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9篇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21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9篇

2023-11-21 19:39:52

我希望您会喜欢我为您准备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不要等待机会,而是创造机会,为了让项目如期交付。为此需要制定方案,写方案应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完成。阅读之后您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篇1】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位于大田坝乡民福村七组境内,是大田坝乡唯一一个“4.20”芦山地震集中安置点。该聚居点由民福村2—8组,47户161名村民村民组成。该聚居点在建设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为了巩固提升地震灾后重建成果,以让农民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取向,以依托产业建新村、建好新村兴产业为基本原则,以连片、整体、全面推进为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灾后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战略和空间布局,使民福新村聚居点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景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聚居点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地理位置优越,距兰家山农业公园直线距离3.5公里,同时处于县上果蔬产业、林竹产业、茶产业的交汇地带,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建设要做到将产业重建与新村聚居点建设、特色农业、农旅结合“无缝对接”实现农民生活有改善、农村面貌换新颜,农业发展大提升,努力让受灾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1)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民福新村聚居点在前期在规划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以后产业发展布局,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农旅结合功能,基础设施投入大,路网建设布局合理。

(2)托兰家山农业公园建设在民福二组建设100亩绿色蔬菜采摘园。让到兰家山公园游玩的游客能有地方体验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旅游功能,主动融入农村旅游发展需要,增强产品竞争力、改善乡村旅游氛围、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3)以县上茶产业链打造为契机,通过“公司+农户”、农户“土地入股”等方式种好、管理好现有茶园,总体提高区域内茶园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单位产值,充分发挥已有茶园的产能。在民福村1、7、8组连片发展优质茶标准化茶园500亩。让聚居点居民能就近实现务工,使聚居点少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让标准的“70后”、“80后”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4)夯实前期产业结构发展成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20xx年民福村1组建成年出栏10万只鸡的标准化养鸡场—光宏养鸡场,今年民福村8组总投入1500万元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民福养猪场也将建成投产。我乡将深挖潜力,充分发挥大项目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三、完善措施、保障有力

(1)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三个时间节点”和“三个一批”的重建要求,把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以乡长任大春为组长、分管农业和民福村联系村领导为副组长、民福村驻村第一书记、村五职、新村聚居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为成员的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职责,强化责任管理,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发展氛围,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目标不动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为切实抓好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建立“领导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机制。派驻驻村农技员,负责产业重建日常技术指导工作,并协调与县农业局专家技术团联系,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项目规划、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强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关键技术实行现场示范,提升新村聚居点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使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等得到不断提高。

(3)按照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重建任务安排,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工作推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得力、项目推进情况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推动不力的严格依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篇2】

20XX年6月22日,县委书记何舜平在县委四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茶园乡扶贫开发工作调度会,县委副书记、县长赖晓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贤波,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肖作信,县政协副主席夏唐耀,茶园乡扶贫开发重点项目责任以及19个新农村建设点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现将会议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会议听取了县政协副主席夏唐耀同志关于茶园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茶园乡前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有一些进展。但总体来看,离建设扶贫开发示范乡的目标、进度、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没场面,走进茶园一片冷清;二是没进度,多数还停在纸上,甚至连纸上的工作都没做完;三是没看点,成效不明显。

会议明确了茶园乡扶贫开发近3—5天的工作安排,总体要求就是各项目责任单位必须到场,施工队、机械设备三天之内要全部动起来,形成场面。对茶园中学扩建、茶园敬老院扩建、土坯房安置点(幸福新村)、防洪堤建设、龙上安置点、19个新农村建设点等六个项目的工作作了具体的布置。会议要求,各责任单位一是责任意识要更强。二是项目进度要更快。三是工作成效要更好。所有涉及到部门和人员都必须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扎实做好每项工作。

会议同意涉及茶园扶贫开发项目的相关审批程序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最简约方式,并明确了敬老院、幸福新村项目因属救济性质项目,加上工期相当紧,同意采取邀标形式确定施工队伍。

会议强调,茶园乡扶贫开发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各相关单位必须鼓足干劲,沉下身子,认认真真抓项目,扎扎实实抢进度,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一年有翻天覆地变化”的工作目标。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篇3】

