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从“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数学家故事引入,接着为学生创设两个活动情景:
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一结论。
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小”,与前一结论“自相矛盾”。
最后,借助多媒体资源的直观性特点进行示范、启迪,让学生发现圆形设计方案没有利用墙,从而激发学生出“灵感思维”——100米篱笆,靠墙围成半圆形养鸡场面积最大,不仅解决课前“养鸡场怎样围面积最大”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发展得到再一次的飞跃,也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机会。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并已经初步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所以,本节课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平面图形知识,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知识铺垫;另一方面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诱发灵感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推理的实践活动过程,探索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
2.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几种主要平面图形的认识,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
探索规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反思——结论”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强化“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养鸡场怎样设计“面积最大”。
难点:同样长的篱笆,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那个面积最大的验证方法。
小学语文优质课件模板
小学语文优质课件模板篇一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大概意思,知道不同的动物排汗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小动物和童话故事的喜爱之情。
新词。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排汗方式。
探究生活中的为什么。
三、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生词卡片,小动物头饰。
2、学生了解动物的趣事,为学习中进行交流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板题:找汗)
2、学生读题质疑:谁找汗?为什么要找汗?怎么找的?找到没有……
(二)听故事,整体感知
1、听故事录音。
2、学生汇报:听明白了些什么?(相机板书:小动物简笔画)
(三)初读故事,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学生画上圈,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读效果:
a、全文几个自然段?(9个)
b、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同桌互听互学。
c、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四)再读故事,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小花猫为什么要找汗,指导问句的朗读,体会小花猫觉得奇怪的心情。
2、指名读第二段:了解老牛告诉小花猫:”汗在鼻子上。”指导小花猫与老牛的对话,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伤心的心情。
5、6自然段:
a、了解小马的汗在身上,黄狗的汗在舌头上;
b、知道小马当时在凉快的地方打滚,心情愉快,而黄狗在吐着舌头乘凉,也一定轻闲自在;
c、指导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分别描写小马、小花猫、黄狗的段落。
5、小猪又是怎样帮助小花猫的呢?请同桌小朋友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两段:
a、小猪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8段)体会小猪的聪明。
b、小猪又是怎样做的?(指名读第9段)体会小猪的乐于助人。
c、体会小花猫找到汗之后的惊喜,指导读最后一句:“原来,我们的汗藏在这儿呢!”
d、了解小花猫与小猪的汗都藏在脚掌上。
6、齐读全文,体会各种小动物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语气。
(五)演故事,升华感情,在叙述故事的基础上对故事内容进行再创造
(六)总结拓展
1、学完故事,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师小结:不同的动物出汗的.部位并不一样。
2、你知道小动物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总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只要小朋友热爱他们,关心他们,善于观察,关于善于思考,就会发现动物王国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
小学语文优质课件模板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间的生字只识不写。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背诵课文。
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写字。
2、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
2、了解美丽的祖国。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家》这首优美的诗歌。
2、多媒体出示配套光盘里的生字卡。
3、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美,你们也能把课文美美地读出来吗?让我们先来欣赏这首优美的儿歌。
4、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句。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多媒体动画演示:蓝天白云图
(3)描述:一朵朵白云在蓝天上飘荡,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冰山,你见过什么样的白云呢?
(4)蓝天衬着白云,白云依偎着蓝天,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谁来美美地读这一句话。
6、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觅食、筑巢的情境。
(2)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让我们愉快地读一读。
四两行。
(种子钻出泥土。
( 2 ) 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 3 ) 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口头扩词。
( 4 ) 用“天上的白云可真多呀,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还有的像______,真是千姿百态。”描述自己见过的白云。
(5)指名读这句话。
(6)多人挑战读,其他同学评价。
(
(8)指名读,分组赛读。
(泥土是种子的家?
第二课时
1、学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过渡:我们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里呢?
(2)出示这句话。
(3)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呢?
(草原牧羊图、平原丰收图、小桥流水图,最后空格为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形图。看了以后,你想说什么?
(叠印。 生
(“我是一颗种子,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7)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
2、有感情的齐诵这句话。
(1)指名读。
(2)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3)哇!祖国真美呀!祖国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呀!
