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12

滕王阁序教案

2024-03-12 16:54:07

【#实用文# #滕王阁序教案#】这里为您展现的是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从网络上归纳的“滕王阁序教案”文章,如您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 教案课件的准备有助于新老师有更多的自信。

滕王阁序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滕王阁序》以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学习本文,可以说是一次与精美语言的“亲密接触”,达到了“文”“情”并茂。情理中又包含着深蕴,可以说是“文”“质”相得益彰,“情”“理”珠联璧合,这也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教学本文,应该把重点放在品读本文优美独到的语言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茫。

对于本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讲解起来也难度不小,是由于本文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易驻足于表层形式,停留在感性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华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2、探究宏伟壮美的意境,感受跌宕的感情变化。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

2、了解对偶在骈文中的重要性,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难点】

对作者复杂的情思的体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他在的上海市高考中取得了满分作文的好成绩!“年少而才高”。1300多年前的一位十四岁的少年也有着如此骄人的成绩。他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此人就是王勃。

“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悲惨的经历成就了王勃的才华。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绝唱”《滕王阁序》。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研读文本

(一)品味美言

1、听读(可以央视“子午书简”的诵读为范本)

2、仿读(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3、男女声分角色朗读。

齐读第一段,可从语势想见朋友如云的盛况;女生读第二段,用清丽的声音表现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男生读第三段,用浑厚的声音读出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穷且益坚的人生追求;第四、五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临别赋诗的感慨。

(二)梳理文脉

1、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精加工”。(学生合作完成,教师补充总结)

第一部分: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W”四句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的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之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矢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对文章各部分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这样,学生分析起来就有了方法依据。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获得盛誉,流传千古。其魅力穿越千年经久不衰。其魅力缘何越千年?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

二、品析语言

1、对偶品析

读一读,感受韵律美。

通篇骈偶,四六句为主,有时句中又自对的“当句对”使形式更见工整。声韵上讲究平仄,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句皆对偶但内部停顿又有区别,声气流转中平添顿挫、摇曳感,音韵与典雅之美平添了此文的魅力。

2、“警句”品味

品一品,咂摸语言美。

珍词丽句层见叠出,佳词隽语令人叹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云销雨霁,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成为语言奇珍,更有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精妙的语言之美使此文魅力倍增。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因为此句融三美于一体。三美奠定名句之基。①设景美: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水天浩渺,上下浑然一色,描画出旷远的意境。②着色美:天青水碧,霞红鹜美,一红一白,色彩明丽,一静一动,相映生辉。③生机美: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飞鸟翱翔,秋水流淌,景物鲜活。

文中精美的语句很多,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作品味赏析,不求一律。

3、对偶句仿写练习

①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 见秋水之浩淼;  B 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C 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望长天之明彻;都督宴上,盛友如云;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习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了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三、体悟情思

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此类文章的一般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本文借写景抒发情思,作者的情感感受跌宕起伏,从欣赏秋景的逸兴飞扬,之后陡落到兴尽悲来,自叹失意的低沉,最后又迸发出不坠青云之志的高亢。

文章抒情时而低回哀切,时而激昂慷慨。王勃感叹人生的悲哀只是一时,逆境之中他仍自我砥砺,唱出一曲昂扬激越之歌。处困顿而操守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勉励自己不因处境维艰而自暴自弃,这是文章最令人动容之处,也令此文历经千载超越了形式和时空。其魅力源自于困厄中坚守,失望中希望,艰难时奋进的人生情思。

学生诵读、品析相关语句,之后交流体会。教师点读,引导重点。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抒写郁结于胸的仕途失意之悲,怀才不遇之恨;从中既可感受王勃强烈的用世之心,又看到他抱负落空、政治失意后内心的悲哀和孤独。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极易拨响共鸣的心弦。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何种情思?

参考答案:议论抒情。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翰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

(3)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勃?