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深化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县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文产办的指导下,我县于9月份开始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如期完成了调研、方案制定等各项工作,改革和发展工作健康发展。现将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为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打下了基础 县委、县人民政府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项工作,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县委、县人民政府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从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充分把握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全面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试点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09月,全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结束后,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听取了汇报,召开县委常委会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安排部署。今年6月,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结束后,结合全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精神,一是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于6月中旬召开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精神;二是在我县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上作了传达学习;三是向宣传意识形态口的副科以上领导作了传达学习。 充分发挥县内媒体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积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根据省州文产办的有关精神,经县委研究,及时成立了##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副县长担任,组员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等25个单位、部门领导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领导组对整个工作作了系统的安排部署,保证了整个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前期工作方法形式多样,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保障 ##拥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核桃之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调研组从了解##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入手开展工作。                  (一)抓调研,摸家底。为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抓得有的放矢,县文产办根据领导组的安排,从宣传、文体、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调研组,深入到乡镇、部门进行调研,形成了真实、详细、有份量的《##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后又形成了《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两篇调研报告。这三篇调研报告为起草《实施方案》打下了基础。      (二)方案结合县情,有可操作性。在三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形成了《实施方案》,经县委常委会讨论后,报州文产办得到批复。整个方案的实质核心内容是:围绕两大优势,即:一是围绕我县是“中国核桃之乡”的核桃文化优势。用好“中国核桃之乡”金字招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赋予时代特征,充分挖掘和提升核桃文化,大力弘扬核桃文化,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二是以石门关为重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旅游文化,一方面发展以特色旅游为平台的文化,另一方面依托我县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吸引力,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五个原则。即:一是坚持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统一的原则;二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的原则。抓好三大主导产业和一项改革,即:抓好核桃文化产业、是抓好旅游文化产业、抓好广播电视产业和抓好教育改革。 四、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 县文产办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产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州文产办的指导及县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县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州动员大会上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开展工作,围绕以上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相关单位的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完成了相关文化单位的改革。县电影公司有各类人员23人,其中,在职职工15人,离退休职工5人,供养人员3人。公司于5月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到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启动后,加大了工作力度,重新启动了改革。以通过一次性出售现有资产(改革前),妥善安置企业各类人员的改革方案,共妥善安置退休职工5名,一次性支付3名供养人员生活费,分流安置15名各类职工,基本做到了尽可能合理地安置各类人员,尽可能清偿有关债务,实现了政府、企业、职工个人都满意的目标。另外,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的改革也以政府差额拨款30%的形式完成了改革。     (二)出台了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内函发展”和“外延扩张”并重,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实现学校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努力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以及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以高中为龙头,初中为重点,小学为基础,上下协调,整体联动”的教育发展思路,切实把高中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一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要按外延与内涵发展并举的原则,加快##一中的建设,实现##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分离,实现加快普通高中扩招,增加高中容量。二是整体联动,协调发展。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做到高中、初中、小学一起抓,齐头并进,联动发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创新机制,推动发展。要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一中实行校长聘任制、年薪制和目标奖惩制;创新办学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办学投资多元化格局,努力扩大和提升高中办学规模和水平;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对学校、校长、任课教师及学生都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改革,到,全县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实施了相关文化产业项目。投资107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768平方米的县文化馆;投资52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588平方米顺濞乡文化站;投资34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308平方米的平坡镇文化站;以上项目建设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28.35亩的中国核桃城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了征地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目前完成项目总投资232.776万元。     (四)20周年县庆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把县庆献礼工程中的有关项目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提出了编写一套系列丛书、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创作一首唱响“中国核桃之乡”的歌曲、举办一场大型文艺表演系列活动、创作一批精美的##形象宣传品、举办一次书画摄影展和弘扬核桃文化的笔会等“六个一”工程(有的已经出了成果)。     五、试点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通过试点阶段的工作,我们充分体会到: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召集相关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在具体工作中经常给予指导,使工作人员心中有底,充满信心。其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并保障一定的工作经费,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开展工作以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体情况,在调研期间抽调了6个人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给试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给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三,上级指导、各部门协作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开展试点工作期间,州文产办有关领导以电话、书面形式或亲自到县市给予指导,工作中,县级各部门在相关人员的抽调,有关材料的提供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做好工作提供了保障。 通过试点工作,我们建议:一是州里应明确县文产办的机构编制;二是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篇4】

