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五篇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20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五篇

2024-03-20 08:09:04

【#实用文#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五篇#】想要深入了解“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的人不妨继续阅读下文,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并让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读完作品,我们能学到许多。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我们肯定会有所感悟,这时要用读后感写下来。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1】

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陶公职业理想,也是陶公的终身追求。他从投身教育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把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始终作为一项事业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但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只是把她当作了谋生的手段。所以,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强大的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我们多教师都能像陶公那样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该是如何的一片灿烂呀!做教师的要有教育情怀。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2】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初为人师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复杂的脑-体复合工作。

为了上好那每一堂课,就需花费一倍、两倍、甚至数倍的时间来准备。在课堂上,我用最大的热情去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几课下来,早已是身疲力尽,咽喉肿痛,但只要上课铃一响,又会以十足的劲头再次迈入课堂。

因为在课堂上,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更因为当看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想到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时,我惟有真心地去爱、无私地去奉献才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无怨,我无悔。

我国教育的发展确实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应该为教育做出什么贡献?

一、奉献专业的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一桶水。”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跟一般的专家不一样,他需要的知识,并非某一个方面,而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几乎无所不包的。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就会紧缺;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这样的老师能深深地吸引和被学生喜爱。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他们欢迎百科全书式的教师。

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它总是采集知识的花粉,酿成甜美的蜂蜜。

当然,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应该有经历有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善于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反思。当一节课讲完后自己考虑一下,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是一个教师完善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那些实践中的火花,是最有价值的。一件事,今天的成功,怎么做,你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感受?

出现了一个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遇到挫折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很多新鲜的材料和思想,指导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

“实践出真知”,不要小看了这些教学反思,知识经验都是靠点点滴滴积累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奉献“母亲”般的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隋”。

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例如:

学校发了一张“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表”,共有十项,这十项达标就能评上“三好”学生,我班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放学后悄悄地来找我,红着脸低声说:“老师,我很想当一名三好学生。”原来这位同学劳动没达标,想找老师高抬贵手。

我严肃地说:“不行。你在其它方面都达到了标准,而且你做得很好。老师认为你可以热爱劳动。

”从此,他每次劳动都积极肯干,在家里也能主动做家务活。我激动地在热爱劳动这一项为他写上达标两字。他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他们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的水只有渗透进爱的蜜里,才能成为爱的露珠。

2.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放在学生身上。

尊重学生个性,要充分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这样,就建立了民主、平等、密切、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热爱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转化“问题生”。“闪光点”即优点、长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问题生”绝不例外。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要你仔细观察,你最终会从沙子里得到金子。转化“问题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告状、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

孔子说“有教无类”,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可以教好的。

总之,师爱是激励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老师和学生就能真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护学生是教师投身教育、办好教育的动力。我希望每个教育者都能给他的学生无私的爱

三、奉献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这无不体现教师要甘于奉献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时时刻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1 、思想品质修养

对教师的第一要求是思想素质。从思想上来说,教师坚定的政治方向,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热爱,会影响到学生政治上的进取精神,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从工作上来说,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会感染学生,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形成顽强、刻苦的学习态度。

教师应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德”为本以“德”为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地奉献,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2、行为规范修养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教师的劳动就是通过自身的各种行为来影响学生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一工作特点,教师的言行才受到最广泛的关注,才能产生最具感染力的力量。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

“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良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注视着,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都要严肃认真,使自己的行为举止更加高尚纯洁,语言更加尽善尽美,真正显示出师表风范。实践证明:

只有当教师自身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及其家长乃至社会的尊重,从而得到最广泛的支持,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3 、能力素质修养

教师是社会身先士卒的典范,具有让世人敬仰的品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从工作特殊性上来看,班主任要完成教育任务,不仅要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往,而且要与全社会不同岗位、不同家庭的家长们保持联系。另一方面,在现代教育中,学生行为不稳定,新情况层出不穷。

