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窃读记教案优选

窃读记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0-28

窃读记教案优选

2023-10-28 11:06:26

窃读记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重点)

2、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难点)

3、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懂得对生活感恩。(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暑假里我们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林海音小时候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她是怎样读完了一本又一本梦寐以求的书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她的读书故事。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记叙一件什么事?

2、“窃读”是什么意思?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的故事。“窃读”意为“偷读”。

第一部分(1—8段)叙述在紧邻“三阳春”的那家书店“窃读”的经历。

第二部分(9—14段)插叙“窃读”的起因以及经验。

第三部分(15—28段)叙述在另一家书店“窃读”过程中受到的关爱和支持。

三、课文解读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勾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句子,并且加以体会。

圈划:

(1)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2)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2、“窃读”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请在文中找到原句。

圈划: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四、分析人物

1、“我”是怎样一个学生?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的。

圈划: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2、文章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书店老板”和“店员”这两个人?

3、如何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五、深入探究

1、作者在两次“窃读”中分别遭遇到了什么?把两次“窃读”的经历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

2、怎样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六、布置作业

有人评价本文的语言“细腻而灵动”,请圈划相关语句并分析。

窃读记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熟课文,查清生字生词,把握文章脉络。

2、布置学生互相走访调查同学们的读书环境(包括学校和家中的,如家中藏书、班级图书馆、上网看书等),至少每人走访两人以上。

(二)导入新课:

1、一位学生演讲《我爱读书》;

2、三位学生点评;

3、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作者、课题)

是的,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三)感知新课

1、速读课文,思考:

(1)“窃”的含义;

(2)“读”的心理;

(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

(1)偷偷的;

(2)惧怕;

(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悬崖飞瀑,赏文者喜欢的是盘绕于作者笔下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曲径通幽的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

2、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一)自主体验、品析课文

1、自读课文,圈划出心理描写的字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2、我们看书都是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或是躺在家中柔软舒适的沙发上,这让我们觉得很惬意愉悦,但是,作者读书时的这种“惧怕”的心理恐怕是我们没有体会过的,那么,我们再次深入文本,快速的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

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对话,源于感受着书香气,源于从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读书长大。

同时,也源于被人关爱,被店员在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的仇恨人类。——在爱里长大。

(二)总结拓展

1、请同学说说学完本课后的感受(或者了解林海音窃读经历后的感受);

2、拓展(1)请举出其他的你所知道的象林海音这样热爱读书的例子;

(2)指出:我们应该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

(三)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对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100—200字的文章。

窃读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

2、体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3、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容易理解,但由于篇幅较长,可能给学生阅读、提炼信息以及品味语言造成一定困难,再加上学生生活体验较浅,也可能给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板书:作者、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音。(幻灯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绍

三、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1、思考:“窃”的含义是什么?“读”的心理怎样?“记”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怎么“记”的?

提示:

(1)偷偷的;

(2)惧怕;

(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

(4)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有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

四、品析课文,自主体验

1、作者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出来。

提示:

(1)下课后急忙赶到书店读书(第10段);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1段);

(3)贴在大人身边(第12段);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3段);

(5)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5段)。

老师总结:作者童年时代真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阅读那些名著。

2、速读书店受辱相关段落,画出相关关键词句着重品味,体会书店老板形象以及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提示:书店老板:粗暴、吝啬、唯利是图;“我”的心情:迫切、兴奋→悲愤、屈辱、仇恨。

3、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提示:第()—()段。

老师总结:原本作者是怀着迫切兴奋的心情来到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粗暴、吝啬、以金钱至上的老板的羞辱,结果作者怀着无奈、悲愤、仇恨的心情离开了曾经心爱的书店。这使作者尝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淡薄的一面。

五、合作探究,感悟人生

1、圈画出作者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的词语,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提示:恐惧、惶恐(第18段)→快乐、激动(第19段)→焦急、忿忿不平(第20段)→绝望(第21段)→慌忙、紧张(第22段)→害羞、感激、激动(第23段)→愉快、满足(第25段),作者由第一次的悲愤、屈辱、仇恨到现在的充满感激、感到愉快、轻松、满足。

2、速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提示:身体的物质需求——吃饭长大。

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的对话,源于感受到书香气,源于从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读书长大。

被人关爱,被店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也让我懂得,今后我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在爱里长大。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爱哺育的则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境界。

这句话画龙点睛,道出了文章的主旨,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六、与人物说话

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呢?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也来说说你的心里话。

