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初三化学教案汇总九篇#】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一系列与“初三化学教案”有关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请您好好看看本文!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研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二、实验准备
1、带双孔胶塞的集气瓶、导管、胶管、弹簧夹、烧杯、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2、红磷
三、课堂程序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思考并回答
⑴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⑵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2、实验探究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23页,交流对空气组成及成分的了解。
讨论(第23页及25页):
识记:空气的成分( 计算)
(二)根据空气的组成特点谈谈你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认识。
你能够联系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吗?
纯净物:定义 举例
混合物:定义 举例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教材第24页-26页,列表说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教学目标】
1.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化学式进行计算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2.通过不纯物中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理清复杂计算的思路。
3.通过计算的体验,总结一些规律和计算技巧。
一、有关化合物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基础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化学式,从量的角度可以进行哪些简单计算
【小结】1.相对分子质量2.物质中某种元素化合价3.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个数比4.物质中各种元素间质量比5.物质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巩固练习】
1.有关尿素[CO(NH2)2]的说法正确的是A.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1×2×2=46
B.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氢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2:4
C.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1
D.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算式为:×l00%
2.今年1月份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3.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请你根据上面几个方面对Al2O3进行快速的计算。(已知:相对原子质量Al-27,O-16)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①相对分子质量、②物质中某种元素化合价、.③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个数比、④物质中各种元素间质量比、⑤物质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等数据,能否求算化学式呢?
二、求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例1.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开始了全球传递。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则丙烷的化学式是。
例2.当前高效能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产生能量的效率高达33%.已知砷化镓中,As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Ga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砷化镓的化学式是为。
例3.某铁的氧化物常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FeOB.Fe2O3C.Fe3O4D.Fe(OH)3
例3.某铁的氧化物常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FeOB.Fe2O3C.Fe3O4D.Fe(OH)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
4.知道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自己动手做盐酸与镁条反应的实验,体会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增强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燃料不充分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甲烷的燃烧及产物的检验。
2.石油分馏的产物及用途。
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工具
有关化石燃料的录像资科,导气管、烧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一段Flash录像:(特写)烧得很旺的炭火和一支温度为20℃的温度计。然后向炭火上加上一铲新煤,红红炭火变暗,温度计示数随之下降到16℃。过了一段时间,炭火又变得红热,温度计示数又上升至20℃。
师:生活中的这个常见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
二、推进新课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师:我们都知道燃料燃烧时产生了热量,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的呢?下面我们来做教材上的实验7-3。
师: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
师:这种化学反应放热现象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会发生,大家请思考:
(1)化学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吗?请举出生活中你见过的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例子。
(2)我们一开始播放的Flash录像中的现象如何解释?凡是反应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吗?
师:演示硫粉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播放煤块和煤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录像,让学生比较反应现象的不同,并思考原因。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的形成
师:植物或植物枯萎后被埋于土中,经长期复杂变化成煤。
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师:大多数的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生:煤。
师:(1)煤是纯净物吗?
(2)那它含有哪些元素?
(3)你知道煤作为燃料的原理是什么?
生:(1)是混合物。(2)煤主要含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H、N、S、O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铅、钙、铁等元素)。(3)原理是利用碳元素和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师:知道人们怎么综合利用煤的吗?煤加工后的主要产品有哪些用途?
生:煤隔绝空气加热
煤气的主要成分:
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其他气体
师:我国的主要油田有哪些?
生: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
师: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燃料?
生:不能!石油中除了含C、H元素外,还含S、O、N等元素。如果把石油直接作燃料的话,石油会燃烧不充分,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生成大量的黑烟和含S、含N等有害气体。
生: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都是常用的燃料。
师:煤气泄露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灌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
生:危害到人体和财产的安全;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等。
师:有人说天然气就是甲烷,甲烷就是天然气,对不对?
