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心理咨询报告#】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撰写报告是不可避免的任务。报告是一种记录工作基本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以及提出问题的重要工具。那么,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报告呢?接下来,我们将为你介绍关于“心理咨询报告”的相关知识,希望这些资料能成为你学习工作的助力,为你撰写一份出色的报告提供帮助。
摘要:XX年暑假我去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实习,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很多,接触了很多不同的来访者,让我感触很深。
大二学年已经可以说彻低落幕了,暑假的实习要比寒假实习正式的多,所以体会方面必然也深刻多了。 实习前几天我的感受最为深刻,更是问题多的不得了,比如第一天,我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问了老师好多问题,比如:咨询师是不是不能产出移情?是不是应该冷漠才能不受来访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好多的不理解和理解错误。以前我认为咨询师千万不能有移情效应,但是老师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必须要有移情,才会对来访者产生共情,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咨询师必须要有一个反移情。否则,咨询师就算口头上回应理解来访者,但来访者还是可以感觉到咨询师的冷漠,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建立起信任的关系。交流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还有表情、眼神等,这些也只是外在表现,甚至还有更深层面的,但这深层面的交流交谈者彼此都没有察觉。 做咨询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心理学的教授,他是有很渊博的理论知识,但是他未必可以去给别人做咨询。咨询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强大的自我,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成长、突破自己内心的能力,心灵层面的提升,潜意识的挖掘也是尤为重要的。 老师给我做了一个“房树人测试”,说我本身性格也就是外向的;还告诉我,我出生时和我妈妈的分离开,就是我的一个疮伤。突然就觉得,难怪我那么依赖我妈妈了。 我和每个来访者都没有什么过多的接触,但是老师让我观察他们,凭自己的直觉去分析。今天有三位来访者。 第一位是一个高三孩子的母亲她提前到了二十多分钟,从她刚进门开始,我就觉得她有很强的警惕性,给她倒水时,她也没有直觉接,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她只露出一次笑容。老师给她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咨询。她再出来时,警惕性依然很强,但是明显的是她笑容相对之前多了。她下巴上有些纸屑,不知道是哭过还是流汗了。在刘老师做这个咨询时,来了一位即将高一的男孩,他是老师的朋友,也是来访者,不过不是今天做咨询。和他交流了近两个小时,很有话聊,他也懂得很多,很有理想的一个男孩。可能是家庭关系的原因,他更懂得人情世故。我说他内向,但是开朗;但是他说他以前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很压抑,有过轻微抑郁症,在老师这做个很多次咨询了,哭过很多回。用他的话说是硬是哭好的。他本来是超我主导着他内心,本我和自我都压制了太久,来咨询后得到了发泄,所以现在开朗了。 第二位来访者是一名学生吧。老师说他每次都迟到。对他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冷漠。来时,他没有说话,走时也就和老师说“走了”。刘老师给他做的是催眠治疗。 第三位来访者非常准时,正好四点钟整到了这里,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女生,很开朗的样子,笑容很多。不知道她为什么做咨询,并且也是催眠治疗。也许是因为来了很多次了,所以现在快好了吧;也许,并不是每个来访者都是抑郁的,本来心理上的问题也有很多种。她做完咨询后也还是笑着和我说再见的。 这天让我觉得心理咨询并不是动动嘴就行,其实也是很累的。 第二天呢,早晨刚去,就问了老师关于催眠的问题。老师说催眠本事是没有意义的,只是让来访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卸下自己的防备心理,打开潜意识,最终目的还是治好来访者。 和老师说到书上的心理症状,我说:“我应该有浮躁心理。”刘老师让我不要这样暗示自己。她一直也不建议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看心理学书籍、做心理测试,会用结果去暗示自己,使自己朝着测试结果去发展,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展,或者只看到了好的方面,故意去忽视缺点。这就没法正确的认识自我。 原来今天只有一个来访者,还是代替自己女儿来的母亲,她的女儿患有抑郁症七年。三年前在南京听一位心理学讲师给那些和她女儿症状类似的人讲解产生抑郁症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一个星期去一次,但是没有效果。 其实我是觉得,那里的每个人虽然都是抑郁症,但是让他们产生抑郁症的诱因都不同,笼统的告诉他们,他们自己也很难去解决。 在老师和这位母亲谈的时候,来了一对夫妻,他们是为自己的侄儿而来。他们和我聊了他侄儿的的情况,聊天一样的让我分析分析。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位叔叔有的赞同我的说法,有的则不赞同,比较我是一个初学者,可以看出他的不信任。那位母亲出来后,他们去和刘老师聊了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问老师,怎样让他的侄儿原因过来。为此,我后来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怎样让一个不能正确认识心理学,不愿做心理咨询的人来接受心理咨询。老师说,这不是什么理论或者方法的问题,这没有单一的方法,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就是在理论知识中学到了怎样让人接受心理咨询,但是实践时未必可以用好。这不仅要看家人的沟通,也要看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沟通。这时的咨询师和来访者会有一些微妙的关系。一、背景
我叫张华,今年35岁,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项目经理。近期,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困扰,特别是在与同事、家人和朋友的交往中,我常常感到焦虑、不安和紧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二、咨询过程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首先让我描述自己的问题,并让我通过画画、写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这些方式,我发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经常感到无助和不安,同时也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我还发现自己常常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咨询师给我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她建议我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建立信任关系。她鼓励我培养自信心,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她建议我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要过分追求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在咨询过程中,我也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我按时参加每次咨询,认真听取并积极思考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同时,我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问题。
三、结果与反思
经过几个月的咨询,我发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我现在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同事和朋友的交流也更加顺畅。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再过分追求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这些改变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从容和自信。
我也意识到心理咨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尽管我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巩固自己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方面的成果。同时,我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四、建议与展望
对于未来,我计划继续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心理咨询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分享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还希望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锻炼、冥想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健康、自信和幸福的人。
一、背景与目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一些个人和职业上的挑战,这使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方式有待改进。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我希望借助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来帮助我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从中学习。撰写这份报告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反映我的表现和经验,对自身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入的反思。
二、问题描述与影响
在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常常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到决策,这不仅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还对我的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生活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他人的评价,导致我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表现。
三、心理咨询过程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首先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鼓励我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和内心。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调节技巧的训练,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在决策时保持冷静。同时,咨询师还帮助我建立了一套自我评价系统,以取代过度依赖他人评价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改进
