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我们打算从各个角度来研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希望这些数据能给你带来一些有用的见解和结论。大多数取得成功的人都是通过辛勤付出和日常工作中的实践获得的。为了总结问题并提高效率,我们需要撰写报告,报告的主要目的是陈述情况,而不是列举要求。
日前在XX年度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和XX年度5大前沿性产业调研报告新闻发布会获悉,科学谋划镇江“xx”制造业发展规划,实施转型升级“六大工程”,全市完成工业销售7872.5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工业增加值1883.2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全市gdp增幅1.7和0.6个百分点。
据镇江市经信委主任薛峰介绍,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稳中有进,质态更优”,呈现出很多可喜变化。
产业结构趋向高端,终端产品明显增多。以“海陆空”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和以高性能合金、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向技术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支撑作用不断增强,XX年实现销售2065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的26.2%。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单打冠军”明显增多。产业实力的整体提升驱动力,来自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和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一批技术优势明显、产品性能突出的行业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在国内外市场上攻城略地。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产品173个,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6个。
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创新成果明显增多。以企业为主导、以产品为核心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增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6家,总数达75家;新增省级以上工业品牌72个;拥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86家。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振兴、“工业强基”等多个专项。多家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海洋石油981”号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arj21新型支线飞机、大型运输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在碳纤维、碳化硅、特种船舶、智能电气、集成电路测试等领域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
“三集”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随着转型升级不断深入,镇江市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不断增强,镇江的园区、集群、企业、产品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辐射有力,影响扩大,品牌效应逐步凸显,“镇江制造”含金量不断提升。去年,润州高新区升格国家级高新区;丹阳创建全国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镇江列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市。镇江新区获全省首家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认定。
“多元融合”助推发展,产业特色明显增强。在“两业融合”方面,我们牵头服务推进惠龙易通首创物流电商平台;在“两化融合”方面,强化示范试点培育、技术推广应用,4家企业成为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在“军民融合”方面,健全完善信息互通、对上争取平台,抢抓军工投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的机遇,加快“民参军”、“军转民”。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项目支撑明显增强。XX年,围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重点方向,组织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149亿元,增长16.5%。60个省级新增长点全部达产达效,拉动工业销售增长4.3个百分点。出台《关于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刺激和行政推动,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53亿元,增长33.9%。北汽镇江、中陆航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正在向千亿级规模扎实迈进。
(一)重新定位铸造业。铸造业虽不是国家发展的朝阳产业,但也绝不是国家完全限制的夕阳产业,它是机械装备制造业之母,属基础产业。我县的铸造业也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铸产业了,它是符合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要求,适应现代市场变化的基础工业,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规避国家政策限制,寻求政策支持。
(二)加快规划,建议促进产业整合升级。建议以青三甘为核心,在潭邵高速公路三塘铺出口处建设铸造工业园,参照经开区的优惠政策和成功经验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集群带,力争通过3-5年时间培育3家左右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的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废铁供应和铸造产品专业市场,组建铸造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规范管理,抑制内部恶性竞争。时机成熟时整合铸造企业,成立集团公司,推动我县铸造业规模化发展。
(三)加大内引外联,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主开展造型工艺、铸炉熔炼、材质配料等方面的研究;由政府出面与我省境内的大型知名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中科重科等联络协调,力争使我县铸造企业成为这些上市公司铸件定点供应商。
(四)适时成立县铸造产业办公室,指导协调上述各项工作。只要政府真正重视扶持铸造产业的发展,我县铸造业突破瓶颈,形成气候指日可待。
双峰铸造企业从整个行业来看,仍然处产业链的中下游水平,加快发展还面临着四大制约因素。
(一)国家产业政策制约。我县铸造企业大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国家通过提高电价和提升环保审批门槛,对铸造企业进行制约。环保部门对未使用电热处理炉企业停止核发排污许可证,三塘铺只有小部分铸造企业办理了排污许可证,无法达到环评要求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不能通过年检,面临关闭的'危险。电力部门对铸造企业电力增容也提高了审批门槛。
(二)技术设备制约。我县铸造产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装备较差,我县产品仍然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阶段。机械加工设备落后,更谈不上精密加工,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检测设备欠缺,三塘铺除长江耐磨铸件厂和建设机械厂外,没有一个厂家拥有化验设备。成型设备落后,三塘铺除了铸钢企业使用中频机组和电热处理炉外,大部分制锅、翻砂厂家还是使用冲天炉。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县铸钢产业与浙江金华、广西梧州齐名,规模与产能相差无几,但由于金华、梧州九十年代以来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上述两地大部分铸钢企业年产量超过20000吨,年产值超过亿元,利税超过千万元,而我县至今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
(三)集群发展制约。双峰铸造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三塘铺镇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产能突破5000吨,最大单件达8吨,尚没有一个能生产加工单件20 吨以上的大厂家,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能够整合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整机装备和生产性配套企业,缺乏扶持农用机械产业发展类型的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铸造业基本上是自我发展、自生自灭。所谓集群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的大动作。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经营策划,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现场管理非常混乱,缺乏现代企业发展理念。
