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有理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 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 与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1.2.1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
5.对-3.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是负数,不是分数
B.是负数,也是分数
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1.2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8.如果a与1互为相反数,则|a|=( )
A.2 B.﹣2 C.1 D.﹣1
【考点】绝对值;相反数.
【分析】根据互为相反数的定义,知a=﹣1,从而求解.
互为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
【解答】解:根据a与1互为相反数,得
a=﹣1.
所以|a|=1.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和绝对值的性质.
9.若|1﹣a|=a﹣1,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B.a≥1 C.a<1 D.a≤1
【考点】绝对值.
【分析】根据|1﹣a|=a﹣1得到1﹣a≤0,从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1﹣a|=a﹣1,
∴1﹣a≤0,
∴a≥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难度不大.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
二、 教材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
问题:(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
(-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3)×3=_____;
(-3)×2=_____;
(-3)×1=_____;
(-3)×0=_____。
(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
(-3)×(-1)=_____;
(-3)×(-2)=_____;
(-3)×(-3)=_____;
(-3)×(-4)=_____。
教前设计意图: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后反思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
(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
问题: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
4×(-4)=_____;
4×(-3)=_____;
4×(-2)=_____;
4×(-1)=_____;
(—4)×0=_____;
(—4)×1=_____;
(—4)×2=_____;
(—4)×(-1)=_____;
(—4)×(-2)=_____。
教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
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
教后反思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
(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
(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
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1。计算:
⑴(-4)×5; ⑵(5-)×(-7);
⑶(-3÷8)×(-8÷3);⑷(-3)×(-1÷3);
(2)2。计算:
⑴(-4)×5×(-0。25); ⑵(-3÷5)×(-5÷6)×(-2);
3。“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
(4)计算:
⑴(-8)×21÷4 ; ⑵4÷5×(-25÷6)×(-7÷10);
⑶2÷3×(-5÷4); ⑷(-24÷13)×(-16÷7)×0×4÷3;
⑸5÷4×(-1。2)×(-1÷9); ⑹(-3÷7)×(-1÷2)×(-8÷15)。
教前设计意图: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习和提高.
教后反思事项:(1)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要注意格式规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
(2)例2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2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0=_____。
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
第五环节:感悟反思课堂
问题
1.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
2.有理数乘法法则如何叙述?”
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采用了什么方法?
4.你的困惑是什么
教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
教后反思事项:学生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点拨。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巩固作业:教科书知识技能1、2;问题解决1;联系扩广1
预习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1、设计条理的问题串,使观察、猜想、验证水到渠成
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进行求幂的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小学里我们学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定义的?怎样表示?
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即a2=a·a;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即a3=a·a·a.(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
(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过程)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个小时后分裂成2×2个,1.5小时后分裂成2×2×2个,…,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个,为了简便可将记作210.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
说明:(1)举例94来说明概念及读法。
(2)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省略指数1不写。
(3)因为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4)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1)(-4)3;(2)(-2)4;(3)-24.
点拨:(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
(2)注意(-2)4与-24的区别。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例2】计算:
(1)()3; (2)(-)3;
(3)(-)4; (4)-;
(5)-22×(-3)2; (6)-22+(-3)2.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作知识小结: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运用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熟知底数、指数和幂三个基本概念。
2.教师扩展:有理数的乘方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可以运用有理数乘方法则进行符号的确定和幂的求值。
乘方的含义:(1)表示一种运算;(2)表示运算的结果。乘方的读法:(1)当an表示运算时,读作a的n次方;(2)当an表示运算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乘方的符号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3)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是负数。注意(-a)n与-an及()n与的区别和联系。
(五)课堂跟踪反馈
1.课本P42练习第1.2题。
2.补充练习
(1)在(-2)6中,指数为,底数为.?
(2)在-26中,指数为,底数为.?
(3)若a2=16,则a= .?
(4)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方得9的数是3
B.平方得-9的数是-3
C.一个数的平方只能是正数
D.一个数的平方不能是负数
(6)下列各组数中,不相等的是( )
A.(-3)2与-32 B.(-3)2与32
C.(-2)3与-23 D.|2.3与|-23|
(7)下列各式中计算不正确的是( )
A.(-1)20xx=-1
B.-12002=1
C.(-1)2n=1(n为正整数)
D.(-1)2n+1=-1(n为正整数)
(8)下列各数表示正数的.是( )
A.|a+1| B.(a-1)2
C.-(-a) D.||
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并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
教学重点: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1】计算:
(1)(-2)3+(-3)×[(-4)2+2]-(-3)2÷(-2);
(2)1-×[3×(-)2-(-1)4]+÷(-)3.