根据市“十二五”农民增收幅度从年均15%调整至27%以上的指示精神,为加快推进清镇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农民增收措施,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到年我市农民人均增收达到1.6万元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诚信农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惠农各项政策,逐步形成以农业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业收入为主导,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民持续增收新格局,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二、基本原则

(一)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在整合资源、全面推进辖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同时,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思路,重点选择辖区内的3-5个村作为农民增收示范村,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

(二)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互动发展原则。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农工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强农惠农长效机制,继续深化诚信农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四)坚持结构调整、产业支撑原则。围绕“烟、菜、果、茶、药、苗、鸡、猪、牛”九大生态产业,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在高速公路沿线实施退粮(粮食作物)进经(经济作物)战略,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引进、培育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

(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要突出肉鸡、蔬菜、奶牛、生猪等优势产业,在公路沿线、丰水坝区、低热河谷、沿湖沿河等生产条件有别的地方,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凸显特色,全方位、大面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坚持科技兴农原则。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加大现代科技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七)既要“钱袋子”也要“米袋子”,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促农增收的原则。全力抓好15万亩粮食增产工程和1万亩高产创建工程,实现粮食持续增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成立清镇市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农民增收目标管理日常事务;市财政局柯荭,市统计局孙正林,市农业局农经站为办公室工作员。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门的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责任分解到站办所、到人,明确一名专职农民增收资料员,负责汇总上报资料信息工作。

四、工作目标

(一)确保目标。确保全市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64元,在年5463.5元的基础上增加1500.5元,同比上年增长27.4%;

(二)奋斗目标。力争实现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0元,同比上年增长31%,同比上年人均增收1690元,为年人均增收达到1.6万元打下坚实基础。

(三)努力方向。一是全力推进“三化同步”,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创业能力和工资待遇,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上年增长41.97%,工资性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49%以上,力争所占比率超过50%。二是做到应统尽统,着力提高农民二、三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水平。

五、工作重点

(一)以“三化同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动农村发展的精神,紧紧抓住我省“两加一推”战略的实施,企业开工足、用工量增、务工收入上涨的有利时期,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确保今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农民人均新增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增长41.89%。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强输出市场建设。要多渠道、多途径开辟输出新市场,进一步巩固沿海劳务市场,拓展中部、华北市场,大力开发西部和西南输出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着力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水平。二要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订单、定向培训。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批、输出一批,力争全年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以上。三要加强劳务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省、市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劳务开发工作机构职能,配齐配强人员,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劳务开发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有力、工作措施有力、工作抓手有力。要加强乡镇劳务开发工作机构和农民工服务站所建设,建立健全“上下对接、三级联动、覆盖全市”的劳务开发工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篇5】

目标任务

结合村特色种养业发展基础,围绕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群众意愿、生态环保,发展一项以上特色种养业,通过经营主体带动,调整种养结构,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目标。

支持对象

带动100个村产业发展,原则上每个项目不低于20万元。该项目资金必须以村为主体自建农业项目或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项目投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并带动贫困户增收。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村特色种养扶贫基地发展要求,鼓励乡镇统筹使用资金,跨区域扶大扶强特色产业。

项目选择

1、所扶持项目必须是农业产业项目。其中自建类项目,按照建设类项目申报、审批、建设以及验收、审计;入股类项目,项目选择的主体必须是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既有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又有参与扶贫带动主动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股资金要有明确的建设内容,原则上要形成物化资产。

2、项目应带动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年增收不低于投资额的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带动至少5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3、项目由乡镇(街)统一选择、审核、申报。项目投入要尊重所投入主体的意见,所投入的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完善担保并出具承诺书。

联结机制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收益权,贫困村要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非贫困村要全部量化给贫困户。各乡镇、村要制定分配方案,具体分配方式方法按照资产收益扶贫工程要求执行,收益要及时分配,由乡镇报告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审核后打卡发放。

实施步骤

(一)项目申报。各乡镇(街)要认真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村和主体,组织项目实施村立足当地的资源、资产、产业等方面条件,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制定发展规划。

(二)项目审批。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扶贫开发局等单位对乡镇初审后的报告进行联审,审核结果在区级网站以及所在地乡镇、村进行公示。