(四)企业环境制约。一是融资难,限制企业发展和改造。由于历史原因及银信部门门槛较高,无法达到贷款条件,铸造产业向商业银行融资较为困难,限制了企业发展,某铸钢厂老板反映,他的铸钢厂年产能可达2400吨,并且销路不成问题,但由于资金不足,在银行贷不到款,企业2011年产量仅1200吨,达产率仅50%。二是税赋过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铸钢产业均按电能消耗核实产量和税收,目前在我县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每年缴纳的国地两税约30 万,而据在外地办厂的铸钢老板反映,他们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仅缴国地两税10万元,税负环境非常宽松。不少企业主由于税赋较重,将厂子搬往了外地。三是少数部门以利益为重,乱检查、乱罚款等现象仍有发生。有些外地老板甚至为此放出狠话:“你们双峰那个鬼地方,我再也不来了”。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以重大核心项目为抓手,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在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构建全产业链,打造若干千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以改革创新赢得重点突破,以招大引强实现无中生有,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努力把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战略取向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产业发展越来越呈现集聚化、规模化、高速度和垄断型等特点。一般而言,发展中城市集聚发展要素的能力较弱,采取平均用力、全面推进的战略取向既没必要,也不可能。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取向应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产品具有庞大市场并呈爆发性增长;二是具备市场竞争的成本效益;三是产业具有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兴起的聚集效应。具体到新兴产业而言,就是采取“4+4”模式:即集中力量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公共安全四大重点产业,迅速形成具有区域性垄断的产业规模,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潜力产业,加快推进技术成本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三)战略定位
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应考虑长远和当前两个方面,即:长远要聚焦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技术进步的制高点;当前要立足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的先发性。鉴于此,合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定位为:
1、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基地。
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深度融入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分工,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聚合力量实施重点突破,使重点发展的平板显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新兴产业成为全国重大、在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生产基地。
2、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基地。
抓住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契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角,建立研发技术的产业化联盟,重点突破产业化瓶颈,在公共安全、量子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努力实现高端产业高端制造,使合肥成为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
3、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营销中心。
发挥合肥区位交通优势,充分挖掘长三角消费升级和中部地区经济腹地广阔的巨大潜力,注重产业价值链由低端生产环节向高端营销服务环节转移,在加速形成产业规模优势的同时,在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产业领域,逐步形成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大的区域性营销中心。
(四)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注重政府强势推进。
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政策激励、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引导和发挥社会力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激发企业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加快构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体系和体制机制环境。
2、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相统筹,注重大项目带动。
坚持成功做法不动摇,善于“无中生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特别要全力引进实施一批能够起到引领、示范、拉动、辐射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要强化系统协调,促进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的有机衔接和统筹推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3、坚持产业资本与高新技术相对接,注重科技人才支撑。
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充分发挥合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各种载体和方式,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与产业资本相对接,加快新兴科技和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引进培养,积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重点领域突破。
深刻领会国家政策导向,准确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发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选准产业主攻方向,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并带动产业配套协作,在抓住关键环节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形成既有龙头项目牵动,又有相关特色项目策应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以点带面推进产业做大做强,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四、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目标
1、产业规模双倍增。
通过积极扶持和培育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增加值较“十一五”末翻两番,占gdp的比重超过22%。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均超过2000亿元,新材料、生物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均超过500亿元。
2、创新能力大提升。
到20xx年,建设10个校院企合作研究院,发展50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0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专利授权量达到1万件;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新材料、语音技术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3、产业水平大跨越。