参考答案:王勃虽然感慨命运不公,但并未陷入伤感无法自拔,相反,此句体现出他的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对理想、志节执著追求,穷而弥坚,白首不移。一介书生无法济世匡时却又积极进取,于痛苦中自励,从困厄中振奋,逆境中的吟唱叩人心扉,奏出了初唐时的生命最强音。

四、作业设置

1、反复背诵本文中的精彩语段,直至烂熟于心。

2、自选某一二精美语句作寻美探究,写篇欣赏短文。

滕王阁序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宇文新洲之懿范懿:yi美好

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崇阿:a高大的丘陵

C云销雨霁霁:ji天气晴朗

D逸兴遄飞遄:chuan迅速

2.断句品韵:

A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二二式”。

B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教案 篇3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作者:

王勃(649~676年) 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原文:

滕王阁序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 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 **对**: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故:旧

2.地接衡庐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七.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彻:普照

3.雁阵惊寒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滕王阁序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课文。教学本文,笔者想首先从“四美具,二难并”切入,通过探究“四美”“二难”为何和课文是怎样写“四美”“二难”的,打通前半文;然后从“兴尽悲来”切入,探究“缘何而悲”和作者的思想是否一直都是消极的,打通后半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和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领会文章字句排偶对仗、铺陈开阖的华丽风格。

2.了解文中出现的典故,结合语境理解典故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重点研读二、三自然段,品读写景抒情的文句,理解作者穷且益坚、积极用世的思想感情。

4.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上网查阅作者生平和课文出现的典故等资料,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口译全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PPT)“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欧阳修《新唐书·王勃传》)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王定保《唐摭言·卷五》)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仅仅是因为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滕王阁序》看个究竟。(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听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整体感知文章的音韵节奏。

2.学生模仿老师放声诵读后齐读全文,把握节奏。

节奏指导示例(PPT):

(1)四字句读法: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2)六字句读法:①孟学士/之词宗;②钟鸣鼎食/之家;③谁悲/失路之人。

(3)七字句读法:①襟三江/而带五湖;②龙光/射牛斗之墟;③都督阎公/之雅望。

3.请学生简要谈谈初读感受。

三、研习“二难”

1.文章第三自然段有“四美具,二难并”一句,此“四美”“二难”各指什么?

明确: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指贤主和嘉宾。

2.谈“贤主”,说“嘉宾”。

(1)这里的“贤主”是谁?你从哪里知道?

明确:从首段可知,贤主指都督阎公。

(2)这里有哪些嘉宾?

明确:宇文新州懿范→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孟学士王将军

(3)齐读“宾主尽东南之美……王将军之武库”。

四、研习“四美”

1.良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2.美景:

(1)绘美景,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学生画出第二段中的意象(PPT):潦水、寒潭、烟光、暮山、层台、飞阁、鹤汀、凫渚、桂殿、兰宫、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舸舰、云、雨、彩、区、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渔舟、雁阵。

引导学生注意:画线词是对非画线词的修饰。

(2)若将写景比为绘画,上述意象好比画作的素材。但我们知道,一幅画作光有素材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各素材特点给他们上色。那么作者用哪些词给它上色呢?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这些意象的特点呢?

学生读第二段后圈画出表现意象特点的词,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含义,体会九月滕王阁色彩的绚烂和作者华丽风格在此的具体表现(PPT):

《滕王阁序》

这是学习重点之一,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句子来鉴赏,品味作者绘景的美妙。

(3)这美景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要交代这个?

明确:“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交代此内容主要是强调眼前胜景是上下求索而得,不容易。

(4)听课文第二段录音,在脑中将文字想象还原成画面。

(5)你可以给此画面拟个标题吗?若将此画面拍成DV,该怎么拍?你可以将它改写成DV脚本吗?

明确(PPT):

标题:《滕王阁秋景图》

远镜头: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中镜头: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仰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

俯瞰: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特写:披绣闼,俯雕甍

远镜头: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中镜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远镜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仰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远镜头: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声音)

此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景的层次性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绘壮丽的滕王阁秋景,想表达什么情呢?请结合具体文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明确:从“层峦耸翠”到“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的情感总体是愉悦的,因为这里的景致的确令人心旷神怡。但从上述景致的色调“清、紫、寒、翠”等看,总体色调偏冷,再加之“渔舟唱晚”和“雁阵惊寒”,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喜悦的情感只是外在的,其内心还有隐隐的悲愁。简单地说,表面的快乐难以掩饰内心的悲愁。

