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变革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24
1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篇1

这是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写的一本好书,1979年首先在美国出版,并多次重印。我是在阅读了王小波的“不新的《万历十五年》”一文后,才上网购得此书阅读的。在读书中,经过书里提到的文章和人,再去找自我有兴趣的书来读,这种是我自称为“顺藤摸瓜”读书法。由于这个读书法,我最近重点购买了一些“读书笔记”类的书籍来阅读。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历史学范畴的书。在我的读书目录里,应当是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三类为主。在阅读一个人的著作前,最好先阅读他的传记或者简介,这样,才会对作者写作的立场、背景、动因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于自我对作品的理解。这个也是我自称为“摸清背景”的第二个读书法。由于这第二个读书法,我也购买了比较多的人物传记来阅读。

经过读书,我要建立起自我的读书方法和阅读书目体系。

再来谈谈《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吧。全书以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为历史时间的横断面,然后讲述了与这个横断面有关的六个人物――一个皇帝(万历)、两任元辅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一个模范官僚(海瑞)、一个杰出孤独的将领(戚继光)、一个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最终,从作者的大历史观得出结论: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无事可记,然而四海升平的表面之下,千年帝国崩溃的隐患早已埋下,所以,书中所述的人物都是杯具性结局(皇帝也不例外),故万历十五年的历史,也是失败的历史!

读了这本书后,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就是我们此刻一再提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究竟我们民族历史那个阶段、那种机制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在当今列强环伺的国际形势下提出“复兴”的口号?如果说中国的汉唐盛世值得我们后人“复兴”,那么,万历十五年的杯具,不是由汉唐而来的吗?

期望经过阅读更多的历史书籍和做历史的思考,能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篇2

暑假最让我高兴的是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看各种课外书了。贺老师推荐我们看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让我一下子就掉进了历史的长河里,不能自拔。

中华的历史浩瀚无边,所以发生了很多的历史故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鱼肚藏剑、蔺相如完璧归赵、飞将军英勇抗敌等等故事。这本书的故事分别生动地描写了忠、孝、勇,还描述了古代国家强盛、政府的腐坏和懦弱,自此读了这一本书后,我对历史的好奇心不断增加。当我拿起《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时候,我就卷入了历史的风暴,久久不能自拔。

在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飞将军,他爱国、爱民,立下了不少战功,他还时常为民除害。有一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一次,有一只老虎下了山,来到大街上,咬死了不少百姓。飞将军听说此事,既伤心又痛恨,伤心的是老虎伤了不少百姓,痛恨的是老虎杀人不长眼。于是,他亲自到大街上巡逻,但尽管如此,几天下来,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飞将军悲伤的回到房中。傍晚,飞将军在城台上边散步边想办法对付老虎,正抬头远望,突然发现...

查看详情>>
2

最新变革读后感收藏

变革读后感

变革读后感 篇1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政治的动物”。个人与政治形影不离,这就铸造了仁人志士都怀着一颗治世的心。中国有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在西方历史上,在文艺复兴之前,和平主要体现在饱受战政治苦的人民的朴素愿望,或是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在某种理论或目的上的倡议和布道。

亨廷顿写这本书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独立国家。这些新兴国家在获得独立后,面临着如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社会科学界开始将研究视野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研究这些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套独立体系的政治发展理论。本书就是于这个时间问世。

亨廷顿是个保守派。他运用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按照不同的领导层划分为若干阶段或不同类型的政治发展。在这本书中,他并不强调理论的完善,而是相信实证主义的力量。他只用了很少的笔墨阐述“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在其余大部分篇幅中都娴熟地运用比较历史的方法,力图在各国具体的历史过程中把握“政治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他善于用大量数据和个案分析来阐述问题,颇具说服力。

本书的主旨是政治发展中的稳定和秩序。在阐述发展中国家普遍发生动乱的原因中,亨廷顿提出了一个命题“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这些国家之所以动荡不安,不是因为它们贫穷落后,而是因为它们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

他认为,高度传统的社会和高度现代的社会是非常稳定的。正是这种现代化进程中最容易发生动荡的社会。为此他用了三个公示来说明这个问题:

(1) 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挫折

(2) 社会挫折/社会流动机会=政治参与

(3) 政治参与/制度化=政治不稳定

亨廷顿在书中阐述了自己这样的追求:“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

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而为了实现这一追求和目标,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操作方式:

(1)加强政治制度化建设。一个社会所达到的政治共同体水平反映了其政治制度与构成它的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所谓社会力量,是指在种族、宗教、地域、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群体。

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社会各种社会力量的集聚和多样化。另一方面,一定的政治组织或政治程序是为了维护秩序、解决争端和选拔领导人,以促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力量形成一个共同体的安排。社会和政治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隶属于和认同各种政治机构的政治活动家的人数。

在任何一个社会势力复杂且其利害关系纵横交错的社会里,如果不能创设与各派社会势力既有关联又是独立存在的政治机构的话,那么,就没有哪一个社会势力能够单独统治,更不用说形成共同体。 在一个具有任何程序复杂的社会里,各集团的相...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