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17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

2023-11-17 19:24:49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篇1)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要求: 知识和能力:

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基本掌握朗读的语调、重音,增强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寻找并理解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握文章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学习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表现事物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1.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前学习完成自读笔记,寻找有关资料,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学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交流、品味佳句,积累、增加语言素材,训练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通过朗读品味,理解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方面富有表现力的句子;通过学生质疑,交流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随笔、读后感等形式记录学习所得、积累学习过程中的文本。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文章中浓浓的祖孙情、父子情,感受母亲对子女无私、深切的爱;理解亲情对处在困境中的人的意义,理解一个人的责任以及生命传承的意义;激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祖父和我》

(1)识字:

绒毛 啸 闪烁 蚌壳 瞎闹

韭菜 谷穗 承认 玩腻 蓝悠悠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家萧红的资料。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感受到文章中浓厚的祖孙情,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理解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方面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5)拓展阅读的篇目:

《忆儿时》(丰子恺)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我家的亲情小故事》 2.《凡卡》

(1)识字:

摩平揉皱 楦头 保佑 别墅 眯缝

毡靴 蘸 撇撇嘴 指望 打搅 醉醺醺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家契诃夫的资料。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理解、感悟亲情对处在困境中的

人的意义。

(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通过学习,增强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所处的环境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能力;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拓展阅读的篇目: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丰子恺)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我和凡卡比童年》

3、《〈父与子〉漫画选》:

(1)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漫画的知识、作者资料、漫画与写作的关系。

(2)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真情、充满趣味的生活。

(3)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了解阅读漫画的方法,运用观察、联想的方法理解漫画的内容;说出漫画的主要意思及所表现的情感。(4)拓展阅读的篇目:

《父子情》(舒乙)

《失落的一角》(美国 谢尔·希尔弗斯坦)

《戴逸如文图精选——左思右想》(中国 戴逸如)

(5)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画一幅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漫画,并配上200字的说明文字。4.《散步》

(1)识字:

信服 分歧 一霎时 委屈 水波粼粼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者莫怀戚的资料、尊老爱幼的小故事。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感受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理解一个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的意义。

(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体会其表达作用;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拓展阅读的篇目:

《老爸的拐杖》(朱绯)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一场家庭**》 5.《妈妈的账单》:(1)识字:

受遣 索取 报酬 如愿以偿 羞愧

怦怦直跳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家埃德温的资料。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深切的爱;明白“以金钱衡量感情”是错误的。(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把握文章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理解,感受小彼得的心理变化过程。

(5)拓展阅读的篇目:

《只有你才能欣赏我》(杨新华)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6.《离别的礼物》:

(1)识字:

明净 抚摩 凝望 碍手碍脚 戛然而止

吞吞吐吐 喋喋不休 尴尬 喃喃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家弗·达尔的资料。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懂得孝敬老人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亲情是伟大的,最终能战胜个人的私欲。

(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心境、烘托气氛所起的作用。

(5)拓展阅读的篇目:

《礼物》(约翰·卡特那奇)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根据文章结尾,描写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三、本单元作文训练:

1.作文题目:《我爱我家》 2.训练目的:

通过写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表现亲情的可贵、家庭的温暖,同时训练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操作步骤:

回忆、整理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根据中心合理选择、裁剪→构思、写作→教师批改→讲评、交流→学生修改。

四、本单元“综合学习”的操作建议: 1.可根据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完成1——2个项目。每个项目要求如下: 开心一刻:拍摄一段家庭趣味录像,展现家庭的幸福、欢乐,还可以配上滑稽、幽默的解说词。

给菜肴命名:拍摄一组家庭常吃的菜肴,动员家人一起给每个菜命名,组成菜系,如:数字系列、唐诗系列、成语系列、花卉系列等。

照片诗:挑选相册中记载着自己欢乐时光的照片,配上解说词或别有诗意的诗句,讲述与照片有关的情景。

虚拟家庭:从熟悉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组成心目中理想的“家庭阵容”,想象在他们之间会发生的小故事,讲述给大家听。

