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人文精神读后感系列5篇

人文精神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13

人文精神读后感系列5篇

2023-11-13 19:39:45

【#实用文# #人文精神读后感系列5篇#】好工具范文网为了让您感到满足努力制作了这份“人文精神读后感”。阅读能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写作是心智的整理师,能够反映并梳理出我们的内在感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具体实现方案请与专业人士联络!

人文精神读后感(篇1)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作为普通人,教师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从事的是神圣的职业而不是职业。

我们每天都面对活着的人。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有无限的信任和钦佩。我们的教育是伴随着他们对知识的追求、长期的才干、决心和成长的。在教学中,我们更加充实,智慧在交流中增长,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和幸福。但是,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

但是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态度,我们的先辈、前辈和同辈就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了精神支柱,核心就是“人文精神”,它首先要求我们有爱,除了爱祖国,爱自然,爱家人等,对我们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成为教师的基础:平等、真诚、诚信、博学、道德,这是我们教师的基础和坐标。

《教师人文读本》这书,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师爱之花时时绽放,到处支撑着那“人文精神”的脊柱。

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中国的传统是“传道、授业、解惑”,西方的传统认为教师应该传授知识、培植理性以形成公众**。但是读了本书中罗素的《教师的作用》一文,知道了他是从“教育中立”这一点出发,认为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具备精神上的独立,改善生活条件,有权对任何事物发表自己的独立的看法。

教师是一种职业,就像医生、律师、建筑师一样,但教师很难像后者那样发展专业思想,听取专家意见,决不屈服于外人的压力。因为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事业,社会上总有人会对教师和教育加以评论,当一名外行领导对教师颐指气使时,教师的作用只能是整个教育链上的一环,什么独立精神,自由意志,人的情感都不见了,久而久之,教师就习惯于盲从,奴性,心中充满了忧虑,是对工资,职称的忧虑。

然而,罗素告诉我们:教师是独立的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有选择各种教学方法的权利,有自己的情感。但要实现这一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必须走。

就让教师的“人文精神”作为我们教师的指南针,指引我们向前进!

人文精神读后感(篇2)

人文精神读后感

人文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我最近读到了一本关于人文精神的书籍,深受启发和思考。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人文精神强调人类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现代化、高科技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变得疏离和冷漠。而人文精神拥抱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人际关系。它鼓励人们与他人保持联系,彼此关心、体谅和支持。现代社会的进步必须以人为本,而非只关注物质和利益。只有通过加强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我们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社会。

其次,人文精神追求知识和智慧。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智慧则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它鼓励人们通过学习和思考,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人文精神追求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而非浅尝辄止。它强调艺术、文学、哲学等人文领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只有通过不断地汲取和传承智慧,我们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另外,人文精神注重个体的尊重和关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尊严和价值。人文精神强调人类的主体性和平等性,反对歧视和压迫。它倡导公正、正义、人权和平等的价值观,追求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和友善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对待,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人文精神鼓励人们热爱生活和珍惜自然。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而人文精神追求真善美,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它鼓励人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阅读这本关于人文精神的书籍,我意识到我们现代社会忽略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和支持的需要。我们应该积极践行人文精神,从自己做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传播智慧和知识,尊重和关怀每一个个体,并热爱生活和呵护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通过阅读这本书籍,我深入了解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也明白了它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一员,我将始终坚持人文精神,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为实现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精神读后感(篇3)

曾经读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很奇怪他对旅游的态度,借讲学之机到各处游览。虽无太白乘轻舟的飘逸,放翁骑瘦驴的洒脱,但不用担心住宿车船票之类的琐事,仍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什么是“苦旅”呢?

难道人文精神苦涩吗?

