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范文十一篇)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24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范文十一篇)

2024-03-24 13:45:05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1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不经意间,被扉页中的一段文字吸引:"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在这富有诗意的文字深处,有着睿智的哲理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依靠。我作为一名青年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怎么才能找到一种轻松有效的让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快乐的教学方式呢?当我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个理论时,眼前不禁一亮,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生本教育是一个使受教育者永不后悔的理论,是能给教师学生带来快乐的一种理论,它让学生在学习上动力不断,学而不厌。而《谛听教育的春天》中"'毛估估'的智慧"、"杯子边上的智慧"、"培根"的表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毛估估的智慧,首先在于它始终坚持整体地,动势地、实在地看生命体。它不相信某一个局部的数字,比如斤数、长度等等。生命固然是可以用一些数字来刻画其某些形态的,然而生命又总是逸出在我们的刻画之外"。而我们的教育喜欢用一些显性的条目来量化生命的成长。从大处的课程标准到小处的课时目标,我们总是把太多的希望寄予教育,寄予教师,寄予教师的教,往往忽略了寄予学生的学。特别是大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放心地让他们去学,而是牵着、领着、引着。我们因此变得心力交瘁,学生因此变得负隅顽抗。

"农民比我们聪明,他们不会丝毫怀疑一个事实:小猪是自己吃东西长大的,因此不需要经自己转手,一旦明白这一点,对小猪的判断只简化为毛估估"。我们基本上不承认教育的本来面目是促使学习者的成长,这种成长依靠学习者自身。我们已习惯了要给他们的成长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眼前的成长才是我们承认的成长。比如,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从70分提到了75分,我们说他进步了,他成长了。为了这5分的提高,我们曾多次辅导他,给他布置额外的作业,曾大量机械地重复着一项作业,我们出题,孩子做题,我们批阅,孩子改错。这5分的成果里又有多少孩子的主观能动?我们不得而知。而最直接的"成果"是我们和孩子越来越远,甚至越来越对立。但是教育的现状又不得不让我们老师总是纠结于这显性的、冷冰冰的数字上。

杯子装水,原本平常,郭教授却能从中发现智慧。杯子越薄,边薄,装的水越多。边是"体",装是"用",而教学的目的如同让学生用杯子喝水,老师的教是"体",学生的学是"用",边薄水多,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老师把一切讲得通透,学生还学什么呢?所以郭教授认为,教师的角色只是"培根","我们要做的事情大大简化,而学生可做的事情则大大扩充了。所以,培根是我们进行生本教育的关键。简单地进入培根,又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基本的学习权力的关键,是教育或教学给予每个孩子的基本待遇,不给以培根,就是教育或教学的基本的失算,也是整个学习被动的直接原因。培根必须交给孩子们自己做,这又是关键的关键。"知识也好,德行也好,教师只是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悟。

所以生本的课堂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老师说得少,学生就说得多,老师做得少,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学生从中感悟了,就形成他们头脑中稳定的精神财富。一切相信学生,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老师是依托学生资源,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学生成为教育真正的主人,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精彩的舞台,这不正是教师职业意义之所在吗?

虽然对于生本教育的具体实施,我心中还是存在一些困惑和疑问,这确实需要一段调整的过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这个过程刚开始也许并不完美,但是我内心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老师要承认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很多问题学生都能够自主解决,或者是通过讨论后共同解决。"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放开手,在每节课上都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读书感悟,要求学生提的问题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我们作为老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们能把一切事情都做好,相信他们有无尽的潜力。

"生本教育"充满着无限的魅力与活力,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学习当成是一种需要,乐此不彼,焕发光彩。没有人会拒绝快乐,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力。面对快乐,学生哪有不喜欢学习的呢?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2

关于生本教育早在报刊中看到,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理想的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谛听教育的春天》是郭思乐教授的一本生本教育思想随笔,读来更印证了自己前面的激动,真正得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联想到现在学校课堂教学的迷茫,无异于一盏明灯照亮前方,迫切的学习,查阅各种有关资料,也买到了《教育走向生本》,迫不及待的翻阅,随着读的深入,就有着更多的思考。

