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2024球状闪电读后感范例八篇

球状闪电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14

2024球状闪电读后感范例八篇

2024-03-14 13:54:04

【#实用文# #2024球状闪电读后感范例八篇#】细心选题编辑为您带来“球状闪电读后感”,我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在我们看完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心里会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 在读书时,应立即记下重要的中心思想,并在读后感中体现出来。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1

这本书是最近搬家过程中发现的,以前没读过的书都被我搬到新书架上,等着一本本的读完。

一天,准确的说是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有空就看的状态一口气读完的。

刘慈欣的三体,我之前读过也写过,觉得这个人太牛了,靠自己的想象力创建了一个宏伟的宇宙视觉的体系。这本球状闪电,目录前有这么一句话“本书中对球状闪电特性和行为描写均已真是历史记录为依据”这才是你看完后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是虚构的,然而有那么真实。我一直都说矛盾同时存在的都是厉害的,虚构和真实同时存在的感受,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厉害。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在15岁生日之夜,遇到球形闪电,父母意外双亡开始的。球形闪电在一瞬间穿过书柜,冰箱把父母变成灰,而书柜和冰箱甚至父母坐过的凳子都是完好无损的,而冰箱里面的生的事物都熟了,而主角陈博士的贴身衣服被烧成灰,而身体无恙,一切就从这种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开始。

从此,陈博士开始追逐球形闪电的真相。学气象,发现其实要学电磁学和物理,发现要建立模型,更该学的是数学。一个大学生,没有那个年纪的生活,只泡在图书馆学这些艰深枯燥的理科。书里的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个情景的描述都很有深意,也很有用,是很多后续的伏笔。

印象深刻的就是:图书馆中的姑娘最后和陈博士结婚了。多年后回到房子中,发现了家中没有那么多的灰,以及一半黑一半白的头发,揭露了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是以一种宏状态存在,活在另一个肉眼不可见的云状态,只有有任何“观察者”云塌陷,人消失。包括后来陈博士的导师张彬的手稿有已故妻子的笔迹,甚至陈博士的墓碑上有最终捕捉“弦”并且产生聚变的关键公式,都是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给活着的人的提示。

这还不算完,更妙的是最后林云在镜湖上以云状态陈述自己对武器的疯狂心理,以及丁仪看到的林云和核基地被球形闪电武器无差别击中的孩子们的照片,还有最最最后花瓶中偶尔出现的蓝色玫瑰几乎是从头到尾的贯串,让你不断的不断地觉得球形闪电的神一样的存在。

还有一点就是球形闪电的整个书中的递进式的展现过程,层层深入,一层层剥开真相,真的老牛了。一开始的陈博士的谜团,然后张彬导师的忠告告诉没有希望,然后遇到林云,一切开始全力的研究,最后利用home的网络让2000台计算机帮忙计算公式,被发现,陷入僵局,又被一个留言带到西伯利亚,展开更深一层的解密,就是三十年的庞大研究,结果就还是失败,制造出27次球状闪电,但参数无一次一样甚至没有任何规律,无法复现。一丁点的希望之火被冷水浇灭。

就当陷入绝望,陈博士突然想到灯一直在,只是没电,所有没光,悟出了实际球形闪电是一种不常规的结构,根本不需要制作,因为一直都存在,重点应该想怎么找到它发现它。然后就是了捕捉球形闪电,而认识了物理狂人丁仪,后面捕捉并且看到,到制作成武器……每一步都是递进递进递进,抽丝剥茧欲罢不能,这个结构真的是写的太牛了。

特别赞的一本书,强力推荐。好看。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2

刘慈欣是我国科幻小说界的泰坦之星,他的系列小说《三体》风靡全球,并成为亚洲第一名获得雨果奖的作者。他的作品恢弘大气,想象绚丽,既注意极端空灵与厚重现实的结合。而《球状闪电》就是一本无比精彩的小说。

在一个离奇的雨夜,一个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的视野。他的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厉,像是一个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埙。当鬼魂奏完乐曲,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带走了他的父母,将其变成了灰烬。之后,一个不知多少“恐怖”的未来降临……

刘慈欣作品的节奏很紧张,情节十分吸引人,有暴力、战争、死亡等等。想想便心感兴趣,想象奇特,漫无边际,汪洋恣肆,像极了豪放的庄子。

刘慈欣对武器亦有一种天生的爱好,对我们这种热爱铁血军旅的人来说,无疑是十分客气的首选之书。进入了他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激情。

在那个夜晚,少年的命运被彻底的改变,他将毕生的`心血去投入到研究球状闪电,而他的艰辛付出,亦成就了那祖国生存与灭亡的终极武器。它不仅改变了祖国的颜色,更让整个宇宙为之动容。

