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产业扶贫报告

产业扶贫报告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18

产业扶贫报告

2023-11-18 08:24:50

产业扶贫报告【篇1】

一、XXX基本情况

XXX曾是全市唯一的自治区贫困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全旗242公里,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将全旗自然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梁外区以草原和天然林保护区为主,草原辽阔,草质优良,并盛产多种野生绿色食品,是自治区重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基地;沿河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是自治区高效农牧业基地。全旗国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5镇、1个苏木、1个管委会、76个行政嘎查村、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4.35万人,其中蒙古族2.3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二、精准扶贫情况

(一)基本情况。2016年以来,XXX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号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减贫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攻坚基本方略,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主体、合力攻坚的原则,以巩固提高为重点,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资源,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扎实推动了以“五个一批”为重点减贫措施的落实,扶真贫、真扶贫成效明显。2018年7月27日,XXX成功退出贫困旗。目前,通过动态调整,全旗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46人(未脱贫20户、42人,新识别2户、4人),虽然贫困数量不大,但大部分为老病残的特殊群体,生产资料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脱贫难度较大。

(二)2018年产业扶贫情况。一是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编制了《XXX农牧业产业扶贫三年规划(2018-2020年)》和《XXX2018年农牧业产业扶贫方案》。指导全旗7个苏木镇(管委会)、76个嘎查村、118户(283人)发展农牧业产业贫困户,编制了苏木镇农牧业产业扶贫三年规划及年度方案、嘎查村产业扶贫三年规划及年度方案、贫困户三年规划及年度方案。二是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和指导76个嘎查村紧扣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形成76个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一村一方案。此外,积极争取市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统筹为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和锡尼镇陶赖高勒村安排发展资金100万元,扶持当地村集体经济及产业发展。三是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2018年共统筹产业补贴资金170万元,用于符合享受人均5000元产业补贴资金政策148户、340人贫困户发展种养殖增收产业。发放出栏补贴125.73万元,扶贫种畜113只(其中肉羊种公羊54只、绒山羊种公羊59只)。各类涉农项目优先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安排,收益贫困户65户、153人。在聘用草原管护员时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受益贫困户增加工资性收入3万元/年。四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支持XXX宏倡农牧林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沙海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羚丰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XXX绿美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开发模式,全面提升产业扶贫水平。

三、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

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从 “五个一批”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优先摆位,到“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的首要地位,表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产业扶贫,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产业兴旺。

(一)调整扶持政策,实现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当前,围绕精准扶贫,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保障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在乡村振兴阶段,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其次,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提高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再次,要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产业扶贫主体与乡村振兴主体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技能人才企业、社会组织机构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捐资捐物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的工作中来,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模式。同时,要借助市场力量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率结合,持续增加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三)强化基础组织建设,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保障机制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与保障,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情况作为基层干部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的建设,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日常教育监督,引导基层组织始终坚持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主攻方向。要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着眼,努力推动农村牧区产业全面振兴,进而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兴旺、增收致富。要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基础和家庭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确保贫困人口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也就是说,既要在面上久久为功,也要在点上聚焦发力。

(一)以培育扶贫产业为抓手,助推贫困村、贫困户同兴同富。依托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养殖业、林草业。整合产业项目资金,建设一批标准化种养殖基地、良种繁育基地、优质饲草料基地,优先发展白绒山羊、肉羊、肉牛、生猪等优质主导产业。支持和鼓励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带动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根据立地条件和现有基础,大力发展中药材、小杂粮、果蔬食用菌、水产、优质牧草等特色产业,支持和鼓励奶山羊、骆驼、黑毛驴、黑蘑菇、红葱、腌制菜等适宜当地、品种新奇、特色显明、效益良好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专业村、专业社,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根据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引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绒毛、肉食、粮油、蔬菜等深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农牧民增收。坚持打绿色、优质、有机牌,鼓励经营主体进行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扶持和鼓励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宽经营渠道。要帮助贫困户选准选好增收项目,把贫困人口产业发展纳入全旗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条中,实现同兴同富。

(二)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建立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坚守耕地数量红线和质量底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措施,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二是加大草牧场改良力度,推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加快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全面推进黄河XX灌区和梁外牧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实现黄河XX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彻底改观,梁外牧区饲草料基地实现喷滴灌节水改造和防护林建设全覆盖。2019年的涉农项目,要首先考虑安排到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草原围栏、草原改良、高效节水等项目要覆盖所有贫困户。四是紧紧抓住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契机,重点围绕动力电配套、网络通讯、乡村道路等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镇逐嘎查村配套完善,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统筹涉农涉牧、农村牧区网络提升、通村小油路、“厕所革命”等项目,优先支持发展条件差的贫困地区,全面补强基础设施短板。