积极支持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扩大规模,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领先的企业,给予从资金资助到市场培育和管理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支持,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占领市场;对拥有一定基础且前景十分看好的产业,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力争有所突破,努力在该领域始终保持领先水平。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使驰名商标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年均增长10%以上,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与此同时,5年内实施200个项目,扶持发展50个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建成5个以上国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即“255”工程,大幅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1、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智能家电、软件、新一代通信技术等产业。新型平板显示以合肥京东方、海尔信息、鑫昊等离子、彩虹(合肥)液晶玻璃、友达光电、芯硕半导体、科大讯飞等企业为龙头,优先发展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oled、激光显示以及特种显示模块和组件等产品,形成平板显示从原材料—平板显示面板—模组—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把合肥打造成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生产基地。智能家电优先发展以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产品;软件优先发展系统软件、嵌入式软件、数字语音系统、各类应用软件等,发展软件外包,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汽车电子重点发展动力控制系统、底盘控制和安全系统、车身电子、车载电子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新一代通信技术重点发展量子通信,力争在量子研究和量子通信应用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到“十二五” 末,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其中,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2、新能源产业。
以赛维ldk、合肥海润、彩虹光伏、阳光电源等企业为龙头,围绕太阳能光伏发电及新能源并网发电装置及系统,积极引进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加快形成完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使合肥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在着力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研发能力较强的太阳能光伏研究机构,努力形成和保持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关键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并网发电装置及系统,优先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逆变系统、风电、核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到“十二五”末,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3、新能源汽车产业。
依托江汽、安凯、国轩高科、安赛锂能、华霆动力等企业和XX市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充分利用国家批准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和私人购买电动汽车补贴试点市的有利时机,实施新能源汽车工程,加快形成小型纯电动汽车、中级以上普通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市政车辆、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等整车的规模生产能力;加强电池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电池性能、降低电池成本,力争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方面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列;大力引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驱动控制系统、机电耦合装置及其原材料、动力系统总成等项目,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品应用多样化;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尽快建设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所需要的外围设施如充电设备、检测设备生产及其布点建设等,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充分的基础条件。到“十二五”末,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
4、新材料产业。
重点依托彩虹蓝光科技、中光电科技、合肥杰事杰、安利合成革等企业,围绕家电、汽车、新型平板显示等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金属材料、硅基新材料、电子新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碳纤维材料等。支持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其中,高性能金属材料优先发展新型高强合金材料、轻量化功能材料等;硅基材料优先发展显示玻璃、光伏玻璃、节能建筑玻璃、半导体材料等;电子材料优先发展高端电子铜带、超薄电子铜箔、金属粉体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优先发展新型工程塑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5、节能环保产业。
依托彩虹蓝光科技、合肥水泥研究院、国祯环保、双赢集团等企业,围绕完善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产业链和工业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节能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服务。节能环保装备优先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余热利用系统及关键设备,大气污染及水污染防治系统及装备,生活垃圾、污泥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及设备、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高耗材装备轻量化制造,高效除尘一体化设备,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装备;节能产品优先发展led外延片、芯片及配套器件、绿色照明产品、节能家电、节能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优先发展再制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节能服务优先发展以电力和电机节能设备制造为主的工业节能、以建材生产为主的建筑节能。
6、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依托合肥锻压、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熔安动力、熔安重工、中辰机械、天威保变、应流集团、海德数控、巨一自动化装备、中航工业江航公司等企业,在做大做强、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以“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品牌化”为目标,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等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光刻机及电子制造设备,能源、交通、采掘、建材、化工等领域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和新型基础零部件,提升国产零部件配套水平,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本地化。积极发展轨道交通、船舶装备和航空装备等新行业。
7、生物产业。
依托安科生物、同路生物、神鹿双鹤、华威药业、丰乐种业、荃银高科等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现代中药和生物农业,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的研发水平。生物制药优先发展各类新药、品牌仿制药、特色原料药、重大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再生医学、高端医疗器械等;生物制造优先发展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酶制剂等;生物农业优先发展生物基材料、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等。现代中药优先发展中药新品种、动植物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等,建设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产业集聚区。
8、公共安全产业。