陈博士就是那位少年,他为了解开这个未解之谜,心里对父母死的伤痛化为了探索的力量,无时无刻都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终于,在丁仪博士的引导下,他们一同解开了这个自然界神奇力量的结晶,并且,为保护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就了一代英雄传奇。

我十分感叹,他们一起同心协力,不畏惧死亡的勇气,更让我明白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一真理。相信你读罢,欲罢不能。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3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类苦于渺小而毁于自大;“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科幻之翼,我们脱离卑微琐碎的庸常生活,又以更宏大广阔的视野反思自身。刘慈欣的《球状闪电》就以不长的篇幅折射出多重光芒: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瑰丽隽永的理想主义和大气磅礴的史诗风格,令我沉醉,也带我飞翔。

科幻之翼

《球状闪电》的创作缘起是刘慈欣亲眼目睹了“球状闪电”,并在同年阅读了两本克拉克的科幻小说,奠定了他的科幻理念: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事物或世界。刘慈欣创造了“球状闪电”,这种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的事物反而有很强的吸引力。

书中有一段话至少出现了两次,“我们都是凡人,虽然我们用超过凡人的努力去探寻,可我们还是凡人,只能在基础理论提供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像步入没有空气的虚空一样,但在这个框架中,我们什么也推演不出来”,球状闪电俨然成了一个谜,大量的数学推演和实验都无法破解它,吸引了许多人献出生命……但世上总有一些超越凡俗的人,能把所有人都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大概就是想象力高于知识的体现:知识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想象力是灵动的、有穿透力的;想象是灵魂,而知识只是作者构架和描述自己的想象的工具。通过常识、通过知识,我们读者去理解作者的科学想象,领略又一个世界,并触及作者的精神和思想,以此反思生活,观照内心。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4

球状闪电中大刘展现了其一贯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深厚的科学功底,巨大的宏原子,受到观察就立马坍塌的量子态,概率云,宏原子的核聚变,而其这些奇妙的构思还必须尽可能的符合科学现实。

从故事架构,人物刻画和文笔上,这一篇也十分精彩。从主角的父母离奇死亡到其研究球状闪电,直到一层层揭开球状闪电的面纱,整个故事伏笔重重,一环扣一环,让人开始了就停不下来。而人物刻画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林云了,命运没有给予她女孩子从小应该得到的爱,让她因为母爱的缺失而误入歧途。她和主角一样,都是在疯狂想要为亲人的死亡寻求报复的同时迷失了自我,迷恋上了危险的球状闪电。就像那位为王妃建造陵墓的皇帝一样,最终本末倒置把王妃的棺木搬出了陵墓。但同样作为一个女孩子,我是十分喜欢并且十分心疼林云的,她美丽、博学,而且具有大多数女生不具有的杀伐果断。在文笔上,大刘在本书中的许多描写都非常具有诗意和美感,还记得大刘用弦舞来描述原子核的扭动,多美!

当然本书中最让我震撼的还是和三体一样,那就是大刘对人心的把握。看大刘的书时仿佛开了上帝视角去观察人物角色的内心一般,极其真实,令人细思极恐。如核电站是否使用球状闪电那一段,还有林云违抗命令强行要进行宏原子核聚变那段杜少将打电话给林峰将军那段。还有许多地方大刘从宏观角度进行的哲学思考和辨析也为本书增色不少。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5

“黄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但我们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当林云低声吟唱着这样的诗歌,坍塌成一道道难以言喻的粒子流,最终逐渐透明,直至她归于无法观测的虚空中。我情不自禁地去想,到底是哪个选择使她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甘愿得到自我毁灭的结局。但是回想起来,那并不是一个选择,无论是陈博士,丁仪,还是林云,都做过了太多的选择,人生的选择有太多太多,很少有人能知晓哪个选择会如此沉重和伟大,以至于能够决定我们的一生。

但其实答案也是很简单的,大刘在故事的开头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就在还是十四岁时的陈博士和他的父母遇到球状闪电的那个夜晚,就是他的父亲母亲第一次向他阐释人生的真相:人生就像戈壁里的蜡烛火苗,脆弱而飘忽不定,但当你迷上一样东西,你就拥有了美妙的人生。随后陈博士的父母用生命使他迷上了一样东西,也使陈博士成为了陈博士,使他拥有了美妙的人生。

这其实是刘慈欣问过的最具有人文关怀的问题:我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我?他的回答却又是传统的:是我们的爱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国,我们的老师对年青的我们启蒙,给予我们世界和目标。陈博士的父母用生命来向儿时的陈博士展示球状闪电的神奇,一如张彬被自己的爱人所启示一样,他们被自然的伟力所震慑,但也从此拥抱了信仰,拥抱了新生,也拥抱了孤独。