(三)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力军,全面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以“扶持企业就是扶持贫困户”的理念”,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嘎查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的优惠制度,着力引进一些具有影响力、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加大对企业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服务设施购置,技能培训,农产品品牌认证,市场营销拓展等产业中后段的扶持力度。二是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奖补政策,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嘎查村、户对接,激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劳动就业、资金入股等分配方式,与贫困户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探索开展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财政涉农资金投入产业发展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折股量化给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鼓励各类实施主体带动持股成员从事多种形式的合作生产经营,形成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逐步建立起贫困户直接、长期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链接机制。三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草原流转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殖能手流转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增加收入。建立土地流转助推产业扶贫补助机制,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一定的补助。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支持本嘎查村专业合作社,采取托管贫困户土地草牧场的方式,保障贫困人口在产业上有收入。

(四)以科技服务为智力支撑,切实增强脱贫造血功能。一是组建苏木镇专家服务队。围绕各苏木镇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组建7个苏木镇专家服务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同时,苏木镇专家服务队负责本苏木镇已脱贫贫困户的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开展“一对一”科技帮扶。选派22名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对现有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帮扶贫困户选准脱贫项目,制定产业扶贫计划,并定期对其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指导,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提升贫困户种养专业技术。三是加大新型农牧民培育力度。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虽不属于“贫困户”范畴,但他们身处基层,扎根群众,对农牧民脱贫致富起着极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实战经验丰富、接受能力较强等优势,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对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促进贫困嘎查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与“带头人”。四是创新人才引进。建立“科技下乡”助推产业扶贫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到一线搞科研,实现创业梦。吸引外出或在本地打工有所成就者、大学毕业生、退休干部职工、退伍军人等本地能人回乡创业,促进地方发展。

产业扶贫报告【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大会精神和22个扶贫专项方案,按照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安排,为切实做好我县工业扶贫专项工作,通过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和延伸产业链,逐步扩大贫困村贫困人口就业,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现将我县工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度目标

20xx年,按照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际,明确以产业扶持为主,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技改升级力度,扩大企业规模和产量,增加群众就业和务工收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入驻绿色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引进深加工企业和生产方式,延伸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帮助本地农(牧)民群众通过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务工等途径增收致富。一是将通过工业产业扶持和政策帮扶,通过扶持企业技改、整合和升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新引进入园企业2家,建成投产企业4家,进一步促进园区和企业发展;二是落实企业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乳业、宇妥等9户规上企业结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其他企业结对帮扶1户以上贫困户;三是年内园区和企业新增本地就业人数100余人,其中贫困人数占企业务工人员的5%以上;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贫困人员增收120元/年。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推动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建设。2家企业已开始进行园区新厂建设;园区污水处理管网扩容项目已在本月开始建设。

(二)鼓励全县工业企业吸纳贫困村贫困人口就业。由于地理位置和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上半年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开工,解决贫困人口就业21人。牦牛乳业将在本月招收临时性季节用工150人。

(三)20xx年5月中旬,中电投光伏电站正式运营,按照国家发改等部门给予光伏扶贫的相关文件要求、相关的扶贫方案,将贫困村的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人口按每年每人次不低于1000元的补助标准给与补贴。

三、存在问题

(一)由于县地理位置特殊,加上企业生产主要为当地牦牛乳、肉产品,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季节性很强,导致上半年扶贫工作开展较为缓慢。

(二)我县企业均为中小微企业,本身资金实力有限,再加上我县发展时间较短,财政力量薄弱,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所能够提供的帮助、支持极为有限,致使我县企业发展缓慢。

四、下一步计划

一是加强村企合作,针对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牧户,鼓励企业对其畜禽养殖等方面给以技术指导,带动贫困牧户的养殖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参与村企挂钩帮扶,支持帮助贫困村发展经济、扩大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农牧民兴办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贫困农牧户劳动力提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岗位;三是支持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村级经营收入。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吸纳本地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增强村集体对农牧户增收的服务和带动功能。

