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12-05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实用十一篇

2024-12-05 08:51:16

【#实用文#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实用十一篇#】课件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带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根据购物图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探索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顺序。在课堂中精讲多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练习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正确地进行两步式题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景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目。

教学重点:掌握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格式。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周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壮壮相约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出示情景图)

二、快乐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教师鼓励学生把所看到的说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每种食品,数量不限)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到的问题,教师根据需要可挑选几个写下来,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会非常浓厚,积极性也很高。)

(3)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应该付多少钱呢?请你帮他算一算。

a、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小组内讨论交流。

c、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分步算式解答:

3×4=12(元)12+6=18(元)

综合算式解答冒号:

3×4+6或者6+3×4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若班里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师应先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时间。

(4)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结合上面的实际情景及运算,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就的喜悦。)

(5)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的难点,师应多强调。

三、巩固练习。

解决课前(2)中提到的问题,生独立完成,师集体订正。

四、小结。

在两步混合运算中,有乘法也有减法,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五、作业。

练一练

六、板书。

小熊购物

法一:3×4=12(元)12+6=18(元)

法二:3×4+6 法三:6+3×4

=12+6 =6+12

=18(元) =18(元)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景导入使数学更加生活化,更加有趣。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际问题及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在这节课创设购买食品的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习探索知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生活真有味,数学真有趣。

2、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交流沟通,汇报展示,评价反思,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生参与率高。

不足之处:

1、练习环节应进一步优化,应在此处多做思考。

2、虽然对学生有生成性引导,但启发性语言欠佳。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重叠问题,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所以设计的重叠问题有较简单的,也有一题多法的,还有课后让学生继续研究重叠问题的实践题目,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又由于重叠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和抽象,所以设计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领会重叠问题的基本结构,并让他们借助实物图等帮助思考。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应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感知集合图形的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难点:借助直观图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2.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师: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一下这有趣的重复现象。(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初步感知重复现象。

(1)调查本班学生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的情况。

(2)游戏: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两个呼啦圈里。

问题:当有同学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作文小组时怎么站?

引出问题,学生想办法解决。

(3)说说呼啦圈里各部分学生所表示的意思。

2.自主绘图,加深理解。

课件出示:

三(1)班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的`学生情况表

数学

小明丁旭小小小强小兵小东张伟赵军

小平刘红小东于丽小史陶伟小小卢强小光

(1)提问: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有几人?参加作文课外小组的学生有几人?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学生说说理由)

师:能不能设计一幅图,把学生的姓名写在合适的位置,让我们能一眼就看出参加数学的、参加作文的和两个项目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呢?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逐步整理出简洁明了的直观图(韦恩图)。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图是一个名叫韦恩的科学家创造的。你们刚才也像科学家一样,把这个图创造出来了,真了不起!

4.读图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图中的各种信息。

5.观察图表,算法探究。

师:你们能很快地算出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列式。

6.比较图与表格,突出韦恩图的优点,肯定学生的科学创造过程。

【巩固应用】

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既……又……

8+9-2=15(人)8-2+9=15(人)

9-2+8=15(人)6+7+2=15(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日历,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会计算从哪年到哪年是几周年,从哪天到哪天是几天,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

2. 会计算周年、经过天数,会根据一些相关提示推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时间和推算星期几。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年当中都有许多节日,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节日依次写到黑板上。

1. 为什么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2. 其实这些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所以大家要牢记它们。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指导学生看日历。

随便翻开一页日历,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2. 分别在今年的日历上找到各个节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结合各个节日的特殊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用年、月、日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同学们可以随便说一个今年的日期,老师不用看日历就能推断出这一天是星期几,不信就试试。

生提问,师回答。

你们想不想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师交待方法:先算间隔时间(天数),用天数除以7,如果没有余数,即为原星期几;如果有余数,从起始的星期几往后推出余数所表示的天数。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见教材P72—练一练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二、发展性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2、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简单信息,加深对编码方法的理解。

3、掌握利用符号和数字组合编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2、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简单信息,加深对编码方法的理解。

3、掌握利用符号和数字组合编码的方法。

教材分析:

1、“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让学生明确,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体会到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4、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建议:

1、恰当把握目标。数字编码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学生只要能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掌握编码中每个数字的信息和含义。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教学。同时,启发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比如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含义,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数字编码的意义等。

3、让学生动手实践,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要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以一定的点拨、引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5

一、谈话引入课题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一张是“生”,一张是“死”,抽到“生”就可以获救,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板书:可能(不一定) 一定 不可能【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介绍学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纸箱、8个黑球、1个红球(两种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2.【猜想】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课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填在书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实践探索。

(1)【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组长负责)。

(2)【验证】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

(3)【深化认识】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该怎么办?

