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青山不老》读后感精品

《青山不老》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8-22

《青山不老》读后感精品

2024-08-22 12:54:36

【#实用文# #《青山不老》读后感精品#】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5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青山不老》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

在我的脑海中,永远忘不了那位山野老农的背影,也永远忘不了那节感人至深的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

“同学们,当你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吗?”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里,响起了语文方老师甜美的声音。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认真地聆听着老师的讲课,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大家心中都升起了一股股“疑团”。“青山不老”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也迷惑不解。但当方老师叫我们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后,每个人心中都恍然大悟,也不禁为那位山野老农的精神所感动。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感人事迹。同学们都踊跃对课题的理解发表了的看法。我也大胆地发了言,觉得青山不老含着的意思其实是讲老伯的这种坚持不懈为大山做出贡献的精神是像青山那样永远不会老去的。接着,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我们又逐步对课文中一些体现出这一中心思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当老师问道理解“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字面上看来很难理解,但结合文章的中心,“另一种东西”是老人用它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将心血倾注在了茫茫树海中,而“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是指他的精神会永垂不朽。这样就知道了作者写这句话想告诉人们的意境,看到了老人的伟大。

整一节课,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气氛使四十分钟的时间转眼过去了。因为老人含辛茹苦地将自己生命的时光花在了那青山的一棵棵参天大树上,他也许某一天走进大山后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我知道,他的灵魂已经与大山的命脉紧紧系在了一起,他这种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顽强不屈的奉献精神已经在我的心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影子,告诉我要在成长的道路上坚持信念去拼搏!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

《青山不老》中老人为家乡的青山付出了许多,老人唯一的女儿几次让老人去城里享清福,但老人都不答应,最终把荒山变成了美丽的绿洲。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绿化了环境,最重要的.是保护了环境,造福了人类。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对不起老人了,因为老人退休了都没有答应女儿去城里享清福,老人一定想,趁自己还活着这段时间,得多种树,造福人类,让家乡的人们过上好日子。结果,文中的那位瘦小老头,在65岁那年,竟和七位老汉治理这条地处祖国晋西北的大山沟,15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在生活中像这样为了保护环境,放弃享清福的人还有很多,我要像他们学习,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3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什么地方呢?这竟是中国的晋西北,干旱、霜冻、沙尘暴盘踞之地!

我不觉惊诧了,“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文章开头的那一片绿色?”原来,是因为那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他在65岁时居然组织了7位老汉共同治理山沟。

在老伴过世时他顾不得悲伤,更加坚定要“绿化环境到死”的信念;在女儿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却不肯,并他坚定不移的相信种树便是命运的选择;他把屋后的青山认定为他最后的归宿!

老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放弃了人生中一个常人最舍不得放弃的安逸。他从没有萎靡不振过,他把毕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命运的选择”,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还有快乐——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快乐。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4

《青山不老》写了:老人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把青山变成了美丽的绿洲。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与环境作斗争,绿化环境,保护环境。老人不容易才绿化了青山,造福人类。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对不起老人了。老人的女儿几次让老人享清福,但老人都不答应。老人一定想,自己还活着这段时间,得多种树,造福人类。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不顾自己为别人着想。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5

我的理想是做一位普通的到西部的志愿者,我非常喜爱这种工作。

有人会说:“这种工作人人都想躲还来不及,你为什么呢?”其实这种工作并不是十分“可怕”。只不过这工作有一些累,所以会敢觉很“可怕。但是课文中《青山不老》的那位老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哪个人有这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去学习那位81岁的孤单老人,他那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也与世长辞了。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他创造了多么大的奇迹啊!而他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并且他所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而他还不断的向“恶魔”发起攻击,他那一双手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刺“恶魔”的胸膛。他不仅战胜了困难,而且还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他帮助了许许多多人,而那些人也投入了这种行动中。他的唯一的一个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也坚决不动。他认为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这让我懂得了:人类是属于自然,而自然不属于人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青山不老》读后感(收藏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02-22

    课文《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个81岁高龄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从65岁起,一直种树到现在。绿化了8条沟,造了7个防风带,3700亩林网……他还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等等的事。读了课文的第一段,我还以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呢,但谁知它讲的...

  • w
    初中《青山不老》读后感范文7篇

    发布时间:2024-07-25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7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青山不老》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初中《青山不老》读后感范文 篇1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  在中国的晋西北地区,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哪...

  • w
    初中《青山不老》读后感范文(12篇)

    发布时间:2024-08-09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12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青山不老》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初中《青山不老》读后感范文 篇1  文章开头便让人感到了浓浓的绿意:“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

  • w
    青山不老的读后感系列6篇

    发布时间:2023-10-20

    作者写的作品这本书籍中充满了知识和道理。此时就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分享我们的想法,编辑为您搜集了一篇“青山不老的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如果您需要某方面的信息可以尝试查阅本文提供的参考资料!...

  • w
    青山不老课件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29

    编辑根据您的需求整理了一份完整的“青山不老课件”指南。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每位老师都应该按要求准备教案课件。教案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请务必收藏本页面,方便下次查找!祝您教学顺利!...

  • w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作文汇总

    发布时间:2023-10-21

    每个人都有过的是写作文的学习过程,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提高我们的思考水平。生活中你见到优秀的作文会收藏吗?这篇文章是小编从网络上认真筛选的优质“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作文”文章,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便将来需要时能够快速找到!...

  • w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读后感(8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今天,我学***篇课文,颇有感触。《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极度悲伤。朱镕基总司令希望归还毛泽东的遗体,而朝鲜人民则希望将毛泽东埋葬在朝鲜。经过多次犹豫,毛主席在电报记录手稿上写下一句话:青山到处埋着忠骨。毛同志借用这句话是...

  • w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读后感8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当我读到秘书把电报记录交给主席签字的那一刻时,主席犹豫了一会儿。我也深为主席惋惜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的决定呀。尽管如此,**还是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在朝鲜埋葬了岸英的遗体。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