家庭网页:制作有特色的家庭网页,可以分成家庭简介、成员情况、兴趣爱好、运动天地、动画世界、成果展示等栏目,并给各栏目取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

欢乐加油站:介绍自己家的欢乐明星、欢乐法宝、常用的欢乐妙计。

2.制作一个“家庭欢乐大转盘”,转到哪位学生的学号,就由该学生上台交流他所完成的项目。

3.课后,每位学生为自己的家庭制订一份为家庭欢乐加油的计划。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篇2)

第一组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其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为精读课文,《山雨》《索溪峪的“野”》为略读课文。《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的“朋友”的那份身后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一文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本单元19个生字,正确理解和读写本单元“德高望重、静谧”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4.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5.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6.在口语交际与习作中,运用学到的展开想象和联想等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表达能力。

7.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2.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本单元课时安排:总计 10课时

《山中访友》 2课时 《山雨》 1课时 《草虫的村落》 2课时 《索溪峪的“野”》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一 1课时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情感,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1.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1)听写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六、板书《山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难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tí)啭(zhūàn)(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滴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病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迪特感受。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五、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难点: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4)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②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5)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四、板书

4《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体悟关键语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3)抓题眼,引入研读。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

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②赏析“水是野的。”

a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b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五、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

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七、板书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难点:

1.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难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点:

1.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3)习作要求。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六、板书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重点: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难点: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篇3)

小语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由《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及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一、该单元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意蕴深刻集中

该单元精选的四篇课文集中反映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编排主旨。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有助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每篇课文还配有新颖精美、富有情趣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四篇课文揭示主旨的形式异彩纷呈。从体裁来说,《我们爱你啊,中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是诗歌,而《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则是记叙文。现代诗明快轻松、气势磅礴。古诗短小精悍,深沉凝炼。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活灵活现。教学这组课文,我们不由得会赞叹祖国文化的悠久灿烂。从课文的具体内容来看《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赞美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物产丰富,沤歌祖国勤劳智慧的人民,民族精神伟大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则就收复失地、祖国统一这一问题抒发了诗人的喜与悲;《郑成功》介绍了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塑造出智勇双全一代名将的高大形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深怀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忘我工作,最终客死异国他乡的故事,展示了文艺工作者特有的爱国形式。从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来看,相映成趣,启人深思。如郑成功与肖邦两位英雄,一中一外,一文一武,是巧合还是编者匠心独运。这一前一后两篇课文,是否在启迪学生思考武装反抗侵略,捍卫祖国领土,保卫人民生命财产是爱国,而从事文艺创作,以作品去鼓舞人的斗志,同样是爱国。爱国的形式方法是多样的呢?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诗,前者写杜甫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祖国重新统一而欣喜若狂。后者写陆游临终未见祖国统一而无比悲伤,乃至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悲一喜,是否又教育孩子应把祖国时刻放在心中呢?

品读这组课文犹如翻阅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能体味到古代中国狼烟中黎民百姓的痛苦生活,能回忆起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能听到中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幸福的心声,能聆听到改革开放奏响的欢歌,能感受到改革开放涌动的滚滚春潮,能思索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能激发出中华儿女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二、课后作业题设计,凸显语文教学的特点

该单元课后作业题第一题安排都是读,形式有背诵、复述、朗读。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规范语言的积累。第二题安排的是用钢笔描红,且以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第三题安排的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运用、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增加积累,提高运用能力。而注重读、注重书写、注重积累、注重理解感悟不正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吗?

三、课后作业题设计,提示了学习的重点、难点

该单元课后作业题设计提示了学习的重点、难点。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努力方向。如第一课的第三题: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抒发了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第4题:仿照这首诗的2至6节写一到两节。再如第3课的第4题: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等。

四、教学策略反思:

1、要强化读,尤其是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即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手段,更是检验学生对文本感悟程度的手段。而要实现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前提条件是强化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供学生沉下心来小声读或默读,力求读进去,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触摸语言,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钻研出文本的根本所在。