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体现这各种新的理念,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转变中,但扪心自问我们的课堂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彻底的变化,而再生本教育中,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是口号上的,更重要的是落实在了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书中讲到: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更多地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教师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整体感悟。这些升本教育的理念及做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生本教育的实验学校,学生体现出来的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总和的高素质令人赞叹,这都是落实生本教育的结果。

这些成果的背后,不单是理念方法,包括课程设计、评价、教师培训等等,总和的、根本性的教学改革。首先是理念上的全面更新,认识上的到位,真正放心的全面依靠学生。再者是方法上的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师的培养培训。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也越来越感到我们自己的许多做法也正在体现这一些生本教育的思想。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感受生本教育成果,更坚定开展试验的决心,让我们的思想理念首先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礼。

新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大感受、小认识;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感悟。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3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粗浅的认识。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小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更看重的应该是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三、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书中“毛估估的智慧”再次阐明了尊重生命、激扬生命的观点。毛估估的智慧,讲的是聪明的农民买猪时只是通过目测来估量猪的价值,买回来后让它自由地自然地生长,长大后论斤称重。农民选择对待生命的方法对待小猪,我们教育的对象又何尝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事实恰恰相反,把自由成长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然的成长,我们有太多的不放心。所以对他们的成长我们做了太多自以为有效果的事,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太多的灌输中丧失了学习的灵性。在解决生本的自由发展和终端评价矛盾时,郭教授这样总结:“要进行广义的备考,在学习的阶段就必须学习,睡觉的时间就要睡觉。不要把整个学习阶段变成备考,如同农民不在小猪生长期间,不会为了放心而天天称重惊扰它。”同样,对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效果我们不必质疑,让学生自由地生长发展,到了收获的时节,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果实缀满枝头,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护学生思维的活跃,激扬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展,如同农民手下的小猪自然地生活、生长。

四、教育之善、善待教育。

真正的教育,表现在它关注人自身,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人的生命的天性,一切为了学生。它不会为了某种非教育的目的,而去驱遣学生。比如为了凸显分数而要学生超时运作,以损害学生为代价取得我们认为可以得到的成绩。虽然我们并没有恶意,可惜其核心只是对分数的“善意”。单独的追求分数会限制人的教育想象力。我们太注重分数,最后常常连好分数也未必得到,只得到平庸的提高。

我们要比别人更懂得教育,要研究教育的真谛,这样才能真正在教育中躬行至善。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首诗样的文章来结束我的发言。

社会意识当中习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在教育者的意识当中也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这种社会意识让一小部分人有了傲气冲天的优越感,让大多数人伤了心。

这种教育者的意识让一小部分学生有了“王候将相有种”的自信,让大多数学生丧失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

对人的积极认识与评价可以成就人,对人的消极认识和评价可以毁灭人,自然亿万年孕育的人的天性是客观的东西,当主观遇上客观,究竟该向右走,还是向左走?自然对人的孕育还在默默的继续。

她不说一句话,我们能领会吗?师本走了,生本来了,教育自然的春天还远吗?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4

读《谛听教育的春天》有感:做教育的春天的缔造者

寒假,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受益良多。

在书中,我欣赏郭教授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理解老子的思想,道总是无名的。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他也了解庄子的思想,在书中引用了他的一个寓言故事,说明生命的核心部分是不可拆解的,借以警示我们:必须把学生当作生命体来对待,要忽视其非本质的次要的缺点,而借以保护其根本的和具有发展意义的长处。

从书中,我欣赏郭教授的幽默和智慧。他把抽象的、无形的,难于理解的道理通过举例,通过类比,将我们一点一点地牵引着,走进他的思想,理解他的主张。从让学生在老师所列的数表中发现规律,编写方程和让学生观察梯形,并根据他们既有的学识经验来认识梯形的教学实践,我们清晰而深刻地认识到:

学习的基本过程是自己的理解。当前教育的真正问题在于学生缺乏自主性和不理解。严格的知识点说教阻碍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导致人们的积极性和自我实现过程,无形中侵蚀了教学质量。

因此,教育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和帮助人们独立有效地学习。从农民买用毛估估的办法小猪和让小猪自然地生活,发展为价值很高的"素质猪"的养猪方法进行类比,强调虽然教育本身是在为工业和科学的进展培养人才,但是绝不以为也用对待工业和物质生产的方法去对待生命,因为对于一个已经在灌注的课堂中丧失了学习的灵性学习者,你做得越细,他就发展得越差。只有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才能创造出他们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再创造能力。