以“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说……”的句式说话。

结束语

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读书中体会快乐,在读书中体会人情冷暖,在读书中感受关爱,在读书中渐渐成长!今天我们和林海音一起经历了那既快乐又惧怕的窃读生活,懂得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关爱,离不开百态的社会,更离不开感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和作者的至理名言吧。

【板书设计】

窃读记

林海音

第一次第二次

老板:粗暴、吝啬、唯利是图店员:友善、好心

“我”:迫切、高兴→悲愤→仇恨→感激、激动→愉快、轻松、满足

(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真挚关爱、人间温情)

窃读记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第一行为标

这是一篇有趣而感人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艰苦年代中窃读生活的点点滴滴,塑造了一个可怜可爱的“小贼”形象,告诉读者成长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成长来自爱的关注与呵护。这是一篇七年级的自读课文,给学生清晰的阅读思路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理清结构,把握

整体”与“品析形象,探悟情蕴”两个教学活动是围绕文本“人”“事”“情”三要素设计的,提供了简洁的学习思路,意在训练学生概读内容的能力、品析形象的能力、感悟主旨的能力,并且重要的教学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角度。这些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自读任务。

【教学目标】

第一行为标题

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特点。

3.抓关键词句,把握情感变化,探究文章思想情蕴。

【教学过程】

第一行为标题

教学活动一:理清结构,把握整体

活动意图:

整个活动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文本信息,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活动过程:

一、梳理结构,填提纲。

1.平时写作,作者一般先写提纲,再写正文。读写互动,默读完课文,帮助作者还原写作提纲,以此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出示提纲。

窃读记

林海音

第一层次:疾奔书店窃读却遭辱(详写)

①偷偷读书妙得门径

②轮换书店读一本书

第二层次:③装作亲属偷偷窃读(并列铺排)

(插叙)④开心盼雨只为读书

⑤花生充饥智田丰收

第三层次:读瘾再犯窃读躲一角

善意店员关怀帮读书——(详写)

3.方法指导:默读,不出声,一气呵成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信息;观察参考示例,锤炼语言填空。

4.学生阅读,还原提纲,互评改进。

二、初获印象,谈话题。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畅所欲言,谈如下这个话题,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受。

话题:“窃读的滋味是的”

1.提示角度:

窃读的滋味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理由是……

2.表达展示:

窃读的滋味是苦的。苦在贫困无钱买书偷偷读;苦在饱受冷眼受屈辱;苦在奔波急切找书读;苦在忍饥挨饿望读书;苦在生活让她伤心悲愤。所以说,窃读的滋味是苦的。

窃读的滋味是甜的。尽管小姑娘遭受了很多困苦和屈辱,可她仍有收获,如她所言窃读让她快乐而恐惧,另外,世间并不都是冷漠,善意店员的帮助,也让她感受到了人间的爱和温暖。所以说,窃读的滋味是甜的。

教学活动二:品析形象,探悟情蕴

活动意图:

借助文本他人视角观察主要人物形象,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人物形象,而且这一环节也是有趣的;通过品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一步挖掘人物内心,能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在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文章的情脉律动更加具体可感,由“情”悟“意”,探求主旨,便水到渠成。

活动过程:

一、置换身份,初评“小贼”。

1.文中的窃读小贼是个小姑娘,这个人物生动形象,为了立体地品析人物形象,请置换身份,可以是文首的那个店老板,可以是文末的那个店员,或是文中没有出现的但却留意过她的那些顾客,评一评。评说内容要符合两个身份,一个是小姑娘的身份和特点,另一个是观察者的身份和特点。

店老板说:这真是个的小姑娘……

店员说:这真是个的小姑娘……

顾客说:这真是个的小姑娘……

2.表达展示:

店老板说:这真是个令人讨厌的小姑娘。每次都偷偷摸摸混进来,抓住一本书就不放下,还以为别人看不见,刚开始还以为是要买书,可是哪有一看就看了个小半天的,几次都这样,根本就是蹭便宜的——只看书,不买书,不能这样下去了,书都被她抓脏了。

店员说:这真是个可怜又可爱的小姑娘。她都已经来了好几次了,她肯定是没有钱买书的,还装作要买书的样子,看她读书时小心翼翼又专心致志的样子,真不忍心打扰她,真不忍心把最后一册书卖掉。

顾客说:这真是个认真的小姑娘。从衣着来看,她是个贫苦而买不起书的孩子。我经常来书店,也经常看到她,她总躲在那个角落里,专心读书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与她无关,她只陶醉在书中的世界。

3.小结。

回归读者身份,我说:这真是个的小姑娘……

二、五个角度,再谈“小贼”。

1.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了这个可怜可爱的“小贼”,圈画并批注描写人物的重点事件、重点语句,走进人物内心。