产业扶贫报告【篇3】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xx山北坡高寒二阴山区,总面积3687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全县辖10个乡镇、172个行政村,总人口24.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6万人。据调查统计,20xx年底,全县贫困人口24333户91237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42.5%,其中沿xx山北坡的47个贫困村和沿北部荒漠戈壁滩的8个移民村共55个村13449户57952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63.5%,是该县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该片区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气候冷凉、灾害多发,群体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薄弱,种养品种单一、粗放经营为主,在村庄面貌、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等各方面与川区乡村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按照区域平衡和抓住抓重的原则,采取得力有效的举措,尽快解决这里的贫困问题,让该片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顺利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xx当前面临的政治任务,也是省市各级党政组织应当给予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面广量大的贫困现实和片区实际,各种扶贫措施都必不可少,但要大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尽快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扶贫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空间

xx县xx山浅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土地面积广,有耕地面积31万亩,其中83%的耕地为坡旱地或二阴旱地,多为黑壤灰钙土,周边草场较为宽阔。在这种气候、土地条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油料、青稞、大麦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散养游牧为主的畜牧业,在解决群众生活温饱过程中曾长期发挥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农资不断涨价,农产品价格低迷,使传统种养业效益逐年降低,导致山区与川区群众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得以辩证的思维重新审视这些条件,“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能多”。这种冷凉气候、大面积旱地,对于传统产业是制约因素、劣势条件,但对于新兴的中药材、食用菌、小杂粮、草畜产业来讲,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因为适地中药材、小杂粮和饲草虽然也受霜冻、干旱的影响,但相对于油料、大麦等作物,所受影响较小,尤其是根茎类药材,早晚霜冻几乎不受影响。游牧散养效益低下,但若将游牧与种草养畜、规模养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既有草场、大面积种植牧草的优势,养殖效益会明显提升。双孢菇等食用菌最适宜冷凉气候,在沿山地区大量建设食用菌大棚,与高温的南方错季生产,质优价好,效益可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特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转化,从xx沿山的实际出发,发展这些新品种、新产业,不仅能将气候、土地劣势转化为优势,而且所生产的农产品在当前市场上适销对路且价格不菲,利用沿山广阔的耕地资源,只要持续扩大这些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贫困村群众收入、扭转与川区的差距就会指日可待。

二、特色产业发展的群众实践和前景展望

摆在我们面前的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样的地,如果不突破常规,转变观念和认识,只能在原地打转。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开展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双联”行动进行大宣传,广大基层干部和贫困村群众的思想变了,观念新了,他们对那山那地的认识深化了,“再不能等靠要指望老产业了,要找新的出路增加收入”“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化劣势为优势,将不利条件变成发展的有利条件,只有这样,山区的发展才有出路,山区的群众才能致富”干群思想的禁锢开始打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信心高涨起来。今年,南丰乡马营、胡庄、铁城等村部分群众,试验种植板蓝根、黄芪、防风、当归等中药材13个品种4600多亩,预计亩均收入将突破1000元,其中,马营村村民赵世祥种植当归、黄芪、防风等240亩,总收入34万元,纯收入20多万元。铁城村村民刘文昌种植防风15亩,总收入近3万元;村民刘伟种植防风8亩、黄芪2亩,总收入21400元,亩均超过2000元。新天镇周陆村在村南“十种九丢”的河滩地上种植“张杂谷3号”旱地谷子1030亩,今年长势良好,村里老人们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庄稼,现已收割订单卖出,亩均纯收入1000多元;该镇上姚村党支部充分发动群众,细算啤酒大麦与旱地谷子的效益差距,今年拿出一半的耕地2100多亩种植谷子,亩均收入1200元以上;群众信赖党支部的决策,近期又建成蔬菜大棚82座,上姚“四化”新农村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上述群众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土地规模收益的做法,为贫困片区开拓了一条见效快、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路子,应该大力推广。在种草养畜、规模养殖方面,铁城村修建养殖小区2个,建成高标准暖棚218间,养羊1200多只,其中,村支部书记刘兴志种植白燕麦34亩,将收获的71吨干草全部用来饲养216只绵羊,今年出栏92只,总收入10万多元。六坝镇五坝村利用大量的制种玉米、萝卜等废料,动员群众投资12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暖棚猪舍36幢360间,引进品种猪210头,年出栏仔猪3000多只,育肥肉猪200多头,实现收入142万元。他们从当地实际出发,创新传统产业,提升养殖效益,典型作用发挥的好。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上,原来人们认为沿山地区无啥文章可做,但下面的这几个典型,突破了常规,为贫困片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洪水镇上柴村村民张崇峰投资140多万元,搭建占地面积16亩的立体双孢菇大棚9座(种植面积2万平方米),预计年纯收入可达350多万元。顺化乡土城村、丰乐乡卧马山村、新天镇吕庄村、南古镇左卫村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沿山冷凉旱地,分别建起半地穴式食用菌大棚216座、50座、80座、120座,六月进料,八月出菇,棚均收入1万多元,大部分都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盈利的目标。群众丰富的实践内容,给我们上了深深的一课。这些新产品、新产业的产生、发展,使我们对xx山浅山区扶贫攻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坚定,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把扶贫产业作为核心举措来抓,持之以恒、扎实工作,贫困片区一定会后来居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加快扶贫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更新观念,深化认识,我们看到xx山浅山区扶贫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经过群众的自觉实践,这些适宜当地条件、符合市场需求、极具增长潜力的新产品、新产业正逐步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为了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尽快实现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扶贫投入为引领整合力量不断开拓扶贫产业新路子。贫困片区的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由扶贫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义不容辞,但面对量大面广的贫困现状,有限的扶贫资金力不从心,这就要求各级扶贫部门一方面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另一方面要按照“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在省市县各自层面,尽快出台以扶贫资金为引领、整合各类涉农项目,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突出资金投向重点,其中的大头要尽量瞄准产业这个核心,集中力量扶持符合贫困乡村实际的新产业、新品种,改变过去为求温饱将资金投向效益低下的传统产业的做法,尽力提升贫困户的增收幅度,不断强化其“造血”的能力,从而使扶贫资金发挥出效益。

