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经典15篇

五年级科学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1-05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经典15篇

2024-01-05 16:48:13

【#实用文#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经典15篇#】教案课件是需要老师精心准备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自己花时间完成。准备教案课件是为了让新老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五年级科学版教案”进行分析,请保存此文以便随时查看!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 盘、小滑轮 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 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3】

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 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四、小结: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 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提问:把手放在胸口感觉到什么?(心脏在跳动)

2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 、认识心脏。

( 1 )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 2 )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 3 )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让我们来观看有关心跳的录像。你觉得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 4 )讲述: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对心跳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 5 )要求:由于皮球数量有限,我们换个方法也可以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分组实验、交流。

全班汇报。

( 5 )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 6 )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 、认识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 1 )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 2 )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 3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 4 )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 5 )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 6 )提问:把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与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差不多……)

3 、血液循环的意义。

( 1 )提问:现在,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干什么吗?

小组讨论、汇报。

( 2 )讲述: 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经过流动,把氧气和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通过排泄器官输出。

( 3 )提问:我们在学第 1 课时就通过数据发现,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

( 4 )提问:由此可见,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

小组讨论、汇报。(加强锻炼……)

第二课时

三、加强巩固:

1 、讲述:我们都意识到锻炼身体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心脏,增强心脏的功能。你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锻炼计划?

2 、分组讨论计划的目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

3 、课后完成锻炼计划。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 1 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准备:手表、记录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师:每当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兴奋、紧张……

师:你的这种心情从身体状况的哪方面表现出来的?

生:心跳加快,脸红……

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生:安静状态。

2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现在都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让他们运动起来,你猜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

3 、师:你们体育课上做过原地高抬腿运动吗?怎么做的?

生:大腿和身体呈 90 °夹角。

师示范动作。

4 、师:请男生准备好,随着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动作要做标准了,女生站立不动。(计时 1 分钟)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的表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男生脸上有汗、脸变红了、气喘粗了……

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问男生)

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问女生)

5 、师:为什么他们的感觉会不同?(请他们下去)

生:男生做了高抬腿运动,而女生没有做运动。

6 、师: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就会变粗呢?

生: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

7 、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

生:进行测量。

8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

1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1 )师: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示范)。这儿老师是用夸张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测量的时候就是按照平常的呼吸情况进行。每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做。心跳的次数可以怎样测量的呢?

生:用手摸、听、测脉搏……

( 2 )师:我们今天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次数。用我们的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内侧偏上的地方,找到脉搏(示范),每个人试试,要准确地找到你的脉搏。

( 3 )师: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为了能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要把测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面。(出示表格)这张表格你们知道怎么记录吗?

生:讲述表格的看法、写法。(师适时补充)

( 4 )师:现在我们要开始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先测量哪种状态下的?

生:安静状态下的。

( 5 )师:表格里面要求我们填写同一时间内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第 1 次先测量 1 分钟呼吸的次数,第 2 次再测量 1 分钟心跳的次数。

师:注意呼吸次数的计算方法,找准自己的脉搏。准备好了吗?开始(计时 1 分钟,测量两次)。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算出平均值。

生:汇报所测数据,计算平均值。

2 、测量自己在运动结束时,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1 )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有了,接下来要测量什么数据了?

生: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我们的运动一结束就要进行,等到休息后再测量数据就不准了。还有,老师在这儿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记录同一时间内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尝试说。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一、三大组只记录测量呼吸的次数,二、四大组只记录测量心跳的次数。

( 2 )师:我们仍旧用原地高抬腿的方法进行测量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测量时要注意,请你按照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每位同学一定要把动作做标准了,否则就不能准确测量出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计时 1 分钟,老师调整好学生所站的位置)

( 3 )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计时 1 分钟)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计算出平均值。

学生汇报所测数据。

( 4 )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以及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都有了,有了这两组数据我们能做什么事?

学生进行比较。

师:你们比较一下,发现什么?

生: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要比安静状态下的速度快。(说出具体数据)

( 5 )师:我们除了用表格进行数据比较之外,还可以用图形进行数据比较。这儿有一个坐标,横线表明在什么状态下,竖线表示呼吸或心跳的次数,我们现在就要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以某一学生为例说明条形图的画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图形中的一种,叫条形图,大家看用这种方法比较数据有什么优点? (明显、清楚、一目了然…… )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

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

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

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

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模拟实验:下雨。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小组交流、汇报。

3、小结、拓展。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

三、影响侵蚀的因素

1、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如果斜坡上长满树木,

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2、学生回答。

3、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

4、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

5、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教师提示这是对比实验,方案中要注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四、课外拓展活动

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

五 教学札记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7】

《青春活力》

1 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制订怎样搜集成长的证据活动计划。

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制作一套记录自己成长情况的简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搜集成长证据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觉、诚实地帮助他人。

科学知识: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及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的变化。

难点: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健康检查记录。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长日记、成长记录卡等。询问爸爸妈妈有关自己的成长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成长变化:

1、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

2、讨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个问题的关系到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因此,很有必要讨论。主要是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4、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

二、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计划:

1.讨论:

①我们应该着手搜集哪些方面的成长的证据呢?