强调:按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运算中,仍然是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确定结果的绝对值。
【例2】观察下面三行数:
-2,4,-8,16,-32,64,…;①
0,6,-6,18,-30,66,…;②
-1,2,-4,8,-16,32,….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例3】已知a=-,b=4,求()2--(ab)3+a3b的值。
二、课堂练习
1.计算:
(1)|-|2+(-1)101-×(0.5-)÷;
(2)1÷(1)×(-)÷(-12);
(3)(-2)3+3×(-1)2-(-1)4;
(4)[2-(-)3]-(-)+(-)×(-1)2;
(5)5÷[-(2-2)]×6.
2.若|x+2|+(y-3)2=0,求的值。
3.已知A=a+a2+a3+…+a20xx,若a=1,则A等于多少?若a=-1,则A等于多少?
三、课时小结
1.注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要熟练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的内容,在有了小学平方、立方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会乘方的意义和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特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都相同)的乘法。乘方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对整个初中学习十分重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向学生渗透细心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数学的简洁美、神奇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感悟探索乘方的意义,会书写乘方算式,确定乘方的结果的符号。
3、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及概括能力。
2、通过乘方运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乘方的故事,向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向学生渗透探索、归纳的数学思想及数学的简洁美。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实践入手,体现生活中的数学。
(2)探索归纳,学生总结结论。
(3)精讲多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运用闯关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提高。
六、设计思想:通过人体细胞分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探究,以生活中的实例拉面和珠穆朗玛问题作为探究内容,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思考及与同学们交流合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对新知的运用采用精讲多练的形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他们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运用形成能力。为了及时反馈信息,设计了课堂检测以闯关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结合作业与数学故事《阿凡提》,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展示数学的神奇美。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思考
回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思考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棱长为5的立方体的体积是。
设计题图:从学生已有基础入手,循序渐进,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
1个细胞30分钟后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要想解决此题,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做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设计意图:
(1)以人体自身结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产生惊奇,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迫切欲揭开乘方运算的神秘面纱。
(三)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规律,得出概念。
形式记作读作
a a
a×a
a×a×a
a×a×a×a
a×a×…×a
观察其中都含有哪些运算,这些式子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乘方的定义及有关概念:(新知归纳)
1、乘方的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乘方的表示法:
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也读作a的平方,也读作a的立方。
(四)学以致用
例1(1)(-3)×(-3)×(-3)×(-3)×(-3)可以记为____
(2)在(-3)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3)在-3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议一议:-32与(-3)2有什么不同?结果相等吗?然后要求学生指出它们的区别。
例2:计算
分析:
①先引导学生分别指出它们的底数和指数;(找)
②按照乘方的定义将它化为熟悉的乘法运算;(化)
③运用乘法法则运算。(算)
老师引导
(1)小题,归纳步骤;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求解其他几个,最后师生共同评析完善。
注意:
(1)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用小括号括起来。这也是辨认底数的方法
(2)分数的乘方,在书写的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五)探索交流
例3计算:
(1)102,103,104,105,;
(2)(-10)2,(-10)3,(-10)4(-10)5 。
观察例3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讨论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10n等于1后面加n个0
(六)小结练习
乘方是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结果和差积商幂
注意:
(1)乘方与加、减、乘、除一样是一种运算
(2)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如和、差一样
测评练习:
1、写出下列各幂的底数与指数:
(1)在74中,底数是___,指数____;
(2)在a4中,底数是___,指数是____;
(3)在(—6)5中,底数是___,指数是______;
(4)在—25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根据上面练习的表你觉得幂的符号与底数指数有关吗?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2、如果:x2=64,x是几?x3=64,x是几?
3、(-1)n当n偶数时,结果为___
当n奇数时,结果为___
(—1)20xx-(-1)20xx=___
注意:①对于乘方运算,先要学生确定幂的符号,再运算。
②对于1和—1的正整数次幂的运用加以强调。
设计意图:
(1)解题过程规范化,面向全体,照顾中下学生。
(2)加深巩固概念,理解乘方的意义,熟练地进行乘方运算体会成功的感觉。
考考你:一个数的平方为144,这个数是________
一个数的平方是0,这个数是________
一个数的平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
一个数的立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_
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通过比较加深理解,掌握乘方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并争执后理解乘方的各个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3)通过闯关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七)生活与数学
1、你喜欢吃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
这样捏合到第_______次后可拉出256根面条。
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
设计意图:选取生活实例,展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乘方的故事
1、巴衣老爷说:你能每天给我10元钱,一共给我20年吗?阿凡提说:尊敬的巴衣老爷,如果你能第一天给我1毛钱,第二天给我2毛钱,第三天给我4毛钱,以此类推,一直给20天,那我就答应你的要求!巴衣老爷眼珠子一转说:那好吧!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阿凡提和巴衣老爷谁得到的钱多?