2.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重点倾力打造扶贫产业新基地。

新兴产业发展要避免零星化布局、低效益重复,就要在扶贫产业规模发展上做好做足文章。首先,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在相同条件下连片设计开发,产业基地才能上规模、上档次;其次,在发展模式上,重点采取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模式,围绕“一村(或数村)一品”“一乡一业”,着力打造适度规模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以产业兴农村,努力克服农户分散经营、产业集中度不高,从而导致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第三,在推进措施上,以土地流转为主,鼓励能人大户、中介组织、客商企业投资承包,发展新品种、新产业,贫困农户或者入股参与,或者舍大抓小,将大面积土地流出赚取稳定的温饱收益,依自己能力或搞设施大棚,或搞规模养殖,或高劳务输出,这样避免家庭有多业,一人干三样,样样低效益的传统,使家庭和人均收入倍增和翻番,从而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目的。

3.以强化金融支持为动力持续推进扶贫产业新发展。

扶贫产业发展的制约是资金问题。扶贫投入有限,贫困群众自身底子很薄,新的产业却需要大量的投入,要有效解决这个普遍性问题,就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金融支持扶贫的政策,我省扶贫办积极与各商业银行、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建立的小额贴息贷款、互助资金等5个金融合作框架协议,为贫困地区依靠金融支持提供了优厚待遇;但作为插花片区的重点贫困县,xx县没有完全享受5个框架政策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努力争取扶贫金融政策的全面平等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担保力度,支持县内银行创新用贷机制,限度用好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等资金,为扶贫产业发展持续添加新活力。

4.以加强专业合作组织为保障提升扶贫产业发展水平

扶贫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行政推动必不可少,但这种行政推动不能随产业发展一直持续下去,到了产业渐具雏形,发展步入正轨之时,政府必须抽身,要将产业经营的大部分事宜转交给专业合作组织,只有这样,新兴产业才能健康持久的发展下去。所以,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建立并逐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为关键。在扶贫工作中,要把扶持产业合作组织放在重要地位,倾注一定精力,着力做好健全完善工作,按照《专业合作组织法》理顺关系,帮他们培训人才、规范运作、健全机制,尽力解决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扶上马、送一程,倾斜投入部分资金,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基础建设,进一步创新扶贫入户资金投入方式,探索将补助到产业基地或贫困户家庭的资金,通过他们的统一经营来兑现。只要专业合作组织做强壮大了,扶贫产业就会持续稳定发展,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共同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产业扶贫报告【篇4】

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石门县扶贫办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石门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到20xx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7.9万的24.02%,占全县农村人口57.5万的28.4%。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发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发展肉牛110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发展高山蔬菜3500亩。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今年我县还争取到了500万的茶叶产业专项扶贫项目,其中350万元用于新发展茶叶和防控灯的购买,150万元用于茶叶加工企业设备投入贴息,已规划发展优质茶叶基地6120亩,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四家。现基地及企业厂房建设都已开工启动。

四是特色产业不断兴起。近年来,我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开始探索发展油茶、金银花、旅游、劳力输出等特色产业。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持到户政策,已发展良种油茶3000亩,金银花500亩。旅游业形成了三个核心板块:壶瓶山-东山峰高山生态度假区板块、维新-仙阳湖休闲养生区板块、夹山-蒙泉湖禅茶文化产业园板块。通过雨露计划对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贫困村农民外出务工每年达3万多人,人平年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

二、我县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县柑桔、茶叶、马头羊、高山蔬菜、烤烟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劳力。从目前来看,贫困地区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所以农村的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一无现代生产技术,二无体力,要实现产业的扩规和提质都很难。