后来才明白:苦的并不是旅行本身,苦的是厚重的历史,苦的是凝重的文化,苦的是我们惘然若失地面对却又义无反顾背负这些重量时的叹息。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繁荣,人们在街上和饭后谈论这些事情最多。可是精神生活呢?很多案例暴露了我们人文素养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弊病,会阻碍社会进步!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礼仪之邦,我们有一个自豪的文明。孔子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苦心孤诣,创立的的儒家思想被国人奉为处世经典;老庄思想,无为清静,是另一种淡然处世之道;阮籍、嵇康、竹林七贤他们纵然恃才傲物,可对于自身修养都是下足功夫的。时光走远了,斧声炽影,我们很难从那些圣人先贤们的身影中寻找他们的足迹,却不难接过他们手中一直顶礼膜拜,被奉为经典的人文精神的大旗。

当报纸上一篇篇触目惊心的*披露着国人素质低下时,当新闻里一串串让人不敢相信的数字**后,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你又做得如何?大街上两人为一点小事磨擦争执的情况屡见不鲜,围观数十人却无一人劝架,你可曾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公交车上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站在扶手旁大汗淋漓时,你是否当作熟视无睹而把头转向窗外继续旁若无人地观赏风景;当红绿灯闪烁不定时,你是否为了赶一时之快而把交通规则放在一边……够了,在这些日常琐碎的小事中,你的人文素养已经被剖析得一清二楚,难道你忘了前人的古道热肠了吗?那些圣人在坟墓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为这一幕而愤怒和哭泣。

赶快从空虚中走出来,补补课吧!记住,我们身上流淌的是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热血,我们头顶上承载着是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脚下踩着的是厚厚的黄土层,而我们身上背负的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文明先进之风重回身边,让“礼仪之邦”、“文化大国”的美誉悬挂在现代化的大旗上,迎风飘扬!

让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进步发展!

人文精神读后感(篇4)

2008年3月(总第85期)

今日南国

no.3,2008

有人说:

“批评家要花三十年去理解麦克卢汉”,那是因为在等待历史一个个去证明他预言,如今“地球村”、“意识的延伸”、

“重新部落化”等论述都已经成为现实,现在没有人能够撼动这些理论。麦克卢汉的学养是文人,从“媒介——

—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到“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地球村”、“内爆”,最后到“人类文明传播史”,他的思想根植于人类文明的宏观背景之中,他的媒介观和传播观洋溢着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在《理解媒介》的序言中,他说:“本书研究的是人的一些主要思想延伸及其心理影响和社会后果”,从这样的话语中我们便不难看出他真正的研究意义所在。

现在让我们跟随他的媒介观和传播观,去探索我们今天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去寻找那个时代的媒介信息文明。

一、媒介——

—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首创了“媒介”一词。在现代的汉语词典中对媒介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观点,指**即交流信息的工具,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另一种是广义的,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和联系的一切事物。

麦克卢汉用这种泛**的视角来解释各种现象。他认为**无处不在,比如

影随行。按照他的观点,在《理解媒介》种

曾列举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服

装———延伸的**”、“住宅-新的外貌

和新的观念”、“货币-穷人的信用卡”、

“数字-集群的侧面像”、“时钟-时间的

气味”、“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等,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概念是广阔而无限的

所不包的。媒介是人的一切外化、延伸、

产出,一句话,媒介是人的一切文化,他

研究的媒介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和一切层面──衣食住行、机械电力、语

文字、娱乐游戏、科技、艺术世界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

都具有启示价值。

他认为:衣服是**的延伸,轮子是**

脚的伸展,声音和耳朵的伸展

刷子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

电视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电子技术

手术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等的延伸,

人如果同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系就必须通

过人体的延伸即媒介。在英语中的“麦克

卢汉式”的语言和思想便由此而来。麦克

卢汉继承了文人丰富的想象力,依靠

直觉说话,并扩展它来描述

没有总结,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供我们学习

是大写的两个字“感知”。他在媒介的研

究中加入了“感知革命”的因素,思考传

**如何扩大人们的基本感受,包括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中枢神经系统

等等。这在当时的媒介研究中是极其重要的

独特的,正如他所说“一切媒介都给我们

的生活赋予人为的感知和武断的价值”,

在感知思想引导下,他的表述方式独树

一个学校,他的思想是创新的,他的洞察力

越时空。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说:“麦克卢

汉凭借直觉说话。不仅如此,他还拓展直

带着觉醒的力量回到这个世界。

我们向麦克卢汉学什么呢?——

—感知,

感知,感知。”