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更为迫切和重要。班主任对班级应实行多要素、多层次的管理,通过声音语言和行为语言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断提高在人文社会中的交流沟通能力等,构成班主任能力素质的具体元素。班主任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评价学生,与学生交流时要时用规范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表情,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获得愉快的享受,在获得他人的帮助和为他人服务的交往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4、语言艺术修养

口头交流是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语言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语言——这是触摸到人性最细微特点的最精致的工具,善于运用语言是一门伟大的艺术,语言可用来塑造心灵的美,也可以使人心灵丑陋不堪。

让我们掌握好这把刀具吧!”作为班主任,应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正确、合理、恰当的语言影响与带动学生,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威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含蓄或直接,尽量做到重点。

评价学生时多赞扬少批评,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手段,用不同的方式来宽容和安抚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活泼可爱的一面,让他们获得学校教育的快乐。

5、心理素质修养

素质教育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犯错误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存在着心理、个性、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认知和行为发展水平的差异。因而,其错误行为的表现方式也不相同,有的一错再错,屡教不改。

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显示出急躁的情绪,表现为缺乏细心、耐心和信心,轻则讥讽谩骂,重则罚站罚跑。殊不知,采用“硬碰硬”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发生冲突,不但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还会恶化师生关系,影响班集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当教师发脾气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克制情绪,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与方法,或多想些发怒的害处,借鉴前人的教训,使怒气烟消云散。

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操之过急,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深入了解,透过事件的表面看到背后的原因,给学生多一份宽容,可以采取冷处理方法即等学生心情平静下来,再找他谈话或让他自己反思检查。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正确评价学生,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的价值取向,形成宽容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信、乐观、豁达的情趣,升华自己的情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流平台。

这不仅能让学生快乐、真诚,更能体现教育者的风范。

四、奉献青春和时间。

“一年之计莫如数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说明教育者要为教育付出毕生的精力,故教师只有甘于奉献青春和时间,全身心投入,坚持长期耐心细致的艰苦工作,我国的教育才能更辉煌。

新时代的人民教育者如果能秉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相信我国的教育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样迈上一个新的领域。

2012。5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3】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在陶行知爷爷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使我启迪很深,有的深深地打动了我,还有的让我懂得了人世间的各种道理。体会到陶行知爷爷那高尚、纯洁的品质和治学的艰辛。而最打动我的,是陶行知爷爷那勤俭节约的美德。

陶行知小时候很懂事,为了给家里省钱,就算母亲剃的头再不好,他还是顺从地让母亲给他剃。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读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金钱,认为家里我是父母的独苗,什么事情都得听我的。看到路边摊上有好吃的,就认了命要买,说什么也不听,但买回家以后,又觉得不好吃,怕爸爸妈妈批评,便送给太太吃,家人还夸我懂事;有的时候,看到一些喜欢的玩具就要买,但买回来后又不玩了;还有的时候,看到超市里一个个好吃的,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买,不给买就撒娇,甚至哭闹,买了之后,觉得不好吃,就一直搁在那儿。一次,我去鞋服店里买鞋子,家里已经有合脚的球鞋五六双,但我就是要买。看着这些琳琅满目、款式多样的鞋子,我恨不得全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所有的鞋子都试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欢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买,他不肯,还说这个价格太贵,而且家里已经有几双了,再买是浪费。“我不要,我今天就买定它了!”我肯定地说。经过我的一再要求,爸爸只好买下了这双鞋子。买完鞋我还不罢休,又要买衣服、裤子,而且一买就是两三件。回到家,我天天只穿新买的,以前旧的都不理不睬。长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时妈妈就心疼地说:“唉!买这么多鞋也不穿,还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当时听了没什么感觉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心里觉得很愧疚,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的呀!他们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爷爷从小就很懂事,很勤俭节约,而我就这样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真是不应该啊!