通过心理咨询,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方式存在的问题。我意识到,在工作中,我需要更加冷静地面对问题,不被情绪左右。在生活中,我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再过度依赖他人的评价。为了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方式,我将继续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和认知行为疗法,并尝试将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同时,我也将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五、总结与展望
心理咨询是一个帮助我深入了解自己、改进行为和决策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应对挑战,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会成为一个更加强大、自信和独立的人。
展望未来,我将把心理咨询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我希望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不再让情绪影响我的决策。同时,我也希望建立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我也希望能够将心理咨询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我相信,通过帮助他人深入了解自己、改进行为和决策方式,我们都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要感谢咨询师的耐心倾听和专业指导。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进步和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谈心)案例报告
小宇轩,男,汉族,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1.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主要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从开学至今症状持续四个月。【求助者主诉】
我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自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生活,可是努力的结果不尽人意,这个孩子依然天天哭,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影响课堂纪律。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期中摸底检测中刚及格。【个人成长背景】
他是独生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经医生全力抢救才保住了这个孩子,所以家人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一旦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哭就发脾气。
【咨询老师印象】
这个孩子是被班主任领进咨询室的,衣着整洁,一脸的不情愿,对话中眉头紧锁,目光始终不愿正面与对方接触,总是左顾右盼,语言清晰但十分简短。对咨询表现的极不耐烦。【分析与诊断】
(一)孩子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爱哭。
2、身体状态:爱发脾气,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只有一个好朋友,不快乐,影响别人学习,需要帮助。
(二)诊断:
这个孩子表现出爱哭、任性,情绪不能自我调控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只有几个月,而且目前症状有减轻的倾向,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生重病。
(2)社会支持:家人对他的过分溺爱。
(二)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2)认知原因:大家都必须围着我转,我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大家必须关心我。【谈心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对自己不利的一面;(2)改善孩子情绪低落、爱哭的精神状态;(3)帮助孩子改变现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谈心方案】
(一)方 法:合理情绪疗法 【谈心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次谈心。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孩子倾诉,收集资料,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谈心目标,制定谈心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谈心的阶段和领悟阶段。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孩子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不良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孩子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老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4、最后一次谈心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不良情绪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咨询老师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给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随时、随地、主动地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并且教给孩子及父母学会了自信训练和放松技巧。【谈心效果评估】
通过几次谈心,孩子的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一天之内哭的次数明显减少,能坚持上好课,能走出教室做课间操,有了更多的好朋友,基本上适应了学校生活。
时间: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生,独子。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二、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同伴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中下。
父母主述: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三、分析与诊断
(一)有关测试结果:
1.该儿童的确实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倾向;
2.该儿童的个性偏外向,有“乐群外向”的特点,与父母所述的“不合群”相矛盾,需具体分析原因;
3.该儿童的智力与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成绩下降,应着重考虑非智力因素。
(二)成长过程: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对父母的话很听。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他开始象变了个人,开始不断“惹是生非”,直至上了小学后,逐渐变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儿童”。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到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现在,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小朋友用绳子勒坏了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个体“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已经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后又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比如:小朋友更厉害的攻击,老师的不满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因此,小王XX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尝试,将在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当然,就王XX的现状及年龄阶段,还根本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而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另外,王XX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也抱了老师处事不公的怨气,甚至引起了同学的“注意”,但这些行为却也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我们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当然,王XX对班主任老师的不满,有老师主观臆断的责任,需要进一步与老师沟通、澄清,而采取消极的敌对方式,只能更深地强化老师对他的“偏见”,更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不好”,反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至于与父母的关系,应该说小王之所以对父母话少,其一是因为他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肯定父母批评、指责,谁喜欢总听“坏话”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长经历,大班前父母的处世教育与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结果几乎相悖。只有孩子认同父母,觉得父母是对的,才会听话;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建议。而他们之间却缺乏这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总出状况。
3.学习适应性:
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除了以上的行为与人际协调外,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干预。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情绪与学知识分开,以及给予相应的注意力训练,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的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尽可能去表现良好,让老师喜欢他;反之,则可能不屑一顾,甚至“恶作剧”。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四、咨询过程(平均1.5小时/次)第一次 1999/10/23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晤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儿童做CBCL及CPQ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主题;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留相应咨询作业:
(1)“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2)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二次 1999/11/6
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突破“攻击性”应对策略。
方法:晤谈、仿同法
过程:
1.行为契约法 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