这段写景内容抒发的情感比较复杂,老师宜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具体的语句去品味。

(7)美读之,尽量表现作者的情感。

3.赏心: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4.乐事:胜饯。

五、背诵“美景”

第二课时

一、诵读导入

“四美”和“二难”,主要集中在课文前两段,请齐诵一、二段。

作者如此年轻,能够躬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备的滕王阁胜饯,他心里会怎么想呢?情感会怎么发展呢?这节课我们来研读后几段。

二、探究“悲何”

1.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备的滕王阁胜饯,作者先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睢园绿竹”和“邺水朱华”。

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典故。

2.请学生默读第三、四段,思考: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的?情感发展的触发物是什么?

明确:情感变化是“兴尽悲来”。其触发物是:“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3.作者“悲”的真正原因除“宇宙无穷,盈虚有数”外,还有什么?

明确(PPT):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悲的原因学生比较容易找出,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典故,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4.我们怎么看待作者的“悲”?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明确:正因为想有作为才会为自己没作为而悲伤,所以这里的悲是积极的。

5.你读过情感线索与此类似的文章吗?

明确:苏轼《前赤壁赋》的情感线索与此文相似,也是由“乐”而“悲”,再由“悲”到“喜”。

三、探究“志向”

1.作者由悲叹自己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联想到了历史上哪些人?他们都有什么事迹?

明确:作者联想到历史上的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事迹。(事迹略)

2.作者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明确(PPT):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典故。

3.作者在主客面前为什么要表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志向?

明确: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渴望提携。

4.齐读第三、四段。

四、欣赏诗作

1.有人说,王勃的《滕王阁诗》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两角度去写的。你以为呢?空间上写了哪些内容?时间上写了哪些内容?写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传达的是什么情感?

明确: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地高之势。

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这是虚写,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如今滕王阁冷落寂寞的情形。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上述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写滕王阁。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

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帝子”指的是唐高宗李渊的儿子李元婴,也就是滕王)如今何在的疑问后,回到眼前的景“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感情。

2.古今许多文人墨客面对广袤的宇宙都曾有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类似诗文?

示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对话王勃

记者:你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是怎么看的?

王勃:……

六、背诵全文

滕王阁序教案 篇6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2.积累掌握故、尽、属、即、胜、数、舛、幸、且、矣等实词虚词的多义用法;

3.背诵课文名段并积累有关成语典故和名言警句知识。

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

《滕王阁序》是骈文的优秀篇章,学习时要抓住文体特点。本文用典多,文辞简奥,给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要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可以查找有关词典资料以加深理解。学习中,要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要像读诗词那样,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文意的理解重点要注意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实词的理解,也可以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句式对偶(正对),词义相近。“时”与“序”是同义词,即“时序”之意;“维”与“属”是同义词,即“在、是”之意。虚词的理解要注意其在结构和抒情上所起的作用。总之,对骈文句式的理解,是学习的关键,可结合跟踪试题的练习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和记忆。

【思路结构】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第一段: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本文骈俪句式有何特点?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如此讲求音律,

滕王阁序教案 篇7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作者: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三、作业:背诵课文2~~5段。

滕王阁序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材处理: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教师引入: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少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初通文意,力争有所印象。  2、初步理解,打好导读教学的基础。  A、知文体:  从写作目的看,《滕王阁序》是一篇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从行文特点来看,《滕王阁序》又是一篇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B、知背景、作者: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C、再读课文,力求读准::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D、知结构: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原因颇多,但王勃当时年轻气盛,才思敏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插入故事:《唐摭言卷五》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品味该文的优美之处。  二、欣赏品味第一段:  (一) 指名学生先自译第一段:  参考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二)品味思路: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总之,(板书)第一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三)学生探究: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三、欣赏品味第二三段:  (一)检测翻译情况  1.先指名学生翻译。  2.教师明确:  参考译文: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二)品味思路: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 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 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板书)第二、三段: 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三)学生探究: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四、欣赏品味第四五段:  (一)检测翻译情况:  1. 学生自译  2. 教师明确、巩固:  (二)品味思路:  分析第四段思路:  1. 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 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 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 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 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 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 第七句:是虚写,言  8. 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 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分析第五段思路:  1. 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 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 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 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 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总之,(板书)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三)学生探究:  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五、课后活动:根据上述思路,继续巩固背诵效果。  板书设计:  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感情基调:  悲观乐观  第三课时  一、分析六、七段:  (一)检测翻译情况:  1.学生自译;  2.教师明确,巩固效果:  (二)品味、探究: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总之(板书)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二、小结全文内容: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三、归纳写作特点:  1. 文笔优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2. 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  3. 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  4. 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 善用借代、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  四、名句揣摩 :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运用:  (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  (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  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五.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  “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  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  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  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板书设计:  贯穿全文的复杂情感:  抑扬升沉的情感  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