从书中,我同意郭教授的见解。他没有一味否认高考和高考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他直面现实,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它。他将人的学习生涯分成两样:

一个是平时的学习,另一个是准备期末考试。所以我们要进行广义的备考,在学习阶段就必须学习,在睡觉的时候就要睡觉,而不是把整个学习阶段都变成备考,其实这样做已经不是备考了,是在坏考了。在学习评价方面,郭教授认为,不必太详细,这会导致人们陷入只注重细节而不注重整体的行为误区。

我们要牺牲自己对于知道学生学得如何的冲动,去除过分的清晰和明察秋毫,用来包容他们前进中的不足,和保护及激扬其向上精神。这样的见识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正确的引领。

作为一线教师,教育研究就是研究人的学习和成长规律,正如叶圣陶先生把教育视为一个生态事件一样。我们的职责是培育种子,扶植幼苗,**养分,让个体面对土壤、水分、阳光、气候等生命资源,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法则,自由生长。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走出一个误区:以为我们的整个教学思维就是细分再细分,然后对每个细分把关,抓教学就是抓项目细分的落实,以为教师做得越多,课堂上讲得越精彩,教学质量就会越高。其实这只是在包办代替,包办也就包办啦,代替却是代替不了的,这样做只是让我们的学生"形而上学",只看到了一个漂亮的空壳。

学习的基本过程是自己的悟,人的智慧和知识的拓展全在于悟,有悟才能参透精髓与规律,有悟才能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所以,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要放下身份,去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的见识,他们的需求和喜好。大家要澄清认识:

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以学生为本,并把学生当成自主的人来看待和对待,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保证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自主有效地学习。

今后,我将在教学中贯彻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学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通过我的设计和引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让他们自由地思考与实践。我将与我的同行们一起努力,使每一个课堂生机盎然,使我们的校园春色满园!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5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他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翻开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一书,就被扉页上的这番话,深深的打动着,初次读到这段话,并没有完全理解它的深刻内涵,但它的确给人留下了一种心灵的震撼,带着这样的震撼,我用心品读了这本书。

《谛听教育的春天》是郭教授的教育思想随笔集。书中用朴实的语言分享了生本的理念,传播郭教授的教育思想。书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状态。生本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强调要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既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

就化学教学而言,要学好化学就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结合实践活动体验化学无处不在,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此,化学教学中需重视几方面:首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化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其次,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亲身实践学习化学;再次,给学生化学活动的自由度,充分展示个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参与化学学习,并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才能让学生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6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不经意间,被扉页中的一段文字吸引:"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在这篇诗文中,有着睿智的哲理和对生命价智的尊重和依赖。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才能找到一种轻松有效的方式,让老师快乐,让学生快乐?当我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个理论时,眼前不禁一亮,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生本教育是一个使受教育者永不后悔的理论,是能给教师学生带来快乐的一种理论,它让学生在学***力不断,学而不厌。而《谛听教育的春天》中"'毛估估'的智慧"、"杯子边上的智慧"、"培根"的表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毛估估的智慧,首先在于它始终坚持整体地,动势地、实在地看生命体。它不相信某个地方的数字,比如斤数、长度等等。生命固然是可以用一些数字来刻画其某些形态的,然而生命又总是逸出在我们的刻画之外"。

但我们的教育喜欢用一些明确的项目来量化生命的成长。从大系的课程标准到小系的课时目标,我们总是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寄托在教师身上,寄托在教师的教学上,而往往忽略了寄托在学生身上的学习。特别是大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放心地让他们去学,而是牵着、领着、引着。

我们因此变得心力交瘁,学生因此变得负隅顽抗。

“农民比我们聪明。他们不怀疑小猪是自己吃东西长大的,所以他们不需要自己换手。一旦他们明白了这一点,他们对小猪的判断将只简化为粗略的估计。我们基本上不承认教育的本来面目是促使学***成长,这种成长依靠学***身。

我们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做很多事。我们面前的成长就是我们承认的成长。例如,一个孩子的教育分数从70提高到75。我们说他进步了,他长大了。为了提高5分,我们对他进行了多次辅导,给他布置了额外的作业,机械地重复了很多作业。我们写问题,孩子们做问题,我们复习,孩子们改正错误。