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咨询作业:
(1)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2)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3)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三次 1999/11/20
目的:1.学会合理评价;2.提高自控力;3.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晤谈、理情疗法、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1)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2)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四次 1999/12/4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3.增强信心。
方法:晤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做学习适应性测验及智商测验,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咨询作业:(1)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2)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3)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第五次 1999/12/18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收束咨询。
方法: 晤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五、咨询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过程较完整,有条理。(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 徐浙宁)
一例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颜雪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要:
本案例陈述了一个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状态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对其所做的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改变认知倾向,建立自信,消除考试中的过度焦虑。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一、个案基本资料
1、求助者基本情况:学生安某,男,19岁,汉族,哈尔滨市依兰县人,高中三年级学生,现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父母均为林场工人。从小性格温顺、胆小、内向。母亲对其要求很严格,要求他做任何事都要尽力做好。他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益,母亲要求他要以姐姐为榜样。
2、求助者个人成长历史:求助者在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益,上课能认真听讲、聪明、思维活跃,而且对一些学习问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很高,比较热心帮助同学,老师对其印象也不错。
3、教师陈述:求助者平时不太爱讲话,学习刻苦,但1个月前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为此他心情一直很低落,总无精打采的,和其他的同学也越来越疏远。班主任建议求助者来做心理咨询。
4、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还算整洁,身材匀称,五官端正,但眼睛有些红血丝,没有精神。有礼貌,但不爱说话,陈述自己的事情时,思维清晰,语言连贯。
5、求助者主诉:我已经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了,马上就要面临高考,但一模的成绩不理想,我开始害怕正式考试再不好,怕不能达到母亲的要求,也怕老师失望,在家里、学校都觉得很紧张,虽然我也知道 如果我能正常发挥,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现在我看到同学们都非常投入的学习,我就更着急。现在我上课爱溜号,做什么都没心情,看什么都烦,这样下去,怎么能考上重点大学。我白天、晚上都在想这件事。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就更没精神,我快烦死了。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
1、对求助者进行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测试的测试结果是:总分焦虑水平为70分(0—24为无焦虑;25—49为轻度焦虑;50—74为中度焦虑;79—99为重度焦虑),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失眠、有必要进行自我调节和训练。
2、评估分析
求助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有很强的自尊心,并且由于母亲对其要求一直很严格,他一心想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又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感到羞愧、自卑。这些情感又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一些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
3、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考虑焦虑症
三、鉴别诊断
1、与神经症中的抑郁神经症鉴别:虽然抑郁神经症也有对前途悲观,无助无望,感到精神疲倦,自我评价低等,但抑郁神经症的这些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而求助者的问题持续至今只有一个月。
2、与神经衰弱鉴别:虽然求助者也有心情紧张、烦恼和睡眠障碍,但求助者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确定为神经症性反应。一则持续的时间不长;二则神经衰弱中的情绪体验强烈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而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和持续的时间与生活事件和处境相称。
四、病因分析
1、个体原因:
2(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像求助者这样的高中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助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助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2、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3、家庭因素
家长对孩子要求与管教过严、期待水平过高,或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往往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恶情绪,助长考试焦虑。而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高焦虑的父母都是孩子产生考试焦虑的动因。
五、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针对求助者的情况,提高其认知能力,让他明白一次考虑不理想并不能就此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白考试总有考不好的时候,让他重获学习的信心;教他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知道如何让自己放松,集中注意力,提高睡眠质量;提高他解决问题的技巧,做好复习工作,迎接高考。
2、远期目标。消除他的错误认知,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其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促进他的身心健康成长。
六、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对考试的错误看法。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2、责任和义务
(1)求助者有责任提供真实的资料,咨询师有责任遵守保密原则。(2)求助者有责任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咨询师有责任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3)求助者有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有选择权、知情权和协商权;咨询师有权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相关资料,有权选择咨询对象;有权提出转介。有权中止咨询。
⑷双方有义务彼此尊重,遵守预约,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对方。
3、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2)费用:每次50元。
七、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的划分
(1)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评估阶段;(2)咨询阶段(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2007年5月5日)
A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制定咨询方案。
B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通过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用摄入性谈话法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通情达理使求助者感到了温暖,使求助者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用解释技术,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确认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 由于对考试成绩过于看重,一模成绩不理想,就认为高考会失败,这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估价偏低,从而增长焦虑的情绪等。目前主要是求助者出现认知偏差和情绪模糊不清,难以理解自己现状,不知道如何调节焦虑情绪。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表示愿意接受合理情绪疗法,并配合心理咨询。
C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忆记录自己过去一个月来有关考试的各种想法,分别写出诱发事件A,不适感的具体结果C和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并解释为何自己有如此的观点。通过让求助者回忆和书面记录,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新理智分析自己的观点。(2)第二次咨询(2007年5月12日)
A任务:寻找和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让求助者在深层次领悟到他所持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焦虑情绪困扰。B过程:就上次的咨询作业情况进行会谈。(咨询会谈摘要)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是那么的看重,一模考差了,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如何去面对的事,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都跑出来了。咨询师:具体有哪些不好的想法?