(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②我们可以去哪搜集,怎样搜集到成长的证据呢?

(服装、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长日记、病历、免疫证……)

2.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

3、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相互评价研究计划。

4、搜集到了证据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长变化?

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龄身高(厘米)体重(千克)牙齿其他

(也可以把年龄一栏分成4个年龄段)

三、布置课外活动:

课外按计划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提示学生向爸爸妈妈询问一些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汇报导入

1、上节课布置了同学们课外搜集分析了成长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找一两个代表全班交流。)

3、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成长证据,我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二、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1、我们了解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变化,如果现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我们可以怎么做?

(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长记录卡)

2、成长简历上一定要有那些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3、学生制作一个年龄阶段的。

4、交流评价学生的成长简历。

5、布置学生将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需要用到。

三、活动:人的一生变化。

1.预测:从现在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还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2、讨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除了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外,我们还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呢?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分析,填写下面表格:

项目幼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体力活自理能力

4、交流并评价学生填写的表格。

5、讨论:通过比较分析,你觉得人在哪些阶段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准备怎样去帮助别人呢?

四、阅读:人的寿命变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人的寿命为什么能不断提高?

六、拓展: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了解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同学之间交流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现代人类的健康?

2 我们的成长曲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用表格统计自己从6岁到现在的一些成长数据。

利用统计数据绘制成长曲线图。

能利用成长曲线图进行分析,找出自己成长变化的一些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的成长数据,学会关心自己,珍爱生命。

在统计数据,绘制和分析成长曲线图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科学知识

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平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成长曲线图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绘制并分析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自备成长简历。

教师准备每个学生的健康检查记录(备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一学年都要进行一次体质检查体检时都测量哪些项目吗?2、学生讨论:体检对我们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3、老师讲述:在成长过程中,体检测量出的数据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平。(板书课题)

二、统计自己的成长数据。

1、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成长简历,汇报一下简历中主要记录哪些数据?

2、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通过这些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状况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的方法,如列表分析、绘制曲线图、条形统计图……)

3、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表格来整理这些数据吧。想一想,我们的表格要记录哪些内容呢?

(提示学生不仅可以记录身高体重的数据,其他的也比如肺活量啊坐高都可以。)

4、学生设计表格并填写数据。

(直接在书上进行,对书上的表格内容上进行补充。学生数据搜集不全面的,老师为其提供学校存档的每学年的健康检查记录表)

三、学生绘制成长曲线图。

1.仔细比较各项逐年的数据,讨论:哪些数据变化比较大呢?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身高体重的数据变化比较大,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这两项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3、学生在书上的坐标图中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之类的制作,故制作方法不必要集中指导。老师巡回发现问题的话就及时指导。)

四、分析与交流。

1、通过绘制曲线图,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绘制的图,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这时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的成长曲线图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和规律。这里的比较、分析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

2、全班交流:①你有什么发现?

②你的成长曲线和其他的同学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有共同的规律吗?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找出共同的规律。

4、老师播放,展示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曲线图。

5、老师对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进行讲解,并告知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是正常的。要求学生坚持将以后每年的体检数据添到课本的图上,这样可以看到自己较长期的生长状况。

6、学生阅读指南信箱里的材料。

五、拓展

1、你进入了青春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布置学生课外了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

3 男孩和女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听、辨活动,充分认识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青春期健康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关注自己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健康。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科学知识

4.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5.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征。

难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学准备】

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外调查了青春期的有关知识,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吗?