这5分的成果里又有多少孩子的主观能动?我们不得而知。而最直接的“结果”是,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甚至越来越相反。

但教育的现状不得不让我们的教师总是纠结于这个露骨而冷淡的数字。

杯子装水是正常的,但郭教授可以从中找到智慧。杯子越薄,边薄,装的水越多。边是"体",装是"用",而教学的目的如同让学生用杯子喝水,老师的教是"体",学生的学是"用",边薄水多,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

老师把一切讲得通透,学生还学什么呢?所以郭教授认为,教师的角色只是“培根”,“我们要做的事情大大简化了,学生能做的事情也大大扩展了。所以,培根是我们进行生本教育的关键。

简单地进入培根,又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基本的学***的关键,是教育或教学给予每个孩子的基本待遇,不给以培根,就是教育或教学的基本的失算,也是整个学***的直接原因。培根必须留给孩子们,这是关键。"知识也好,德行也好,教师只是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悟。

所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就是先学后学,先学后教,以学促教。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说得少,学生就会说得多,老师就会做得少。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学生才能意识到这一点,在头脑中形成稳定的精神财富。一切相信学生,高度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教是依靠学生资源,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让他们自主学习。

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大师,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精彩人生的舞台。这难道不是教师的专业意义吗?

虽然我对学生本位教育的具体实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疑虑,但确实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过程一开始可能并不完美,但我充满了信心。我们老师要承认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很多问题学生都能够自主解决,或者是通过讨论后共同解决。“学生本位教育”是要求教师放手,组织学生在每节课上自由讨论,交流阅读理解,要求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作为老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们能把一切事情都做好,相信他们有无尽的潜力。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学习看作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彼此不同,焕发着光辉。没有人会拒绝快乐,快乐的每一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力。面对快乐,学生哪有不喜欢学***?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7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读完《谛听教育的春天》,掩卷而思,郭思乐教授的话语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自觉作为一个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谛听教育的春天》文章倡导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强调儿童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主体的学生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朦胧初始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外,还需要教师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可是没有领悟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须转变角色,变教学知识的传播者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看一看,动脑思考—想一想,动手操作——摆一摆,开展实验——做一做,合作交流——说一说归纳提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操作者,实现了教师角色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根本转变。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的“角色”作用,摆正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问学生答,所谓的双边活动多以师生交流为主,有的甚至就是把“满堂灌”改为“满堂问”,结果导致学生无精打采,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而如果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自主为切入口,使学生产生内在的求知欲,提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则能把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掩卷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呢?联系我平日里上数学课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乐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会努力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学生喜欢的课堂、感兴趣的课堂,让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主动的去学习。这样,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是比任何手段都有效的。我也曾尝试过各种方法上课,事实证明,用学生提问、游戏、设计教学活动等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们往往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但如果让他们干巴巴地听讲解,一味地做习题,他们就会无精打采,学习效果也不好。其次要优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教师引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②把学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学,在学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④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为了在数学课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探索环节,有时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获得解题的方法。例如课余时间的自我探索,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更主要的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得。内容不限,具有广泛性和选择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当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生本教育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生本课堂不再靠教师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课堂成了每位学生展示的平台。在生本课堂中没有老师怒斥学生,打骂学生,惩罚学生的现象,多的是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鼓励和称赞学生。我觉得,像这样尊重、信任、依靠学生就能创造教育的奇迹。“生本”是一种理念,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在践行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们从《谛听教育的春天》一书中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吧!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在思考,“生本”就好像是我们的中医,它讲究整体,平衡和顺其自然。我们不该关注孩子生长的其中一点,而该考虑他整体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割裂一门学科,而应该综合地来看待,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该顺其自然。我想,要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能认真落实我们所学到的先进理论,都能给学生以这样自主的空间学习,那么我们的课堂又将是另一番喜人的景象。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8

在课堂上,学生要自主学习,分组交流,向全班汇报,然后上台表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依靠集体力量解决问题。从而做到一步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在潜能。

生本教育强调,“学***心部分应该是感悟,感悟会成为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高级学***要动力”。因为学生的头脑和大脑是感知和情感的海洋。生活就像草。你可以帮助它,比如为它找到一块土地,但是你永远不能代替它成长。

