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0.45公顷=()平方米。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3)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4)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下底减少3厘米,高不变,面积()。
(6)有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
(2)梯形的上底下底越长,面积越大。()
(3)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
(4)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
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①等底等高②完全一样③完全一样的直角
2、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①24厘米②12厘米③18厘米④36厘米
四、应用题
1、一条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深0.8米,渠底宽1.2米,渠口宽2米,横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练习十七第3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利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利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空
4.8平方米=()平方分米
6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2公顷=()平方米
1.2平方千米=()公顷
560平方分米=()平方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图略)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上一节梯形面积公式的练习和应用课,请同学们说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七第3题。
观察思考:要计算梯形面积,哪些条件是合适的?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练习十七第4题。
问:这个花坛是什么形状?要示其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题目中是直接告诉我们如何求梯形上下底的和?(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
板书:上底+下底=4620=26(厘米)
高:20厘米
学生明确上面几个问题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七第8题。
讨论: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是梯形里最大的平行四边形。)
如何求剩下的面积?独立做题,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2+3.5)1.82-21.8
=4.95-3.6
=1.35(平方厘米)
方法二(3.5-2)1.82
=1.51.82
=2.72
=1.35(平方厘米)
三、课堂作业P91第5题。
补充练习:
1、
一个梯形,上底是1.2米,下底是0.8米,面积是3.6平方米,求这个梯形的高.
2、一个梯形的下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36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
课后反思: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还未教,所以第8题只能暂放以后进行指导练习。
今天的指导练习重点应放在第4题。因为学生疑惑为什么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中是上底加下底的和,可在列式时却是用两数相减的差来表示。针对这一困惑,教师一定要通过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要使学生明确,并非求梯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上底、下底分别是多少。在这题里,我们就是把上底加下底的和看成一个整体来求的。
补充的两道习题有数学价值。价值体现在学生能够主动根据逆向思维的难易选择合适的方法。学生一改平行四边形中求底或高用算术方法的做法,绝大多数学生都主动利用方程根据计算公式来列式。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到方程的优势。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梯形的特征以及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和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
本小节内容共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二层是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利用转化思想解决新问题。通过观察新、旧图形的内在联系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抽象出梯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本层次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例1的重点是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难点在于把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与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一一对应起来。
教法建议
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与梯形有许多相似之处)。讲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思路展开联想,这样进行迁移,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用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并不困难。
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观察、对比新旧图形的联系很重要,为了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学生交流,教师可把梯形与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印成小篇子,由学生讨论后小组合作完成,由学生自己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在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中,教师尽量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由学生解答,如计算篮球场中梯形的面积,计算梯形机翼模型的面积,计算梯形钢管堆中的钢管的根数等等,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乐趣。
在设计练习时注意层次,使学生从练习中体会到题题具有挑战性.如变换梯形的摆放位置和角度,先测量再计算梯形面积,结合直角梯形,面积单位换算等旧知识进行综合练习,使学生既巩固旧知识又深化新知。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些联系,比如三角形?哪位同学来说看看。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然后概括:
a、三角形面积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b、两个完全一样(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2.猜想:
(1)请你猜一猜, 这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系)
这里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命名如:如XXX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找到梯形的面积与它各部分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一、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和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1)之前我们通过拼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得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2)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也利用我们手中的这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来拼看看,是否会拼出我们会算的图形。
(3)学生拼组梯形活动(约3分钟)
二、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老师将准备好的相应类型的梯形按照学生所说贴在黑板上。
三、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后面标注 “能计算”和“暂不能计算”)
四、在“能计算”的图形组合中,你发现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五、(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A、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b、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推导: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
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C、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以上的3种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适当展开,但只要点到为止)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3、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老师看到你们获得了新知,老师心里就获得了快乐。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一页。
练习本:P90的第3题
操作题;P91页的第7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S
=(a +
b)
h ÷ 2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堆放时横截面呈近似梯形的物体的数量,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讲述:德国有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名叫高斯(1777~1855)。他从小就很聪明,上学后不久,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当别的同学都在埋头苦算的时候,小高斯却早就得到了答案,得数是5050,这使得老师非常吃惊。你想知道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得数的吗?上完今天的数学活动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数学活动课)
[意图:课始,教师采用讲述数学家故事的方式引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态势投入到活动中来。]
二、直观演示,探究方法
1.基本练习。
图形
底
高
面积
平行四边形
6米
4米
梯形
上底8厘米
10厘米
下底12厘米
提问: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些什么?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意图:基本题的练习,旨在唤起学生认知结构中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储备,为后续活动的展开打好基础。]
2.探究方法。
出示右图:
提问:这是一位工人师傅砌的墙,它的形状近似于什么图形?(梯形)砖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下一层总比上一层多1块砖)
提问:你能算出这儿一共有多少块砖吗?
指名板演:3+4+5+6+7+8=33(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出示和上图完全一样的图片,并将两个图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图略)。
提问:把这两面完全相同的墙拼起来,近似于什么图形?现在每层都有几块砖?有几层?现在看来,求原先的一面墙共有多少块砖,还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板演:(3+8)62=33(块)。
提问:386分别指这面墙的什么?为什么还要除以2呢?