陶行知爷爷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话都激励着我们。我不仅要学习陶行知爷爷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要学习他其他优秀的美德,争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4】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读着陶行知先生感受着他纯朴而又精深的理论,更让我震撼的是,像这样“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论,其实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出来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成就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通过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惊醒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人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成人再成才”,都是将对人才的品德培养放在第一位的,而作为教师,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陶行知先生正是以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了一代后人。

陶行知先生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他教学、做人的准则。他对“求真、做真人”的要求一是要求知,学真本领,探求真理,为真理献身;二是要具有真善美的人格,做高尚的人;三是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应做人中人,以人民利益为至高。而这些要求无论现在还是今后都不会过时。

人们常说,“经师不多,人师难找”。陶行知先生则既为经师,又为人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有理想,有远见,有办法,有才干。在最苦、最累、最难办的乡村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平民教育战线上,一干就是三十年,一干就是一辈子,办成了常人所办不成的事,干出了一番前所未有的大事,真正走出了一条“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之路。为了办学,他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缩衣节食,身上连替换的衣服都没有,还把他当参政员所得的数目可观的车马费都全数捐给学校。身为校长却连一般民房都不租,而是住在一座旧碉堡里。他虽直接耳濡目染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却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对内他孝敬父母,爱护妻儿;对外礼待他人,不负他人;即使到了国外,他也被公认是一个“最中国气”的留学生和讲学者。陶先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坚守了作为一个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如此的高尚品德,怎不令我们仰慕、钦佩!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在教育事业上满怀热诚,在教育思想上极富创见,在教育实践上勇于探索,对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5】

江苏省陶研会第七届“行知杯”参评**封面

**编号:(评委填写)

4、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

a: 这意味着大米不甜,但大米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发生变化,变甜。

a: ①大家不要随地乱扔果皮,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保护好周围环境。② 努力做环保的小卫士,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

摘要:陶行知这个名字几乎为每一位教育家所熟知。陶行知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斗士、爱国主义者,中国救民会和中国民主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可是,大多数教师只知其名,不知其人,不明其说。虽然我们知道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但我们对他的教育思想却不是很了解。

通过阅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我不仅更加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还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教学,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将减少三分之一。关键字:教育、教学、生活、理论、实践

3、我们在水中发现了什么微生物呢?(p18)正文:

3、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当米粉遇上碘时,颜色变蓝。这种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大米和淀粉的新物质。近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走近陶行知:

教师读本》,感慨颇多。对照自己三年的教学生涯,真是觉得非常惭愧。正如书中序论所说: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应该有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打开这本书,很多的语句让我觉得震撼。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生活即教育”“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些都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写照,耐人寻味。

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和启发:1、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对孩子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校园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活中;2、“教学做合一”;3、不仅教知识,更要教学做人。

5个。在咀嚼米饭的过程中,米饭有甜味。上面说什么?

一、“生活教育”的思想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联系学生的生命体验,走进生活,贴近生活。陶行知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他是我国教育理论的先驱者。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更是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甚至还有专家认为,“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虽然这句话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认同,但是,足以看出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5个。月球在环隙变化过程中的各种形状称为月相。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而发生的。它实际上是人们从太阳照射的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一部分。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出一个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不以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不以生活为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这些死人构成的世界是“死世界”。教学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产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也正与素质教育下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不谋而合。其次,生活教育理论也有力的抨击了当代教育的片面性,偏重于“生学准备”的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使学生远离了生活。

2、物质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陶先生总是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把生活看作一个整体,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人们的生活是一个整体,教育和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教育要走出课堂和书本,关注社会生活。

以生命为中心的教育不仅活跃了书本知识,而且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吸收了社会生活中的综合知识,从而获得了思想精神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国家发展、科技成果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学生不仅开阔眼界,书中的知识生动活泼,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和学习。课后指导学生开展自编自导自演艺术节目等多种活动,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周密的安排。

二、“教学做合一”的观点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

“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

教学做都是为了一件事,而且要把这件事做得又好又省(有任务、有目标)。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我们就要怎么学,做事怎么学我们就要怎么教。学生叠被子我们就要教学生掌握叠被子的方法,学生要在叠被子时用到什么工具我们就要教学生使用什么工具,学生在叠被子时如何思考我们就要如何正确示范思考。

