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发布时间:2024-02-25
1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汇总12篇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在哪些地方才能找到出色的范文呢?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关注到文档的撰写,书写范文可以更好地把握思想内容。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历史,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为您整理了以下有用的信息:“读《游褒禅山记》有感”,建议您收藏此页便于您随时查看!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篇1

最近刚学习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读后第一感想是哪个怠而欲出者很冤枉。首先想为大家解释一下:怠,懈怠之意也。这懈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松懈懒惰。

或许那位先辈是胆小了一些,松懈了一些,懒惰了一些,但他一人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就灭了。结果一起游玩的人都出来了。而出来的人又有人责备这位先辈。连作者王安石也感觉后悔听了这位先辈的话。但这一切都应让这位先辈来承担吗?

非也,非也。这位先辈只是一句意见性、提示性的话,又没让其他人非得跟着出来不可。其他三位完全可以不跟着出来嘛。是担心他一人出来有危险吗?那可以由一人陪同,其余二人继续自己的游玩嘛。是因为给怠而欲出者面子,所以不好意思回绝而跟着出来嘛?本人估计其他三位也有些担心也有些怠,只是因为面子不好意思说罢了。有敢说的了,也就有了个台阶下了。但最后敢说出心里想法的人却因为火未灭未发生危险而成了被责备的对象了,成了背黑锅的人了。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那四位先辈们听了怠而欲出者的话后,都没有采纳而没出来继续往前探索,而火把真的灭了。他们很难出来,他们就又会说还不如听某某某的意见早出来呢!然后再责备第一个提议继续往前走的人。如果由于前面氧气含量低,或遇到一只生活在洞里的猛兽而生命遇到威胁的话,那么他们可能会非常之痛恨那提议继续往前走的人。

我发现他们缺乏一种自我批评的精神,只学会了批评。尤其作者王安石,不止缺乏自我批评的精神。他游玩完了,也领会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为何不重游一次呢?而是去后悔听了别人的话当时三十四岁的他不会力不足吧?你发了一大堆感慨。感觉你啥也明白了。你不会没有志气吧?当时人舒州通判的你不会没有外力吧?不会买不起火把找不到人和你再做伴吧?既然照你所说。你力志、物都有为何不重新游玩一次,游到不悔呢?你或许会说当时天色已经晚,或许这是一篇追记,写的时候早已经离开那了。噢,停,想不做理由很多。我就感觉奇怪了。你王安石!为何只会发感慨,讲道理?为何自己不去坚持不懈?为何自己去后悔去悲哀?难道你做的非常好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当时不就应该实验一次,凭何去教育他人呢?

你王安石,应该当时就得准备重游一次。游到不悔为止!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篇2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并分析了"志"(志向)、"力"(能力)、"物"(物质条件)"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这两点虽然只是学术研究,但反映了王安石不懈创新的改革家思想作风,至今仍有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