(三)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乡镇(街)进行初验,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扶贫开发局等单位进行现场验收,自建类项目按照建设类项目要求进行验收。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篇6】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重庆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渝府办发〔2016〕202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加快推进我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重要的钢结构产业基地,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钢结构推广应用及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渝府发〔2016〕2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发展方向

(一)桥梁钢结构。依托现有重点企业,强化自主研发,引进先进装备和技术,增强桥梁钢结构制造能力,提升我市企业资质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二)空间钢结构。立足现有重点企业发展基础,巩固和提升重型钢结构制造能力,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进一步突破空间钢结构关键制造和安装技术,提升我市空间钢结构产业整体实力。

(三)住宅钢结构。加快培育和引进钢结构龙头企业,完善钢结构住宅标准,构建钢结构住宅配套产品体系,扩大住宅钢结构规模,切实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成本,以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拓展市场空间。

(四)安全产业钢结构。聚焦安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钢结构安全装备,着力打造智能化、人性化的安全产业钢结构产品,创新安全产业钢结构发展模式,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五)设备钢结构。瞄准智能车库、电力通信装备、成套环保设备、大型设备等细分领域,建设完整的设备钢结构研发制造体系,培育一批设备钢结构制造企业,增强我市设备钢结构产品有效供给能力。

二、培育产业集群

(六)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重庆钢结构公司、重庆建工工业公司、中冶建工重庆钢结构公司、重庆赛迪重工设备公司等优势企业,通过引进人才、升级装备、做强总包、提升资质、强化研发等举措,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引导优势企业积极应用前沿先进技术,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开发重型、复杂、异型高端钢结构产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支持优势企业提升专业承包资质,扩大市场占有率。(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国资委、市城乡建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七)发展配套产业。鼓励本地钢企生产优质、差异性产品,重点生产耐候钢、桥梁用钢、大尺寸型材。鼓励设计单位积极采用高强度钢材,从以Q235、Q345为主逐步过渡到以Q345、Q390为主。鼓励市政露天钢结构工程试点采用耐候钢替代常规钢材。支持传统建材企业向新型建材企业转型,积极发展与钢结构配套的楼板、内墙板、外墙板、预制部件、连接密封、建筑涂装、节能环保等产品。(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城乡建委、市科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八)优化空间布局。立足钢结构产业现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四组团十一区县架构”的产业基地,推动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化发展。江津、綦江、永川、巴南组团重点发展住宅、桥梁、空间钢结构;

长寿、涪陵、南川组团重点发展建筑钢结构及安全产业钢结构;

渝北、北碚组团重点发展设备钢结构;

万州、石柱组团重点发展建筑钢结构和服务旅游地产为主的钢结构。(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城乡建委、有关区县人民政府)

三、加强技术创新

(九)培育研发机构。加强国家钢结构工程中心西部分中心、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引导优势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整合创新资源,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紧跟市场导向,加强现代钢结构技术研发、部品部件体系研发、系统集成技术研发,推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工程应用,为钢结构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牵头单位:市科委;

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城乡建委)

(十)开展协同设计创新。围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含高架桥)等领域,统筹工程设计、加工制造、施工安装、装饰装修、维修维护、结构检测等生产链各环节,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开展技术创新,通过产业链整合和技术进步降低建设成本。(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

配合单位:市科委)

(十一)突破技术瓶颈。支持优势企业重点围绕三维空间扭曲构件制造、复杂铸钢节点制造、机器人焊接、预应力施工、钢箱梁高架桥快速架设技术等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掌握复杂钢结构制造和安装环节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钢结构广泛运用。(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

配合单位:市科委)

(十二)加强配套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集保温、装饰、围护与防水、防火、维护于一体的预制墙体围护体系。推进建筑与结构技术、节能与新能源利用技术、厨卫技术、管线技术、环境与保障技术、智能化技术及施工建筑技术等技术体系的关联兼容。(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

配合单位:市科委、市公安消防总队)

四、创新发展模式

(十三)创新商业模式。鼓励国有资本、民间资本设立钢结构产业基金,支持公共设施领域钢结构工程建设。实行钢结构产业基金投入与金融租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支持公租房、旅游地产、智能车库、公共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等领域钢结构工程建设,实行基金一次性投入,金融租赁分步回收,引导钢结构产业快速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国资委)