生:不对,因为虽然天煞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但与纯甲烷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师:说得对,下面我们来看看天然气的成分。
1.构成:主要是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
2.主要成分:甲烷(CH4)
3.甲烷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4.CH4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注意:点燃之前要验纯)
CH4+2O2===CO2+2H2O
师:出示一块蜂窝煤,然后提问:蜂窝煤有许多孔洞,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工业上使用煤等固体燃料,怎样做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知识技能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能看懂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提问】
1.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据此你能知道关于Fe3O4的哪些信息?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2H (2)H2O (3)2CO2
3.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过渡]
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
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教材84-85页知道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模仿练习]
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A、B、C三同学演板。
⑴氢氧化钙[Ca(OH)2] ⑵CuSO45H2O ⑶5P2O5【总结】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相对分子质量。
[设问]从化学式MnO2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设问] MnO2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思考,并回答问题。
倾听,思考。
阅读教材
[自学交流]1、 说出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2、怎样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完成练习。
讨论交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
[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 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学生活动
通过习题回顾学过的重要知识,加深理解。
通过旧知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获得结论。
设 计 意 图
[指导自学]教科书P85例2: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模仿练习]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D、E、F三同学演板。
1、水(H2O) 2、二氧化碳(CO2)
3、硝酸铵(NH4NO3)
[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指导自学]教科书P85例3:并强调什么叫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出来?注意解题格式。
[模仿练习]投影: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试计算:⑴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⑵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⑶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⑷如有1000t氧化铁,则可生产多少吨铁?请G、H两位同学演板。
[分析纠正]: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G、H两位的解答并强调解题方法。
[指导观察]:展示几种药品的标签,请I、J、K等同学描述组成药品成分和纯度,纠正上述三同学描述中的错误信息。
[投影展示]:展示部分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
[拓展应用]:投影:
配料表:食用盐、碘酸钾 食用方法:待食物烹调好后再放入碘盐 储存方法:密封贮藏防潮湿 产品标准号:GB5461
碘元素(符号为I)具有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大的作用,人体缺碘时易患粗脖子病。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所以食盐中常含有一种补充碘元素的盐。如图4-5所示为湖北省盐业公司专营的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已知碘在碘酸钾中的化合价为+5,由此可猜想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相对分子质量为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巩固练习
自主学习,明白什么是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去求。
按照解题格式完成练习
结合自身答题情况,整理规范的答题方法。
观察标签,回答问题。最终学会认识标签,并理解标签上各个量的含义。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模仿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创设新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收集一些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
培养读题、审题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设 计 意 图
⑵假设某1000g碘盐中含20mg碘。
①这里标明的碘的含量是指( )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② g碘酸钾中含有20mg碘。
③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 g。
[整理归纳]: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哪些?
【布置作业】
1、教科书P87页7、8、9、10
2、各实验小组从P87页11题中任选一种产品标签或说明书按题目中的要求完成任务,下次课进行交流。
完成练习。
自己完成归纳总结。
课下完成练习和实践活动。
改编习题,抓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学习,使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
归纳有助于知识系统化。
通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产品说明书的意识。
板书设计
课题4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
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个数之和
2、计算组成物质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个数之比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营养素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2.了解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计算,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经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认识、分析、比较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学会从读图来认识化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
难点
了解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饿了,会浑身无力,此时首先想到要吃饭;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中途要喝葡萄糖水;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要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水……
人们要维持一定的体温,要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热量和能量。吃饭或摄入葡萄糖,为什么能提供人们活动所需的热量和能量呢?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糖类的知识。
[板书]一、糖类
二、新课教学
[讲解]一般地说,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也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板书]糖类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们吃饭,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食中摄入的糖类物质是淀粉。
[板书]1.淀粉[(C6H10O5)n]
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板书]2.葡萄糖(C6H12O6)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白色固体。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淀粉储藏在肝脏和肌肉中。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板书]C6H12O6+6O26CO2+6H2O
在上述反应中,每克葡萄糖约放出15.6 kJ的能量。
过渡:我们平常所吃的甘蔗中就含有糖类物质——蔗糖。
[板书]3.蔗糖(C12H22O11)
蔗糖在甜菜中的含量也极高。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
过渡:麦芽糖也是一种常见的糖类物质。通常食用的饴糖(如高粱饴),其主要成分就是麦芽糖。
[板书]4.麦芽糖(C12H22O11)
[提问]为什么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
[讲解]当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的缘故;余下的淀粉由小肠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因葡萄糖可不经过消化过程而直接为人体吸收,故体弱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常常容易发生霉变。其中因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性较大,可诱发肝癌,故绝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过渡]食物中的另一类营养物质——油脂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供能物质。有关油脂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呢?