依托四创电子、科大立安、美亚光电等企业,整合中电科技集团38所、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研发力量,重点围绕通信安全、信息安全、防灾减灾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反恐安全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做文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信安全优先发展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微波通信、应急指挥与救援现场通信技术、空管雷达、网络安全等系统和装备产业化;信息安全重点发展加密技术、身份识别技术、防毒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及反垃圾邮件软件、网络与通信等系统和装备;防灾减灾优先发展安全生产监控、火灾探测预警、工业过程安全保障等系统与设备;交通安全重点发展卫星导航、车辆电控技术、铁路智能运输调度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研发等;食品安全优先发展食品筛选检测材料、仪器和设备、食品安全控制、农产品溯源等;推动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成果产业化,建设国家公共安全产业基地。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
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沿着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争取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根据红政生物办电〔2009〕8号《关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发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2009年,我县计划推广种植灯盏花亩。2009年1至6月,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完成灯盏花一期(春季)种植面积5635亩,同比增长%,主要分布在中枢镇、舞街、永宁、旧城等乡镇。目前,已采收 1150吨,平均亩产值达4150元,同比减少%;农民创收2300万元,同比增长%;实行利税1190万元,同比增长%;实行销售收入3746万元,同比减少9%;实行利润590万元。二期(夏季)已经落实种植面积4500亩,在6月份完成全部播种任务。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公司在白水镇工业园区内新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至6月底已生产灯盏花素吨,同比增长52%。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外,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的部分制药企业。
为更好地服务灯盏花产业开发,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办专门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踪企业服务,全力做好灯盏花产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省、州项目的实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镇山林哨村灯盏花产业片区开发工作中,部分群众由于科技素质低,苗床地管理不到位,发展起步受挫,我办及时与舞街镇党委政府和红河千山公司协商再扶持的办法,使群众的50多亩灯盏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亩600元的补尝,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灯盏花产业的信心。
2、三
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发展向规模化迈步
三
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
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办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至2009年6月,全县共种植三七6300亩,其中,我县群众种植的46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两个乡,比去年同期增940亩,增长%。今年3月因受霜冻灾害,全县三七产业受灾4600亩,直接经济损失4600万元;种植草乌4222亩,比去年同期增2925亩,增长225%,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种植半夏1015亩,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
在中药材产业培植中,今年3月2日和4月22日我们先后两次分别与**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中药材产业。针对我县目前三七种植面积广,管理技术相对不高的情况,为进一步整合全县三七产业资源,提升**三七品位,我办到向阳乡同该乡党委政府和三七种植户一道,共同探讨我县三七产业发展事项。
(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除虫菊产业在无公害需求拉动中发展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但是,由于红河森菊公司目前尚未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致使全县广大农民对除虫菊产业发展前景仍持怀疑和等待观望的态度,公司现已呈现出一边是客商订单积压,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是农户不愿大面积种植,加工原料紧缺,公司一时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中。目前,公司已无原料加工,正在进行设备检修、超声波萃取生产线调试工作。
今年1至6月,森菊公司生产加工除虫菊素原药8吨,生产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可湿性粉剂、5%水乳剂等农药产品约20吨;生产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渣粉300吨;细度为80目98%过筛花渣粉100吨;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粉100吨
。在2008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的基础上,2009年上半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425万元。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省市,国外销往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瑞士、美国、南美等国家。
2009年,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5万亩,3月份,由于全县遭受春季霜冻灾害, 除虫
菊产业受灾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种苗严重受损,全面完成今年生产任务困难加剧。灾害发生后,我办配合森菊公司及时深入到各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认真做好灾情上报工作,指导广大群众抢抓节令,做好补植补栽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森菊公司采取除虫菊种植以小春为主,大春为辅,一年两季种植的办法来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解决目前原料短缺的问题,现在已育苗750亩,大田移栽1160余亩。为帮助森菊公司进一步落实今年种植任务,4月21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除虫菊生产工作座谈会,会后我办狠抓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一是督促森菊公司加快兑现花农欠款,取信于民,一是积极配合公司员工深入各乡镇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农户重树除虫菊产业发展信心,栽好除虫菊。
2、万寿菊产业稳步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2008年全县种植3050亩,平均亩产值达1200元,农民实现创收万元。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扩大发展。现已在永宁、三塘两乡落实种植面积1650亩,大面积种植工作正在规划布局中。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效益可观
1、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根据魔芋生长环境要求及**县地质、地貌条件,结合我县多年来广大群众自行种植魔芋的经验,加大魔芋产业的开发力度,全力打造魔芋产业。今年,**鑫晟魔芋有限公司计划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主要安排在我县东部三塘、向阳等适宜山区乡。目前,公司已经向群众发出种子80吨,种植工作全面完成。其龙头企业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今年1至6月份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
2、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开发前景广阔