求助者:一模考差了,也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了,还会让家人、老师失望,同学也会取笑我等等。总之,我心里十分的烦恼。咨询师:你是说,一模考差了,你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了?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我以前成绩很好的时候,根据几门科目的成绩估计了一下,我勉强可以考上,一模考这么差的成绩,肯定考不上的。咨询师:那是你自己估计的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一模考得不理想,肯定考不上重点大学了”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什么科学根据? 求助者:是我自己的想法。
咨询师:你的想法能肯定会变成事实吗?
求助者:(沉思了一会儿)不能,但我心里还是会这样想的呀。咨询师:那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想法。这种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其实你想要改变目前的情绪困扰,也不难的,但首先是你要改变已经习惯了的这种想法。求助者:那我怎样改变呢?
咨询师:一模考得不好,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也不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偶然的一、两次考不好,是常见的事,并不代表着一切,只要用功,成绩是可以改善的,何况你的学习一直较好的。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让我试试改变一下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试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是感觉好多了。
求助者在做第一次作业时,也是他自我理性思考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就第一次作业的问题,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分析和辩论,让求助者自觉改变过去不理性的想法“成绩是不能考差的”,改变认知,明确一次考不好,不等到于是自己学习能力差,不等于自己的知识基础差,同时学会把对自己“必须”做到的事换成“希望”。
C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再做一些类似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尝试把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在对成绩评价的中性面或积极面。(3)第三次咨询(2007年5月19日)
A任务:进一步改变求助者的习惯不理性认知,帮助求助者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考试成绩,并辅以渐进肌肉放松训练,帮助求助者克服焦虑情绪。
B过程:咨询师根据上次的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谈谈自己的感受,求助者谈到自己经过前面两次的咨询,自己对考试成绩有了新的认识,心情也平静了些,但自己还是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上课和复习,还会有紧张感。
咨询师与求助者继续进行分析和辩论,进一步修正求助者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求助者的症状得以减轻或 消除。并针对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咨询师向求助者介绍渐进肌肉放松训练,并指导求助者进行练习,让求助者学会放松自己的焦虑情绪。最后咨询师提出要求求助者平时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放松紧张的情绪。
C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在学习生活中应用渐进肌肉放松训练进行自我放松,克服焦虑情绪,以及进行体育锻炼放松焦虑情绪,按照新观念进行实践,尝试认真上课和看书复习。(4)第四次咨询(2007.5.26)
A任务:巩固咨询效果,指导求助者学会自我悦纳和自我欣赏,结束咨询。