可大多数人和陈博士是不一样的,他是异类和怪胎的具体表现,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见过自然无可比拟的伟力,正如当戴琳在一片寂静中寻问他的追求时所说的,他对于大多数人是不可理喻的。人当然不能简单的被分为两种,刘慈欣的重点也不在此处,他想说的是还有一种人,他们既和大部分人不一样,也和陈博士张彬是不一样的。代表就是林云,一个初见身着白衣的美丽姑娘,看上去圣洁,柔弱,却超越了一切力量。

初见,陈博士便无法自抑地喜欢上了林云,夏夜灿烂的星海下,他随着林云一起吟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所没有的珍奇。”

我想那时的陈博士应该是以为找到了同类的,他知道自己是追梦者,哪怕南天门永不出现,他自认为也不会停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喜欢孤独,这是第一次,在他踏上人际罕至的道路以后,他得到了完完全全的鼓励。但现实是无比残忍的,林云确实也是一个追梦者,可追梦者与追梦者之间,也是不同的。自然的伟力固然神奇拥有魅力,但还有一种信念,超越了它。

聪明的读者读到这里就应该知道刘慈欣想说什么了,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思想太传统了,甚至是些滥觞,但是传统却不代表没有力量,或许在大刘写作的目的中,本来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为这股铿锵有力的传统张目,是什么样的传统能使如此多的人们坚守(我本来第一时间想写荒废,但仔细想来这是我对于他们精神的极端不尊重)一生。

在旷阔的荒野上,被冰雪所覆盖的漫长岁月里,一群科学家寻找球状闪电,他们口里念着梦想,光荣,苏维埃,直至这个大帝国崩溃,却还守着他们最后的成果。在茂密的丛林中,无法逃避如影随形的嗡鸣蜂声中,青春和美丽依旧的母亲坚持着接通了军队的通讯,不久,她不再是母亲,也不再美丽。战争的阴云逼近时,一群军人驾驭着闪电和雷光巡逻在天际,寻觅目不能见的宏电子,在战争的最后时刻,林云引发了宏聚变,罗布泊升起了一颗蓝色的太阳,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狠厉震慑住所有的威胁,而之后,她也归于虚空。

他们都是追梦者,他们的梦想有关人类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球状闪电》真的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无论读者是用诅咒还是赞美对待这种信念,但这种信念的强大是无法质疑的,刘慈欣说,它是美的,对于人类来说,他的美已经超越了自然,超越了宇宙。虽然这种美有时会显得异常残忍,但它正是我们大多数人能够安全愉快的生活,随意对战争进行嘲讽和玩笑的原因。

刘慈欣就是这样地喜欢长久又持续地注视事件苦难的一面,然后将它与全人类的命运牵扯在一起,这种杞人忧天是他与其他科幻作家的本质区别。但这部作品里是他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叙述完了一个坚持信念者的所有内心心理历程。作文他对这种信念的认知一直延续到了之后广为人知的《三体》,不过那时他不再歌颂这个信念,转而对失去这种精神的人们进行嘲讽,可能当时他已经不相信这种信念还能够传递下去。

我是真喜欢这本书里描摹的场景,当球状闪电将陈博士的父母量子化以后,他们无法被观测,却又一直存在着,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当父亲的画上又添了些许新物,当地上又飘落几根母亲的白发,一种深远的目光跨越了时光和空间跟随着你,从电闪雷鸣的泰山直到芳草萋萋的坟前,仿佛就是那道传承至今的信念,那些在铁与血中千锤百炼的魂灵,温柔又坚强地守护着他们所爱的土地和人们。

在最后的最后,林云终于理解了建国者们的沉痛和悲伤,也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后,她才能以一种坦荡的心情为当年索求的关爱做出些许的回应,那是纯洁不带有丝毫杂质的微笑,是心有灵犀的一支玫瑰。不言而喻,经过了生死和幻灭的丁仪与陈博士也终于理解了她,这时的她已经成功地和那些英雄们肩并肩站在一起(就如同她的母亲一样),将这个信念成功地传递下去。死者未死,生者尤生。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6

好久没写读后感了,嗯,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特别想给这本书写一个感悟,嗯,可能是因为是男朋友推荐的,所以说才格外注意,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本书,他本身的确是一个新发现新突破,他算得上是我在科技类图书上的第一本书,之前一直想看三体,但是也因为太长,也因为没有什么机会,就一直没有看,所以他准确的说是科幻类小说上面的第一本书,那么继续,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内容。