感知是本体功能的一部分

世界把**看作一种工具,一种联系

麦克卢汉率先改变了这种看法

重点,他以人自身和本能为出发点,

把媒介的缺失看作是独立于本体的

种工具,而是由人的本体所拓展开去的

一种存在,固然这种存在引起了众多的

有争议,但这种人性化的思维方式

是值得赞赏的。

二、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

麦克卢汉实际上将人体的延伸分为两部分

一是个体感官的延伸,比如

我们上述所举的广播、印刷品之类,在这

种媒介条件之下的“谷登堡人”是分割肢

解、残缺不全的畸形人,机械媒介即线性

结构的印刷品等使人专精一门,感官失

去平衡,支离破碎,单向发展。另外一种

延伸即电子媒介——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

的延伸,他认为这对人来说是具有重大

意思是,中枢神经系统把人整合成一个整体

麦克卢汉的人文精神

———读《麦克卢汉精粹》有感

胡雨婷(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艺术学院430079)

摘要:随着电子**的出现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麦克卢汉的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三十多年前,这位如先知般“理解”媒介的学者已经向我们宣告了这一时代的到来,但当时的人们在他的声音中只听到了晦涩难懂、模糊不清。今天,我们有了充足的社会、技术和学术条件去重新理解他,解读他,要看到的不仅是他对于媒介的超前论断,更应该透过媒介看到麦克卢汉立足于整个人类发展上所展现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信息;文化;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货号】

胡雨婷,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

100今日南国

今日南国

文学艺术探索

统一的有机体,电子媒介通过压缩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使人类大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交往密切,人再也不是残缺不全的畸形人,“谷登堡时代”也随之过去。因此,麦克卢汉是第一位倡导媒介技术研究的学者,倡导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实现电子时代的到来。他将媒介的演变上升到影响人类演变的高度,他痛恨残缺不全,希望人能够得到全面的、立体似的发展,做一个完整的人。

许多人认为他夸大其词,认为媒介的影响力远不可触及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变革,其实他并不是在探寻人类社会分段的标准是什么,而是执着于媒介是怎样影响和改变人的,他只是再一次从人类和社会变革发展的角度出发,审视媒介是如何影响人,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如何让媒介更好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他希望通过电子媒介来消除时空,使人发展成为完整的人,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地球村,但同时他也明确的指出“电子技术使我们和全人类关系密切,又使全人类包容于我们身上,我们必然要参与自己每一个行动所产生的后果,我们再也不能扮演读书识字的西方人那种超然物外和脱离社会的角色”。他提醒人们意识到在地球村时代,人们社会角色的改变,人们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加强,因为他明白地球村时代的负面在于会使单个的危害扩大到全球的危害,希望人们能通过自律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又一次应证了他的担忧。如今打开**,暴力的、色情的**和**几乎无孔不入,虚假的、伪造的事件和新闻几乎无处不在。不良信息的传播势必危及整个社会的文化和道的缺失。

更可怕的是病毒的传播和黑客的入侵。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网络的首要问题。据统计,那些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全球性病毒,

其中大部分是一些电脑专家为了好玩而做的。这种道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一大问题。麦克卢汉在近半个世纪前早已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这是一个忧虑的时代,因为电力技术的内爆迫使人承担义务并参与行动”。

三、媒介即讯息

“新媒介不是人与自然的桥梁,它们就是自然。”

在麦克卢汉这里,媒介并非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并不仅仅是承载内容的形式和外壳,它们不是“人与自然的桥梁”,它们本身就是“信息”,它们本身就是“自然”。对于这句经典名言,麦克卢汉说出了他的理由:“新媒介并不是把我们与“真实的”旧世界联系起来;它们就是真实的世界,它们为所欲为地重新塑造旧世界遗存的东西”,“一切媒介都要重塑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

对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怀特的“把关人”理论中找到答案。媒介是经由人来操控的,从信息的采集在信息传到给受众的这一过程,无数的“把关人”对信息进行过选择和调整,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已经不再等同于原始的信息了,媒介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是在原有的旧世界基础上重新塑造了一个世界。**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塑造着信息,它本身就是信息。

同一条消息将通过选择不同的**来更改消息的内容。例如同样是台湾乡镇市长的选举结果揭晓,透过《****》,《日立晚报》,或大陆《人民**》的报道就会有不同的讯息呈现。这一观点提出了对“媒介即是讯息”的新的看法。

其实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观点

的提出,并不仅仅只是告诉我们媒介不是工具,他还向我们透露了一种应对的警示,让我们重新审视媒介的作用,重新看待媒介,从而重新应对媒介。媒介传达给我们的既然不是真实的世界,那我们就不能全盘地听信媒介所传达的讯息,对于不同的媒介要有选择,对于媒介传达的内容也更需要选择。