滕王阁序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骈文的音韵和句式特点,感受华丽的语言风格,进而自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内容:  一、自读明文意  1 、学生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字形要重点标注。  2 、紧密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先独立阅读,后四人一组,协作解决读不懂的语句。     (根据骈文铺排渲染的特点,不必字字落实,重在意会,对文中的难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中的“雾”“星”名词作状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 )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预习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预习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预习效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本设计通过第一步的筛选、识记,第二步的合作答疑,突出重点,层层落实,既落实了文言文教学目标,又突出了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朗读明音律  1.听读。(要求听字音、听停顿、听情感)  2.仿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体会情感)  3.对句读。同桌分为两组,一读上句,一读下句,读中感悟节奏。  教师提示:不仅要读出句内的停顿,还要读出各句间的节奏变化。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点出秋令时节,之后以舒缓的长句描摹秋景,再以四字短句显抑扬顿挫,登阁则用短促的三字句以显轻快,最后用错落的四六句写极目所见,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4.学生试着总结本文的节奏特点。  教师点拨小结:形式上《滕王阁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骈体文传统,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又加以散文化, 音韵和谐而又富于变化。  【设计说明】本文属于骈体文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然体会“骈体” “赋”的对仗整齐,也要引导他们体会其“文”的错落变化。  三、精读明思路  1、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明确:     第  一  段:扣“洪府”, 写地势雄伟、人才杰出。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写秋景特色、 登阁胜景  第四、五段:扣“饯”,写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设计说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解题以明文意”的阅读技巧。  2、分角色朗读体会。(要求读出情景、读出情感)  齐读第一段,读出气势,边读边想象滕王阁饯人杰地灵的盛况;女生读第二、三段,声音清丽,体会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的美景;教师范读第四、五段,声音浑厚,表现出失意的悲怆和穷且益坚的追求;第六、七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的欣慰、临别赋诗的诚挚。  【设计说明】第二环节的听读、仿读的朗读与第三环节的分角色朗读体会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读。第二环节中全体学生都能在凝神谛听中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并自觉地去模仿体会,但此时学生得到的美感只是朦胧的,心知其美而口不能言;教师适时设置第三环节的精读,借助行文思路恰当地予以点拨,启发学生进行较具体的想像和思考,使学生时时感到自己处在文意境界之中,并陶醉于文本营造的种种境界,及时深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品读探主旨:  “文为心声”。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反复诵读,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  参考: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包括描写宴会盛况的语句,尤其是直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  要读出情感,如:读“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聚,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时,要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读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语调要昂扬、高亢。  【设计说明】通过关键句的朗读,领悟文章的主题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忧伤但不消沉。  五、赏读求鉴赏:  1、骈体文用于诗词,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富有音乐美。它的基本特点是对仗、藻饰和用典。下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任选其中一点,自由组合成对仗、藻饰、用典三个兴趣小组,深入品读探究。  2、小组活动:  搜集整理对仗/藻饰/用典的常识知识,对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赏读,设计适当习题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做好活动记录,准备下节课进行小组汇报展。  【设计说明】分组探究的设计,顾及了学生在原有基础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小组汇报展示;检测、巩固活动成果  教学内容:  一、小组展示  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其他小组学习、记录。  二、小组交流。  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答疑。  三、检测巩固  教师给出检测练习,检验全班对三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对仗检测  1)教师根据课文情境给出上句,由学生抢答下句。  滕王阁中,高朋满座,见秋水之浩淼,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一色,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2)2004年全国高考卷(鲁、晋、豫、冀、皖、赣)(4分)  第一题 ①扫千年旧习    ②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参考答案:①树世纪新风书 ②神州大地新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设计说明】该设计即巩固拓展了对仗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藻饰检测  1)赏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参考答案: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消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2)名对补缺:  相传,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互相题试。苏小妹要哥哥在 “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索后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仍道:“好是好了,但不属上品。”你能试试填出这两个字吗?  最后苏小妹念出自己的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不禁托掌称妙。 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妙在何处吗?  参考答案: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好,是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设计说明】两题既培养了学生对文字的审美情趣,也训练了学生意境、炼字类型的鉴赏、解题能力。  (三)用典训练  1)这篇文章是饯别序,四、五两段大量用典抒发作者的个人心志,如果去掉这两段,结构仍然完整。如果没有这两段,你认为这篇序文还会不会流传千古?  教师点拨小结:本文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形式和辞藻,更美在大量典故表现出来的交织于作者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跌宕的思想感情,同时,它展示出的“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征服了一代代读者,激励无数有识之士自我完善、笑对人生。这也启示我们,写文章要文质兼美,要写出情志,写出波澜,尝试运用多种抒情方式。  2)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大家试试分析,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参考答案: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用典曲折传情的理解,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四、布置作业  1、准备小组课文背诵比赛。  比赛规则:1)仍按上节课的三个活动小组进行评比;2)每组随机抽出5人代表本组比赛,个人满分为10分(要求能准确、熟练背诵);3)按小组参赛成员平均分给三个小组排名;  2、写演讲稿:人生难免失意。历史上许多名人都遭逢过失意,你如何评价他们的选择?面对人生的失意,你会如何选择?请以“面对人生的失意”为话题写演讲稿,并在班内张贴(全体参与);自主报名参加下节语文课的演讲比赛。  3、对“对子”大擂台(本周内结束)  规则:1)在后黑板的班级论坛上张贴帖子,每人至少出两个上句(可引用可原创),并准备好对跟帖进行评价。2)自由跟帖,被采纳1帖获1分。3)根据跟帖的得分,评选出本次活动的3名“擂台之星”。