可以从如下五个角度,圈画、批注、赏析。(选择其中两个角度品析即可,其余可安排作业)

①从精彩的动作描写来谈

②从形象的神态描写来谈

③从感人的心理独白来谈

④从有趣的对比烘托来谈

⑤从生动的比喻修辞来谈

2.细致品读,交流分享。

3.表达展示:

第一个角度:如“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一段中“跨”“踮”“挨蹭”“钻”“乱”“挤”一系列动词,如同特写镜头,极富画面感,形象地写出了“我”急于读书的情态,表现了人物的可爱之处。

第二个角度:如“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一句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我”被店老板抓到时的紧张和难堪的情态。

第三个角度:如“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这一段心理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我”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下决心不再窃读,另一方面又经受不住求知的诱惑,而最终再次“窃读”。

第四个角度:如“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人物的表现和人物的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何如此“表里不一”,原因在于利用下雨天的机会,可以多点窃读,可见“我”对书的痴迷。

第五个角度:如“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典型的比喻句,把渴望读书的自己比作饥饿的瘦狼,真实地表现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矛盾的心理,既享受又担心。

三、抓住关键,体悟真情。

1.再次阅读文章典型的事件,标记“我”情感变化的关键词(或概括),思考发生转变的原因。

阅读勾画,勾勒情感线索:

急切—→羞愧、尴尬—→悲愤—→快乐、惧怕—→开心—→不舍—→屈辱、创伤、悲伤—→痴醉—→焦急—→感激、松快。

主要的两次窃读,主要的两次转变:因被侮辱而弃读;因得帮助而感激。

2.抓住一句,探究情感意蕴。

经历了情感的转变,“我”得出了一条结论,就是“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包含了哪些思想情蕴?

提示角度:

以“吃饭长大”“读书长大”“爱里长大”三个关键短语为切入口,并结合文章与这三个短语相呼应的内容来分析。

吃饭长大——文章多次交代贫困饥荒的生活背景。

读书长大——求知似渴,多次窃读。

爱里长大——善意店员的帮助促发思想情感的转变。

交流分享:

有对成长过程的深刻领悟。

有对艰苦岁月的深切记忆。

有对窃读生活的深深怀念。

有对他人恩惠的真诚感激。

窃读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 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 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 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 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 “窃”字的含义:

(1) 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 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 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 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 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1、 问: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1) 引导学生回忆“读书格言伴我成长”活动中所收集到的高尔基的读书格言;

(2) 分发材料;

(3) 指导学生浏览材料及思考题,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

3、 总结:

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4、 联系实际:

(1) 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 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某一篇课文熟记在心,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则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理解和破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 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 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 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 了解运用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为生动、更为丰满;

5、 让学生学会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提高理解能力;

6、 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得到的更多。

[窃读记 教案教学设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窃读记教案锦集11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  2.体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3.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学...

  • w
    窃读记课件汇总15篇

    发布时间:2023-12-28

    本文将对“窃读记课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阅读动力。在教学中,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但教师必须明白,编写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做好教案并将其贯彻到实际教学中。...

  • w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选

    发布时间:2023-10-13

    教案课件是由老师预先准备的教学材料,如果随随便便地编写,老师们就需要特别注意。编写良好的教案课件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从哪些方面来编写才算是好的教案课件呢?本文详细解释了“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并感谢您使用我们的网站。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给您!...

  • w
    跳远教案优选

    发布时间:2023-12-09

    这份“跳远教案”是我潜心制作而成的希望您喜欢。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编写需要注意知识点的合理组织和安排。欢迎您的大力支持喜欢我们的内容请收藏并关注!...

  • w
    劝学教案优选

    发布时间:2024-03-04

    【教学内容】《劝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诵默写全文。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

  • w
    雷雨教案优选

    发布时间:2023-10-15

    教学目标:1、学习《雷雨》第二幕.着重分析主要的矛盾冲突及矛盾冲突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挖掘全剧的主题;2、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教学思想:引进“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重点难点:分析矛盾冲突和...

  • w
    幼儿造句教案优选

    发布时间:2024-04-13

    幼儿造句教案 篇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词语  1.出示图:你认识这些星球吗?它们大小是怎样的呢?指名说。(月亮大,地球小,地球大,月亮小。)  2.认识“大”“小”。  3.小结:我们学习汉字既可以向别人请教,...

  • w
    《南瓜汤》教案优选

    发布时间:2024-03-19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 准备教案课件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加生动。经过严格的筛选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南瓜汤》教案”,感谢您关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与您的兴趣相契合!...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