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08
1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范本7篇)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本文是小编特别为您整理的“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阅读有助于净化我们的内心,这部作品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读后感能够激发我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我们期待您的持续关注,同时也欢迎您收藏我们的网站!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篇1

1937年7月,正值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党内出现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极坏的思想,阻碍了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闻名的《实践论》。这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社会实践,深刻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而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列宁的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对认识发展过程的阐述,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人类认识是如何从实践中产生的,如何为实践服务的。

首先,认识**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获得事物的表象、片面性和外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

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战争的领导者,都是这样。

然而,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自己,而是实践和改造世界。因而认识**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又一个更为重要的过程,这是从理性认识到指导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后天认知引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认知,是认识过程的延续。在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中,理论是否符合客观真理是无法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完成了,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实践活动也会随之变化和发展。因此,知识也应该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

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矛盾和斗争,人类认知运动的发展也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的过程是无限的,人类认知的过程也应该是无限的。

因此,我们知道,在认识某一发展阶段的客观过程中,真理是通过实践发现的,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通过实践确认的。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