我们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没有人意识到所有的教育都是低效或无效的。只有给孩子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去悟、去学,才能形成更高级的智慧品质。

只有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才能产生儿童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儿童的再创造能力。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免费的教室,让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在这里碰撞和闪烁。

让我们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迎接教育的春天!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9

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也许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可它成为我们的教育思想了吗?它体现为我们的教育行为了吗?郭思乐生本教育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申出“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揭示了教育的真本。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性,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生本教育的目标“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其目的是“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体现”。强调不能压抑、控制人的自然生命。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和智慧价值。一反“超越生命,超越人的自我发展的追求”的教育。

杯子装水,原本平常,郭教授却能从中发现智慧。杯子越薄,边薄,装的水越多。边是“体”,装是“用”,而教学的目的如同让学生用杯子喝水,老师的教是“体”,学生的学是“用”,边薄水多,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老师把一切讲得通透,学生还学什么呢?所以郭教授认为,教师的角色只是“培根”,知识也好,德行也好,教师只是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悟。所以生本的课堂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老师说得少,学生就说得多,老师做得少,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学生从中感悟了,就形成他们头脑中稳定的精神财富。一切相信学生,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老师是依托学生资源,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学生成为教育真正的主人,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精彩的舞台,这不正是教师职业意义之所在吗?

生本教育强调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怒放。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就是生本教育体系。它正如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生本课堂强调把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在积极性都以成为教师的教学所用,以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生本是一种理念,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在践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样的困惑,就让我们从《谛听教育的春天》一书中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吧。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10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知道孩子的智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读完《谛听教育的春天》,让我自觉作为一个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谛听教育的春天》倡导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强调儿童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主体的学生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朦胧初始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外,还需要教师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可是没有领悟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须转变角色,变教学知识的传播者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看一看,动脑思考—想一想,动手操作——摆一摆,开展实验——做一做,合作交流——说一说归纳提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操作者,实现了教师角色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根本转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的“角色”作用,摆正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问学生答,所谓的双边活动多以师生交流为主,有的甚至就是把“满堂灌”改为“满堂问”,结果导致学生无精打采,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而如果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自主为切入口,使学生产生内在的求知欲,提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则能把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联系我平日里上数学课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乐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会尽我所能把我的课堂建设成一个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班级,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主动学习。

这样,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是比任何手段都有效的。我也曾尝试过各种方法上课,事实证明,用学生提问、游戏、设计教学活动等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们往往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但是如果让他们听讲解,盲目练习,他们就会无精打采,学习效果差。其次要优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教师引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②把学的时间还给学生。如果老师多说些话,无疑会占用学生的时间。 将时间返还给学生是让他们学习更多,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学习知识。

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在思考,“生本”就好像是我们的中医,它讲究整体,平衡和顺其自然。我们不该关注孩子生长的其中一点,而该考虑他整体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割裂一门学科,而应该综合地来看待,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该顺其自然。我想,要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能认真落实我们所学到的先进理论,都能给学生以这样自主的空间学习,那么我们的课堂又将是另一番喜人的景象。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篇11

寒假,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受益良多。

在书中,我领略了郭教授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读懂了老子的思想: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他也了解庄子的思想,在书中引用了他的一个寓言故事,说明生命的核心部分是不可拆解的,借以警示我们:必须把学生当作生命体来对待,要忽视其非本质的次要的缺点,而借以保护其根本的和具有发展意义的长处。

从书中,我欣赏了郭教授幽默和睿智。他把抽象的、无形的,难于理解的道理通过举例,通过类比,将我们一点一点地牵引着,走进他的思想,理解他的主张。从让学生在老师所列的数表中发现规律,编写方程和让学生观察梯形,并根据他们既有的学识经验来认识梯形的教学实践,我们清晰而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基本过程是自己的悟,当下教育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学生缺少自主性,无悟可言。严密的知识点的说教妨碍了人的创造精神,导致了人的积极性和自悟的过程,并无形地销蚀了教学质量。