再问:你发现最上层的块数、最下层的块数和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砖的块数最上层块数+最下层块数)层数2]
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个公式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很相似)
比较: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求出了这面墙一共有多少块砖,还根据第二种方法得出了一个公式,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些?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为模型,可以求出堆放物体的横截面看起来是梯形,且每相邻两层之间的差都相等的物体的数量。像这样的应用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意图:通过直观演示与分析交流,引导学生感知方法的来龙去脉,较好地完成关于计算方法的认知建构。]
三、走向生活,解决问题
1.小明参观钢铁厂时,看到许多钢管堆成横截面近似梯形的形状(图略)。最上层有9根,最下层有16根,有8层。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
让学生数一数每层的根数,确定每相邻两层根数的差都是1,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根钢管的?有把每一层的根数相加的吗?
2.一堆圆木,堆成横截面是近似梯形,最上层有9根,最下层有17根,而且每层总比上一层多一根,这堆圆木共多少根?
学生读题后提问:堆放的层数不知道,应该怎样求呢?
3.体育馆南一区最前排有8个座位,最后排有16个座位,后一排总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体育馆南一区共有座位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意图:练习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方法,同时从中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拓展延伸,介绍历史
出示下面两道算式:
1+2+3+4+5+6+7+8+9
12+13+14+15+16+17+18+19
提问:你能快速地求出这些数的和吗?还需要一个一个地加吗?
学生计算后,集体交流方法与答案。
提问:你现在知道高斯为什么算得那么快了吗?
谈话:数学真奇妙,想不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竟然可以算出一列数的和,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数学内在的本质联系呢?学生回答后,教师以算式二为例讲解缘由。(过程略)
讲述:其实,像这样的算式,数学家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求和。什么是等差数列呢?也就是一列数中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总是相等的。我们再来看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出示介绍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古代中国有关等差数列研究成果的短片。(内容略)
学生阅读材料后,教师提问:阅读了这段材料后,你有什么感受?
[意图:等差数列求和及其历史的引入,能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心间。]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各是多少厘米,并画出它的高。
3、教师导语: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面的形状是梯形,(出示一辆汽车侧面图)如汽车玻璃就是梯形的,那梯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猜想:
让学生先猜测一下梯形的面积可能和哪些量相关。
(2)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学生预设:
方法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拿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使一个梯形逆时针旋转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条走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问: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除以2?
③在小组内尝试上面另外几种不同的转化方法,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上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2个梯形上底+三角形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④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同学们知道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哪个吗?下面是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图,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强调计算时不要忘记除以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
(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
四、全课小结。(略)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例3S=(a+b)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36+120)×135÷2
S=(a+b)h÷2=156×135÷2
=10530(平方米)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共有一千五百多名学生,六个年级,二十四个教学班。其中xx年级全部使用北师大教材。我校班额容量较大,因此对于本课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为主教学,这样设计有利于全班参与,更为学困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其次有利于学生间的充分交流与合作,为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提供了机会。当然,由于班额人数较多,因此在合作中给教师的指导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配以投影展示,让学生注意到图形的转化。)
(点评: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
(二)新知探索
(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重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八第5题。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7.20.122.40.30.212.65
0.3810000.82526.1-3.5-7.5
3.8+2.5+6.2102.54.80.2+5.20.2
2.看图思考并回答。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
(1)名数的改写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2)根据改写的方法将第6题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3.6公顷=()平方米12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52公顷=()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2.练习: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生独立审题,分小组讨论解法。
(2)选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计算。
(3)由学生讲所列算式的想法,
(4)指导学生讲(100+48)250为什么不除以2?
(5)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3.11.82.02.0
渠底宽(米)1.51.21.00.8
渠深(米)0.80.80.5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生独立解答出结果并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梯形纸板若干
学具:剪刀、梯形纸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等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
出示一梯形
标出各部分名称
师: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生:会
求出梯形面积及为什么要用这一公式作为梯形面积公式
二、新课
拿出准备好的梯形纸板操作
师:试一试梯形能否转化以学会的计算面积的图形
可自己思考可小组共同操作并把你的结论记录下来
(生操作师参与其中)
汇报:边讲解边演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法)
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重合在一起经旋转和平移可拼成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底高
一个梯形=(上底+下底)高2
㈡、只用一个梯形
①沿一条对角线可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梯形
梯形面积=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下底高2+上底高2
②通过梯形上面一个顶点作梯形一腰平行线可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S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面积
=上底高十(下底-上底)高2
③沿梯形上底两顶点作两条高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④梯形上下底对折剪开?梯成平行四边形
S梯=(上底+下底)高2
S梯=中位线2高2
反过来
⑤梯形上下底对析,两底角间对折拼成一个长方形(两层)
S梯=(上底+下底)2(高2)2
⑥通过梯形右腰中点作一腰平行线,得右边一个小三角形,再以小三角形上顶点为中心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S梯=(上底+下底)2高
⑦把梯形打开上顶点与右腰中点连接得一个小三角形把小三角形旋转成一个大三角形
S梯=(下底+上底)高2
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真的很不错,但你知道为什么选用S梯=(上底+下底)高2这个公式呢
拿一例说明S梯=下底高2+上底高2
利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得到S=(上底+下底)高2
其它几个公式经过化简也可以得到这一公式,这个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质疑:在操作中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小结:求梯形面积需什么条件
练习:1、求下面梯形面积(单位:厘米)
2、(如图):求梯形的高(单位:厘米)
3、猜:S梯=54平方厘米时上、下底高可能是多少厘米
4、一等腰梯形腰长8厘米,高6厘米,这梯形周长比腰多20厘米求梯形面积?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课本第84-85页,练习十九第11-18题)
教学目标:⒈通过混合练习,理清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求面积和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⒉在复习与梳理中学会联系,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⒈公式的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这些公式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生共同进行:边回顾、边画图、边讨论;
⒉教师指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互相联系,彼此相关的,我们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重点,清楚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同在联系和区别。
二、练习巩固
⒈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2题--看谁正确率最高!
