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22
1

《青山不老》读后感(收藏十一篇)

《青山不老》读后感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

课文《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个81岁高龄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从65岁起,一直种树到现在。绿化了8条沟,造了7个防风带,3700亩林网……他还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等等的事。

读了课文的第一段,我还以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呢,但谁知它讲的是中国的晋西北!

我们都知道:晋西北是黄土高坡,沙化严重,就跟沙漠差不多。那里的沙子流动性极强,向地上倒一杯水,风一吹,马上就消失了。在这样的环境下,种下一棵小树,存活率几乎是零,但这位老汉居然种出了参天大树,而且还不止一棵,而是一片!这需要比普通种树人多付出多少倍的努力呀!我感到他非常伟大!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让我深受感动:“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老人的生活如此简单,早上起来就匆匆吃过早饭去种树,晚上匆匆吃过饭就睡觉。他居然能坚持15年之久!可见他多有毅力!

这段还有一句也能看出他有毅力:“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经静静地躺在炕上过时了。”

从这里能看出:有五位老汉和他的老伴都已在这艰苦的环境下过世了,从开始的七位老汉到就他一个人了,这难道不是他顽强毅力的体现吗?

课文只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为人类造福的老人,其实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为人类造福其实并不是件难事,不是说我得有多么大的发现、多么大的发明,我有多伟大才是为人类造福。只要你随手拾起地上的一片纸,少糟蹋一片草坪,这都是为人类造福。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明天更美好。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

学了这一单元,我印象最深的课文是《青山不老》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位老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奇迹,他在西伯利亚那个狂风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在我初读课文后,我的心情就是吃惊、敬佩。天哪!十五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工程啊!城里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女儿接他去享福,可他不去,却非要留在这人贫瘠、艰苦的地方绿化环境保护家园,直到自己爬不起来。

老人,你真是我学习的榜样,舍已为人,坚持不懈,你真让我从心底感到佩服。如果换做是我,我肯定不会这么有耐心,我肯定会半途而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老人,我敬佩你,尊重你,你这种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3

那一天,烈日炎炎,土地又干又硬,老人拿着铁锹开始刨地种树,龟裂的大地仿佛历经风霜后老人脸上的皱纹,那么清晰的深刻,那么无奈的哀伤。

在烈日炎炎下,老人行走在又干又硬又烫的土地上,额上的汗珠吧嗒吧嗒地落下,老人却毫不在意,仍旧行走在骄阳下的黄土坡上,一步一个脚印。唉,望着老人那被岁月刻满了生的皱纹的脸,...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