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比尾巴的课件

更新时间:2025-02-11
1

比尾巴的课件(推荐16篇)

比尾巴的课件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撰写教案是将教材和大纲与课堂教学连接的重要手段。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比尾巴的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让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培养幼儿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难点: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准备:

1、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它觉得特别难看,于时到处问动物们借尾巴。你们听听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向别人借尾巴借到了吗?

二、第一遍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师: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师: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它的尾巴被谁咬断了?

三、仔细听故事第二遍,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师: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

2、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3、师:小壁虎到最后有没有尾巴了呢?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生)

4、师: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时候怎么说的?我们平时借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四、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分角色的兴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能准确的进行对话。

六、小结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将活动中的头饰放到表演区域,幼儿可自已邀伴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奔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说—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看图说话的练习。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

查看详情>>
2

比尾巴的课件11篇

比尾巴的课件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比尾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尾巴的课件 篇1

一、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一)、学习书写生字“比”

1、课件出示“比”字,说一说“比”字部首、结构。

2、引导生说出“比”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比”这个字。

4、同学们我们来观察这个字有几个部件组成?分别是什么?

5、【部件本义】

①“匕”(“人”的变体)表示人。

②“匕”(“人”的变体)表示人。

6、你能根据这两个部件的本义试着说一说“比”本义是什么?

7、师小结:二人作揖。

8、指导书写“比”字。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二)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长

长 chánɡ

【字形】

甲骨文是“人”上增长发之形。

【本义】

人蓄长头发。

【引申义】

① chánɡ 空间的距离大:猴子的尾巴长。

② zhǎnɡ 发育:你长大了。

【组字】在字中表示长发老人、长等,如张zhānɡ 帐zhànɡ 账 zhànɡ 胀zhànɡ

(三)学习书写生字“巴”。

1、课件出示“巴”字?,说一说“巴”字部首、结构。

2、 引导生说出“巴”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巴”这个字。

4、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下这个字的字形。

5、【字形】甲骨文像伸手扒物的侧面人形(所从点画像扒起的碎屑)。

6、你能根据这两个部件的本义试着说一说“巴”本义、引申义是什么?

7、师小结:

【本义】

伸手扒物、手臂粘有碎屑的跪坐之人。

【引申义】

黏结着的东西:锅巴。

8、指导书写“巴”字。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五)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把”

把 bǎ

【部件】

①“扌”表示手的动作。

②“巴”表示伸手臂的人。

【本义】伸手抓住。

【引申义】

①拿,抓住:两手把住门

②介词,和“将”相当:把它当作运动场。

(四)、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2、课件出示词语。

二、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1、课件逐一出示“比、尾、、巴、谁、长、短、把、伞、兔、最、公、”等8个认读生字。指名认读生字。

2、8个生字同时出示,多种形式朗读识记字形。

三、课堂小结。

比尾巴的课件 篇2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读了课文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生:读了课文我想知道小壁虎怎样借尾巴?

生:读了课文我想知道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请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3、把这些字宝宝送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

(认识)

4、请各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5、老师要看看你们把课文读的怎样了,谁来试一试?

6、你来,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