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加法课件(热门15篇)

加法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11

加法课件(热门15篇)

2023-11-11 14:09:43

加法课件 篇1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航线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广州1907北京——台北1729北京——三亚2541北京——乌鲁木齐2464(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所求问题: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一共飞行的千米数:1907+690=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的千米数:2597-2541=56(千米)

(3)检验以上两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差加减数(或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4)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解答之后检验,然后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加法课件 篇2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8的加法,是幼儿在学习8的组成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我在设计《8的加法》这节课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有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和数学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在学习1~8各数的认识和加法的基础上,根据8的组成知识掌握8的加法。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幼儿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以及热爱大自然地情感体验。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8的组成掌握8的加法并理解算式的意义。难点是让幼儿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

三、教法、学法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尝试发现、综合对比等方法,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展开课堂教学。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入手,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四、准备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还作了如下准备:郊外情境图一幅、毛绒手偶小兔、算式卡片、教具小鸭、苹果、西瓜、萝卜和幼儿操作的小花等等。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分为五大环节来进行教学的

1、猜拳幼儿,激趣导入

针对大班孩子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小朋友们,智慧爷爷给你们带礼物啦,表现好的都能得到,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猜拳游戏吧!点出复习题,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孩子们所喜欢的卡通动物形象-----小兔姐姐,以小兔姐姐邀请小朋友去郊游这一情境贯穿全课,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通过郊外苹果树上的苹果,引导幼儿感知,探索1+7=87+1=8,并发现数量关系,理解算式的意义,然后出示小鸭图,让幼儿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2+6=86+2=8

3、观察算式,发现加法交换律

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让幼儿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发现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幼儿一同归纳出: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4、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我安排了帮助小兔姐姐摘西瓜、拔萝卜、分小花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巩固8的加法知识和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

5、游戏:坐车结束活动

给每位孩子发一张车票车票上有一道算式题,算出得数是几就上几号车。

总之,我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我相信这郊外的一游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加法课件 篇3

师:在小学里,同学们已经学过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数是正整数、正分数、和零,也就是说,这些运算是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自从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就扩大到整个有理数。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进行四则运算呢?今天,我们来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师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有理数进行加法运算时,这两个加数的符号可能有哪些情况。

生1:加数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教师板书:同号两数相加)加数一正一负(教师板书:异号两数相加)

师:还有其他情况吗?

生2:正数与零,负数与零,或者两个都是零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

生3:向东走了8米

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生4:表示为(+5)+(+3)=+8(教师板书)师: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1)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

生5:向西走了8米。可以表示为:(-5)+(-3)=-8[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2)

③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

生6:向东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教师板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3)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

生7:向西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教师板)(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4)

⑤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结果呢?

生8: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教师板书)(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5)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

生9:仍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6)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上面这组问题完成得非常好,我非常高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一组有理数加法的具体问题,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教师用投影仪显示下面内容):

从河岸现在水位线开始,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①上升8cm,再上升6cm,结果怎样?②下降8cm,再下降6cm,结果怎样?

③上升6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④下降6cm,再上升8cm,结果怎

⑤上升8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⑥下降8cm,再上升0cm,结果怎样?

师: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互相订正。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①上升14cm。 [教师板书(+8)+(+6)=+14]

②下降14cm。 [教师板书(-8)+(-6)=-14]

③下降2cm。 [教师板书(+6)+(-8)=-2]

④上升2cm。 [教师板书(-6)+(+8)=+2]

⑤回到原水位线。 [教师板书(+8)+(-8)=0]

⑥在原水位下线下8cm。 [教师板书(-8)+0=-8]

师:通过以上两组题目,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表演自己的观点,与本组同学交流。

小组1:我们这一小组同学发现了正数加正数结果是正数,负数加负数结果是负数,也就是说: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新的发现什么?

小组2:我们发现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最前面加数的符号一样。

师:这一小组的看法是否正确呢?

小组3:不正确。因为(+6)+(-8)=-2,(-6)+(+8)=+2,结果和符号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不一样。应改为: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决定于加数中较大的数的符号。

小组4:这句话也不对,如(+3)+(-5)=-2中,和的符号是负的,但+3比-5大,应改为:和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加数符号一样。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组5:我们这一小组有不同意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相加还有一种可能是相反数的情况,结果为0与每个的数的符号都不一样。

师:观察仔细,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只是发现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问题,结果除了

符号部分外,另一部分称为结果的什么?