B过程:通过会谈,求助者分别讲述了自己对于考试旧的不理性认知和新理性认知,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作出积极的自我改变,同时鼓励和教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悦纳和自我欣赏,学会从积极面或中性面看待考试与自己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价:心情已好转了,不再有紧张感和害怕感,能较好地集中注意力上课和复习功课,睡眠质量也有了改善,学会了理性看待考试与自己的关系。
2、班主任的评价:求助者基本上恢复以前的学习状态,上课能专心听讲,心情好了,整个人也变开朗多了。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求助者情绪已稳定,能较好进行正常的学习,而且二模、三模考得不错,成绩上来了,可见已达到咨询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一、简介
与来访者见面,第一次谈话通常称为“初次晤谈”。初次晤谈可以很正式的进行,也可以不太正式的进行,这取决于晤谈的目的与需要。初次晤谈可以包括诊断或初诊。在一般社区与学校机构,初次晤谈通常不包括诊断。
一)初次晤谈的目的
说明并建立基本规范
收集资料,进行对来访者的了解或诊断
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透过洽谈,同时进行诊断与咨询
评估心理咨询对来访者的适度性
二)初次晤谈登记表的设计与使用
1.登记表的内容
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地址、电话、婚姻状态、学历及职业。
主要问题或咨询事项
介绍人或转交介机构
心理健康史
紧急联系人与电话
2.初次晤谈登记表的使用方式与时机
来访者第一次来见咨询师时,可以利用等候的时间,填写登记表,或者等来访者进入会谈室,在初次进行会谈之前,咨询师可以先请来访者填写登记表,等来访者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填写好之后,再开始晤谈。
3.初次晤谈登记表的用途
1)行政用途
2)临床用途
3)研究上的用途
三)初次晤谈的细节
1.准备会见来访者
在你第一次会见一个新的来访者之前,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花上十分钟时间好好准备一下,可以按下列的
提示进行一次角色扮演。传达你的职业威胁,对咨询师情绪管理的技术是:
在会谈之前,花时间“集中”自己。记住,有些来访者会感到被他们的困难所压倒,因而常会对与你的第一次会面感到焦虑。记住自己处于一个权威的位置,你拥有知识和技能帮助并能指引你和来访者一起度过这第一次会谈。
如果你在会谈中感到焦虑,集中注意力保持你身体的静止和镇定。有节奏地呼吸,并措辞要简约。少一点总比多一点好。
2.介绍自己,称呼来访者。
3.注意穿着打扮
4.初次晤谈的内容
咨询师应熟记初次晤谈的谈话目的在于说明基本规范、建立治疗关系,以及问题的了解与诊断。因此,初次晤谈的内容,便是围绕着这些话题进行,说明应该交代的基本规范,而不会被来访者主导了晤谈时间与主题。原则上,治疗师可以用1/2到2/3的时间,对来访者的问题和困扰进行了解,再用剩下的l/2到1/3的时间,说明基本规范,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以及补充询问有关医疗史与诊断的资料。
5.当场或事后作纪录
进行初次晤谈时,咨询师可以一边问诊,一边略作纪录。在收集关于来访者的生长史、家庭史、医疗史以及诊断资料时,为避免事后忘记或记错,治疗师可以在现场略作纪录,等来访者离开晤谈室之后再加以整理。治疗师不妨对来访者说:“有些资料我需要用纸笔记录下来,不然会记不住。”
一般在危机处理及平常的心理治疗时,咨询师应避免一边晤谈一边记录。过多的当面记录,容易使咨询师和来访者分心,个案说话时,也会比较有所顾忌。作纪录的原则是:为了诊断而进行的初次晤谈,可以当场作纪录。为了心理治疗而进行的晤谈,则尽量在事后才作纪录。
咨询员:“一节课45分钟,你有多少时间在开小差?”
来访者:“大概15分钟吧。”
咨询员:“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来访者:“当然是一点也不开小差最好。”
咨询员:“你认为有可能达到吗?”
来访者:“当然,他们都在集中和精力的学习,为什么他们不开小差呢?”
咨询员:“你问过他们么?”
来访者:“没有,看他们这么专注的.学习,即使有分神的时候也是偶尔。”
咨询员:“你是怎么开小差的?”
来访者:“比如,听课时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别人的成绩超过我怎么办?”
咨询员:“你认为别人没有这个想法吗?”
来访者:“也许有,但我与他们不一样,我不能不考上大学?”
咨询员:“为什么呢?”
来访者:“考不上大学没前途。”
咨询员:“好了,许同学。你的问题我基本了解了,而且时间也快到了。根据我们今天的谈话,我认为你的问题不是太大,我建议你先接受5次咨询如果不够,我们可以再延长。如果你的情况不需要10次谈话,我们可以随时结束,你认为如何?”
来访者:“好的。”
咨询员:“我们的谈话安排在每个星期的这个时问,也就是每星期三上午11:10分,你方便吗?”