二是缺技术。我县虽然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本县没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真正的高水平的农技专家人才很少,特别是在油茶、核桃、金银花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就更少。

三是缺资金。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主要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项目资金,但这部分资金政策性很强,每人每年只能扶持400元,而现在一只羊要1000元左右,一头牛要5000元左右,所以产业扶贫方面的资金还有待进一步增加。

四是缺企业。我们在下乡调研时发现很多村茶叶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等贩子上门收,价格自然就低了很多,群众致富难。

三、做好我县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目前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劳力、技术、资金和配套企业。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用活土地资源。一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将没有劳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让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能力的大户或引进外来老板进行产业发展。二是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采取成立农业互助社、农业合作社,将劳力集中起来进行互帮互助发展生产。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或农科所的联系,由县里给他们提供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常驻我县,对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尽量不做无用功。

3、加大金融扶持。政府应督促指导相关金融部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要克服惧贷心理,可采取涉农站所或村级组织提供担保的形式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给贫困农户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

4、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产业扶贫报告【篇5】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xx山北坡高寒二阴山区,总面积3687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全县辖10个乡镇、172个行政村,总人口24.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6万人。据调查统计,20xx年底,全县贫困人口24333户91237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42.5%,其中沿xx山北坡的47个贫困村和沿北部荒漠戈壁滩的8个移民村共55个村13449户57952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63.5%,是该县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该片区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气候冷凉、灾害多发,群体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薄弱,种养品种单一、粗放经营为主,在村庄面貌、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等各方面与川区乡村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按照区域平衡和抓住抓重的原则,采取得力有效的举措,尽快解决这里的贫困问题,让该片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顺利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xx当前面临的政治任务,也是省市各级党政组织应当给予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面广量大的贫困现实和片区实际,各种扶贫措施都必不可少,但要大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尽快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扶贫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空间

xx县xx山浅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土地面积广,有耕地面积31万亩,其中83%的耕地为坡旱地或二阴旱地,多为黑壤灰钙土,周边草场较为宽阔。在这种气候、土地条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油料、青稞、大麦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散养游牧为主的畜牧业,在解决群众生活温饱过程中曾长期发挥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农资不断涨价,农产品价格低迷,使传统种养业效益逐年降低,导致山区与川区群众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得以辩证的思维重新审视这些条件,“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能多”。这种冷凉气候、大面积旱地,对于传统产业是制约因素、劣势条件,但对于新兴的中药材、食用菌、小杂粮、草畜产业来讲,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因为适地中药材、小杂粮和饲草虽然也受霜冻、干旱的影响,但相对于油料、大麦等作物,所受影响较小,尤其是根茎类药材,早晚霜冻几乎不受影响。游牧散养效益低下,但若将游牧与种草养畜、规模养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既有草场、大面积种植牧草的优势,养殖效益会明显提升。双孢菇等食用菌最适宜冷凉气候,在沿山地区大量建设食用菌大棚,与高温的南方错季生产,质优价好,效益可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特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转化,从xx沿山的实际出发,发展这些新品种、新产业,不仅能将气候、土地劣势转化为优势,而且所生产的农产品在当前市场上适销对路且价格不菲,利用沿山广阔的耕地资源,只要持续扩大这些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贫困村群众收入、扭转与川区的差距就会指日可待。