这正好也迎合了当代所提出的“媒介素养”的观点。在被媒介包围的当时代人们,如何看待媒介,如何合理地对待媒介,如何适当地运用媒介是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的素养,而麦克卢汉的潜台词正是如此。

四、结语

我们暂且无须争论麦克卢汉的众多观点的正确与否,至少我们应该从中看到一种人文的关怀,用人文的视角来解读他的理论,怎样用其理论指导我们现在的媒介生活应该才是最为重要的。在媒介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需要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理解,也更需要用人文的视角来审视这种理解,让它为当今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华清。麦克卢汉的视角——解读(理解)**。**书评

[2]韩立霞.麦克卢汉“媒介即是讯息”**.东南传播,2007.

(3) 何道宽。媒介就是文化。现代通信,2006年

[4] 刘益娟。e时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2007年文学史研究

注:以上麦克卢汉引语全部来自《麦克卢汉精粹》

我们重新考虑传统的**以及它们转变成各种**的可能性。通过自我指涉,文本的解读被无限地推迟,文本由此获得无限开放和多种转译的可能性特征,正是这些互文关系在这些文本中的运动赋予了文本全新的阐释空间。这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观察文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注:①大维洛奇。*艺术。作家出版社(8)1998

② 陈永国。互文性。外国文学(8)2003

③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外国文学研究,1996

④ 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⑤ 王岳川。中国的镜像: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研究

⑥ 蒂莫娜·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事务处理。邵炜。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上接第97页]101

人文精神读后感(篇5)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41班张斌超

寒假中闲来无事,午后的闲暇时光偶然逛了一下书店。同样也是在无意中看到了周国平先生的《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当我拿起这本书仔细阅读时,我被周国平先生的思想深深**撼了。

他对人文精神概念理解的之深,让我深深的为之折服并被其中的思想感染。

他在文章中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他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我觉得这种概括得非常准确,能够给我们每一个青年人以启迪

首先,尊重生命的价值:生命是神秘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上帝赋予人们生命。你应该认为他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伤害了他,他就再也不回回来了。

而且,如果一个人死了,就不会有任真正永远代替他。所以,生命本身非常的宝贵。但是在中国古代,皇帝要“株灭九族”,一下就是几千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有权有势,那么可以想象,老百姓的命就更不值钱了!

从根本上说是权力的问题没有解决,滥用权力草菅人命,也就不为鲜见了。另一方面,在现代商业社会的条件下,许多人除了钱以外,什么都不认识。为了金钱残害生命的事件,伪劣食品造成中毒死亡的案例,身患重病没有钱而得不到**最终失去生命的事情,屡屡在我们的周围会有发生。

社会是好社会还是坏社会?社会秩序是好的还是坏的?最低标准是什么?就是珍惜生命。每个人的一生之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有权在一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有权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任何不让他人为权利和金钱而生或死的做法都是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

从“人性”的角度上讲,人都是利己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但是不能妨碍别人去追求利益和实现价值。因此,自由主义哲学的基本含义只有两句话:允许私利,不允许伤害他人。

作者强调,倡导“尊重生命的价值”的目标,实际上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保护利己的,惩罚损人的,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并最终实现社会的繁荣稳定。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心灵的价值:人的特征是什么?就是人脑是有理性的,人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这是人和动物第一个区别,也是最主要的区别。

人类大脑理性最突出的元素是好奇心。怀着好奇心,我们会主动去了解未知。但是好奇心是很难保存下来的,它有两大敌人,一个就是“***常”,另外一个就是“功利心”,这两者都容易把好奇心扼杀掉。但对于伟大的爱因斯坦来说,直到他老了,才有人扼杀了他的好奇心。这是个奇迹。什么样的人是科学家?

就是长大了还能保持一颗好奇心的人。好奇心是智力发展的动力。我们需要注意不断的培养和探索。他是智力发展的关键。而我们智力发展的目标则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培养一种享受自身快乐的能力,因为智力开发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还有就是要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即提高自学的能力,养成想问题的习惯,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要有“内在的自由”。

第三,我们应该尊重灵魂的价值:人和动物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人有灵魂。我们吃得好,穿得好,物质生活也很好,但人们会这样满足吗?