如果要黑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怎么办?

四、实际应用

1.试一试(1)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试一试(2):让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 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课本85页练一练)

2、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冬天会下雪),内陆地区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学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天不太冷,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说一说活动

【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把结果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自我问答: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使枯燥的知识趣味性,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之中。与此同时,也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树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在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创设“植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学生用喜欢或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学形式,喜欢体验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和全体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乐于探索,积极求知。能够用喜欢的方法学习和计算。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植过树?谁知道植树需要哪几个步骤?笑笑他们班正在植树,我们到现场去看看,检验一下你们说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2、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组有几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组三人,可以分多少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36÷3,并尝试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算式的含义,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乐。)

2、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1、因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感受集体的智慧。)

4、拓展练习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这些算式有哪些规律,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学生列出算式48÷4=12并说说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3、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可爱的朋友,这两个调皮的小家伙今天还给咱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知道他们量分别藏在那个盒子里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推理的结果:淘气、笑笑、小明分别参加了足球、航模、电脑兴趣小组中的哪一项。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可能在什么兴趣小组,并说一说理由。

2、小组内交流,让每一位同学都猜一次,都能经历一次推理、判断的过程。

3、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知道的信息记录再表格中,进行判断。

足球航模电脑

淘气

笑笑

小明

4、让学生把推理的过程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1、小明说:“我们三个人分别吃的是其中的'一种水果”。

爸爸说:“我没有吃桃子”。

妈妈说:“我没有吃葡萄,也没有吃桃子”。

它们分别吃的是哪一种水果?

葡萄草莓桃子

爸爸

妈妈

小明

爸爸吃的是:()

妈妈吃的是:()

小明吃的是:()

2、小红、小青、小芳、小丽四个人中,小青不是最高的,但比小红、小丽高;而小红又比小丽高。请在下图中标出她们的名字。

让学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做P87页第1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指导口述推理过程和结果。

4、指导学生做P87页第二题

课件出示本题情境图,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指导口述推理过程和结果。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

10、11题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课本第4至5页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4至6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识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

一把米尺、1米长的小棍、一盘卷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1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2、用米量。

(1)、教师出示一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一盘卷尺,用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校长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指名两个学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做课本练习一第4题第

1、3两小题。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5米=( )厘米200厘米=( )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米的认识和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还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作业设计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

3、5厘米+30厘米=( )厘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电线杆高8( ) (2)教室长8( ) (3)钢笔长15( ) (4)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00( ) (5)量篮球场的长度用( )作单位(6)一张课桌长1( )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10

学习内容:教材86页例7、练习二十部分练习题

学习目标:

1、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出示准备题,师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12×4200×31200×42000×3120×4

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小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

二、问题呈现:

1、出示情景图和例7。科技节到了,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三、自主互动:

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280×3=?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尝试计算。师巡视。

师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在练习本上试做,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反馈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五、质疑探究

1、生解释算法一: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乘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2、生解释算法二:把280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乘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教师:刚才大家说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是些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大家的两种算法都很好,比较着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3、师小结: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4、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六、训练达标:

1、做一做

420×6370×5130×9260×7

2、把乘得的积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3、王叔叔平均1小时能检测23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二、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用图示的方法感受到交集部分。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外婆、妈妈、女儿)

2.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3,你猜这队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教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解释一下吗?(让学生用画图来表示解释)

【生板书画画】

同学聪明活泼、思维活跃,非常喜欢发言,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成为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上一堂数学活动课—-数学广角。

(二)温故知新

1.森林运动会要开始了,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组队参加篮球赛和足球赛的情况。

出示“报名表”:

(1)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互相说说。

参加篮球赛的有几种动物?参加足球赛的呢?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参加篮球赛和参加足球赛的一共有几种动物?