来访者:“没问题。”
咨询员:“好的,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下周三再见。”
四、评价
整个咨询下来,我发现在这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这些优缺点:
优点:1.在这整个咨询过程中,目光能很好的注视来访者,声音平和,语速、语调中等。
2.能够较好的向来访者介绍自己。
缺点:1.咨询过程中显得有些紧张,有些不必要的小动作。
2.对于咨询当中出现的冷场处理的不够好,导致咨询多次中断。
针对这一缺点,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经验不足,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
摘要:
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升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咨询结束后半年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
大学生、适应不良、案例报告、认知疗法
1、一般资料
李某,女,19岁,大一新生,独女,家住湖北省的一个小县城,父母均为公务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身高1。62m,体态中等,无不良嗜好,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第一次远离父母住校生活,之前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一切由父母料理,内务及自立能力较差。内向,敏感,争强好胜,对自己要求严格,成绩一不如别人就会郁闷好几天。与同寝室的同学关系紧张,很少与她们交往,平时经常为琐碎小事而与其产生矛盾。做事喜欢暗里和别人较劲。曾竞选过班干部,因得不到同学的支持而落选。
近半个月来感到压力大,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曾到校医院检查过身体,确认躯体没有疾病。感觉在这所学校学习没意思,想退学回家复读,争取明年考更好一点的大学。在老师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针对她的情况,我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0—4分的五级记分制,了解她的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2。48,其它因子平均小于1。26。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
自入学以来,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梦想逐渐退去。特别是近两周来,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学习时注意力老是分散,没有交到什么朋友,经常感觉到心烦意乱的,很郁闷、孤独,饭量减少了许多,晚上经常失眠,很后悔来这所学校读书,一心想着退学。
个人陈述
当我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全家都非常高兴。可一想到要远离家乡,到那么远而陌生地方读大学,还要独立面对将来的生活,自己心里感觉非常恐慌。爸妈告诉我:面向成人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独立生存,你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应该出去锻炼一下了。
我本来是一个很好强的女孩,无论在哪方面都要去争个第一,但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自己表现得很不如意。这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他们课下交流的时候常常用本地方言,我基本听不懂,也难以参与进去。平时回到寝室,舍友们原本都说说笑笑的,一见到我来就都不说话了,好像都在避着我一样。周末她们都去市里逛街购物,也没有人叫我。大学的课程也比高中时多,而且还挺难的,每天的功课都让我喘不过气来,最难的是我第一次住校,衣服也不会洗,问同学也不太好意思。真想回到以前的学校,那是一个很单纯的'环境,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冲突!哪像在这里,人情世故那么多,有些同学说话曲里拐弯的,让人难以理解。
我现在做什么都没有兴趣,心里非常孤独、苦闷,很想回家重新复读,明年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或许会有大的改变。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情况
李某自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低着头,两臂夹紧,双手蜷缩,眼神迟疑,声音微颤。服装多以深色为主,身体健康,否认曾患过重大躯体疾病。
据辅导员介绍,该生生活自理能力差,集体活动不积极,在内务考核中扣了很多分。学习还很努力,但个性直率,在寝室里经常跟同学发生矛盾,平时不值日,对谁都有意见。在宿舍呆的时间比较长,喜欢一个人看书、听音乐,不爱和同学聊天,经常错过吃饭时间。前一段时间的班干部竞选,没有一个人投她的票,对她打击很大。
4、评估与诊断
通过会谈和观察,做出评估如下:
1、资料来源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动机强,态度诚实,前后一致。
2、目前求助者智力正常,性格内向,情绪低落,有轻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兴趣下降。
3、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来访者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对其疼爱有加但缺少对其大学生活适应与否的高度关注与指导。大学新生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不同,性格各有差异,极易产生交往障碍,很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理解与支持却得不到。
3、心理原因:第一次的集体生活让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她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间的关系,不能正确进行归因,无法正常进行人际沟通,产生种种矛盾,且不知道如何面对和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了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的现象,因此产生了悲观、退缩的想法,加重了心理负担。
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此案例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变化,求助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该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是心因性的,与人际关系不适因素有关,因持续时间不长,内容没有泛化,心理痛苦却前来主动就医,社会功能没有受损,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失眠、人际关系不谐调,且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像的神经症”与初始事件身不相关,出现泛化的和回避,持续时间长,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状态,但没有泛化和回避,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想,且持续时间不到1个月,因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但与抑郁症兴趣丧失、绝望感、自罪、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且病程持续时间短,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从反应强调是否泛化,社会功能影响程度、病程等方面看,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关系)
(2)偏激思维和交往不良倾向。
(3)生活自理能力差。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求助者的错误认知,重新进行归因分析,评估情绪等级,完成他人支持;指导求助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减轻痛苦,降低焦虑。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6、咨询方案制定
首先向来访者讲清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原理,并采取如下步骤:
1、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正确认识大学与以前中学处境的不同及其意义,帮助她改变以前错误的认知;
2、与她共同分析自己的各方面优势,指导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指导她学会解决自我情绪问题,遇到情绪问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在咨询之前,依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来访者介绍了双方的责权利,并商定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一小时。因为学校把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作为老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所以学生不需支付费用。
7、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预计进行6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诊断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1、2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动机,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测试,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心理咨询方案。通过这两次的咨询基本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2、咨询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3至5次,根据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行为,增强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心。通过这三次的咨询基本达到了目的。与同学有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浓厚,在期末考试中,来访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结束与巩固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6次,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解决了心理问题,通过这个阶段监督来访者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结束心理咨询。