2、要注意引领学生整体感悟文本,切忌烦琐,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切入。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就可以设计我们中国怎样、我们为中国这样而怎样、我们要为中国怎样三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以最简约的形式来取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3、找准切入点,穿插双基教学,发展语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找准切入点穿插语基教学。只要我们找得准,插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快些,掌握得牢些。如教学《郑成功》一文时就可根据语言环境辨析慷慨激昂,惊恐万状等词语的褒贬色彩。再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的前几节后,就可激情引导学生仿写几句诗来赞美我们的祖国或家乡。

4、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学生的质疑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某些漏洞。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有个学生提出国家就要灭亡了,肖邦为什么不留下来战斗呢?的问题。问题一提出我便意识到学生可能只认为武装反抗才是爱国。对于文艺作品的战斗力认识不深。于是我便组织学生讨论了肖邦愿意走吗?肖邦留下来战斗作用大些,还是出国创作音乐作品作用大些?肖邦的音乐作品起到了哪些作用?三个问题。经过讨论学生终于认识到武装反抗侵略是爱国,搞音乐创作,鼓舞人民的斗志,催人奋起也是爱国,而且精神力量的影响往往更大,更持久。疑问的解决升华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当然,学生的质疑直接考验着我们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机智。我们在课堂上应有敏锐的目光,能从学生的提问中辩出深层的问题,灵活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丁香结中作者通过视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写作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加上修辞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和修辞手法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回顾《丁香结》中作者描写丁香的角度。

预设:颜色:“忽然呈出两片雪白”、“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

姿态:“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香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作者通过对丁香花多角度的描写,使花在读者的眼中生动形象。

二、对比阅读

1、阅读作者宗璞的另外一篇散文《紫藤萝瀑布》,寻找作者在描写这两种花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

(1)作者在描写紫藤萝时,也对紫藤萝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如描写紫藤萝的形态时,写到“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对于花颜色的描写如“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等;在描写到花香时,写到“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两篇文章都用到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比喻如丁香花“星星般的小花”;紫藤萝“像一条瀑布”

拟人丁香花会“从墙上窥着行人”;紫藤萝中淡紫色的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小结:所以作者在描写两种花的时候通过多角度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结合,使花变得生动可爱。

三、联系实际练习写作

1、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喜欢什么花呢?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向同学们介绍这种花。

2、将刚才讨论的写一个150字左右的小片段。时间10分钟左右。

3、评价交流

在班级中分享刚才写完的片段,并对片段中出现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互相评价。

预设:

(1)要有一定的写作的思路和顺序,如可以从远近的顺序、从视觉到嗅觉的顺序等等。

(2)可以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动。

(3)可以学习《丁香结》的写作结构,在描写后面根据花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加入一定的感悟。

四、布置作业片段改进

1、根据交流的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和需求来改进刚才自己写的片段。

2、再次分享交流,感受修改前后的差别。

3、完成学案二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篇5)

第 一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 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作业:

抄写生字,并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师: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也就是作者要以“山中访友”为题目的原因了。

这种类似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古桥

老朋友 树林

我 知 己

„„ 相

朋 友 融

(情)

2*、《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无字的歌谣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 绿草,都变成了 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____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板书设计: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思考:你从文章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3、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并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快速默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你会怎样分?(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①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在我们看来,这声音似乎还不至于超过“人间的一切音乐”。但作者却这么认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5)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第4课。

板书设计:

3、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游侠 小圆虫——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作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畅所欲言。)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张家界旅游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思考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2、读准字音。3.理解词语。

三、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选择读书方法,读课文。2.指名汇报读。思考:“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野”在课文中指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二)讨论交流学习效果。1.山野。(边讲边出示课件)

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晃晃,使人看了惊心。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磅礴就是气势雄伟。从“千峰万仞绵亘蜿蜓”体会出这里的山峰又多又高,而且连绵不断,像“十进而画廊”一样。

③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里有各种各样随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高耸云霄;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拥一起,各种姿态应有尽有。

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④以索溪峪的山与桂林的山、黄山、泰山、庐山作比较。

2、汇报交流水“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水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与上一部分的一样,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的时候,老师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些方面。

3、汇报交流动物“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的动物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动物那一种自由自在的野性的美。