(3)谁能解决这个问题:17人、16人、15人、14人。

2.现在有几种不同的答案,那么到底参加篮球赛和参加足球赛的一共有几种动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一个画图大赛,先画出你喜欢的图案,将表格中参加篮球赛、足球赛的动物写在画好的图案里。注意:怎样写才能使大家在你设计的图中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参加篮球赛、哪些是足球赛的,哪些是既参加篮球赛又足球赛的呢?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图既简单又科学。

(1)小组合作,设计出多种图案。

(2)学生上台展示设计作品,其余同学当小评委。

(3)把展示的作品放在一起,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老师也设计了一幅图案,你们也帮老师评一评好吗?【课件】

(1)课件出示:篮球赛足球赛

(2)对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看法吗?

(3)老师根据你们的建议进行了修改,课件演示两集合相交的过程。

4.观察图,看图抢答:图中告诉你什么信息?【课件】

(1)参加篮球赛的有8种。

(2)参加足球赛的有9种。

(3)3种动物是既参加篮球赛又参加足球赛的。

(4)只参加篮球赛的有5种。

(5)只参加足球赛的有6种。

(6)参加篮球赛的和参加足球赛的有14种。列式表示:8+9-3=14(种)

①追问:为什么减去3?

(因为这3种既参加篮球赛又参加足球赛,是重复的,因此要去掉。)

②还可以怎样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5+3+6=14(种)

(只参加篮球赛的5人和只参加足球赛的6人与既参加篮球赛又参加足球赛的3人,解决的是问题。)

9-3+8=14(种)

(9-3表示只参加足球赛,再加上参加篮球赛的8人,也可以得到问题。)

教师介绍:这个图是一个叫韦恩的人创造的。

5.集合图与表格比较,有什么好处?

从图中能很清楚地看出重复的部分和其它信息。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自己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1)春天到了,阳光明媚,动物王国准备举行运动会,看哪些动物来参加呢?认识它们吗?

(2)学生说说动物名称。

课件出示比赛项目:游泳、飞行。

(3)小动物们可以参加什么项目呢?学生讨论、反馈。

(4)原来这些动物有这么多本领,那就请你们来帮小动物报名吧。(把动物序号填在课本上)

(5)汇报:说说哪些动物会飞,能参加飞翔比赛,哪些动物会游泳,能参加游泳比赛。学生边说边动画演示。

点到天鹅、海鸥时,说说它们应参加什么项目,为什么?要放在哪儿?这说明两个圆圈交叉的中间部分表示什么?

动画演示:既会飞又会游泳的。

2.动画6【P110——2】文具店。

同学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运动会报名的问题,再接受一次挑战好吗?

(1)课件出示:文具店。

课件演示:文具店昨天、今天批发文具的情况。

(2)观察图,发现了什么?(两天都批发了钢笔、尺、练习本)

昨天进的货有:(略),今天进的货有(略)

(3)两天共批发多少种货?

学生列式:5+5-3=75×2-3=75-3+5=7

(4)结合动画验证算式。

3.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26人,带水果的有23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线段图学生列式:

26-10+2323-10+2626+23-10

(3)说说怎样想的?

4.动画11(集合图)

(1)看图说图意

(2)根据动画提供的素材学生列式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很好的利用了集合圈或者线段图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机动练习

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3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 w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发布时间:2023-10-28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教室里非常关键的资料,因此,我们需要精心编写适合自己授课的教案。一份经过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下面是一篇详细介绍“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的文章,相信这些见解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市场!...

  • w
    三年级数学课件热门

    发布时间:2023-11-15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第100-101页,信息窗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与学的活动...

  • w
    三年级数学课件必备九篇

    发布时间:2024-03-29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习本单元乘法的重要基础。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相比,学生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会遇到下列一些新情况: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一位数除了依次与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相乘外,还要继续与百位上的数乘,即还要进行几百乘一位数的运算。这是学生需...

  • w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发布时间:2023-11-2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角》数学教案一、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

  • w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发布时间:2023-10-27

    做为教师,编写课堂教案和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如果还没有完成的话应该要注意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好工具范文网已经为您搜罗了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认真思考本文中的启示和经验!...

  • w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热门

    发布时间:2024-04-2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经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确保教学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请查看以下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1、知道一、两位小数的含义,能初步应用,会读,会写一位小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 ...

  • w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4-01-11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教材选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让...

  • w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发布时间:2024-06-22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篇1  一学期很快过去了,...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