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2025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作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教案编写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编写教案时需注意格式,确保条理清晰。以下是关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教案示例,供大家参考。
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p14~16《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学生学会用数字1-5来表示数量为1-5的物体,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5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
1-5的书写。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5扑克牌。
学生准备:15根等长小棒。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老奶奶家看看她家后院都有哪些小动物吧。(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整体感知图片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1-5的了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说说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师:把你观察的物体及其数量与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观察得更仔细。(数量多的物体引导学生一起数。)
2、1-5的认识。
师:全班一起告诉我,物体的个数是1的有什么?生:一条狗;一个盆;一个老奶奶······
师:像这样一条狗,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多媒体展示)师:我们找出了个数可用数字1来表示的物体,那么物体的个数是2的我们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呀?生:2.
师:真聪明。那在这幅图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数字2来表示呢?生:·······
(3~5的认识过程仿照1、2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动动你聪明的.大脑想一想,1、2、3、4、5分别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呀?(通过学生的回答,生成知识,交流后整理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
参考儿歌: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
3、1-5各数的基数含义。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1个)
师:请你拿出你的小棒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并将小棒摆在“1”的下面,可以摆出你喜欢的形状。
(学生摆,教师巡视查看。)
师:再分别用2、3、4、5跟小棒摆在2、3、4、5的下面。并与同桌交流你各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4、1-5的数序。
师利用多媒体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生:1,。(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师:那再拨动一颗,也就是再添上一颗珠子,那是几颗呢?生:2.
(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1颗珠子添上1颗珠子是2颗珠子,即1添上1是2的过程”)3~5的教学过程同1、2的教学过程,辅助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整体感知。5、1-5的书写。
教师先在黑板上板演,边写边说清...
查看详情>>与“2025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相关的文章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5+770+921+832+9
2+5559+94+669+91
38+767+443+279+7
2、听算
60-3050-4063-386-6
45+459+104+5863+8
3、填空:(课件出示)
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二、练习十一的习题
1、计算练习:
23+775+98+23
56+950+548+6
76+542+505+44
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
2、练习十一的第14题
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
(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15题
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57+86+5625+70
42+671+97+80
80-6068+515-9
9+7237-448-6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7题。
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
四、思维训练
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
2. 能够熟练进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加法与减法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与减法中的数位对齐原则。
准确计算并验算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生活实例(如购买物品找零、班级人数增减等)引入加减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0-20以内的加减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新知讲授
1. 加法教学
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示例:23 + 45 = ? 强调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理解加法过程。
2. 减法教学
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示例:68 32 = ? 同样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
通过故事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三、巩固练习
1. 口头练习:教师出题,学生口答,快速检验掌握情况。
2. 书面练习:设计一系列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快速计算比赛,增加课...
查看详情>>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优选”相关的文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精选3篇)
第一课时
39054570" data-highlighted="true">教学内容:
39054570" data-highlighted="true">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9054570" data-highlighted="true">教学目标:
39054570" data-highlighted="true">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9054570" data-highlighted="true">教学过程:
39054570" data-highlighted="true">一、复习
39054570" data-highlighted="true">什么叫加法、减法?
39054570" data-highlighted="true">二、教学新课
1、学生自学例1和例2
2、学生提出问题。
3、向学生提问:
(1)为什么分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把分子相加?
(2)填空题:2/9+5/9表示()个1/9加上()个/1/9,一共是()个1/9,就是()。
(3)3/4—1/4表示()个1/4减去()个1/4,还有()个1/4,就是()。
4、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题目说出计算过程。
2、完成应用题。
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何?
2、为什么分母不便呢?
3、最后的结果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填空:
(1)3/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1/8是5/8,7/12里有( )个1/12。
(3)3个1/5是( ),4/7是4个( )。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过程
1.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思考并口答:1/8+3/8,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1/8是1个1/8,...