2、关于青春期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点羞涩,老师要给学生打气,告诉学生人体的发育是科学的事实。)

3、老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小结并揭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阅读: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

1、进入了请春期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哪些主要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71面的资料。

(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生理发展特征的视频)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对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里,老师要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谁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拥有健康。)

4、老师进行小结,并说明青春期发育有早有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入和没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不要紧张。

三、活动: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你觉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观察书上的图片。)

2、老师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补充讲解。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让学生明确:充足的营养、足够的睡眠、积极的锻炼——是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觉加以注意。)

三、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请同学们观察73面的图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谈谈你自己某一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4、告诉学生上面讨论到的现象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都能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讨论:进入了青春期我们怎样保护好自己?我们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男孩和女孩。板书课题:男孩和女孩。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外讨论的情况: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2、学生交流后,老师简单小结。告诉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辨析:行为对青春期健康的影响

1、好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不良的行为则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请同学们观察74面的图片,小组讨论一下图中的行为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2、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注意抓住讨论时的分歧,激起学生辩论。

4、你还知道哪些影响青春期健康的行为呢?请结合你自己或我们周围的例子谈一谈。

(学生列举的事例定会十分的丰富,要引导学生从生长发育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辨析。)

5、通过刚才的辨析,你对青春期的健康有那些新的认识?你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三、我的青春期健康计划

1、我们同学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有的即将进入青春期。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青春期健康计划,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制定计划呢?

(计划包含的内容可以有以下的方面,如何继续获取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如何应对青春期出现的身体心理上的变化,青春期的营养饮食,健体计划等等)

2、学生独立制定青春期健康计划。

四、拓展活动

课外知心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计划,相互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向信赖的师长请教计划是否合理,根据意见搞好修改。

第六单元 我们怎样做计划

1 我们怎样做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阅读琴纳征服天花的故事,能说出他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2.回顾已经做过的计划并交流、总结出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3.总结关于制定计划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可行的研究计划可以保证研究规范、有序并有利于证据的搜集。

2.知道需要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难点: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知道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能体现琴纳征服天花的研究过程的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前面制定的研究计划(具有代表性的过程性资料)。

学生准备:

整理记录表。

【教学过程】

本课以琴纳征服天花的科学史实为例,旨在引领学生总结、提升对于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及科学制定研究计划的认识,同时通过回顾、整理和交流,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系统梳理,不断完善、提高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了解天花被征服的史实,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1、简介天花背景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世纪有1.5亿人死于天花。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强烈传染病,英国医生琴纳希望对天花这种疾病的防治做出贡献。那么他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

2、了解征服天花的过程。

播放。

3、分析琴纳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1)学生讨论琴纳是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学生可能会从猜测、设计实验计划、反复实验等方面进行讨论)

(2)借助教材资料,理解琴纳的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4、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设计一个周密、可行的计划才能保证我们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这样我们就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

二、反思已做的计划,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1、整理分类。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同学们制定了许多研究计划,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以前的一些研究计划,现在给这些研究计划分分类,你们按什么标准给它分类呢?(“实验计划”、“观察计划”、“调查计划”)2、围绕规定的主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你们小组认为这份研究计划是最好的,而这份最不理想呢?

(2)阅读“讨论提纲”,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3)制定讨论主题

怎样根据问题及假设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关于制定计划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以往制定的计划中有哪些不足之处。

(4)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

3、经验教训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认为最好的研究计划和最不理想的研究计划谈经验和教训的交流。

4、全班交流、总结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制定计划的比较系统的认识。

三、总结、评价

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尝试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2、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及时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能按计划实施研究。

科学知识

1、知道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借用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方法。

2、知道制定出的研究计划必须周密、可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关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过程性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橡皮泥、铁块、茶杯、几块大小不同的卵石等。

学生准备:

制定实验计划的底稿纸、实验记录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难点: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在学生已经明确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之后,本课再一次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用水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并进行验证的过程,然后以“海洋的秘密”为题,鼓励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一、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阿基米德)(观察74页插图)

这位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样的问题难倒了这位科学家呢?

2、怎样在不破坏皇冠的情况下鉴别真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3、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4、小结

二、制定计划并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

1、制定研究计划。

你们想不想亲手试一试,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不过在动手前先请同学们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小组重点讨论,实验的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2、研究计划的交流与评议。

小组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对其研究计划中的方法、内容、周密性、可行性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学生没有弄清楚的或未能想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帮助和提醒。

3、完善计划并实施研究。

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

教师巡视,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4、实验情况的交流。

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对自己的研究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5、、刚才同学们真刀真枪的进行了科学探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研究计划是否周密、可行,同时亲自体验了阿基米德的研究方法。

三、拓展——了解海洋的秘密

1、关于海洋世界你了解什么?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教师相机板书

2、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选择,对选择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可以建议组成合作研究小组

3、讨论制订计划

(1)确定研究方法

(2)计划的内容

(3)调查的方法

4、完善调查计划

5、课后实施调查计划。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9】

一、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水,从而体会到水与每种生物都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本课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少”,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搜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其次是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多少的玻璃仪器之一,在以后的科学课上要经常用到。教材用图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科学知识: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三、分析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科学思维的培养。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并积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意识,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任务。