简言之,教育依赖生活,生活教育是教与学的结合。老师示范做**,学生知道老师即是做又是学,同时也是教。学生做**,**做得越来越好了,学生即是做也是学,同时也是教。

老师教学生如何学得更好,学生学习如何做得更好。就是做什么事就学什么方法,学什么方法就要教什么方法。所以教学做合一的关键是在“做”,教学做合一也是做学教合一,我们要想获得全人类的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教学做合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指出: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他主张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教学生做人。

他要求教师第一要有真知灼见,不要有偏见;第二要敢说真话,不说假话。现在,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评估、评议和检查,我们的老师必须填写各种各样的**和书籍,在桌面上做文章。一些学校为了所谓的荣誉,不让“差生”参加公开课,不让参加跳绳、踢毽子的检查,而让别班的学生顶替、撒谎,举不胜举啊!

教育做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当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只是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我们每天去学***的知识,但只有我们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这句话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去做一个真正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做其他一切的基础。

“真”是教育的内涵、“真”是学校的根本、“真”是社会的期盼。“真”比一切都重要。:“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小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明礼诚信,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职,不弄虚作假。以诚信取人,以真诚育人。老师是学生的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师德的求“真”是教育对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的是真道,不是伪道;授的是正业,不是歪业;解的是真惑,不是假惑。

这样,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始终贯彻一个“真”字,要真心诚意地教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大爱大德,先知先觉,他的话,山高水长,春风化雨,细细品味,我是震撼,是崇敬,他倾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提出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陶行知,不能不学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后人学***辉榜样,我们要做行知路上的后来人,以陶行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精神去切实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一定能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周德藩等编;;《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

2.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读后感陶行知精选(7篇)

    发布时间:2024-03-18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坚定的教育理念。为了贯彻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北师大历史教研组展开了对《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的读后感分享。通过阅读与分享,我们感受到,环境改变仍未使经典文章褪去鲜艳色彩,掩卷沉思,受益颇多。首先,李卓敏老师就“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

  • w
    陶行知的名言

    发布时间:2023-10-25

    陶行知: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你关注类似的句子吗?好工具范文网现在向你推荐陶行知的名言,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 w
    陶行知的名言优选

    发布时间:2023-11-25

    "教育就是教人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人,这也意味着教人成为一个优秀的国民。""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都熟悉名人的名言,这些名言可以引导我们的思想并激发我们的行动力。您是否正在寻找一些关于教育的名言呢?“全新的阅读体验尽在陶行知的名言知识合集我们为您提供”,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句子能够启发和引导您!"...

  • w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汇总

    发布时间:2023-10-23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这时候写一个详细的心得体会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心得体会无论好坏都是自己经历的宝贵财富。发现了一篇关于“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的网络文章非常值得一读,请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篇文章会给您一些启示!...

  • w
    湘行散记沈从文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1-04

       1.小地方的光、色、习惯、观念,人的好处同坏处。凡接触到它时,无一不使你十分感动。便是那点愚蠢、狡猾,也仿佛使你城市中人非原谅他们不可。不是有人常常问到我们如何就会写小说吗?倘若许我真真实实的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   2.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真带点儿惊讶,当我读到生...

  • w
    浪子读后感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在阅读作者的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可以促进我们对于作品的思考和理解,这篇文章将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浪子读后感”的内涵和含义,愿知识给您带来成长欢迎借鉴!...

  • w
    美文读后感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15

    希望这份"美文读后感"能够为您缓解对相关问题的困惑,读了作品后,我们可能会对某些情节产生疑惑。 读后感是对阅读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写好作品的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谢谢您的阅读希望您将此页收藏!...

  • w
    简爱读后感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21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简.爱》这本书,它写的是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与不公平命运抗争的故事。  主人公简.爱是不幸的,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的舅舅也过早逝世了。她初涉人世,便过着寄人篱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生活。但苦难磨炼了她的意志,使她养成了坚毅倔强、外柔内刚的性格。  小说中,简与男主人罗...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