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势态,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长:杜红梅
副组长:耿孝寅
组员:印志静、黄亦平、各年级组长与教师。
二、具体措施:
1、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员(张薇),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除对外依照传染病法追究情况外,学校按照情节严重与否将与当月和年终奖金挂钩。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学校领导要及时下班级,收集未上课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病状况,对传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9、学校疫情报告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员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0、学校传染病疫情即时进行直报,同时由疫情报告员汇总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上备查。
一、背景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肺结核等。这些疾病在中小学校园中容易传播,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中小学校应建立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
二、目的
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中小学校在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预案,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减少疫情传播。
三、责任部门
1.学校领导班子:负责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2.教师:负责学生的健康监测和疫情防控工作。
3.学生:配合学校的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四、预防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定期开展校园卫生消毒工作,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情监测。
4.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
五、应急预案
1.发现疑似病例时,立即将病患隔离,并通知家长及时带病患前往医院就诊。
2.学校应立即启动疫情应急预案,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疫情防控工作。
3.学校应当配合卫生部门的工作,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4.疫情得到控制后,学校应及时做好后续的清洁消毒工作,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六、应急物资
1.学校应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2.学校应储备足够的医疗用品和药品,以备疫情发生时使用。
七、监督检查
学校应定期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八、附则
本预案由学校领导班子负责解释和修订。学校应定期进行预案的演练和修订,以保证预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传染病,规范突发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经济发展。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3、突发传染病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4、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突发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包括以下情况:
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5、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群控。
二、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1、应急指挥机构
由院领导组成,负责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置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重大决策。指挥机构成员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
2、日常管理组织
由感染管理科负责对突发传染病时间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3、专家委员会
由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医学检验等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调查和采取的治疗控制措施提出建议。
4、应急处理机构
临床科室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并开展临床救治。危重病人尽可能转送具备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上报所在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监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三、监测、预警与报告
1、监测
感染管理科负责开展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苗头。
2、预警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报告。
3、报告
医务人员接诊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突发传染病患者时要及时报告感染控制科。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的范围和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
四、应急响应和终止
1、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突发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2、应急响应程序
1)甲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负责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2)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的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3)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4)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传染病时间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讨论证。
5)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6)成立传染病应急专家小组
组长:
成员:
疫情期间,因诊所的特殊性,传染病是当前医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诊所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诊所感染,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
诊所成立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我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组长,总负责人:李丽
成员:王芳
职责分工:
组长,总负责人李丽:负责统筹全面工作
李丽:负责配合诊所开展传染病培训及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
王芳:负责后勤保障、物品的消毒和采购供应,及车辆的安排与组织接送传染病患者。
王芳:负责预检分诊处及传染病患者的筛查与信息登记和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李丽:负责院内传染病患者二次筛查及信息登记和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李丽为向县局和疾病防控部门的报告人,王芳为向门诊部的报告人。各区域建立相应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具体落实诊所传染病防治工作。每个科室指派专人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的监督及报告,保持与诊所疫情报告员的密切联系。
诊所感染及管理实行在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领导下负责,组织学习培训有关传染病感染知识,使护理人员都了解掌握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重大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办法,使全部医疗人员充分认识到传染病的威胁及搞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监督检查有关控制院感染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确定传染病感染管理护理重点区域
预检分诊点诊疗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等
三、事故风险描述及危险性分析
传染病事故定义
本预案传染病是指诊所范围内有可能发生的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突发性的传染病事故,如控制不及时,均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企业财产重大损失。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埃博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来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麻疹、
乙类传染病
