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2024政治教案(精选五篇)

政治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11

2024政治教案(精选五篇)

2024-03-11 15:48:06

【#实用文# #2024政治教案(精选五篇)#】我们为您特别精选的“政治教案”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下面的信息只是提供参考请大家仔细阅读。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是高质量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

政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设置情景,充分利用资料、图片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主动思考、自主感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列举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让学生指出其中哪些是属于文化现象。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旁听一次听证会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参考答案(2)、(3)、(5)、(6)、(7)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有些现象是很难分类的,比如旁听一次听证会。因为听证会分为:价格听证会、立法听证会等。有的涉及经济也有的涉及政治,甚至还有的与文化有关。那么文化与经济、政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提出本堂课要探讨的问题。

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19,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然而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

思考:为什么百年前只能是梦想? 为什么百年后梦想成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探究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想一想:经济发展了,文化也会随之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1、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非亦步亦趋;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的的独立性;

探究活动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增量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

材料二、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探究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B、不同性质的文化影响也应具体分析。先进、健康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探究活动三: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政治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他们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四、教学过程

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以多媒体展示几组相关的可以体现不同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件,如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郑成功收复台湾,文成公主入藏等,引导学生总结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继而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然后再让同学们来列举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事例和人物,以增加同学们对民族精神的感受力。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让同学们观看我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不平凡的》,同时让他们思考探究两个问题:1、有人说中华民族越挫越勇,你是怎么认为的?2、是什么精神让中华民族能够经历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作用?在播放完视频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并派代表汇总发言。

这个活动我选取的是20中国发生的可以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重点时事,用这些来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更具有时效性,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情感的熏陶。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学生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师生共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使学生们从内心深处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知行统一

课下让学生完成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在下节课由师生共同选出优秀倡议书,进行宣誓。

这样可以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将课堂所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主要采用要点式板书设计,这样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 篇章。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政治教案【篇3】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实现人生价值》。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内容,本单元教材主要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本节课主要是价值选择的内容。作为本教材的最后一课,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学生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高二学生有了高一的知识基础后,基本可以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较多哲学内容,但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以及实践经验较少,所以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主要结合大量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价值,价值观的含义;知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知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为社会奉献的意识和责任。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价值观的内涵以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难点】

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呈现案例的方式进行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守岛英雄王继才夫妇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应当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从而顺势引入本节课。这样的导入一方面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出发,着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重点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本框题主要通过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如何实现人生价值3个方面展开。

政治教案【篇4】

导入新课:

从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的目的入手引入课题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活动一: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3、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活动二:看谁说的多?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三:看视频:品味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中华文化的总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思考探究:

3、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为什么呢?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③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动四:连线题

活动五:交流碰撞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很多中国青年却热衷于外来文化。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过渡: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活动六:故事会

1、请说出课文中的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说说自己身边弘扬传统美德的事例

这些美德只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什么?(播放课件)

1、中华民族有哪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相关材料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美德?如何在家庭,学校,生活,学习,社会生活中继承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小结:

课堂巩固及练习:

政治教案【篇5】

必修3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计划学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文化与经济、政治”,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重点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突破这一核心内容,课本又分了五个层次:第一,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三,讲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第四,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第五,得出结论并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二、学情分析

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对于90后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究竟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3.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4.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能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探究:采集-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提示:一定类型和阶段的文化形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形成各自相应的文化活动。可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材料展示:张艺谋、梁晓声与施瓦辛格。

结论:文化与政治密切相关。

新课讲授: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文化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进一步用图示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探究:①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传承性。

②不同形态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同吗?

以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事例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也体现了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片战争后中国农业文明的落后说明,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探究活动:大片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

以电影《变形金刚》、等美国大片为例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美国人这样说文化: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不战而胜》、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失去控制》和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世界的美国化》中的观点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教师进一步分析: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表现

A.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要。

B.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交融的表现

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探究:在热闹背后是否藏有忧虑?

展示材料: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

展示材料: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以《功夫熊猫》为例)中国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被美国所利用,并赚中国人的钱,足以说明中国文化竞争力之现状。

追问:我们缺少的仅仅是自主品牌吗?

结论:我们缺少的是文化竞争力!!

讨论:

“10多年前,美国学者就乐观地预言:“假如将来有一天,美国的原材料枯竭了,美国的工人也不愿工作了,但只要全世界还向往美国文化,我们在市场上就仍是不可战胜的。”

思考:你觉得他的乐观有道理吗?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讨论:我所知道的国际竞争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背景:以美国的文化入侵和一些国家抵制这种入侵、世界各国重视文化产业和文化竞争力来说明这一问题。

十七大报告也把提高“文化竞争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探究:孔子学院──文化是最好的桥梁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结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作用小结: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课堂练习:(略,见PPT课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政治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25

    共筑生命家园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能力。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

  • w
    政治教案收藏

    发布时间:2023-10-25

    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教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从表面上看,这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表白,细究起来,却包涵着另外一番深层的含义: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才能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

  • w
    政治教案(经典11篇)

    发布时间:2023-12-1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重点和难点:...

  • w
    政治教案(通用9篇)

    发布时间:2024-01-11

    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了。一个合理的教案和课件是打造高质量课程的关键因素。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政治教案”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这将为您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机会!...

  • w
    高中政治教案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教案课件是教师需要仔细准备的资源,因此可能需要每天都编写新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网上有很多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大家精选了一篇名为“高中政治教案”的文章,其中内容详实,讲解清晰。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冠军的足迹,挑战阅读的极限和智慧吧!...

  • w
    高中政治教案精华7篇

    发布时间:2023-12-20

    本文强调了与“高中政治教案”相关的探讨,旨在通过这些思想的传播,激发身边的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在工作中备课所需的物品,每天都需要负责编写完善的教案课件。教案的制作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准,更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职业态度。...

  • w
    政治教师工作计划精选6篇

    发布时间:2022-12-30

    政治教师主要以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与教育体现,那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做好工作计划,那作为政治教师该怎么写工作计划呢?以下由小编整理的“政治教师工作计划精选6篇”,欢迎大家阅读!

  • w
    初二政治教学反思(精选9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教学之前准备教案是不可缺少的。 教案可以增强课堂活动的活跃度,您知道怎样写好教案了吗?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初二政治教学反思”,建议您将此页收藏方便随时查看!...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