我县依托**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品,产品畅销红河、昆明、曲靖、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今年上半年,全县落实苦荞种植面积亩;1至6月,龙头企业公司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859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产值824万元,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今年1至6月,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亩次,实现产值1680万元,新增蔬菜基地1000余亩,品种主要是藩茄、莴笋、黄瓜、青蒜等;与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订蔬菜订单1200余亩;水果亩,新增高原梨、柿子水果产业740 亩;完成生姜种植3000亩;油料亩。全县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迈进。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切实抢抓机遇,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开发中的又一个新亮点。目前,我县 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现在培育面积100亩,定植面积75亩,袋苗面积25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尖顶红栾、**樱花、多花含笑、**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2000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花卉产业及其他花木生产企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我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下达,这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即将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近来,全县新发展鲜切花100亩。
2、重楼、金银花、红花、铁皮石斛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实验栽培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在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该乡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凡在今年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乡上将每亩给以1000元的扶持,这进一步丰富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发展生物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一个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产业工作重点,着力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培育三
七、万寿菊、早实核桃等后续产业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重点产业重点培植,拳头产业精心打造,全县逐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二)做到二个兼顾
在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种群数量。
(三)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县、乡各级均成立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使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组织实施有领导,工作任务有目标。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公司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我办干部职工积极配合相关技术指导员,经常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督察指导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结合全县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全县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效,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当地该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这些产业。做到在宣传面上抓广泛,在宣传点上抓特色,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引导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
三、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企业投资融资困难,贷款难度大,生产周转资金普遍紧缺,扩大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一些新产业的培植上,群众往往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投入一定的发展启动资金,发挥小资金大效应的作用,扶之上马,送之一程。三塘乡在草乌产业培植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发展起步阶段,由于政府每亩给予200元的扶持,发展速度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面积连年翻倍,从几百亩一下子发展到几千亩,成为我县乃至全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要加大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思想,多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又要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投资融资平台,敞开投资融资渠道,跨区域协作,引进县外实力较强的现代企业参与**生物产业开发,提升**生物产业品位。
三要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尤其对我们生物资源产业创新部门来说,创新就是我们工作的灵魂,我们在产业培植中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尝试,主动创新。对某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我们可以每年只选1至2个产业品种在一些科技意识较强的示范户中种上几株、几分或者几亩进行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同时要开展一些必要的产业考察学习活动,让生物产业创新系统干部职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信心。
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要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宣传引导,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做到宣传引导而不误导。引导群众在产业培植中对比算账,看前景、看长远。
(二)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要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产业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二要通过优化布局,主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加总量,解决产业小而杂,汽车拉不了,火车不够拉的问题;三要通过加强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生产者科技水平,集约化生产管理,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四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投资激励机制,政府投资优先投向那些社会口碑好、诚信度高、群众信赖、在当地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和发展带动力,发展前景较好的现代企业,利用投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和诚信度不高的问题;五要通过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指导,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解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总之,生物产业种类多,产业发展周期相对较长,市场变化波动大,产业工作涉及面广,加快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困难还很多,全县现有的发展水平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增强责任使命感,用创新的思维解难题,用科学的眼光谋发展。