百日咳、腥红热,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新冠肺炎等。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丙类传染病
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
四、预案
(一)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丙类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感小组组长,并不得接诊,直接向县卫健局(xxxxxx)和县疾控中心(xxxxxxx)电话上报,并联系县人民医院尽快转运至隔离病房,按照转诊流程进行转运。在等待转运期间,由预检分诊医务人员看护,限制活动范围,并与就诊人员和其他患者分开。李丽负责紧急疏散其他就诊患者,保障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王芳负责发热患者接触物及科室内环境的消毒。在上报电话未接通情况下,由总负责人动用本部车辆配送至县人民医院,车内李丽负责陪同监护发热患者,王芳负责运送车辆转出转入的消毒。接触人员全程一级防护,并及时做好自身消毒。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所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统计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五、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使用后的医疗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交供应室放入医疗废物暂存室,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诊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疫情期间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陪护、探视人员,以减低感染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主要任务:
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卫生环境和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流行性疾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
二、卫生工作管理:
1、学校卫生工作由总务主任分管,建立校、学部、班级的卫生工作管理工作体系。
2、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作为考核班级、班主任教师、学科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
3、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布置学校卫生工作,调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开展学生常见性疾病、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矫正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指导工作。
4、对卫生管理人员,按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考核标准办法进行考核。
三、卫生工作要求
1、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
2、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3、学校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并接受卫生政行部门的监督指导。
4、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得超过六小时。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
6、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学校环境的绿化、美化,不随意乱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实行卫生区划片责任制,坚持每天三小扫、每周一大扫除活动,并作好检查记录。。
7、学校环境卫生要做到天天有检查、记录,每周有评比小结。
8、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9、学校食堂要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加强营养指导,严把质量关、卫生关。
10、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学校对残疾、体弱学生,应当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11、学校要定期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对高年级女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设置卫生宣传栏。
四、表彰奖励
对在学校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者,学校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个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一、事件概况
1.1事件名称: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
1.2事件等级:一般突发事件
1.3事件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暴发
1.4事件地点:学校校园
1.5事件时间: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事件应急预案
2.1应急响应级别:一级应急响应
2.2应急响应程序:
(1)发现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后,立即通知学校卫生保健部门和相关领导,启动应急预案。
(2)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和诊断,确诊后立即通知学校全体师生及家长,并要求相关人员及时就医。
(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对学校校园进行全面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校园卫生环境。
(5)加强宣传教育,提醒师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3应急资源保障:
(1)学校卫生保健部门提供医疗资源支持,确保疑似病例得到及时诊治。
(2)学校保卫部门提供人员协助,确保校园秩序和安全。
(3)学校后勤部门提供消毒物资和设备支持,保障校园卫生环境。
2.4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启动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2)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和诊断,确诊后及时通知学校全体师生及家长,并要求相关人员及时就医。
(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加强校园卫生环境管理,进行全面消毒和通风换气。
(5)加强宣传教育,提醒师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5应急预案评估:
(1)对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应急预案执行
3.1应急预案责任人:学校卫生保健部门负责人
3.2应急预案执行程序:
(1)应急预案责任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2)全面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疑似病例得到及时隔离和诊治,密切接触者得到隔离观察。
(3)加强校园卫生环境管理,进行全面消毒和通风换气。
(4)加强宣传教育,提醒师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3应急预案执行效果评估:
(1)对应急预案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及时通报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做好后续跟踪工作,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为确保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蔓延,杜绝和减少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重大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成立重大传染病专家救治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疫情报告控制程序
临床医务人员发现重大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按《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控制程序电话上报我院公共卫生科(夜班报告院总值班)。见附件1。
三、实施措施
1、感染源的管理
(1)住院病人一旦被确诊为重大传染病应立即单间隔离(门诊病人在指定场所隔离)治疗,以便进一步治疗或转传染病院(病情允许)。
(2)病人隔离期间谢绝陪住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3)隔离病人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病人居住的房间,呼吸道传染病者需戴口罩。
2、医护人员的防护
(1)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方式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防护镜,穿防护衣等。进出隔离病房穿隔离衣,必须遵守规定的流程,如人、物进出的流程和卫生通道等。
(2)操作前后必须按手卫生规范消毒和洗手。
(3)隔离区或隔离病房设独立的医疗小组,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4)密切接触传染源者应做必要的限制性隔离,以免病原菌扩散。
3、消毒与灭菌
(1)隔离区或隔离房间的一切医疗(一次性使用)、生活用品必须单独使用,污染物品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行预消毒后方能回收、清洗、灭菌。
(2)废弃医疗、生活垃圾放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封并贴标识,专人专车回收,密封保存,焚烧处理。