(十四)创新项目管理。鼓励大型施工企业、设计企业升级为工程总承包企业。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工程项目实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积极推广PPP等模式。(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

配合单位: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十五)创新招投标办法。国有投资或者国有投资占主导地位的钢结构试点项目符合邀请招标条件的,经依法批准后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确定承包单位。外地企业参与市内大型工程竞标时,鼓励与本地企业联合投标。在招标过程中综合考虑钢结构原材料及部品构件运输距离、本地名牌产品采购率等因素。(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

配合单位:市国资委)

(十六)转变经营方式。贴近用户、服务前端,研发个性化、模块化产品,主动创建市场。鼓励钢结构制造企业、专项配套企业、建筑总包企业、设计企业之间互相参股,鼓励建筑产业化企业组建全产业链联盟,探索钢结构产业化企业工厂协同生产的创新经营模式。(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城乡建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加大政策支持

(十七)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给予钢结构产业适当倾斜。对钢结构相关企业发展用地和配套建设,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对于建设项目中的原材料、结构件、构配件等采用本地企业生产并供货的,纳入重庆市工业龙头企业配套产品政策范围予以支持。(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十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国有资本、民营资本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股权投资、银行融资、私募基金、股权引导基金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参与和支持钢结构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住宅钢结构建筑开发企业和业主,采用钢结构综合体的企业,积极进行自动化改造的钢结构制造、安装企业,以及专项总承包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牵头单位:市金融办;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监局、重庆证监局、重庆保监局)

(十九)强化人才支撑。对钢结构产业发展急需引进的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享受个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助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相关政策给予适当奖励。支持钢结构设计、制造、施工企业与相关高校、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开展钢结构设计、生产和施工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钢结构技术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城乡建委、市地税局)

(二十)提高保险服务水平。积极发展适应技术创新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对企业投保科技保险实行保费补贴制度,企业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纳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范围,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牵头单位:重庆保监局;

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科委、市地税局)

(二十一)强化钢结构环保优势。探索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评价体系,将钢结构等绿色建筑节能指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降低钢结构建筑成本,提升钢结构建筑绿色环保优势。(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二十二)支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动高科技企业认证、重庆名牌产品认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等工作,鼓励和支持钢结构制造企业进行资质认证,提高行业品牌影响力。加大对钢结构相关企业商标品牌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励钢结构相关企业申报著名商标,支持通过驰名商标认定获得扩大保护,提升钢结构企业的品牌附加值、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2020年前,在防腐涂料、输电铁塔、交通护栏、路灯、音屏障、智能立体车库、新型建材等推出10至15个重庆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市城乡建委、市工商局;

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科委)

(二十三)出台其他配套政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运输超大、超宽建筑构件的运载车辆,在物流运输、车辆通行方面给予支持。(牵头单位:市交委、市市政委;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总队)

六、建立工作机制

(二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整合政策资源,积极研究支持钢结构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具体政策措施。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积极履行支持产业发展主体责任,制定本地区钢结构产业年度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市经济信息委要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推动全市钢结构产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十五)强化示范引导。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重大示范工程为牵引,鼓励引导生产使用单位建立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积极对接市政桥梁、交通枢纽、公共停车楼、机场航站楼、城市综合体等大型项目,建立钢结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引领行业发展。(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规划局、市交委、市市政委)

(二十六)加强宣传推广。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途径,大力宣传钢结构相对传统建材的优势,提高钢结构建筑认知度和认同度。建立重庆市钢结构产业联盟,适时发布钢结构项目招投标等有关信息。编制发布钢结构企业目录、产品清单、重大项目等综合信息,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快捷的信息资源。(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

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

(本文转载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篇7】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重庆市软件服务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渝府办发〔2016〕263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软件服务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2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软件服务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服务业)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互联网经济高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实施“水土云扬工程”

(一)工作目标。到2017年底,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数据中心形成15万台服务器的运营支撑能力,实现6万台服务器装机量,互联网网站数量力争达到13万个。到2020年底,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数据中心形成30万台服务器运营支撑能力,实现20万台服务器装机量,互联网网站数量力争达到20万个。