(4)交流自己的感受: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小结: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可爱的家里,多么幸福呀!让我们带这种感情练习读课文。
( 1)这首诗写得多美呀!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个小诗人。
( 南极冰天雪地图等。
( 子”两个字。
( 4 )范写。
( 5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今天不光学了这首诗,还作出了这么美的诗,课后让我们把它写到采蜜本上。
(6)激昂地齐诵这一句。
(7)自由练读练背。
(8)指名有感情地表演背。
(9)全体起立,加上动作,有感情地齐背。
(10)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作诗。
(11)扩展练说:
沙漠是骆驼的家;
海洋是海豚的家;
南极是企鹅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夜空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们的家;
宇宙是地球的家;
春天是小草的家;
冬天是冰雪的家;
云儿是雨点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①指名读,分析字形。
②描红。
一、教材分析:
《情系你、我、他》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第十册第六单元课题(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广告艺术为载体,通过对学生身边广告艺术的欣赏,结合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尝试创作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广告艺术作品。
本单元共设计三个课题:《爆炸的信息》《情系你、我、他》《让我告诉你》。三个课题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向学生展现了广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体会广告艺术的风采,感受广告制作的乐趣,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创造出属于学生自己的广告作品。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已经有了一点广告的意识,他们也能从平时生活的广告中获取一些知识,所以对于材料的搜集方面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一点。
三、教学目标:
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广告作出自己的评价
有意义、有美感的广告作品
反映的内容、表现的方式和达成的目的。
乐、舞等综合表演形式呈现广告。
5.了解电视公益广告,明确电视广告制作的大体程序,尝试制作电视公益广告。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有针对性的对自己搜集的`广告进行评价。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情景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导入歌曲,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广告搜集,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听《面对》这首歌(多媒体课件显示),学生进教室,安定情绪。(播放这首歌的同时要加上当时非典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1.导入
1〉师:这首歌好听吗?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用什么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2〉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首歌正是当时为非典而创作的公益歌曲,目的是为了献给当时的白衣战士,讴歌生命的伟大。
师多媒体播放“非典”当时的公益广告给学生看。(两三部)
3〉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当时非典的一些感人的画面。
4〉师:大家看完这些广告,有何感受?
5〉生讨论回答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则广告,待会谈谈你的看法
师出示三个广告:环保主题3、垃圾广告
生讨论并回答什么是公益广告
师小结并出示公益广告的概念。(多媒体显示概念)
概念:公益广告是反映人们观念、意识、要求、见解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特殊传播形式,它弘扬。。。。。。见书第54页
1〉师:欣赏了这些振奋人心的公益广告,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完成一部公益广告制作
三段音乐,让学生为画面配上合适的音乐
3〉师:老师也带来了一部公益广告的作品,大家也为老师打打分好吗?
多媒体显示(校园环保主题)
4、结束本课时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1、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容、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
3、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认字写字。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1、课件。
2、实验用的一把筷子。
3、学生收集谚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验质疑,导入课题
1、折一根筷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吧!在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比较小?(抽生折一根筷子)
2、折一把筷子。
师:在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抽生折一把筷子)
师:小朋友,看了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感受。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先自由的读一读这些谚语,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先作上记号,再请教大桃子,或者问问你的同桌。
2、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生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生领读、抢读)
(2)识记生字
熟字加偏旁:移、谋、折、柴、搓、独
形近字:焰-稻绳-蝇
归类识字:挑、跳、桃
三、朗读谚语,初步体会
1、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2、齐读谚语。
3、体会谚语含义。
4、学生自由谈体会,教师补充交流。
5、指导朗读背诵
(1)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谚语。
(2)抽生读。
(3)师生合作读。
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不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了,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一读谚语好吗?那老师读谚语的前半句,你们读谚语的后半句吧!