所以,教育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帮助人的最大限度地自主有效的学习。从农民买用毛估估的办法小猪和让小猪自然地生活,发展为价值很高的"素质猪"的养猪方法进行类比,强调虽然教育本身是在为工业和科学的进展培养人才,但是绝不以为也用对待工业和物质生产的方法去对待生命,因为对于一个已经在灌注的课堂中丧失了学习的灵性学习者,你做得越细,他就发展得越差。只有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才能产生他们的创造,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再创造的能力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从书里,我认同了郭教授真知灼见。他没有一味地否定中考和高考给当今教育造成的`影响,他正视它,并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他将人的学习生涯分成两样:一是平时的学习,二是到终端年级备考。所以我们要进行广义的备考,在学习阶段就必须学习,在睡觉的时候就要睡觉,而不是把整个学习阶段都变成备考,其实这样做已经不是备考了,是在坏考了。在学习评价上,郭教授认为不必过细,过细就会使人陷入只重细节不重整体的行为误区。我们要牺牲自己对于知道学生学得如何的冲动,去除过分的清晰和明察秋毫,用来包容他们前进中的不足,和保护及激扬其向上精神。这样的见识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正确的引领。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研究教育就是研究人的学习规律和生长法则,就如叶圣陶先生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生态事件。我们的职责是培育种子,扶植幼苗,供应养分,让个体面对土壤、水分、阳光、气候等生命资源,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法则,自由生长。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走出一个误区:以为我们的整个教学思维就是细分再细分,然后对每个细分把关,抓教学就是抓项目细分的落实,以为教师做得越多,课堂上讲得越精彩,教学质量就会越高。其实这只是在包办代替,包办也就包办啦,代替却是代替不了的,这样做只是让我们的学生"形而上学",只看到了一个漂亮的空壳。学习的基本过程是自己的悟,人的智慧和知识的拓展全在于悟,有悟才能参透精髓与规律,有悟才能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所以,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要放下身份,去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的见识,他们的需求和喜好。大家要澄清认识: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以学生为本,并把学生当成自主的人来看待和对待,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保证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自主有效地学习。

今后,我将在教学中贯彻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学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通过我的设计和引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让他们自由地思考与实践。我将与我的同行们一起努力,使每一个课堂生机盎然,使我们的校园春色满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春天读后感(集合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01-13

    很快就能欣赏到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春天读后感”,读完作者的作品后会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感谢您阅读本文,将心中所思转化为了文字。...

  • w
    美的教育读后感(精华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你感觉对写作品读后感毫无头绪吗?当我们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突然受到了启发。 读后感是您表达与书籍互动的途径,本文将带您通过多种分析角度全面探究“美的教育读后感”。...

  • w
    生命教育读后感模板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03-01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写出让人满意的读后感?读完作品之后,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 在读完书后,我们应该好好去总结和归纳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为了解答您的疑惑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权威的“生命教育读后感”,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建议!...

  • w
    美丽的乔读后感(范文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1-23

    如今笔者特别为大家搜罗了一篇与“美丽的乔读后感”相关的文章,诚期愿此内容相对你有所裨益。读书就像进食一样,要从容细嚼慢咽,才能品尝出其中的美味。读完作者的作品后,确实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读后感是对自我阅读和思考能力锻炼的见证,也能提升自我思维的力量。...

  • w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必备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02-20

    原本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阅读可以利用书中的知识来应对困扰,读完作品后的感觉实在是令人感到心灵得到抚慰,而且触动我的层面真的有很多。你知道写读后感的关键是什么吗?如果你对"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感兴趣,我推荐你阅读这篇网络文章。...

  • w
    父母读后感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03-30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下“父母读后感”的相关信息,如果你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你肯定也会被其文采征服。我们在读了其中一本名著后,把自己的领会写下来,方便自己接下来的思考,读后感需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吗?我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在您的生活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 w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范文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1-07

    我们被生活方式所桎梏,以为自己唯一接触过的生活、唯一触手摸到过的生活,就是终极答案。”我们出了大学的门,挤进了人才市场,从人才市场挤到某张办公桌前,一旦习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就基本停止了思考,放弃了对生命形态的选择,半生只活在一天里。我们懦弱又慵懒地把自己交给所谓安全感,在自认为安全的生活方式中消磨...

  • w
    红日读后感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有没有写好作品读后感的诀窍呢?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我收获颇丰。 阅读一本书并写读后感,是对文字的深入思考与理解,您可以在以下资料中获得与您所需相关的“红日读后感”资料。...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