(二)工作内容。积极引进互联网内容服务(爱奇艺、优酷土豆、搜狐视频、乐视视频等)、IaaS云服务(网宿、亚马逊、阿里云、百度云等)和国家级灾备中心等“海存储”项目,重点推动金融、医疗健康、X民融合等领域的数据清理加工、共享交换和开发利用,加快推进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服务器快速上量。加强政企联动,整合利用数据中心企业在渠道、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制定有针对性、有竞争力、有操作性的“海存储”项目招商落地政策。研究制定进一步降低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柜和电费成本工作方案,包括通过大用户直接交易、减免电价附加费用等措施降低数据中心企业用电成本,采用“政府引导、企业降价、资源整合”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机柜成本,力争将电费成本占数据中心企业运营成本的比重降至40%以内,推动机柜租金价格降至沿海地区的70%以上。支持第三方企业在两江云计算产业园建设BGP多线机房。

二、实施“千万方产业载体工程”

(一)工作目标。到2017年底,建成投用4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到2020年底,建成投用10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

(二)工作内容。规划打造“4+11+N”软件服务业园区战略体系,包括160万平方米以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开放平台为主的渝北仙桃大数据谷,80万平方米以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为主的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200万平方米的两江新区软件产业基地,100万平方米以高等级数据中心运营企业为主的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等4个产业发展核心园区;

以人工智能、VR/AR/M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车联网、内容服务、智能硬件、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工业软件等为主导发展方向,由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等11个区县园区牵头规划建设,规模为10万―30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特色园区;

以培育、加速软件信息服务业初创企业为主,具备创业辅导、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等功能的若干个规划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产业发展创业基地。研究制定重庆市软件服务业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产业载体信息上报和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软件服务业产业载体平台的统筹管理和规划指导。

三、实施“龙头企业发展工程”

(一)工作目标。到2017年底,行业龙头企业(即全球500强企业、国内软件100强企业在渝软件相关基地和本土培育的软件服务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达到30家,行业企业达到5000家(互联网企业达到2000家),其中每个产业发展核心园区拥有龙头企业不少于4家,产业发展特色园区拥有龙头企业不少于1家。到2020年底,全国软件百强企业达到5家,行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行业企业达到8000家(互联网企业达到5000家),其中每个产业发展核心园区拥有龙头企业不少于8家,产业发展特色园区拥有龙头企业不少于3家。

(二)工作内容。建立产业定向招商制度,坚持提前招商、边建设边招商、以商招商,多途径推进产业聚集区招商引资。对标国内行业细分领域前3名并具有核心技术或创新模式的龙头企业,建立重点招商企业及项目库。抓住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历史机遇,积极引进全球互联网龙头平台企业。借助重庆制造业优势,引进培育产业互联网龙头项目。加强全市行业云和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将行业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开发利用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公共信息资源优先委托本地企业建设及运营开发,实现“一行业一平台、一平台一公司”,力争新增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支持软件服务业“独角兽”种子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探索形成支持“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有效模式,示范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计划,发展1―2个行业影响力和辐射力强的知名园区,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服务业企业,打造一批知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品牌;

鼓励企业加快研发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支持企业加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加强政府引导,积极支持本市工业龙头企业采购本地软件服务业企业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或提供的信息技术服务。

四、实施“平台生态圈建设工程”

(一)工作目标。到2017年底,形成1―2个较为完善的软件服务业生态圈。到2020年底,形成4―6个软件服务业生态圈。

(二)工作内容。研究出台重庆市软件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以工业互联网、分享经济、VR、智能硬件、车联网等领域为重点,围绕龙头平台企业,打造完善信息更灵、融合更便、交流更畅、合作更多、配套更齐,充满健康活力的软件服务业生态圈。推动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速形成产业圈内的科研、设计、实验体系。推动成立专业服务型企业,为产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市场、信息、营销等服务。努力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伙伴大会、全球行业高峰会等高端会议在渝举办。探索建立软件服务业交易中心、云计算资源交易中心等新型交易平台,完善和规范要素市场,创新交易模式。

五、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一)工作目标。到2017年底,累计引进和培养60名行业领X人才,其中每个产业核心园区负责引进和培养不少于8名领X人才,每个产业特色园区负责引进和培养不少于3名领X人才。到2020年底,累计引进和培养300名行业领X人才,其中每个产业核心园区负责引进和培养不少于40名领X人才,每个产业特色园区负责引进和培养不少于15名领X人才。