(3)隔离病房设有空气净化消毒器或紫外线灯,每日酌情进行2—4次消毒,必要时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消毒。
(4)治疗台、床头桌、地面等每日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2—3次。
(5)隔离病房的门把手纱布和地垫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湿并保持湿润。
(6)病人转院或死亡后按不同病种行终末消毒(包括空气、墙面、地面、物品和运输工具等)。
四、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对传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对不同疫情指导和组织实施有效的消毒,对接触者进行隔离,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五、专业知识培训
组织专家针对不同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疫情报告等知识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六、检查、总结
疫情得到处理后,感控办要对传染病患者所接触的诊室或病房终未消毒情况进行检查采样等工作,确认处理合乎标准后,方可接纳新患者。
感控办、公共卫生科对所发生的重大传染病应急救治及处理经过进行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及漏洞,及时修改预案,以便应急预案更加完善。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了使我校和幼儿园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学校成立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机构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报告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三)检查报告流程:
班主任晨检(发现)报告校疫情报告人报告校长报告镇卫生院和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学校晨检、午检工作制度
学校坚持晨检、午检制度,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中午上课前由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教室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对社会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人民安全,特制定我院应急处理预案。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传染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2、高度敏感。始终保持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的高度敏感性,及时发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苗头事件及可疑重大传染病,并及时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理。
(二)统一领导,科学管理
1、成立应急组织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院领导及职能科长组成。
2、医疗救治专家组:由分管医疗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以及各临床资深专家组成。
3、根据突发重大传染病的范围、性质、危害程度和所需动用的资源,实行统一领导,按各专业预案实行分级响应。
4、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相关卫生技术规范,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院部制定的各项应急预案等,果断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传染病。
(三)适用范围
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水污染等突然发生的重大传染病适用本预案。
(四)报告程序
发生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急诊科或相关科室应及时上报医务科、院感科,再由医务科上报院领导,院感科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节假日期间上报院总值班。值班电话:XXX、院内:XXX
(五)启动预案
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医疗救治组专家赶赴现场指导救治,医疗救治专家应在10分钟内到位。医疗救治组成员离开城区要实行请假制度。
(六)物质保障
药剂科做好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的必要储备。
(七)善后处理
突发重大传染病结束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医疗救治组对突发重大传染病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按有关规定上报。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共39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26种)。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
4、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1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7、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结果反馈。
8、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并加盖疫情以报印章)。
9、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10、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3-04
希望这份"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能够让您对相关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规章制度是一个公司和企业的行事标准,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是享有劳动权利的保障。好的规章制度制定的时候应该有人情味儿,从关爱员工的角度出发,规章制度是不可少的。一起打造更加强大的自己吧!...
发布时间:2024-01-25
规章制度一般分为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和公约,规章制度的内容要保证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规章制度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根基,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公司里面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经过多方考虑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呈现了这篇精选的“应急管理制度”,热烈欢迎参考这些资料愿...
发布时间:2024-04-01
这里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的范文。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作为用工管理的依据,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规章制度是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保障,规章制度是指导我们进行日常工作的基本依据。如果您有兴趣建议阅读下面的文章可能会对您有所启发!...
发布时间:2023-03-29
有没有比较好的应急预案模板呢,为了保障员工安全我们制定了应急预案。应急预案需要加强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做好大会会议的应急预案,小编搜集了“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相关主题资料,现在分享给您,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发布时间:2024-03-17
公司制定规章制度必须要在全员面前公示,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可以保证企业稳步发展。规章制度帮助新入职员工懂得工作中基本的规矩,公司如何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一个难题,如何制定出一篇优秀的规章制度呢?经过周到的分析编辑为您撰写了“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制度汇编吗”,如果您在阅读本文时感到满意和收获那就是我的最...
发布时间:2024-03-26
在企业里建立规章制度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是员工必须履行的义务。公司好的规章制度才能达到好的管理效果,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本公司的实际。这篇精彩的“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制度汇编吗”好工具范文网认为绝不只是一篇普通的文章,所有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发布时间:2023-11-07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需要我们加强生态保护,避免发生灾害。应急预案需要在建立机制上下功夫形成持久化的应急管理体系,你支持应急预案是否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的多个方面,如您对此话题感到好奇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22
“传染病感染防控应急预案”不仅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针对疫情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详尽的应对措施设定。这样的全面性规划,有助于我们在面对传染病威胁时不慌不忙,提前部署,科学应对,令人信服。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