[板书]二、油脂
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总结。
[师总结,板书]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称;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 kJ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投影课堂练习]花生米含糖约24%(质量分数)。油脂约39%,蛋白质约26%;小麦含糖约76%,油脂约2%,蛋白质约11%。50g花生米和50 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解答]由课本信息知:
1 g油脂完全氧化可放出39.3 kJ能量
1 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放出15.6 kJ能量
1 g蛋白质完全氧化可放出约18 kJ的能量
50 g花生米中,含油脂:50 g×39%=19.5 g
含糖类:50 g×24% =12 g
含蛋白质:50 g×26%=13 g
50 g小麦中,含油脂:50 g×2%=1 g
含糖类:50 g×76%=38 g
含蛋白质:50 g×11%=5.5 g
50 g花生米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能量为:
19.5×39.3+12×15.6+13×18=1187.55(kJ)
50 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能量为:
1×39.3+38×15.6+5.5×18=731.1(kJ)
[过渡]20世纪初期,人们认为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和水就可以满足健康的需要。那时,某些成人和儿童由于摄入维生素不足,生长发育出现障碍;一些人也因摄入维生素不足,患营养缺乏症。这些病症曾成为医学难题。在20世纪中后期,人们相继发现了各种维生素及其作用。对维生素重要作用的认识是20世纪营养学的进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 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一化学中考分数为7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二、复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二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三一、备课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
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3.目标要求。
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二)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
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2.了解学情。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3.熟悉课型。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
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
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化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①课题:指教学课题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化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
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
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3.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
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
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2.作业辅导。
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3.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4.作业讲评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四、质量测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化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
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2.对化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
注重对化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化学应用意识和用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4.科学选择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
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形成性检测不少于5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质量测评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并及时予以记录,教师每学期写一份所任教班级的质量分析报告。
【学习目标】
1、在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格式,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
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人们正在探索一种光解反应器,装载入汽车中,可直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作为汽车能源。那么,同学们能否计算出加满一桶水18千克,能让汽车跑多远呢?首先应弄清楚的是:18千克水能分解产生多少氢气?
【回顾反思】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以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 ;
(2) ;
(3) 。
【探求新知】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分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 ∶ 。
(2)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水、氢气、氧气之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 ∶ 。
【归纳小结】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 与相应 乘积之比。
【讨论交流】
1.如果有36g水通电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2.如果要生成16g氧气需电解多少克水?
【归纳小结】根据化学方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 ;(2) (3) ;(4) ;(5) ;(6) 。
【实际应用】根据前面你掌握的计算方法,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工业上通过电解Al2O3制金属铝,反应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电解多少千克Al2O3?
1. 氢气是未来理想的汽车燃料,1kg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 km。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氧气。一桶水大约18kg,请你自编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解答。
自编题目:
。
解答:
【能力提高】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是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鱼箱的水中投入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若每只鱼箱每天需耗氧气52.8g,则需要投入过氧化钙多少克?
化学素养评价5—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Fe:56 C:12 Ca:40 Cl:35.5 Na:23
( )1.4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
A、38克 B、 36克 C、 34克 D、240克
( )2.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四氧化铁,那么铁 氧气 四氧化铁的质量比为:
A、56:32:232 B、56:16:232 C、56:64:232 D、168:64:232
(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 )4.在4A+5B = 4C+6D反应中,已知34gA与80gB完全反应生成了54g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68 B.34 C.17 D.51
(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6.现有一杯过氧化氢溶液680克,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求含过氧化氢多少克?