(二)工作内容。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硬件为重点领域,分别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百名领X人才、千名骨干人才、万名基础人才)。启动“大数据人才百千万工程”,以华大基因、亿赞普等大数据领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引进大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等相关中高级人才;

积极推动微软、Cloudera等全球知名大数据企业在渝建设中外协同办学的大数据学院(培训基地),培养大数据产业化应用的中高级人才。启动“人工智能百千万人才工程”,鼓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微软、谷歌、科大讯飞等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支持建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加强同新加坡存储研究院、清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以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智能搜索等领域为重点,加强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引进。启动“智能硬件百千万人才工程”,支持ARM、高通、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培训机构,加强虚拟现实、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硬件领域的人才培养引进。

六、实施“产融创新工程”

(一)工作目标。到2017年底,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软件服务业企业达到2家,新三板挂牌的软件服务业企业达到15家。到2020年底,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软件服务业企业达到5家,新三板挂牌的软件服务业企业达到50家。

(二)工作内容。按照“储备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梯度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软件服务业企业上市及新三板挂牌相关工作。建立市、区两级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统筹推荐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建立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入库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动态跟踪机制,及时跟进企业上市挂牌最新进展。不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做好软件服务业企业上市挂牌宣传培训。推动市内软件服务业领X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尽快实现上市融资。筛选一批科技含量和成长性较高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其实现新三板挂牌。梳理建立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重点投资方向的国内主要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融资机构库,实施全市“iPlus”服务计划,搭建企业与投融资机构快速交流平台。落实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对金融机构发放给符合补偿条件的中小微型软件企业所产生的贷款损失进行风险补偿。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软件服务业。

七、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分工。市经济信息委负责牵头推进全市软件服务业发展,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将软件服务业发展纳入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本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及时解决行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数据统计报送机制,有关区县(自治县)工业园区要定期向市经济信息委报送产业发展情况。

(二)强化激励机制。对服务器上量、载体建设、企业发展、项目引进、人才培养、产融结合等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区县(自治县)工业园区,在工业振兴、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度倾斜。

(三)落实产业政策。加大对软件服务业重点项目在项目核准、财税优惠、用地保障、电力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整合市级有关专项资金,优先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MR、车联网、内容服务、智能硬件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本文转载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篇8】

为加快推进木制品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铅笔、套娃、地板和集成材为骨干项目,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达xx户,其中新增规模企业xx家;完成工业总产值xx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xx%;实现利润xx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的xx%;实现税收xx亿元,占规模企业税收的xx%;实现出口额xx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50%。

三、推进措施。

(一)深入搞好调研,把握产业动态。

组织人员深入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重点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和调整适应我市木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木制品行业生产、营销、效益等方面的经济运行态势监控,客观及时地提出木制品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

(二)鼓励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茂林笔业利用边角料生产细木工板、丰叶木制品公司利用废料生产贴面家具部件、元宝山铅笔公司的废报纸卷铅笔、富强木业成品家具、云腾木业成品木窗、珍珠山木业成品木门等项目。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对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成果的企业,在专项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扶持木材企业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加快形成木制品产业与包装、辅料、运输等相关产业相互补充、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林木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在已建设的“元宝镇木制品生产加工基地”、“苇河镇木材生产加工基地”和“一面坡套娃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本着集约化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重点研究建立木材加工产业园区,整合具有一定规模,有定型产品和品牌产品的企业进区入园,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集约化经营,解决资源不足、用地不足的问题,控制企业外流。

(四)扩大内引外联,培育地方品牌。

积极组织木制品企业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招商推介会,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以规模和技术提高效益的发展之路。鼓励企业通过产品展销、展示会议推广企业和产品形象,努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元宝”、“心羽”、“北斗星”等铅笔品牌,“福美佳”实木门,“爱丽丝”儿童钢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名牌。

(五)实施成长工程,培育规模企业。

建立木材企业项目库,认真贯彻落实黑政发文件精神,对列入项目库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资金、政策给与倾斜。在现有的木材加工企业中培肓中型企业(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3家以上,并逐步将其培育成亿元企业。重点推进远东木业、宏远木业、宏泰木业、元宝山笔业提档升级,使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其中,远东木业、宏泰木业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