显然不会。人不光以活着为目的,它必须要寻找比“存在”更高的意义,然后这个追求过程就形成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作者说,如果有人问他,他现在所发现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然后他会告诉人们:寻求本身是一种意义,而寻求的过程形成了他的灵魂生活,显然比生活本身具有更高的意义。作者后来用“幸福”一词来概括人生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够达到幸福呢?人们通常称愿望的实现为幸福,但当愿望实现时,你真的幸福吗?

我们要知道,人们的愿望是不断变化的,实现了以后就会有这种感觉。所以西方有句谚语叫“生活在别处”,意即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的地方,你自己总是没有过上真正的生活。而我们中国人也有句老话叫“生在福中不知福”。

作者最后是分两个方面给幸福定义的:幸福是外在条件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结合。一个人幸福与否,不仅需要财富,成功,家庭,健康,闲暇,平安等外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高尚的灵魂,灵魂的丰富才是幸福的源泉,真正精神的快乐才是更加美好更加强烈的快乐。

幸福是一种能力。这是一种内在的风度。你必须有这种能力才能快乐。而要具有这种能力,你需要有抽时间独处的习惯,我们可以很善于交际,但是你一定要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在孤独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更高的自我,并与他交谈。

人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时间来思考,不能光生活在外部世界里面,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便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没有灵魂的生活那是很可悲的。

最后,作者又给我们明确指出“尊重灵魂价值”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阅读高水平名著,还有就是写私人日记。如果写日记是和你自己交谈的话,那么读好书就是和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们交流,受他们的熏陶。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我们应该享受;但同时,人类也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都记录在书中,放在那里,就不会自己送上门来,需要你来拥有。

阅读的过程就是拥有和享受这些精神财富。

总之,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尊重人的价值和精神价值。对个人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负责。

对于社会而言,就是要为之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下一篇 : 简短辞职报告
  • w
    长歌行读后感(系列5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翻译过来可以是:“阅读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读过一些作品后,我获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思考。我该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后感呢?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特别推荐《长歌行读后感》,它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 w
    信客读后感系列5篇

    发布时间:2023-10-28

    写读后感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用具体明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某部作品后,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启示和感悟。因此,我特意在这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信客读后感”所带给我的现实感受和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篇读后感。...

  • w
    迟到大王读后感(系列5篇)

    发布时间:2023-12-31

    怎样才能简明地写出读后感呢?我相信,在认真品味作品后,我们都学到了很多。读后感可以记录书中的重要内容和个人感受,而本文集中讨论与“迟到大王读后感”相关的问题。我相信这些讨论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扩展业务!...

  • w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1-09

    法律是我们行为的基准,也是我们的典范。对此我们对法律都有着怎样的认识呢?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论法的精神》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论法的精神》是法国着名思想家孟德斯鸠的集大成作品。它也是世界法学史上一部影响深远的著名法律著作。作为一名法律系学生,我从阅读这本书中受益匪浅。它分为六卷三十一章。第一...

  • w
    人鸦的读后感系列5篇

    发布时间:2023-11-02

    冰心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完作品之后,我们可以用文字来表达我们的想法。面对作品当中的一些优质内容,不妨通过读后感的模式将它记录下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各种角度深入剖析“人鸦的读后感”,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对你的工作有所启发!...

  • w
    理想国读后感(系列5篇)

    发布时间:2024-02-10

    阅读是一种拓展视野的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知识。而读后感则是对书籍内容的总结和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对人类精神的影响。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作品的文案模板,这些模板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指导。今天栏目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理想国读后感"的相关知识,希望这些内...

  • w
    2024帮助别人读后感(系列5篇)

    发布时间:2024-03-09

    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在读了作品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文学才华。一篇读后感应该体现自己对书中内容的见解,怎样写读后感呢?我们依据您的要求已经为您准备一篇“帮助别人读后感”文章,希望本网站能够为您提供需要的信息和帮助!...

  • w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系列七篇)

    发布时间:2023-11-25

    在编辑倾注了许多耐心与精力,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这篇名为“《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的文章终于告一段落了。阅读书籍可以弥补我们与天然的缺失,而经验则可以弥补我们与书本的不足。比如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您一定会感受到作者希望传达的一些精神。要写好读后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请务必仔...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