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5篇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31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5篇

2023-12-31 00:39:05

【#实用文#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5篇#】栏目小编非常用心制作了这份“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够让您满意。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启示请将它好好收藏起来!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篇1】

我走到电脑前,无目的地寻找。我在网站上发现了荷塘月色,我点看文章,慢慢地走进了文章。这几天心里很不安静......”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作者章中,作者含蓄婉转地表达了不现实的感情,渴望自由。

白天少走人,晚上更孤独......完这段话,仿佛跟着作者走进了这条幽僻的路。淡而柔美的月光在这条阴森的小路上并不可怕。我爱热闹,爱群居是因为和大家生活的环境有多美好;也爱冷静,也爱独处——当然是在这个白色恐怖里,想住在天堂里。

跟随作者的脚步,我看到了在曲折的荷塘上,弥弥

的是田田的叶子。”田田的叶子,零星的荷花,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而柔美的月光泻在了叶子和荷花瓣上,浮在池塘中,简直就是在用月光和荷花来画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月光和荷花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的笔下尽情地观赏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的优美风光,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看到了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这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了。突然淡而柔美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的树,树间透着光,可光却无精打采的,此时蝉和蛙变成了主角。

我看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着作者走进了房间,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却未关上网页,这篇文章使我意犹未尽。

我关上网页,缓缓地走向房间,躺在床上,闭上双眼回忆着书中伟大的民主战士——朱自清。慢慢的,我将要睡了,我多么希望梦中再与荷塘相遇。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篇2】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教师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

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

(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

(二)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

(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哪个好?下面我就把咱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对比分析,讨论一下,朱自清先生文笔高明在哪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分组分任务)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弥望、袅娜、羞涩。

明确:(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

(2) “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读出荷花的迷人)

(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4)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缓缓流淌,“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5)小结:这一段作者集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比喻,才多侧面展现了月下荷塘的宁谧、素雅之美。花叶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脉脉,此时的作者还依然颇不宁静么?就让我们带着微笑,饱含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吧。

2、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笔画,但画家说,光线是绘画的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暂得宁静,首先应该感谢的是荷塘上的月色。下面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能否用几个形容词概括这个夜晚月光的特点呢?谁愿意把你对月光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朦胧淡雅)月光是无形的,作者怎么描绘它呢?(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泻、浮、洗、画。

明确:一个“泻”字,我们眼前,月光如水,静静流淌。流在荷塘,流在心上。流在荷塘,平添秀色;流入我心,清净无尘。

一个“浮”字,写出荷塘之上,薄雾轻扬而上,又漂浮不定。无色胜似有色,无形更显绰约。朦胧之中,花更柔美,叶更飘渺。

一个洗字,却用牛乳,洁白无瑕,细腻如丝。比之水洗,更多些许柔和温润。

一个画字,大自然为画师,以月光代清水,以树影当浓墨,把荷塘当画纸,轻点晕染,明暗有致。如此画面,这般美景,功劳非“画”字莫属啊。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呢?

四、课堂练习 化无形为有形

朱自清先生很厉害。月色本无形,他却能以荷塘为依托,化无形为有形,使我们眼前叶朦胧、花朦胧、香飘水溶溶。月色无处不在。宋徽宗也曾给画师们出过一道考题“踏花归来马蹄香”,香气如何表现呢?聪明的画师画的是,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就是化无形为有形。这些词语是“寒冷,孤独,愁绪,爱”。时间三分钟。

五、名家评论 课堂总结

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能够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丰富而优雅的儒者,能够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诗意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智者!