要求:开列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面积公式;列式解答。
⒉完成第14题
先议:⑴左图是什么图形?求面积需要哪些条件?怎么取得?⑵右图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求它的面积需要量几个量?把它们分别量出来。
⒊完成第13和15题
在求得面积之后,怎样选择算法求解。
三、综合提高:
讨论: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3倍,高不变,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也扩大2倍呢?
⑵三角形的底不变,高缩小2倍,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缩小2倍,底扩大2倍,情况又怎样呢?
⑶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面积,那么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一定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为什么?
四、总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在选用公式时,尤其注意哪些图形求面积时要2。
五、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六、教后感:
步测和目测教材87页练习二十4---7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意义以及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具学具:标杆
一、谈话
上节课学习了怎样用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距离。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或目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进行步测和目测。
二、在室内教学步测
1、步测就是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实际上是以步代替工具进行测量。
2、测定走一步的长度
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是多少。通常先量出几十米的距离,再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在这里走三、四次,记好每一次的步数,然后算出平均走几步,再算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87页例1,先读题,再问:这道题先算什么?
求出平均步数后再求什么?
学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3、平测两地间的距离
知道了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再测出以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走的不数,你能算出两地间的距离吗?
88页例2
步测两点间的距离,首先要测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再测出走两点间的步数就能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三、室内教学目测
1、测一段距离,除了用工具测量或步测外,还可以用目测。目测是用眼睛估量一段距离,在没有测量工具和要求测量结果不很精确时使用,还有些特殊情况,如士兵射击和投弹时也常用。
2、用目测需要经常练习,积累一定经验后再进行目测较准确。(阅读88页中一段话)
看88页的图,这是一幅实物参照图,图上给出的是相隔200米,500--600米,700--800米处人的大小轮廓。一般讲,距二百米能看清人的脸,距五、六百米能看清轮廓,在距七、八百米只能看出是人但轮廓已不很清楚。
四、室外实地步测
课前在30米的两端放两块砖。
学生用步测的方法先测出每一步的长度,再步测出另两个砖块(45米)的距离。
五、室外实地目测
练习:师课前准备好练习设备,让几个同样身高的学生站在标杆处,让其余学生观测,再换个方向练习目测,看谁的结果接近实际距离。
(误差:10%内很好,20%内较好,30%内较差)
六、巩固
89页6、7
分组练习
七、作业
89页(4、5)
板书设计:
步测和目测
教后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5-17
梯形面积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4-02-23
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倾情推荐一篇精彩的“梯形面积教案”文章,这篇文章会是您的良师益友相信一下。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忽略重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3-12-13
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教师都要承担起写好每份教案课件的责任。通过学生的反应,我们可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那么,究竟如何写好教案课件呢?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经过耐心挑选,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梯形面积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请大家不要忘记收藏此页面,以便后续阅读。...
发布时间:2023-11-14
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20页例2、例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中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发布时间:2023-10-29
笔者特意为读者们搜集整理了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的有价值的信息,希望本文能对你们在工作或生活中有所助益。教师们按照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进行授课,每天都需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对于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发布时间:2023-11-10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好工具范文网整理了这篇名为“课件”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互相鼓舞。新来的老师在备课时需要事先准备好涉及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教案质量。...
发布时间:2023-12-07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乐于进行反复练习,能与同学合作开展活动。学习内容:1、队列队形练习2、游戏:快快集合学习步骤:一、 复习队列队形教师活动:1、集合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育,明确课堂要求。2、排体育课队形,调整学生站位,并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稍息、立正、向右看齐。3、学生注意力集中较短,在练...
发布时间:2024-02-08
笔者经过反复思考后认为“圆锥的认识课件”是一篇非常值得推荐的文章,但所有的意见仅供参考,最终的决定还需要您自己做出。教师们将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并制作教案课件,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完成每一份教案课件。制作完整的教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之一。...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