它主要讲的是我和林云,还有丁仪,包括张彬,包括其他一些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讲述了关于球状闪电的发现、探索,以及一些人的终身研究却没得到结果,最后却像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了重要发现,当然,他还被应用于武器,这方面确实是在道德与伦理方面接受很大的考验。

当然到了最后,随着球状闪电的发现,宏电子的发现,宏原子的发现,还有童年时期林云的生长环境对她的影响,各种各样的人都和球状闪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说整本书的框架是非常严密,很打动人的,虽然说我是分开把它看完的,但是如果我有时间有精力的时候,我一定会一口气看完的,他真的是很吸引人的一种。

包括以后还想看一些类似于这种的科幻作品,包括刘慈欣的其他作品,还有阿瑟克拉克,和包括阿西莫夫等人的作品,我觉得都可以涉猎一下。

最后我觉得嗯,其实怎么说呢?看完整本书,对大体印象还是有的,但是可能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前后顺序记不清了,可能最后作者的一些后记思考比较打动我,具体的观点也记不太清,总之我觉得就是科幻小说存在是有它的意义的,它不应该去想内容会不会发展为现实,而是人类应该一直存在这种想象力。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7

知道《球状闪电》自然是从大刘集大成的作品《三体》转过去的,由于本身篇幅不是特别长,内容又紧凑精彩,于是很快就读完了,断断续续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过一个多星期。

我没有见过球状闪电,从小因为父母教育的关系,怕雷电,闪电倒不见得有多可怕,可怕的是声音跟在后面的雷电。电闪雷鸣虽然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因起可怕的能量让人们感觉到害怕,于是成了吓唬小孩的工具。

球状闪电是什么?球形状的闪电么?从小说最开始的几个章节看,主人公读大学、研究生、博士,实在难以想象,一个普通人因为热衷某个领域,然后一直钻研着,很幸运的是,逐步逐步解开了球状闪电之谜。

在阅读过程中,实实在在地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实在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既然绝望,为什么又有了新的希望。实在佩服作者用硬物理知识来编造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就算写的再离奇,也实在抓不住其荒谬之处,尽管评论区有很多同志时不时会发出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总得来看,至少大部分内容都是读者们能安然接受的。

解密的过程非常有趣,从构建数学模型开始到各种假设,最后到达应用领域,甚至以球状闪电做为武器直接出现在战争中,原本很玄乎的东西也开始变得实用、亲民了。

尽管之前读过《三体》,也读过凡尔纳的一些科幻小说,但是在阅读《球状闪电》的过程中一直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根本想象不到后面会发生的事,读到几十页的时候本来以为故事的大概了解的差不多了,后面几百页该怎么继续?可就是这样一步步推进,而且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主人公陈博士也只能算得上整个事件的见证者,而非持续的推动者,倒是林云这个人物,似乎成了后半部分的灵魂。男女主终于没有在一起,男主竟然找了一个前面出现过一次的女生做妻子。在这个科幻小说里,爱情实在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就像林云所说,“我们还是聊球状闪电吧”,或许理工科出生的大刘对言情方面的描写功力还不足,但硬要在科幻小说里面挑刺,不精彩的爱情不就是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描写的爱情,岂不也另有一番滋味?

越看到后面,越发现前面伏笔的可怕,前面那些很无意读过去的东西在后面竟然都得到了回应,这样精巧的构思和离奇的故事,恐怕能堪比古龙了。最让人咋舌的自然是物理知识、天文知识、大气知识,在高中时期自觉物理还学得不错的我,感觉到了这门科学细分后的博大精深,自己才学了一点点很基础的东西,有太多太多的名称没有见过。除了物理知识之外,文中还穿插着许多希腊神话、哲学等各种领域的知识,我发现自己太浅薄了,还有太多的书要读。

快速阅读一遍,剧情是看爽了,对于里面的物理学知识实在看过就看过了,如果真的要好好品味这部小说,实在该拿出研究的精神来,看看里面说的物理知识到底对不对,即便显示生活不可能发生,但是物理知识对了,不就行了?理论正确,那就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尽管目前并不存在。

西瓜那么大的中子,那这个宇宙该有多大?谁能证明这样的宇宙不存在呢?即便真的证明了,是不是也只是我们自己掌握的基础理论比较狭隘而已?