六、布置作业

1、分别用博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各写两个句子。

2、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淡雅、朦胧的荷香月色图诉说着怎样的情语呢?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篇3】

(一)导语

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

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二)板书课题

作者、写作时间地点,荷塘月色 朱自清 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

(三)作品结构分析

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4段 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四)行文线索

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 因此,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

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

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

(五)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分析思想感情:

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现实——对美好追求的寄托

‖           ‖               ‖

反映淡淡的哀愁 得到淡淡的喜悦 仍是淡淡的哀愁

(六)语句赏析

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 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情况,说明作者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态,蕴含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七)布置作业

重点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篇4】

一、关于教学对象

本课文教学对象为中专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他们入学以来已经学习教材关于阅读和写作的部分内容,大致掌握了散文文体的阅读方法及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抒情、说理、写景等散文的各种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散文的能力;学生在前两周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侧重写景的散文《村》,也以学习了侧重抒情的散文《独上西楼》,已经具备对写景散文及对抒情散文的欣赏和分析能力,为欣赏和分析这篇情景融合的散文打下了基础。

二、关于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通用语文系列教材(提高版)(第一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部分“阅读”,第二单元“感知材料摄取信息”,第四课《荷塘月色》。

2、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文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词语的解释和理解比较容易;但本文的写景抒情都比较细腻和朦胧,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必须到位,所以必须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熟读作品,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景物和情感特色,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意象和情感联想,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

3、教学重点:

(1)欣赏和分析作者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叠词等达成的对荷塘月色的成功描写;

(2)讨论理清作者喜与愁相交织的感情线索。

4、教学难点 :

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基本感知写景抒情散文情景融合的特点;

能力目标:领略情景交融散文的妙处,掌握此类散文的欣赏及分析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荷塘月色美景。

四、教学策略

1、诵读与赏析相结合;

2、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本课文安排三个课时完成;

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平台:MicrosoftPowerpoint)。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朗读《背影》里的一段文字,让学生猜课文题目。

2、学生集体回答:《背影》

3、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出:作家朱自清,简单介绍。(媒体显示资料)

《背影》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市,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的5年里在江苏、浙江的一些中学任教。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4、过渡:

在《背影》中,他刻画的父亲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整篇文章也感人至深。如今,我们又要来学他的另一篇美文《荷塘月色》。

(二)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媒体显示)

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在一封信中表白说:“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他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独自来到他当时住的地方——清华园的一个荷塘边散步,荷塘月色的美妙及他心中难言的感情促使他挥笔写下了这一美文。

(三)听媒体示范朗读,扫清字词障碍,预划重点句,明确学练提示中提出的要点。

1、播放录音,显示生字、要点:

生字:蓊(wěng)蓊郁(yù)郁、弥(mí)望、袅(niǎo)娜(nuó)、脉(mò)脉、 梵(fàn)婀(ē)玲、

重点句: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抽查并确定重点句的特征。

要点:感知语义丰富、蕴有内涵的关键语句,作为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信息依据

2、学生听录音、划字句、思考要点。

3、过渡:

以游记的游踪为例引导学生考察作者的游踪(游览过程)。

(四)分析本文总体架构

1、提问:文章每个自然段写些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依回答显示幻灯片。

3、以幻灯片板书为纲,归纳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

(幻灯片显示)游览过程:(不宁静)出门——走在小路上(抒发独处的感受)——欣赏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景色——忆起江南采莲旧俗——回到家

4、以游览过程为依据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划分及写段意。

5、幻灯片显示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缘起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4~6段)描写荷塘月色。为全篇重点。

第四部分(第7、8段)回忆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过渡:

文章结构简单,描写景致却不简单。

(第二课时)

(五)分析本文写景的妙处:荷塘与月色巧妙结合,浑然一体。

1、学生齐读4-6段

2、提问。媒体显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1)第4、5、6、段分别描写什么?

(2)第4段写了荷的哪些方面?

(3)找出这些段中运用叠字的地方,并试着说明运用这些叠字的妙处。

(4)找出这些段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分别说明每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3、逐题抽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后媒体显示答案:

(1)第4、5、6、段分别描写什么?