(4)指导背诵(生自由背诵后,抽背,学生都能背诵。)
四、拓展延伸
五、指导书写
1、观察发现。
师:真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啊!小朋友们的识字方法真是又多又好,相信小朋友们也有办法写好这些生字,请大家认真观察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教师重点强调:“根”的“木”字旁变捺为点;“满”字是左右结构;“挑”字的笔顺。)
2、范写“满”字。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
4、请两名学生展出作业,集体更正后,学生及时修改。
六、作业
1、书写生字,背诵课文。
2、把收集的关于团结的谚语摘抄下来。
教学目的:
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2.通过小组创造,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录音机、各类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奥尔夫游戏。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用谈话法导入。
出示一个小姑娘图片,介绍小姑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个小姑娘特别喜欢到森林里去。你瞧,她挽着小竹篮,她会去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由老师引入课题,解释“采山”,让学生理解采山的含义,板书课题。
2.播放《采山》,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
(三)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3)范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师生接龙,用游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2.处理歌曲。
(山菜,她的心里真高兴,我们也用听的声音来唱一唱,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好吗?
(2)为歌曲伴奏。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请学生对他们的演奏作出评价。
(四)编创活动。
“蘑菇”、“小鸟”等角色,分组创编,自编自导,老师巡视指导。
2.分组汇报展示,并请学生评价。
(五)小结延伸。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准备
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点评: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禁为蜜蜂短暂的生命而惋惜,为蜜蜂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而感动,更为蜜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震撼。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展示平台。)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点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此时,学生的心灵迸发出了创作的火花,他们为蜜蜂送上了一首首赞歌,送上了一句句诗句。这种融理解、创造于一体的语文实践,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点评: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的确,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是创造的雏形。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创新的王国,自由驰骋。通过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整首诗的内容,而且更好地带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三、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写数
二、教学目标:
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
“对!因为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
写作:21
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漂亮地书写。
2、总体把握内容,并能讲述故事梗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和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老师把课文的关键词句做成课件;搜集有关贺龙或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1、出示“贺龙”的照片,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故事。
2、读题,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再次读题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为什么不写他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钓鱼这件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贺龙的生活。
1、自由朗读,想想课文将了一件什么是,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再次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的梗概。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读后用自己的话归纳,再朗读体会。
2、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勾画出相关词句并体会,写出批注。
3、交流,点拨:
(1)分角色朗读第3----10段,抓住贺龙的语言和神态体会他的幽默和为战友着想的精神。
(2)读第11----14段,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
自读感悟,批注。
抓关键词句体会。
找出这几段中回忆的部分,说说加入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老师引读11----14段,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出示最后一段话,抓住贺龙的预言、动作,体会他的幽默与乐观。
5、读第一段。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草地的美景?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地方练习朗读,要读出感情。同学互相交流、评价。
2、读了贺龙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写一个片段。
教学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 “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示:【课件2、3】
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板书:点面结合)
3.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
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4】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
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3.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4.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
?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5.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6.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6-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 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目 标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反 思上完《西门豹》这一课,自以为抓住了人物言行品悟了“巧妙”,亲历了文本,也感受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用语之巧妙,从而吸纳了那种言外之意话中有话的语言魅力。可作业批下来,实感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完整地回答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欠缺,仍需加强训练。
教学目标:
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垠、砥、恹、虬、娑、楠、欣”等字的读音与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以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妙手偶得、锤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倔强、参天、不折不挠、伟岸、朴质、挺拔、宛然、纵横决荡、秀颀。
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学习这个单元,不但要掌握课文内容,要更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并掌握散文的特点。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及作者。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茅盾的一篇什么文章?(学生:《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说明文。)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个省?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请一同学上黑板写。(学生: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指名学生读注释①。明确: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歌颂抗日根据地的人民。
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作者写作目的和课文题目似乎是两码事,其实不是,为什么?
交代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通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朗读)。
(1)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2)划出个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看课本上的词语注释,结合原文语境理解。查字典,给预习提示中的加点字注音。
3.轻声自读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我赞美白杨树。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壮景观,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8~9自然段)总结全文,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逐段讲读研讨。
1.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与题目的关系。
开门见山,满怀激情,点明题意,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2)第一部分与下文的关系。
提挚全文。
2.第二部分。
(1)朗读(2~4自然段),要求找准下面内容的词语: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2)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①从白杨树的角度考虑,它与黄土高原有什么联系?②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角度思考,黄土高原的环境暗示了什么?