2、有一个长工到一个财主家去做工,他和财主商定:“第一天给一分钱,第二天给两分钱,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平方。”财主答应了,到月底(30天)后,你猜一猜:财主会给长工多少钱?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内容,通过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文化,展示数学的神奇美。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人教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农村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体上采取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师生概括明晰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设计符合农村地区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开始,提出问题,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结出答案,由答案的表现形式再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然过度到新知的学习,接着层层设问,引出乘方以及与乘方有关的概念,采用归纳类比的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于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成功之处:
成功之一:用学生刚学过的生物学中人体细胞分裂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一下就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的求知欲望。
成功之二:以拉面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乘方意义的实例,在计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与分析数据能力,同时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
成功之三:学以致用环节。设计了一例一问题,一练习题组的形式,由简单基础题逐渐增难,循序渐进强化乘方意义的理解,书写、计算。成功实现的教学的基本目标。
成功之四: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课堂练习的解答),及时纠正学生书面表达的错误,规范解题格式,改掉小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解题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同时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之五:随堂练习,巩固新知的环节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第一步:基础例题帮助学生正确寻找底数和指数,第二步提高练习,议一议,提高学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乘方的意义,为下一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做好准备。第三步:测评练习极好的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的学生的竞争意识。
成功之六:参透了传统的数学文化,将古今知识奇闻妙趣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略了古今中外数学的神奇、简洁。
不足之处
不足之一:“探究新知:启发引导,探索规律,得出概念”环节中,没有安排学生动手亲自操作,对学生感受能力会不太深刻。
不足之二: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各个学生具体情况谅解不够深入,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不足之三:回顾思考比较生硬,不够艺术化,教学尽量更加生动形象。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注: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引导、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2.(1)若ab=1,则a、b的关系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②如果=-
1,那么a是非负数若若⑤(c≠0)⑥()⑦1的倒数等于本身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关系,它们的商不变( )
A两数相等B两数互为相反数
C两数互为倒数D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3)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
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简记 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即a·a……a.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叫底数,n 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 幂。
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 是4,94读作9的 4次方,或9的4次幂,它表示4个9相乘,即9×9×9×;又如(-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方(或-2的4次幂),它表示(-2)×(-2)×(-2)×(-2).
思考:32与23有什么不同?(-2)3与-23的意义是否相同?其中结果是否一样?(-2)4与-24呢?( )2与 呢?
(-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表示(-2)×(-2)×(-2),结果是-8;-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 2×2×2),结果是-8.
(-2)3与 -23的意义不相同,其结果一样。
(-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四次幂,表示
(-2)×(-2)×(-2)×(-2),
结果是16;-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
-(2×2×2×2),其结果为-16.
(-2)4与-24的意义不同,其结果也不同。
( )2的底数是 ,指数是2,读作 的二次幂,表示 × ,结果是 ; 表示32与5的商,即 ,结果是 .
因此,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因为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例1:计算:
(1)(-4)3; (2)(-2)4; (3)(- )5;
(4)33; (5)24; (6)(- )2.
解:(1)(-4)3=(-4)×(-4)×(-4)=-64
(2)(-2)4=(-2)×(-2)×(-2)×(-2)=16
(3)(- )5=(- )×(- )×( - )×(- )×(- )=-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通过计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难点: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四则(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_______,再算_______,如有括号,就先算__________.同级运算按照从___往___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理数的运算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5—p66,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习题和课后作业。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后作业
9.用符号“>”“<”“=”填空.
42+32________2×4×3;
(-3)2+12________2×ok3w_ads("s00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5、小亮的爸爸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月工资2500元,按规定: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部分又要分为两部分,并按不同税率纳税,即不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的税率;超过500元不超过20xx元的部分则按10%的税率,你能算出小亮的爸爸每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有理数教案 篇1 今年开学不久,我校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建成了,怀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我尽我所有的电脑知识,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来感受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哪知天不遂人愿,我遭遇到这学期以来教学上给我的第一次打击。 以下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1 我问学...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要求每位教师都应该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方式。这篇“有理数加法的教案”的文章充满了灵感和智慧,非常值得收藏。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为你的工作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篇1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
制作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每天我们都会按时按质写好教案课件。编写教案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与提升。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有理数课件”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有问题,请告诉我们,我们愿意为您提供帮助!...
发布时间:2024-01-13
在许多资料中,我挑选了一篇非常有用的“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们提前准备的工具,因此需要注意仔细编写。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南。...
笔者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篇与“有理数教案”有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刚入职的教师来说,需提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独特的教学课件制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如果您想再次浏览这篇文章,请务必及时收藏!...
编辑特别推荐您阅读一下“有理数课件”,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本学期又到了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持材料。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
发布时间:2024-09-25
有理数的乘法课件 篇1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