铸造业在我县已有上百年历史,始于清朝末年,发韧于三塘铺境内,以手工和简单机械操作,产业基础雄厚。九十年代初,“三铸”产业达到鼎盛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94年,仅三塘铺镇一个乡镇就拥有高锰钢生产厂41家,制锅厂35家,铸管厂30家,铸铁厂和铸铝厂各100余家,每年上缴国家税收800余万,几乎到了“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境地。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三铸”产业在九十年代末期跌入低谷,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铸铝业,现已完全淘汰出局,而铸钢和铸锅业,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工艺,扩大和更新设备,逐步得到苏复,目前,仅三塘铺镇就有铸钢厂28家,制锅厂6家,翻砂铸铁厂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至20**年止,全镇铸钢产能达到4万吨,制锅产能达到1000万口,铸铁产能达到2万吨,20**年铸造产业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1600余万元,产业逐步向甘棠、青树坪、经开区、永丰镇等乡镇延升拓展。
1、 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1、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芦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开发草产业、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牛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2003年底,全县天然草原面积有19.6万亩,已利用面积10万亩;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5.01万头,出栏14.25万头,年未存栏10.76万头;牛总饲养量3.47万头,出栏0.36万头,年未存栏3.11万头,其中奶牛0.05万头;羊总饲养量4.2万头,出栏2.34万头,年未存栏1.86万头;鸡125.6万只,出栏70.99万只,年未存栏54.61万只;鸭总饲养量101.78万只,出栏57.53万只,年未存栏44.25万只;鹅总饲养量33.25万只,出栏18.73万只,存栏14.52万只。年内肉类总产量15458吨,蛋产量1241吨,牛奶产量2282吨、水产品产量3530吨。草畜产业产值达9122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7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 2、畜牧业大户养殖情况2003年涌现出总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60户,总饲养量在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0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8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28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80户。3、畜牧业加工情况目前我县的畜牧业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仅有畜牧业加工企业5家,2003年完成畜牧业加工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猪肉为主,加工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产值仅100万元左右。二、草食畜禽发展的有利条件综合分析,芦溪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万亩,人工牧草1.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0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县草食畜存栏只有42.3万个羊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50万个羊单位。考虑到现今畜禽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承载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华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种草大户不断增多,占到全县总农户的16.5%。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黄牛冻配点、猪人工授精点、雏鸡孵化点等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我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2003年全县水稻亩收益为157.6元。若按设施畜牧业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2003年占地1亩,新修暖棚牛舍8间,饲养肉牛20头,养羊100多只,年纯收入近2万元,远远高于设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 (四)市场前景广阔。加入WTO,芦溪县在全球性的经济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应当首推草畜产业。畜产品价格方面,芦溪县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价格低80%左右;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年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近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相对稳定,国内所有的星级宾馆、饭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为30元、25元/斤),国内市场尚难以满足需求。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芦溪县靠近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只要有所作为,就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二、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2-22
好工具范文网小编选择了一篇非常实用的“产业调研报告”用于参考和学习。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的结构分首部、正文和落款三部分。请把这个页面收藏起来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查看了!...
发布时间:2024-03-14
广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山水文化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当前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党的大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理论支撑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23-10-12
撰写报告有助于我们谨记教训,避免再次犯错,以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或学习的成果。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撰写一份报告,许多人可能认为写报告很困难吧?今天我们为大家挑选了一篇关于“产业调研报告”的精选文章,如果您对该领域感到困惑,可以根据本文提供的参考信息寻求答案!...
发布时间:2024-03-17
大家都说,实践后才会有收获,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去写一份报告,当被告知要写一份报告时,一定要弄清楚这份报告需要涵盖哪些内容。希望这份"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能够带给您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建议保存以便日后参考!...
发布时间:2023-12-20
如果您想读一篇好文章不妨尝试“农村发展调研报告”。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日常工作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能够帮助自我反省,不断改善提高自己。本文内容有可能对您有所启示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发布时间:2024-03-29
大家都说,实践后才会有收获,在年终或者年底时。我们都需要书写报告,编写报告要注意抓住重点,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您可能会对“产业发展报告”有些好奇不妨阅读本文了解更多,为了避免丢失网站地址建议您将本页收藏起来!...
发布时间:2023-11-27
当我们要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往往都需要撰写报告,报告可以促进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找报告范文?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提供了以下关于“农村发展调研报告”的信息,相信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资料!...
发布时间:2023-04-18
或许"发展未来产业的感想"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当我们不再年轻开始成熟的时候,想法也逐渐变得不一样,我们需要总结我们在这件事中的收获有哪些。心得体会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加聪明和有经验。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