二、特色产业发展的群众实践和前景展望

摆在我们面前的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样的地,如果不突破常规,转变观念和认识,只能在原地打转。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开展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双联”行动进行大宣传,广大基层干部和贫困村群众的思想变了,观念新了,他们对那山那地的认识深化了,“再不能等靠要指望老产业了,要找新的出路增加收入”“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化劣势为优势,将不利条件变成发展的有利条件,只有这样,山区的发展才有出路,山区的群众才能致富”干群思想的禁锢开始打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信心高涨起来。今年,南丰乡马营、胡庄、铁城等村部分群众,试验种植板蓝根、黄芪、防风、当归等中药材13个品种4600多亩,预计亩均收入将突破1000元,其中,马营村村民赵世祥种植当归、黄芪、防风等240亩,总收入34万元,纯收入20多万元。铁城村村民刘文昌种植防风15亩,总收入近3万元;村民刘伟种植防风8亩、黄芪2亩,总收入21400元,亩均超过2000元。新天镇周陆村在村南“十种九丢”的河滩地上种植“张杂谷3号”旱地谷子1030亩,今年长势良好,村里老人们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庄稼,现已收割订单卖出,亩均纯收入1000多元;该镇上姚村党支部充分发动群众,细算啤酒大麦与旱地谷子的效益差距,今年拿出一半的耕地2100多亩种植谷子,亩均收入1200元以上;群众信赖党支部的决策,近期又建成蔬菜大棚82座,上姚“四化”新农村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上述群众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土地规模收益的做法,为贫困片区开拓了一条见效快、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路子,应该大力推广。在种草养畜、规(baogao.)模养殖方面,铁城村修建养殖小区2个,建成高标准暖棚218间,养羊1200多只,其中,村支部书记刘兴志种植白燕麦34亩,将收获的71吨干草全部用来饲养216只绵羊,今年出栏92只,总收入10万多元。六坝镇五坝村利用大量的制种玉米、萝卜等废料,动员群众投资12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暖棚猪舍36幢360间,引进品种猪210头,年出栏仔猪3000多只,育肥肉猪200多头,实现收入142万元。他们从当地实际出发,创新传统产业,提升养殖效益,典型作用发挥的好。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上,原来人们认为沿山地区无啥文章可做,但下面的这几个典型,突破了常规,为贫困片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洪水镇上柴村村民张崇峰投资140多万元,搭建占地面积16亩的立体双孢菇大棚9座(种植面积2万平方米),预计年纯收入可达350多万元。顺化乡土城村、丰乐乡卧马山村、新天镇吕庄村、南古镇左卫村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沿山冷凉旱地,分别建起半地穴式食用菌大棚216座、50座、80座、120座,六月进料,八月出菇,棚均收入1万多元,大部分都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盈利的目标。群众丰富的实践内容,给我们上了深深的一课。这些新产品、新产业的产生、发展,使我们对xx山浅山区扶贫攻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坚定,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把扶贫产业作为核心举措来抓,持之以恒、扎实工作,贫困片区一定会后来居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加快扶贫产业发展的建议

产业扶贫报告【篇6】

4号文件规定对每年新增中药材基地面积每亩补助100元的激励政策,这为xx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我县发展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具体做法

近几年来,xx县围绕“药旅联动”战略,已形成药材旅游主导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扶贫格局。尤其是去年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后,全县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21万亩,中药工业产值达到22亿元,中药商业贸易额达到5亿元,中药总产值达30亿元,占全县GDP的30%,中药产业成为xx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现有9.7万户群众从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占总户数的31%,贫困群众从中年获益年人平增收500元,20xx年全县新增中药材面积3.0万亩,新增千亩连片药材示范基地16个,新发展3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村56个,其中蕲艾、夏枯草二个品种由李时珍医药向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中药材GAP认证,为xx中药材品种市场占有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突出科学规划,确立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区域布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发展50万亩中药材的目标,我们在贫困山区、库区、沿江、沿湖、沿河带重点发展6个万亩药材带示范带动提高规模区域药材基地建设,确定了蕲艾、夏枯草、栀子、金银花、厚朴等五大主导品种,重点发展100个1000亩连片药材基地和200个3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村,实行规模化、规范化、公司化、市场化种植,每年新增中药材面积3万亩以上,到20xx年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30万亩。建设沿蕲河万亩蕲艾示范带,沿蕲太线万亩夏枯草示范带,沿长江管窑、彭思万亩栀子示范带,沿大别山旅游路万亩金银花示范带,沿花园水库万亩厚朴示范带。带动发展管窑、彭思、横车等三镇一品10万亩栀子基地,发展沿蕲河蕲州、八里、赤东、漕河、刘河等乡镇10万亩蕲艾基地,每年发展5万亩中稻套种夏枯草基地,发展狮子、向桥、大同、檀林等乡镇300米海拔区域10万亩厚朴基地,发展大别山旅游公路沿线株林、刘河、青石等乡镇5万亩金银花基地,漕河镇环鹞鹰岩水库和环黄厂水库2万亩的金银花基地,大同镇环大同水库1万亩金银花基地,巩固发展狮子镇、檀林镇2万亩金银花基地。

产业扶贫报告【篇7】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一)

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平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 近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19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

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沿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靠传统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获,就必须转变耕作方式,依靠现代科技,对接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

借助政策支持,壮大规模养殖业。贫困村地区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先天不足,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养殖业上寻找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区、乡、村三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国家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路子,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区上扶持、部门帮扶、乡上协调、农户自筹”的办法,筹资78万元在平阳镇贫困村建起高标准养羊小区,修建暖棚61幢183间,目前,很多贫困农户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只,每只母小尾寒猪年纯收入可达1200元,每户养殖10只母羊,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化,首先要有产业培育的大进步。通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贫困村的发展来看,产业扶贫代表了今后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作为沿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带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助推器。沿山地区因为贫困的原因,群众集体意识淡漠,公益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干事业的合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带头,真正带领群