明确:第4段写月下荷塘,第5段写塘上月色,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

(2)第4段写了荷的哪些方面?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3)找出这些段中运用叠字的地方,并试着说明运用这些叠字的妙处。

明确:田田、亭亭、等等

田田:写出荷叶的茂盛;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

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4)这些段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分别说明每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明确: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有第4段第②③④⑤⑥句、第5段第①③⑥句和第6段第⑤句

4、过渡:

叠词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优雅精致。

(第三课时)

5、以第4段为例,进一步明确、分析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媒体显示内容)

(1)第②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舞女的裙”比喻荷叶的风姿。裙与荷叶形状相似;“亭亭”是高颀的样子,与“出水很高”相配。荷叶“出水很高”才让作者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

(2)第③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拟人、比喻。“袅娜”写荷花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比喻句形容荷花开得不多,“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6、学生体会第4段老师分析过的句子的妙处,试分析第5、6段中其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7、总结:

课文第4~6段集中写荷塘月色,如第4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与月色相辉映,构成月夜荷塘的美景。作者写荷花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的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优雅宁静的感受,只有在月下荷塘独处的氛围中才会有。在朱自清的笔下,荷塘与月色已经水乳交融在一起了。另外,作者描写荷塘与月色之所以如此成功,又在于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

8、过渡:

此文中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真是月朦胧,荷塘朦胧,在这样的朦胧氛围里,人也朦胧。

(六)讨论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1、概述历来人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看法(媒体显示内容):

历来人们对此问题看法不同,有以下几种:

A、表现了闲适的心境,

B、表现愁闷的心境,

C、表现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情,

D、表现美好生活的向往,

E、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很复杂,既有淡淡的忧愁,也有淡淡的喜悦。

2、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课文的旁注进行小组讨论,大组负责人深入本大组各小组进行组织讨论,了解各小组讨论情况,记录各小组讨论结果并作出总结。

3、教师参加某些组的讨论,引导、调控讨论过程。

4、各大组负责人指定代表在班上作阐述发言,各大组负责人作总结发言。

5、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

正如课文旁注所说,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确是全篇的“文眼”,定下了文章的基调。这“颇不宁静”,正是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心情的写照。因此,他才“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说明作者夜游荷塘,目的是使“颇不宁静”的心情宁静下来。而置身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他也的确感到了某种超脱:“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也正是在这淡淡的喜悦之中,那弥望的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花朵,那屡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云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和谐的旋律……都让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然而,这安宁的确只是暂时的,因为,作者心灵深处的惆怅是难以排遣的,所以,当耳边传来“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时,他便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惦着江南了”,在江南时,虽然只是教中学,但那时候的日子是多么的逍遥自在呀!他多么想回到江南去,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了,作者便从梦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现实世界,真可谓“华章写尽池塘色,暂得逍遥悲辛眠。无奈多情延旧梦,荷月如何却尘心。”

6、过渡:

依讨论情况临时处理。

(七)小结:

1、明确本文主要掌握两个妙处:

一、写景的功夫。层次性强、运用比喻、通感、叠字等手法详细描写。

二、融情于景的特色。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笼罩着全文。

2、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跟录音小声读一遍课文,参照媒体显示的全文构架,再次体会其中的情和景,并寻找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3、幻灯片随着课文泛读的节奏逐步显示全文构架:

(一)去荷塘的缘由(心里颇不宁静)           淡淡的哀愁

路上(路—幽僻;树—蓊郁;月光—淡淡)

感受:对自由的向往(抒情)

荷叶

荷塘        荷花      朦胧、清幽、淡美

(二)                荷香    (静、动、博喻、通感)

荷                  荷波

塘                   流水(泻);青雾(浮)            淡淡的喜悦

月        月光                                     

色                 牛乳(洗);轻沙(笼) 光影和谐     

月色         黑影:参差、斑驳

月影     

倩影:弯弯、稀疏

树木(近、低);远山(远、高) 远景、近景

四周                                      

灯光;蝉声、蛙声              以动衬静

(三)联想江南的采莲                      淡淡的哀愁

4、学生质疑。

5、师生共同商讨,解答质疑。

(八)作业 :