8、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的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感到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情绪;与同学的关系日益融洽,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能顺利地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事务,各方面都感到的心应手,学习成绩也很满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求助者周围人的评估
在随后的随访中,来访者辅导员老师反映,来访者现在情绪比较稳定,学习也比较努力。班上的同学反映,每天看到她乐呵呵的,很有亲和力,学习也有计划性,上课非常专心,大家都觉得她好像变了一个人。
3、求助者前后心理测验比较
心理咨询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1。32,已基本不存在焦虑问题。
4、咨询师的评定
通过咨询我发现她的情绪比较稳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半年后随访,情绪很稳定,学习和生活状态良好。
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张慧
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合理情结疗法,对一位中考生考试焦虑问题进行咨询的案例分析报告。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出现了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症状。经过四次咨询,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非理性理念,求助者的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一般心理问题 1.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
孟某,女,15岁,济南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10年前父母离异。父亲44岁,在外地做生意;母亲42岁,电大毕业,在某高校图书馆从事图书借阅工作。孟某被判给父亲,因其父在外地工作,孟某现与母亲一直生活。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经询问与调查,父母家人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1.2个人成长史
孟某幼年时生活比较顺利,比较活泼。10岁时父母离婚。父母离异后,一直很不安,常常不知所措,并且睡眠和食欲都不好,人开始变得孤僻。孟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刻苦,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学业顺利。母亲对其期望很高,特别是关心她的学业,她从小也比较懂事,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不善交际,朋友不多。1.3精神状态
来访者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清楚,情绪较低落,紧张焦虑。知情意统一,人格完整。1.4躯体状态
求助者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焦虑不安等躯体症状。1.5社会功能
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能主动参加学校活动,学习效率下降。1.6心理测验结果
1.6.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焦虑因子2.7分,抑郁因子2.3分,这两个因子分超过常模2分。1.6.2焦虑自评量表(SAS)
标准分为56分,在50-59分 范围内提示求助者有轻度焦虑。1.6.3抑郁自评量表
标准分为51分,小于标准分分界值53分,提示求助者没有出现抑郁症状。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2.1主诉:近一个月来,总感觉很紧张,心情烦躁,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食欲不振,晚上入睡困难,担心考试。
2.1个人陈述:近一个月来,一想到即将到来的中考,就紧张,心情烦躁。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食欲不如以前好,有时感觉不到饥饿,晚上入睡困难,每天仅睡4个小时左右,还会常常醒来,白天常想要睡觉,还常常感到很闷,经常感到头疼。我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一直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都是班级里的前三名。中考的志愿打算报考省级重点高中。爸爸妈妈离婚后,本来我被判给爸爸,可是爸爸在外经商,我就一直跟着妈妈生活,妈妈为了我打消了再婚的念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每天晚上都在家里陪我读书,从来不出去,也不允许我出去玩。妈妈经常叮嘱我好好学习,说我是她唯一的希望,要我一定好好学习,为她争气。她周围的同事的孩子都考上了重点高中或名牌大学,要我不能示弱。这些一直是我刻苦学习的动力,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一个月来,越是临近中考,我的心就越不能平静,我感觉压力越来越大。我现在听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看不下书,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刻苦备战,我心里更急,越着急越学不下去。现在白天精神很不好,心烦意乱,食欲很差。本来我和妈妈感情很好,现在晚上回到家,看妈妈也不顺眼了,总是想发火。如果我这次考不上重点高中,我就完了。因为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好工作,那可怎么办?我可是妈妈唯一的希望啊。妈妈一定觉得有我这么个不争气的孩子而失望和难过,老师和同学也会瞧不起我,妈妈的同事也会瞧来起她。我想改变这种现状,请您帮帮我吧,我都快急死了。
3.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和他人反映 3.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身体匀称,五官清秀,衣着朴素大方,洁净合体。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能较主动地谈自己的事情,但有些困倦。和咨询老师交谈时,有时能看着咨询师,但大部分时间,低着头,两手无意识地绞着自己的上衣角,显出焦虑不安的神情。谈吐清晰,语速较快。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主动前来求助。
3.2求助者的班主任的反映她学习刻苦,学习成绩非常好,一直是班级前三名。但是最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同学们反映她上自习课时坐立不安。
3.3该生母亲的反映:孩子一直比较听话懂事,聪明也很要强,学习用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最近一个月,经常莫名发火,不太和我
说话。4.评估与诊断 4.1主要症状
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学习效率下降。4.2诊断及依据
4.2.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4.2.2诊断依据(1)严重程度标准
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中考即将到来),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强烈,不良情绪仍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下,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但效率有所下降。反应只局限在考试引起的焦虑,无回避和泛化。(2)病程标准 病程仅一个月左右。
综上所述,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4.3鉴别诊断
4.3.1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个性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就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4.3.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
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3.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仅是“就事论事”,没有出现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协调,确定了近期目标和长目标。5.1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5.1.1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
5.1.2帮助求助者缓解目前的不良情绪,克服对考试焦虑的情绪。5.2长远目标(终极目标)
增强求助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完善求助者的个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6.咨询方案 6.1咨询方法与原理
整个咨询主要采取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着创该心理疗法理论和方法,旨在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C)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A)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B)造成的。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治疗的重点也在于改变这些观念。6.2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6.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共四次,每次约50分钟。6.4咨询费用:不收取任何费用。