4、汇报人“野”部分的学习收获:学习了这一部分,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人进入索溪峪里那一种返璞归真的野性的美。

五、总结升华

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段优美的乐曲练习配乐朗读。2.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鉴赏习作本》上,并写下读后感

3、为了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请每小组的同学讨论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 一 课 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1)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2)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3)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习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1、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2、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篇6)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第一单元的“清爽、流淌”等重点词语及词语解释 2复习“日积月累”的有关内容 3理解本单元重点课文重点的关键语句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单元重点课文重点的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自己整理其他课文关键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读法、回忆法、听写法

四、教学过程: 掌握重点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清爽 流淌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蕴含 仪式 侠客 醉酒 恩泽 犬吠 静谧 ....

.小巷 俏丽 烘烤 音韵 僻.静 探索 勤勉 亲吻 德高望重.

岁月悠悠 津津乐道 左冲右撞深长 庞然大物 行色匆匆 2 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精致边缘漫游意味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悠悠忽忽:文中形容神志恍惚。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随:依从。欲:想要、希望。

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格:格局。3《山中访友》

(1)《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 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3)重点问题:

①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a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b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c“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d“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者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的感情。e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f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③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④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4《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体裁是一篇散文。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3)重点问题:

①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②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所带来的心灵重负和枯寂,使自己的身心重新融于大自然之中。

③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④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作者对草虫村落的奇异游历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是一种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的欢快和得意。(4)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5)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6)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5自己自由复习《山雨》和《索溪峪的“野”》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葛晓菲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篇7)

桂林山水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桂林山水甲天下。

2、林海

教学内容:人教版十一册第2课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 ” 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 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5、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

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第三课时

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提问:①“兴国安邦”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齐读这一段。

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六、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三——六自然段。

板书设计: 林海

|岭 |

|林 | 景色美 |

大兴安岭 |花 | |

名字悦耳 | | 亲切 舒服

|与建设结为一体 | |

| | 作用大 |

|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墨梅》。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三、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板书设计:

竹 石 郑燮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发布时间:2024-01-16

    动笔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首先,对于写作的主题要有清晰的理解和准备,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查找相关信息等方式来积累所需知识。其次,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受众,这有助于我们选取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措辞。另外,我们还需要提前思考好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便在文章中能够有力地表达出来。作文能力的发展对于提高语文...

  • w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03-29

    作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优秀的文章需要知识的沉淀,哪些作文模板值得我们参考?小编特意为你呈上“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 w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发布时间:2024-04-29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读书要有选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 w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作文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写作则是一种反思和反省的过程,能让我们更加理性和成熟。优秀的作文必须具备醒目的标题、精彩的开头和意味深长的结尾。为了满足您的需求,编辑查询了有关“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的相关资料,希望这些资料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祝您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 w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发布时间:2024-03-19

    写作文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做事耐心和毅力,写作是一种灵魂的抒发和自我追求。语言训练和词汇积累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何打开作文写作的思维呢?我们会持续更新和改进网站为您提供更多值得关注的内容。...

  • w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十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10

    在一个冬天的早上,车站里写有“母子上车处”五个字指示牌的上车通道处,站在那里的却是四位衣冠楚楚、身强体健的男士,而把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挤在了通道外,那对母子正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既不是残疾人,也不抱着小孩,可为什么他们却站在母子上车处?难道他们是文盲吗?不,他们有的穿着漂亮的'大衣,皮鞋擦得锃...

  • w
    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20篇

    发布时间:2024-03-12

    一年级书信:给爸爸的一封信。一年级关于爸爸的书信怎么写?这篇一年级书信100字的给爸爸的一封信的书信希望能够帮到你。今天是二年级下学期的第一个假期,连续上了7天的课,可真累呀!终于可以休息了。在假期里,我学会了折小鸟,和妹妹去了肯德基,还去了大润发。我最开心的是发现在大润发二层有一家游乐场叫淘淘家。...

  • w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13

    多次修改后,小编为您整理了这篇精选的“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作为教师,编写课程教案和教学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如果还没有完成,就需要注意了。教案是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