因此,我想通过这篇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读后感呢?在这里,我要感谢您的光临,并推荐您继续...

  • w
    《孔乙己》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25

    发现你关心的话题,编辑给你整理了相关资料:“《孔乙己》读后感”。读完后,我内心翻江倒海,感慨万千。写读后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范文有哪些特点呢?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解决问题!...

  • w
    川端康成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28

    根据小编观察,“川端康成读后感”是众多文章中的佼佼者。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非常忠实。在阅读这本书时,很多人都沉浸在其中的细节描写中。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模糊的感想。赶紧分享给你的朋友看看吧!...

  • w
    诺言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1-03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籍,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怎么才能写出一篇吸人眼球的作品读后感?经过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的认真编辑以下为大家准备了“诺言读后感”的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