查看详情>>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精选3篇)”相关的文章
加减法教案内容十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计算方法相互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利用旧知的.经验为新知迁移做铺垫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算一算(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9+8=35+20=4+7=32+5=
20+78=3+9=4+71=32+50=
(二)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旧知,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经历探究进位加法算法的过程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一起去一(1)班联欢会的现场看看吧。
(一)主题引入,信息整合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选择性的进行板书。(课件演示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闪烁。如“24瓶”“桌上有9瓶”可以添加这条信息。)
选取的信息有:盒子里有24瓶矿泉水,桌子上有9瓶。
(二)提出问题,列式促研
1、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课件出示男孩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问题。
2、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出来。课件进行完整性的呈现。
学生列出算式。(课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
3、比较算式,引入课题
板书算式:24+9=
4、提出问题:观察算式24+5与24+9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24+5是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24+9比较难。(个位相加超过十,要进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看情境图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删选信息、完整表述题意的能力。再通过复习题与新知算式的对比,初步感知“进位”,促进学生对新知展开探究的欲望。】
(三)学具操作,直观感悟
1、思考:怎样计算24+9=,课堂上没有矿泉水瓶,用什么学具代替我们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引导,借助小棒代替矿泉水,尝试摆一摆,算一算。
2、操作:同桌合作,摆出算式,算出结果。相互之间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
3、汇报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请学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这样几...
查看详情>>加减法的教案优选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一、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内容也随之改变,认识数字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虽然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学习单纯的数字并不困难,但是此次活动不仅在于让孩子们认识数字“4”,这在于让孩子们从各方面了解数的意义,为此后的学习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他们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将其分类,此次活动从不同的方面着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三、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知道数字“4”的实际意义;
2、能用实物表示数字“4”;
3、喜欢数字,对数学感兴趣。
四、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性用实物表示数字。
五、活动准备
1、物质:带数字的小球、有不同数字凹槽的木块、能填充木块的小方块(大小、颜色不同);
2、幼儿有数数的经验。
六、活动过程
1、导入:歌曲导入(数字歌)
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仔细听,仔细唱。
2、展开:
第一,利用数字展开活动,老师给出带数字的小球,让小朋友们找出其中带有数字“4”的小球
师:我们唱完歌了,今天的歌呢与数字有关,接下来呀,老师要和小朋友来...
查看详情>>分母的加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加减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
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
查看详情>>大班9的加减法教案范例
笔者为众人提供本篇“大班9的加减法教案”的研究报告。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须按规定每位教师都应备齐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前提条件”,务须予以充分重视。请大家收藏并分享此篇文章,让朋友们一同受益!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是口算小能手(以开火车的形式答)
2、我会填,口头填空。
3、数小棒,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自主合作(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看!老师正在给大家发新书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出示课本61页主题图。
(学生看图说出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引导提加法的问题)
三、展示质疑
1、整十数加整十数。
10+20 =?
师:那它的结果是多少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
(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
(2)用计数器帮忙。
师:如果没有小棒,也没有计数器,我们该怎么办呢?
预设1:数的组成: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预设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 …
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 ,真了不起! 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便捷,口算起来更快更好呢?
小结: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不变,仍是0(学生齐读)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如果老师从这30本书中拿走20本,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汇报。
师:怎样求还剩下多少本书呢?可以怎么列算式?为什么?
生汇报,师板书:30-20=?
师:你们同意吗?为什么用减法呢?(因为拿走了20本,就是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用减法。)
你怎么知道30-20等于10的?和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二捆就剩下一捆,一捆就是10。
生2:用计数器
生3:因为3-2=1, 所以30-20=10。
生3:3个十减去2个十还有1个十,1个十就是10。所以30-20=10。
师:咱班的小朋友真爱动脑筋,也想出这么多好的计算方法。从而可以看出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对于整十数减整十数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
查看详情>>分母的加减法教案通用
在确认了多次之后,编辑决定推荐一篇名为“分母的加减法教案”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能将此页添加到收藏夹中。一般来说,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会提前准备好讲课的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老师自己花些时间来编写。教案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而提供的有效途径。
目标:1、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及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式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难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目标: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确定算法、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标:1、进一步更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内容:
这一教材分为三小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4、使学生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课时安排: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4、整理与复习--------------------------2课时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包括的内容有:分数加、尊、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查看详情>>加减法教案集合
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在工作中上课所需的必备物品,教师每天都要负责写好每份教案课件。在教案课件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角色,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根据课件进行教案撰写呢?如果你对“加减法教案”有深入的了解需求,我为你准备了相关资料,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请将其保存起来!
出示购书情境:
(1)师: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求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2: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2)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3)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师: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生2: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5)师:有的同学借助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将新知识转化成已学知识,从而解决问题。有的同学是直接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的。我们重点学习这种方法。谁能来具体说说小数加法该如何计算呢?
预设:
生: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预设:
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生2: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预设:
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能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
查看详情>>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