7.68克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
8.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可以制氧气,若混合后生成了9.6克氧气,请问需要1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
9.实验室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跟盐酸反应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今要制取4.4克二氧化碳,如用含杂质20%的石灰石作药品,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为多少?
10.实验室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跟盐酸反应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现有200克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与500克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1. 100 g稀盐酸恰好跟100 g 16%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求:(1)生成氯化钠的质量:(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某炼铁厂的生铁(已知生铁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铁与盐酸能反应:Fe+2HCl= FeCl2+H2↑)现有16克生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了0.4克氢气,试求: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分子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掌握的有关分子知识进一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研究的是有关分子知识。分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学生很难相信,接受起来远不如第一章知识来的快。教材第一章重点研究的是氧气的制法及性质。对于氧气学生比较熟悉,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气尽管也看不见,摸不着 ,但学生能凭生活经验确信氧气真实存在着。鉴于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也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为什么能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干;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将宏观现象做为纽带,诱发学生进行想象- 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是因为花或酒中有香气的分子(或粒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气。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糖块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分子扩散到水的分子中间去了。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建立起了联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实验(氨分子扩散实验、品红扩散实验并补充酒精与水混合实验)融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同时也便于学生学习分子性质时,树立起分子是运动的,不同物质分子大小不同和分子间都有间隔距离的想象。为了使学生更加确信分子的真实存在,除向学生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对于分子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重点。教师首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第一章中涉及的几个物质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然后让学生用初步掌握的分子知识以小组的形式从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树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辨证观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从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来说分子是不可分的整体粒子,因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别种物质的粒子了。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分子概念中还强调了"化学性质"是因为通常讨论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宏观现象,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个单个分子所能表现的,如:颜色、状态 、熔点、沸点、密度等。本节知识不仅应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也应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内在含义。
在学生对分子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师生应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外,还应认识到分子非常微小,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进行想象不同状态的物质其中无数粒子在不停运动的图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初二物理中学生已学习了分子运动论的有关知识(分子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学生指明有关分子热运动和物态变化是物理学要深入一步讨论的问题。学生如果对分子运动状态、分子间力和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有所认识,将对以后学习溶解、结晶溶液导电等大有好处。
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有关知识,建议教学中还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去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去分析。最后,还应使学生认识物质纯与不纯的相对性,培养学生辨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从宏观和微观上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难点:
对分子概念的理解;领悟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通过实验、图片展示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导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参考:
一、 布置复习内容和家庭小实验
1.复习内容:初二物理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
2.家庭小试验:将等体积的大米与小米混合后观察总体积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过程
1.复习检测(投影)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引入
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们周围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象清澈的流水,闪亮的金属,雪白的食盐,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3.所要研究内容的实施过程:
1)演示实验
演示氨水与酚酞混合的试管实验,学生观察、汇报实验现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颜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颜色;氨水的气味)并判断它们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指导学生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两人一组做书203页氨分子扩散实验。提出观察要点: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能否使酚酞变红?若有变化,变化的顺序是什么?(学生观察、记录并汇报实验现象)
3)提出问题
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为什么酚酞点也会变红?而且是由放氨水的地方由近及远地变红?老师补充问题:实验时,氨水滴在棉花上,为什么你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生活中白糖放在水里不一会儿就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湿衣服能凉干?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4)学生讨论
学生大胆想象物质的构成,四人一组讨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5)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6)解释
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我们可以想象到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实验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点处,酚酞就变红。如果跑道我们的鼻孔里,接触到嗅觉细胞,就能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糖放在水中一会儿变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是因为糖的小粒子扩散到水的粒子中间去了。湿衣服能凉干,是因为构成水的粒子在风吹日晒下扩散到了空气中。现在科学实验已经充分证明:物质都是由相应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板书:
第二章 第一节 分子
7)投影:实物投影打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并指明糖、水、氧气、二氧化硫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学生如果感兴趣课下可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C60分子结构
8)多媒体展示、讨论
多媒体展示: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
讨论:这两个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如何从分子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9)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10)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变成了二氧化硫分子,那么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否具有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呢?(如:是否助燃)为什么?