如果真的用于战争,毁灭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或许真的只是分分钟的事。科幻小说的魅力在哪?在于构建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到底怎么样?在既定的假设下,各个部分该怎么运行,就靠我们去想象了,小说只是展现很小的一个方面,即便拍成电影,也只能看到冰山一角。

从篇幅到结构看,我认为《球状闪电》特别适合拍电影,那么好的故事,多么精巧的结构,比起《流浪地球》来,肯定不是一个量级。也许是因为拍摄难度吧,我始终没有荧幕上看到过该电影,百度上说该剧即将在20xx年开拍,作文如果四年多过去了,要黄的事情估计早黄了吧。不过我相信,这样优秀的作品搬上荧幕是早晚的事。

如果说没有读过大刘的《三体》,那么建议读一读这部号称“三体前传”的书《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8

暑假,长达两个月,多姿多彩。阅读就好似在夏日里游泳,轻松又惬意。

《球状闪电》陪伴了我一个夏天,带我在思想的宇宙里探索边界。它的作者是刘慈欣,他以旺盛的精力构建着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我在书中并没有被全名,而是全文一直使用第一人称。我的命运既悲惨又幸运。在儿时,我的父母就在我的眼前被球状闪电双双夺去性命。但幸运的是,我迷上了它,开始经历美妙人生了。我开始努力学习,特别是物理学科。到了大学,我开始有目的性的自学,希望早日参破球状闪电的秘密。我在毕业论文中构建了一个球状闪电的理论模型,但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相关的模型已有许多,但所有,包括我的模型都无法完整描述球状闪电的所有特点,它的秘密还是真假参半。

读到这里,我仿佛也有些悲观了。就像书中说的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麦克斯韦,不是爱因斯坦,没有绝高的才智去创造全新的理论,只能不断在当前的理论不断努力尝试。就像我们的学习,我们都不是天才,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再努力。

拉回故事线,在我工作以后,有幸加入到对球状闪电的研究,最终在另一位物理学家丁仪的帮助下,我们透视了球状闪电的所有秘密。

在我达到一生的目标之时,回头一看已经付出了很大代价,我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真正爱着的女军官林云。但好似一切都值得,不论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理想。

刘慈欣跟我们说了一个明明白白的故事,很过瘾,让我沉浸在技术的热情和爱情的美好中。趁青春,去定你一生追求的目标,即使这个目标像球状闪电一样诡异莫测,去为之努力吧,总有一天,你会达成所愿,洞悉一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范例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29

    我们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呢?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可以测试自己对作品是否足够感兴趣。要想写出有意义的读后感,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书中的主要思想,并将其铭记于心。为了实现最佳效果,我制作了这篇“《论法的精神》读后感”,希望它对您能成为一个有益的来源!...

  • w
    2024猫武士读后感(热门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0

    下面笔者整理了一些“猫武士读后感”,建议大家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读书能引发人们对更深层次道理的思考,每当读完一本书,我们的内心都会产生一些感悟。写读后感时要从内涵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 w
    彷徨读后感范例

    发布时间:2023-12-22

    做“铁肩担道义”的勇者——拜读名家鲁迅**佳作《彷徨》有感1120142402关明早在中学时期就已经在语课堂上接触《彷徨》里的《祝福》一文,文中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透在字里行间,只感得阵阵悲凉。我只能粗浅地在老师的讲解下,又进一步体会到文章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

  • w
    雷雨读后感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雷雨》是一出话剧。话剧和小说不同,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构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而话剧则是由一个个性格不一的人所构成的故事。《雷雨》之所以会成为名著,正是因为它成功的塑造了8个个性鲜明不一的人物。都说《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看过以后,的确正如旁人所说的那样他将中国话...

  • w
    精简读后感范例

    发布时间:2023-11-30

    您是否在寻找有关“精简读后感”的文章?栏目小编为您推荐这篇,作品这本书让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体验了现实生活中未曾有过的事情。因此,我想抽出一些时间,为自己写一份读后感,整理出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不知道您是否了解如何撰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当然,本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果需要作出决策...

  • w
    2024狼性管理读后感(范例6篇)

    发布时间:2024-01-2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减少人的干预是无为而治的必须,但是还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任正非曾经明确指出:“华为公司大力推行流程管理,机制管理,今后将是惯性运作。事实上,现在公司的管理层已很少管理公司,除非重大决策,公司运作已经开始与人的管理脱开了。”企业管理流程化的制度是起点,标准化的...

  • w
    恐龙读后感(范例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11-18

    你知道怎样写出一篇独特的读后感吗?阅读完一本作品后,我们可能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把这些人生经历记录下来,才能让它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标题为“恐龙读后感”。...

  • w
    白鲸读后感(范例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14

    为了丰富并且多样化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不断地阅读。当我们读作者的作品时,它们总能激发我们的思考。这时候,我们可以用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为您收集了许多关于“白鲸读后感”的优质文章,并与您分享。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您可能会有新的领悟!...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