1、背诵4-6段,

2、分析体会5、6段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妙处,

3、预习第2课。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篇5】

荷塘月色是一种优质课教案,它以生动的方式展示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和夜晚的月色。这个教案将带领学生们通过观察、感受和创造,进一步了解荷塘月色,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教案开始时,老师会向学生们介绍荷塘年度美景——荷花盛开的季节。通过图片展示和描述,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荷塘的特点和美丽。接着,老师会和学生们一起走进荷塘,感受清新的空气和荷花的香气。学生们会被这一美景深深吸引,他们会观察并记录下荷塘的各个方面,如荷叶的形状和颜色、荷蕊的构造等等。

在观察了荷塘一段时间后,老师会带领学生们进行一次夜游。夜晚的荷塘月色格外迷人,星光点点、月光如水,给整个荷塘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学生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画笔记录下这一美丽的景色。他们可以创造性的运用各种颜色和笔触,表现出荷塘在月光下的柔美和宁静。

除了观察和绘画,学生们还会通过写作来描述他们对荷塘月色的感受。他们可以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用诗歌、散文或故事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荷塘的喜爱和思考。老师会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们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学生们还会展示他们的作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欣赏自己的画作和写作,分享自己对荷塘的独特感悟。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艺术和自然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这个优质课教案,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和欣赏荷塘月色的美丽,还能够通过观察、绘画和写作等活动,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并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这个教案也能够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荷塘月色是一种优质课教案,它通过观察、感受和创造,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并欣赏荷塘的美丽和夜晚的月色。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不仅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能够开发自己的艺术潜能,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这个教案的实施将为学生们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探索和保护的责任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荷塘月色教案锦集

    发布时间:2024-04-13

    作为一位教师,经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进行必要的调整。是否了解如何撰写规范的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荷塘月色》教案,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荷塘月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赏作者所描...

  • w
    荷塘月色课件汇集

    发布时间:2023-10-29

    《荷塘月色》一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学生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及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本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其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历来为人所称道。文章结构采用了内在和外在双层结构,一层表现...

  • w
    荷塘月色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1-30

    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观后感可以提供一个放大镜,帮助我们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和深层含义。通过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以及隐含的寓意。其次,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水平。通过写观后感,我们需要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我们的...

  • w
    荷塘月色赏析句子83句

    发布时间:2024-02-23

    “这里的荷塘月色,给了我一份安逸、平淡而幸福的感觉。”你会关注哪种句子呢?大家会彼此转发一些高质量的句子,句子能够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激发出情感的波动,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涵盖多种宠物品种的信息。我们真心希望这些句子能增加您的知识储备!...

  • w
    最新音乐中班优质课教案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28

    教案课件是老师必须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也许每天都需要花时间编写。教案是适应时代需求和教学特点的重要工具,在写教案课件时,可能会有一些疑问。为了解答这些疑问,笔者耗费了很多时间搜索整理了关于“音乐中班优质课教案”的相关内容。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您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 w
    优质课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3-07-18

    通过仔细分析,好工具范文网为您编辑了“优质课活动总结”,您身边的人有没有向您推荐过合适的范文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范文对我们写作的有益之处。阅读成功的范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成功案例,请相信因为篇幅有限,文章中所涉及的信息也是相当少的!...

  • w
    优质课活动总结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7

    只有掌握了文档处理技能才能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脱颖而出,唯有具备这项技能,我们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范文则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平时中供我们参考借鉴。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范文呢?为了解决您的疑问,我为您提供了一篇可行的“优质课活动总结”。坚信这些建议将成为您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 w
    优质课活动总结模板

    发布时间:2023-11-24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优质课活动总结”,这将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文档,有效管理工作成果。在写作之前,我们通常会习惯性地搜寻相关的范文,并背诵它们,这样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希望大家喜欢并阅读本文,内容非常丰富!...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