(六)优化服务水平,营造发展氛围。

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及企业家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加强与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的联系,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创造融资机会。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理清土地使用性质,为企业融资打好基础。探索推进企业联保制度,组织引导规模企业或有影响力经营者牵头成立木制品加工行业协会,并发挥其在企业筹资融资、市场和产品开发、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作用。加强与劳动部门合作,搞好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培训。督促企业为职工缴纳四险,提高职工待遇,控制技术工人流失。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篇9】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93号),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等,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门决定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分级负责,共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采取分级负责的实施方式,中央层面重点抓好百县试点示范工程(含县级市、区、旗、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团场等,下同),乡级、村级试点示范参照县级方式,分别由省级、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国土资源、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二)合理确定试点示范规模。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与数量,适当考虑脱贫攻坚等因素,确定各省(区、市)试点示范县、乡、村数量。其中,20xx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省(区)试点示范县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省(区)不超过3个,直辖市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可确定2个团(场)开展试点示范。各省(区、市)试点示范乡、村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试点示范县数的10倍、100倍。

(三)择优确定试点示范名单。(注:名单附后)

二、县级试点示范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试点示范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探索并总结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重点是探索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试点示范县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试点示范县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五)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指导试点示范县制定具体办法,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规划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支持试点示范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支持试点示范县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三、试点示范县的选择标准

(一)基本条件。一是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地方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具备一定基础。二是县域经济范围内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二)分类与标准。为避免试点示范县类型过于单一或雷同,将试点示范县共分为6种类型。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示范,每种类型最多选择1个,并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

一是农业内部融合型。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例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实现统一,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等。

三是功能拓展型。农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功能互补,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如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能源工业等相结合衍生出的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和能源农业等新业态项目。

四是新技术渗透型。技术密集或信息化程度高,农产品生产、交易和农业融资方式先进。例如,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产生的涉农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等项目。

五是多业态复合型。同时兼有上述四种类型或者融合其中几个类型,一般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投资主体,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六是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尽快确定试点示范名单。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xx]93号文件和本方案要求,尽快组织开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乡、村的申报、筛选等工作,并于20xx年4月底前向国家七部门上报试点示范县具体名单。

(二)完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根据各地上报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省级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指导各县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于20xx年6月底前将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七部门备案。同时,要及时组织对试点示范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组织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10-07

    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我委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我委实际,特制定中共资中县农业委委员会分类升级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在委属各党组织中开展分类升级活动,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及市委五届十七次...

  • w
    学校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19

    方案制定的过程是不断修改和完善的,以便有效地安排工作。为了撰写出一份出色的方案,我们需要制定多个不同的方案。尽情期待小编为您带来的“学校实施方案”,它将让您有与众不同的体验。我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获益匪浅!...

  • w
    企业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11

    当一项工作被提出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份详细的工作方案,方案中包含以下要素:目标和目的、工作内容和步骤、责任和任务分配、时间表和里程碑、资源和预算、风险和风险应对措施等。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份“企业实施方案”的详细信息供您参考,再次感谢您的光顾也请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 w
    培训实施方案汇总

    发布时间:2023-07-05

    为了保证事情或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进行,编写方案时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解析。在编写方案时,需要经过反复思考和精心挑选题目为“培训实施方案”的文章。阅读完后,请继续收藏本页!...

  • w
    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4-30

    今天hao86好工具的编辑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章。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为了让项目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可能会被迫安排做一份方案,方案具有一定的督导性,使我们可以克服惰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 w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7-11

    面对即将开展的工作项目。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写好一份方案呢?根据您的要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希望此文能够让您的工作更加高效!...

  • w
    实验实施方案范例

    发布时间:2023-06-19

    尊敬的读者们,据说列宁曾这样言道:“所有的计划都是作为尺度、准则、灯塔和路标,以满足上级领导的各项任务要求。”因此,制定一个合适的方案,对于提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来说至关重要。在编辑的耐心整理和精挑细选下,我们推出了最新的“实验实施方案”,相信你定会从中收获所需的内容!...

  • w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18

    计划的目的,在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如何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这要根据公司下达的具体工作任务来确定。通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方案,该方案应该明确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和方法等具体要求。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不要错过栏目小编推荐的这篇文章,但请注意,所有的意见...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