7.咨询过程
7.1咨询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 7.1.1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7.1.2咨询阶段 7.1.3结束与巩固阶段 7.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11年4月2日 目的:
建立咨询关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相关的权利与义务,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并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方法:摄入性会谈。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 2.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求助者的资料;通过倾听、共情、积极关注,引导求助者宣泄积压的情绪,获取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完成心理测量。4.布置家庭作业
建议求助者与母亲多交流。第二次咨询,2011年4月9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简介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方法:摄入性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她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2)进一步评估即将到来的中考,从深层挖掘不合理信念B,并分析诱发事件A、不合理信念B、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负性情绪和行为后果C三者的关系。
诱发事件A:中考即将到来。
不合理信念B:“如果我这次考不上重点高中,我就完了”,“ 因为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好工作”,“妈妈一定觉得有我这么个不争气的孩子而失望和难过”,“老师和同学也会瞧不起我,妈妈的同事也会瞧来起她。”
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负性情绪和行为后果C: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如此的情况反反复复,最终导致了求助者出现焦虑。家庭作业:
总结咨询后的感受和体会,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探索造成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原因。要求求助者按照上述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列出来。第三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认识其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其焦虑,并帮助建立合理信念。
方法:摄入性会谈法,合情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许多不合理信念,并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认真思考。
(2)针对求助者列出的不合理信念,经与求助者商讨,得出如下合理信念: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还是有把握考上重点高中的。” “就算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读普通高中同样可以考入名牌大学” “每个人都不可能让别人对自己所有的表现都满意,都持喜悦态度”(3)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并对合理的信念进行鼓励和强化。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合理信念进行对照,并进行认
真思考。
第四次咨询:2011年4月 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方法:测量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自述不合理的信念已经改变。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并非即将到来的中考所致,而是不合理信念的困扰。有了这些正确认识后,焦虑情绪基本消失。
(2)施测SCL-90、SAS、SDS,并与咨询前相对照。
(3)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在对求助者进行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将此次认识扩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8.咨询效果评估 8.1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表示经过咨询后情绪有了很改善,对考试不再焦虑,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自己能够做到坦然面对中考。意识到自己的许多不合理的认知,尝试着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而调整自己的情绪,对自己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8.2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在咨询中能够很好地配合,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每次咨询
都能得到反馈,咨询效果不断得到巩固。经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在知、情、意、行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对考试不再焦虑,能坦然面对中考。改变了以前不合理的认知,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剖析自我,成长了许多。8.3他人评估
班主任反映求助者上课注意力集中,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同学们反映看到她能静下心学习,精神状态良好。求助者的母亲反映回家不再莫名发火了,能够与其正常交流。8.4社会适应状况
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状况良好,已经能够保证正常地学习与生活,学习效率有明显提高。8.5心理测验
征得求助者同意,再次进行施测。
(1)SCL-90:各因子分都在2分之下,都在常模范围内。(2)SAS:标准分是50分,提示没有焦虑。(3)SDS:标准分是46分,提示没有抑郁。
从总体上看,本次咨询的效果是明显的,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改善,改变了不合理认知,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3-12-10
俗话说,付出多少努力就会获得多少回报。在我们完成工作任务之际,通常需要撰写一份报告。一份出色的报告必须建立在对业务的深刻理解之上。为此,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的“心理咨询报告”一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欢迎大家访问阅读!...
发布时间:2023-10-21
在人的一生中,大学只有一次,当然毕业前的实习,也只有这么一次,是大学的最后一课,而且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一课。这一课我学习到了许多在学校没有学习到的做人做事方法。近三个月的实习生活,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一些所得和看法: 一、初次到实习单位的和感受我们实习的地点是花果园的德祥灵语心理工作室。因为...
发布时间:2023-11-09
心理咨询师工作计划心理咨询师是为客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客户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得到心理心理上的舒缓和解决。在心理咨询师职业道路上,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对于咨询师来说至关重要。第一步:聆听与沟通咨询师的第一步工作是和客户建立联系。该过程需要耐心,理解和反应快。咨询师应...
发布时间:2024-03-08
接下来请大家听我们为大家讲述一下“心理咨询活动方案”的内容,为了方便浏览建议您将本页加入书签。做事之前学会规划,分清主次,才会事半功倍,当我们在工作上面临某些任务时。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方案的制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发布时间:2024-02-15
何少绮,我想,也许我许要改变一种方式来表达我的感情,特别是许多来访者送给我的珍贵精神礼物,用语言来传达一种友谊和成长的信念。一本书的**只有几十元。普通人要花一顿家庭饭。如果有人在读这本书,书中的一句话轻轻地打动了他的心,引发了一点思考,这是我最大的快乐。——摘自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前言这句话...
发布时间:2024-01-07
xx-xx学年第一学期转眼过去就结束,在校领导、学生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下,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一、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如下: 1、继续开展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心理咨询学生值班、接待,老师咨询制度。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星...
发布时间:2024-04-13
心理咨询室观后感 篇1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虽短,只有两天;培训地点虽然偏僻,在南昌高新技术区,但是培训内容丰富,感觉受益匪浅。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吴增强,上海市中小学协会秘书长蒋薇美,北京市问题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治及心理干预专家刘燕等专家进行授课。专...
发布时间:2024-05-09
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心理咨询培训总结 篇1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工作在农村小学,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