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资金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沿山贫困地区自身基础差,“造血”功能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党和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给予“输血”支持。同时,要真正使扶贫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农民素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推进产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以劳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东门村和范营村为例,一个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万多元;再以纯体力型输出的拾棉工为例,尽管每年的劳务收入非常可观,但工作环境艰苦,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习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我区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沿山地区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资源,做好产业规划。要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市“”发展规划,坚持从区域资源环境实际出发,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寻求沿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培育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区、乡镇、村

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市、县区财政要预算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示范村建设,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增长点。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沿山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继续坚持市、县区部门对口帮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重点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力素质。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场地分散、师资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制定完善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通过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要在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给予更优惠、更务实的支持,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地区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运销大户及村级基层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专业服务实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农民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要抓好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树立可学可赶的榜样。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做好群众的引导发动工作,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二)

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石门县扶贫办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石门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到2019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7.9万的24.02%,占全县农村人口57.5万的28.4%。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发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发展肉牛110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发展高山蔬菜3500亩。 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今年我县还争取到了500万的茶叶产业专项扶贫项目,其中350万元用于新发展茶叶和防控灯的购买,150万元用于茶叶加工企业设备投入贴息,已规划发展优质茶叶基地6120亩,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四家。现基地及企业厂房建设都已开工启动。

四是特色产业不断兴起。近年来,我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开始探索发展油茶、金银花、旅游、劳力输出等特色产业。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持到户政策,已发展良种油茶3000亩,金银花500亩。旅游业形成了三个核心板块:壶瓶山-东山峰高山生态度假区板块、维新-仙阳湖休闲养生区板块、夹山-蒙泉湖禅茶文化产业园板块。通过“雨露计划”对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贫困村农民外出务工每年达3万多人,人平年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

二、我县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县柑桔、茶叶、马头羊、高山蔬菜、烤烟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劳力。从目前来看,贫困地区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所以农村的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一无现代生产技术,二无体力,要实现产业的扩规和提质都很难。

二是缺技术。我县虽然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本县没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真正的高水平的农技专家人才很少,特别是在油茶、核桃、金银花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就更少。

三是缺资金。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主要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项目资金,但这部分资金政策性很强,每人每年只能扶持400元,而现在一只羊要1000元左右,一头牛要5000元左右,所以产业扶贫方面的资金还有待进一步增加。

四是缺企业。我们在下乡调研时发现很多村茶叶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等贩子上门收,价格自然就低了很多,群众致富难。

三、做好我县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目前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劳力、技术、资金和配套企业。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用活土地资源。一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将没有劳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让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能力的大户或引进外来老板进行产业发展。二是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采取成立农业互助社、农业合作社,将劳力集中起来进行互帮互助发展生产。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或农科所的联系,由县里给他们提供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常驻我县,对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尽量不做无用功。

3、加大金融扶持。政府应督促指导相关金融部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要克服惧贷心理,可采取涉农站所或村级组织提供担保的形式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给贫困农户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

4、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产业扶贫报告【篇8】

***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平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近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xx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沿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靠传统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获,就必须转变耕作方式,依靠现代科技,对接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

借助政策支持,壮大规模养殖业。贫困村地区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先天不足,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养殖业上寻找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区、乡、村三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国家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路子,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区上扶持、部门帮扶、乡上协调、农户自筹的办法,筹资78万元在平阳镇贫困村建起高标准养羊小区,修建暖棚61幢183间,目前,很多贫困农户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只,每只母小尾寒羊年纯收入可达1200元,每户养殖10只母羊,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化,首先要有产业培育的大进步。通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贫困村的发展来看,产业扶贫代表了今后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作为沿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带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助推器。沿山地区因为贫困的原因,群众集体意识淡漠,公益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干事业的合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带头,真正带领群

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资金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沿山贫困地区自身基础差,造血功能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党和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给予输血支持。同时,要真正使扶贫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农民素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推进产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以劳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东门村和范营村为例,一个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万多元;再以纯体力型输出的拾棉工为例,尽管每年的劳务收入非常可观,但工作环境艰苦,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习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我区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沿山地区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资源,做好产业规划。要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区域资源环境实际出发,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寻求沿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培育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区、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市、县区财政要预算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示范村建设,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增长点。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沿山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继续坚持市、县区部门对口帮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重点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力素质。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场地分散、师资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制定完善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通过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要在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给予更优惠、更务实的支持,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地区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运销大户及村级基层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专业服务实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农民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要抓好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为贫困村

产业发展树立可学可赶的榜样。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做好群众的引导发动工作,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产业扶贫报告【篇9】