11)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学性质由硫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一.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2)提问:概念中关键字词是什么?对这些关键字词如何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
13)讲解:(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解)概念中加上“化学”二字是因为通常物质的物理性质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单个分子所能表现的。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最小”是指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4)提出问题:分子很小,但事实证明了它的存在,那么分子具有哪些性质呢?
15)指导学生实验
a.继续观察氨分子扩散的实验现象,提示观察酚酞点颜色的变化,思考氨分子是否固定不变。
b.指导学生做品红扩散的实验,观察品红的颜色及水的颜色的变化,思考品红分子在水中是否静止不动。
c.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酒精和水(建议量取酒精和水的体积要稍大),观察混合后总体积与混合前二者体积和是否相等。思考分子之间是否有空隙,(可让学生回忆家庭小实验中大米与小米混合后总体积的变化)
16)学生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及苯分子的照片,讨论分子有哪些性质(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
17)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18)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阅读课本27页,总结分子性质。
板书:
二、分子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隔
19)演示实验:出示硫粉和铁粉并加以混合
提出问题:
a.硫粉和铁粉混合在一起由几种物质组成(强调组成物质种类不同)
b.硫粉和铁粉混合在一起如何把二者分开(目的在于说明二者混合后各自的性质保持不变)
板书: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根据事例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定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20)举例:学生根据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理解,举出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例子
21) 思考:从分子角度如何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
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2)讨论: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气中却能燃烧
23) 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24)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显示氧气固有的支持燃烧的性质。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为空气中约占五分之四体积的氮气影响了氧气的性质,所以化学研究所用的物质必须是纯净物,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纯与不纯是相对的。
25)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一节 分子
一.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分子构成)
探究活动
氨分子扩散实验
实验准备:浓氨水、酚酞溶液、试管、胶头滴管、烧杯(1大3小)
方案一:取少量的酚酞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方案二:如图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家庭小实验
等体积的大米和小米混合后总体积的变化。
提示:可各取1体积的大米和小米,观察实验结果。通过等体积大米和小米的混合体会1+1是否一定等于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3-10-13
在大量文章中,“初三化学教案”是笔者最喜欢的一篇。教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个人都需要计划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编写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请将本页添加到浏览器书签中以备查看!...
发布时间:2024-03-07
编辑特意为您整理了“化学教案”,建议收藏此页以备后续查阅所需。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编制好的教案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供必要的保障。...
发布时间:2024-03-08
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老师授课才能游刃有余,一眨眼就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教师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应该从何动笔呢?引用您的要求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汇集了一篇“初三化学教学计划”,请不要吝啬您的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3-09-10
你是否正在搜寻相关的范文呢?沉淀多年的经典范文总是能吸引广泛的学术群体去下载。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下是由栏目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三化学教师工作总结”,请您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
发布时间:2023-12-24
这是一篇我们特别为您准备的精选文章“化学教案”,真诚邀请您品味细品。若有不清楚的地方,请您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力为您解答。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开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是老师亲自完善的。出色的教案能够保障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4-03-27
小编细致地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化学教案”,此篇文章仅限参考。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性。...
发布时间:2024-02-16
在为大家推荐了一篇题为“化学教案”的文章经过仔细筛选后,我们将其推荐给了大家。教案和课件在课堂上对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亲自编写自己的教学课件。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可以让老师更加自信地进行授课。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发布时间:2024-01-05
教师上课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一项非常负责任的工作,现在又到了编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那么在编写教案课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问。下面是我从网络上认真搜寻到的关于“九年级化学教案”的文章,请阅读本文了解相关的实现方法和步骤!...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