明确: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暗示北方农民生长的环境,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做铺垫。
3.第三部分。
(1)默读第5自然段,根据提示(幻灯或板书)列出描写提纲。(划线处由学生填写)
第6自然段小结上段描写,用“决不是”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极普通”即平凡。
4.第四部分。
(1)朗读第7自然段。
作者承第三部分(5、6自然段)对白杨树描写之后,紧接着对它进行抒情性评论。
作者赞美白杨树是“伟丈夫”,由树及人,一连用四个“难道……?”的句式,启发读者思考,展开联想。
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
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
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
第四个“难道”句由白杨树的枝枝叶叶紧密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与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联系起来。
一连四个反问句式又构成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这一组排比句,由外及里,层层深入地启发读者思考。
明确:领会到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共产党。这种写法叫象征。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明确:因为作者在国统区,不能直言赞美根据地,讴歌共产党。
5.第五部分(8、9自然段)。
(1)朗读(第8自然段),看本段各句与前几段主旨句(或显示主旨的词语)的联系。
明确:①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第4自然段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照应。②句“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第5自然段中的“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相照应。③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第7自然段中的“象征了北方农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等相照应。
由此可见,本段是全文总结,说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全文主题,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朗读第9自然段。
对白杨树本身的形象刻画及其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已都写到了,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小段呢?
首先要搞清“贵族化的捕木”指的什么,作者曾于1978年回信答复一位读者说“贵族化的捕木象征国民党*”,这样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主题不就更加深刻了吗?最后再以昂扬的调子赞美白杨树,呼应开头,结束全文,抒发的感情就更加热烈了。
教学目标:
(1)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乒乓球矿泉水塑料瓶大号雪碧塑料瓶1只,细铁丝一段和足够的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
学生:沉下去。
教师: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三、讲授新课:
1.研究什么是浮力
【演示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放手。
教师: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呢?接下来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学生完成实验)
水对乒乓球的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2.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演示2】:如右图
教师:我这里有2个乒乓球,将它们放入内瓶中,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1)学生小组合作操作以上实验。
完成实验后叫同学来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生:一只乒乓球在内瓶的瓶颈处将瓶口堵住,另一只在它上面斜靠着瓶壁。
(2)学生小组合作:用水快速从上方对着乒乓球倒入内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a.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b.师评价,小结。
(3)想一想:为什么一只小球会浮起来,而另一只却沉在下面?
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得出:
浮力=向上浮力-向下浮力
四、本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如气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3-12-2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11册新编的略读课文《向命运挑战》,下面将我与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上课的这位教师的合作上课,作以下三个方面的说明。一、紧扣特点,说教材。《向命运挑战》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浓浓的情感讲述了英国大科学家霍金向恶运挑战,最终成为科学巨人的故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记叙文,同时也是一篇...
发布时间:2024-03-24
为您提供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准备的“幼儿园优质课课件”,请您抽出时间阅读本文。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 设计优秀的课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
发布时间:2023-11-23
根据xx省教研室《关于举行全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预备通知》要求,我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于10月18日至22日在xx市举行,讲课学校设在xx市xx县实验小学,讲课时间为18日下午至22日上午。此次活动要求体现课程改革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内容从研究性学习、社区...
发布时间:2024-04-26
当我们在心中积累了许多感想和见解时,通常可以写下16篇心得体会来记录这些想法。这样做有助于我们不断思考和进步。如何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评选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1 以下是我听完九节课的听课感受: 1、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
发布时间:2023-07-18
通过仔细分析,好工具范文网为您编辑了“优质课活动总结”,您身边的人有没有向您推荐过合适的范文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范文对我们写作的有益之处。阅读成功的范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成功案例,请相信因为篇幅有限,文章中所涉及的信息也是相当少的!...
发布时间:2023-12-27
只有掌握了文档处理技能才能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脱颖而出,唯有具备这项技能,我们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范文则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平时中供我们参考借鉴。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范文呢?为了解决您的疑问,我为您提供了一篇可行的“优质课活动总结”。坚信这些建议将成为您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发布时间:2023-11-24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优质课活动总结”,这将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文档,有效管理工作成果。在写作之前,我们通常会习惯性地搜寻相关的范文,并背诵它们,这样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希望大家喜欢并阅读本文,内容非常丰富!...
发布时间:2024-03-12
根据上级领导的相关指示。我们不妨认真写一份工作方案,应该如何去写一份方案?感谢您的阅读我们推荐您接下来看一下“优质课评比活动方案”,如果您还希望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请不要错过我们的网站!...
小学优质课件十二篇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