滕王阁序教案 篇10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滕王阁序课件(热门七篇)

    发布时间:2023-12-30

    这个“滕王阁序课件”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自己创作的,希望你会喜欢。在老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和课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师在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时不能马虎处理。教案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定。当你发现一个好的书店时,请和朋友们分享!...

  • w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28

    教师应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这是必不可少的。每位老师都需要将教案和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促进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重要支撑。要想制作出优秀的教案和课件,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方法呢?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您整理了关于“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的相关资讯,供您阅读参考。感谢您宝贵的时间!...

  • w
    兰亭集序教案汇集

    发布时间:2023-12-24

      [自读导言]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掌握本文叙述、议论和抒情巧妙结合的写作特点。  3.背诵全文,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修”“期”...

  • w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集锦

    发布时间:2023-12-05

      【教学目的】  1、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2、熟读进而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读法和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古语说:...

  • w
    《王几何》教案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3、通过对切割线定理及推论的证明,培养学生从几何图形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4、通过对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的初步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在上节我们曾经学到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它反映了圆中两弦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用...

  • w
    海鲜阁开业的好句子

    发布时间:2024-01-05

    【店名】为您提供最新鲜的海鲜,让您的味蕾感受大海的奇妙。为了回答您的问题好工具范文网整理了以下海鲜阁开业的好句子供您选择。任何时候,在新店开业献上几句开业祝福语是很有必要的,开业祝福是在重要的日子表达对他人良好祝愿。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推荐这些方法来解决您在金融领域遇到的问题!...

  • w
    伶官传序课件九篇

    发布时间:2023-12-05

    我相信这份“伶官传序课件”可以满足您对作品的需求,我们会一直关注该领域的发展,为您提供及时的更新。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如果有老师还没写完,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构建情景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 w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26

    一个优秀的著作就像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亮指路灯,它能引导我们朝着正确的理想目标前进。相信当您读完作者所写的作品后,一定会产生许多想法。那么,如何写一篇简洁实用的读后感呢?通过阅读编辑为您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资料,您将能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