也许,很多人很多人写爸爸都是“父爱如山”,赞颂父亲的伟大……而我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对我爸爸产生了另一种看法。

作为父亲与老板兼职的老唐,在我小时候是没有太多记忆深刻的事的,因为他忙。一个星期他总有几天不着家,不过我却没在乎过,妈妈和奶奶填补了爸爸不在的光阴。

到五、六年级了,我开始叛逆。干过的许多坏事,我爸不问都知道是我干的,而奶奶和妈妈仍一头雾水。六年级时流行“玛丽苏",就悄悄凑钱去买,无心学习。看着我日渐低迷,难得回家一次的老唐居然不理我,我便屁颠屁颠地泡好茶、递上遥控器。可老唐只点点头瞥了我一眼,我感到害怕,便悻悻地躲进了房间。

到大一些了,我就经常去老唐的公司,发现他的另一面——作为“bigboss”的方面。

老唐总能以惊人的知识存储和阅历、经验惊艳到我。作为白手起家的老唐就算对专业涉猎不深,也总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经常有财务部的.小姐姐给老唐报账,老唐总能捕捉到一些关键点。有一次,老唐听着一个姐姐报账,看着报表,他突然发现一个细微的的错误,于是他们就开始讨论。我在一旁,发现这不是在家和老妈开玩笑的老爸,他说着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散发着知识分子的“味道”。过了几分钟,他们讨论出了结果,那个姐姐没有进行校对。

老唐还有一点让我敬佩——他的待人之道。他对人一向大方、豪爽,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经常会有一些老总来公司找他。老唐的眼睛很“毒”,他总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思。曾经有一个人找他谈合作,那个人想多赚钱,就专门套老唐的生意底线。他说的并不明显,我只看到老唐不紧不慢地嘬了一口茶,又点了一根烟,便意识到事情有点怪,气氛很诡异。接着就听到老唐完美的接住了他的梗,还微微的暗示了他一下。不久那个人面露一些尴尬,老唐看了我一眼,我立刻懂了,站起身来,说:“爸,我饿了。”老唐看了一眼表,说:“也到饭点了,一起去吃饭吧,我做东。”

不过作为老板还有一个方面。下班后,又是老唐请办公室里的哥哥姐姐们吃饭,他开玩笑可是信手拈来。

老唐是与众不同的老爸、严谨精明的老板、更是与时俱进的段子手。不禁疯狂为老唐打call呀。

他是我的榜样,更是我的偶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产业报告13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透过报告,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自己,并且在平常的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写报告时,一般会有哪些要求呢?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您精选的文章“产业报告”将展示更多知识和见解,下面是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供您参考!...

  • w
    产业分析报告(通用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我们为您引荐“产业分析报告”,一篇优秀的文章。俗话说得好,实践是获得真知的途径,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如此。撰写报告是常见的任务,通过写报告能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相信阅读这篇文章后,您的知识水平一定会有所进步!...

  • w
    产业调查报告系列

    发布时间:2023-10-21

    当我们的工作任务接近结束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使用报告。编写报告在我们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帮助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之处。你知道如何写好这次报告吗?通过学习“产业调查报告”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启示,我相信这些信息对你会有所帮助!...

  • w
    产业调研报告(集合七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撰写报告有助于我们谨记教训,避免再次犯错,以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或学习的成果。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撰写一份报告,许多人可能认为写报告很困难吧?今天我们为大家挑选了一篇关于“产业调研报告”的精选文章,如果您对该领域感到困惑,可以根据本文提供的参考信息寻求答案!...

  • w
    个人扶贫述职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12

    在年终或年底时,使用报告的需求越来越多,而这些报告主要是为了陈述情况,并不提出具体要求。您是否真正擅长写好报告呢?好工具范文网为您整理了与“个人扶贫述职报告”相关的内容,供您参考。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 w
    最新扶贫工作述职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06

    写好一份述职报告的重点在哪里呢?下面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写好岗位述职报告了。不能把述职报告简单的看成是例行公事,不要走过场,我们为您深入剖析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将其收藏!...

  • w
    扶贫工作述职报告精品

    发布时间:2023-08-06

    你是不是在苦恼于如何书写岗位述职报告呢?我们需要开始着手岗位述职报告了。我们可以通过述职报告更有效的总结我们的工作,我不畏辛劳制作出这份“扶贫工作述职报告”祝您愉快,请务必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向确保不会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 w
    扶贫工作整改报告范文(6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可能正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好报告呢?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需要做好写报告的准备。写好报告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小编花时间为你编辑了扶贫工作整改报告范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