3、师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加深对比较水的多少的认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对比观察法:对事物变化的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并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形成新的科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你知道吗?并简单说说理由。

自评:这种猜测实际上就是科学思维的培养,猜测的正确与否,需要用科学实验来证实。以此来引出这节课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各种探究情景,引导学生产生问题而形成具体的探究任务来进行科学形象思维的训练。

2、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自评:在科学思维的培养中,讨论是一种很直接、很有效的启迪方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大家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你们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自评: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中,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很多灵感或习惯都是在点滴的记录中逐步培养的。

3、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我们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样来描述呢?学生汇报。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现在我们来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小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讲述:很多同学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现在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自评:科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科学仪器,仪器的介入增加了验证的准确性,正确使用仪器有利于思维空间的拓展。

4、练习测量50毫升的水。

5、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教学过程】

1、导入

(1)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11】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地震》选自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的第三课。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火山成因的基础上,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

接下来说一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实验来解决。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与态度: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毛巾、木棒、课件等

学生准备:毛巾、木棒。

接下来我谈谈我对本课教法、学法应用的认识。

六、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火山成因的基础上,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自主设计实验,由此推断地震成因。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实验材料,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法:教师讲解并补充学习材料;

课件展示法:用视频形象的展示地震;学生可以形象的感知地震这种自然灾害。

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对地震进行合理的假设;课标中提出了引导学生猜想的重要性。

动手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地震成因的认识;

本课继续运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我安排的教学过程有四部分:

七、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同学们一定都了解一些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课件展示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交流这两次地震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本环节安排五个小环节。

1、引导学生推断地震的成因

谈话:研究地震首先要研究地震的成因。同学们知道地震时,大地会剧烈地震动,这说明地下也有很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小实验。

讲解:第一个实验: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观察。汇报实验结果。

经过挤压的毛巾,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地下岩层很像毛巾,也是一层层的,假如地下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你推断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讨论、汇报。

第二个实验: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汇报。

地下的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岩层会被挤压断会带来什么结果?学生讨论、汇报。

2、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成因

讲解:(出示地震成因示意图)学生的难点在此体现出来。

3、指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弘扬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在1800多年前,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家监视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课件呈现)地震之前不寻常的现象。当看到这些现象时,有可能发生地震,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地震伤害。

4、联系学校地震演练,有效预防地震灾害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电线着火、炉火倾倒,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5、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及时评价。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生活,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真谛。

(三)小结

1、学生自由发言本课收获。

2、教师小结,强调避震小常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12】

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沉与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13】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纸筒形状

承受力

纸筒形状

预测

实际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1、大鼓、4个背后吊着一个小泡沫球的纸屏。

2、水槽、水、闹钟、塑料袋、扎线、长木条、木板、两根金属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大自然奇妙无穷,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遥相呼应,如同一曲曲交响乐,使世界充满生机。这里所指的"交响乐"是由哪些声音组成的?它们来自何方?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生小结:这些来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厂等四面八方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呢?(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途径。

(1)提问: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到。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树上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

(3)小结: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引导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1)提问: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

(2)实验: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现象?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讨论: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6)小结: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声音。

3、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教案优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4-02-07

    教案课件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资料,因此教师需要花心思来编写教案课件。为了确保教案课件的质量,避免遗漏重要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教案课件:1.经典教案课件:这些教案课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推荐,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是编写教案课件的良好范例。2.优秀教师分享:许多优秀的教师愿意...

  • w
    西师版五年级教案6篇

    发布时间:2023-11-21

    经过编辑的精心努力,依据您的需求,为您精心编写了这篇详尽实用的“西师版五年级教案”。请将这篇文章保存到您的收藏夹,以便下次阅读。每位教师都必不可少的课堂辅助工具就是教案课件,因此每天准备教案课件可能是必要的。教师制定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成长阶段。...

  • w
    最新外研版五年级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06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外研版五年级教案 篇1  本学期是我第二年担任五年级...

  • w
    最新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13

    作为一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确保教学成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那么问题是,如何撰写有效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  第2课水的蒸发和凝结  (教材P61~62)  授课时间:  水的蒸发和凝结  新授课 ...

  • w
    五年级及教案经典10篇

    发布时间:2024-01-08

    课堂教案课件的撰写对于每位老师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上课前准备的基础。教案课件的撰写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上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撰写教案课件时,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 目标明确:教案课件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这节课中将会学习到什...

  • w
    五年级松鼠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29

    备课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即使老师还没完成,也来得及。备课时要确保教案符合学生需求。想深入了解这个话题,不妨看看“五年级松鼠教案”,希望我的故事能让您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 w
    五年级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27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五年级美术教案”,我们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 w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21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