众生:结果的绝对值

师:结果的绝对值与加数绝对值又有何关系呢?

小组5: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绝对值的和,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师:请同学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规律。

小组6: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小组7:不对,异号两数相加应分两种情况。⑴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⑵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情况与小学加法要复杂一些,是否还有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呢?

小组8: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师:全班同学共同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板书):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如果绝对值相等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点评: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认知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认知活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闪光点:

1、通过回顾已具备的部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产生一个暂时成功感和满足感,达到一个暂时的心理平衡。

2、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矛盾、新问题,挑起学生引起心理的不平衡。旨在诱发学生好强、好胜的天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下一个环节。

3、再次以提问的形式,渗透分类的思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分类探索的境地。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能圆润地过度到探索新知情境之中。

4、分类展示生活情境,放手让全体学生感受并探索,从而构建加法法则。)

加法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5以内的加法算式若干,小花(1朵白色的花,5朵粉红色的花),苹果树的图片(树上2个绿色的苹果,4个红色的苹果),列式用的卡片若干。

2、幼儿分组活动材料:

1)、编有3、4、5、6的`号码大树四棵,写有6以内加法式子的树叶若干;

2)、分别编上2、3、4、5、6号码车厢的火车,写有6以内加法的算式的火车票若干;

3)、盘子上摆放6只鸭子(1只大鸭、5只小鸭,两只戴帽子、四只没戴帽子,3只红色,3只黄色);

4)、服装柜上有6件服装(3件上衣、3条裤子,2件红色、4件黄色,1件厚的、5件薄的)。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复习5以内的加法和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1、玩游戏"开火车":教师出示5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幼儿按座位顺序以开火车形式一个接一个答出得数。

2、玩游戏"碰球",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二、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口述应用题用卡片列式计算。

1、教师操作手上的花编题:孙悟空先变出1朵白色的花,又变出5朵粉色的花,一共变出几朵花。

2、请幼儿列出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请说一说你列的式子(1+5=6)。孙悟空一共变出了几多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算?

三、运用交换规律列加法算式。

1、引导语:如果老师把手上的花交换下,你们能列出一道新的式子吗?

2、引导幼儿运用交换律列出另一道加法式子,并请一名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式(5+1=6)。

3、教师结合两个加法算式"1+5=6"、"5+1=6",引导幼儿观察: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用同一张卡片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1、引导语:孙悟空又变出一棵苹果树,树上有2个苹果核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2、引导幼儿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2+4=6,4+2=6)。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苹果树上的3个大苹果和3个小苹果列一道加法算式计算(3+3=6)。

五、师幼共同梳理6的五道加法算式:1+5=6、5+1=6、2+4=6、4+2=6.

六、幼儿分组活动,巩固6以内数的加法。

1、介绍分组材料。

(1)帮助树叶宝宝找树叶妈妈:先算出树叶上式子的得数,再去找和得数一样的树,并将树叶贴在树上。

(2)找火车车厢:先算出火车票上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再找出和得数一样的火车车厢,并把车票贴在车厢上。

(3)根据盘子上的情景列式:根据鸭子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4)根据服装柜上的情景列式:根据服装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5)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6)师幼分享交流。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加法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3、在游戏中理解交换+两边的数得数不变:

4、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头饰、卡片, 活动重点:得数5的加法 活动难点: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

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生:3密码正确,请进吧。

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4句话表达4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师:像 1+4=5,4+1=5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巩固加深:

好了,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 ,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 出示价格。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四、总结:这节课高兴吗?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教学反思:

这次公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些考虑不全面,没有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幼儿出勤不是很好,有的.幼儿5的加法已经学会了,有的还没有学到),如果把这词目标制定5以内加法的复习课会给好,另外,自己的心里素质有待于加强,讲课时候有些紧张,把事先预定好的内容由于紧张给忘讲了。

加法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活动反思:

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加法课件 篇7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结构

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加法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草变绿了,小树发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们正准备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2、读懂活动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是: 研究 23+31=? 32+39=?有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加法课件 篇9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新昌县南岩小学 盛国阳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29页的例2《加法结合律》。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引入,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途径引导学生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联系,自主发现并验证、归纳加法结合律,感受运算规律作用。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有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为此,本人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用好教材,并合理的对部分学习活动过程作创新处理,努力使教学活动更具自主性、探究性、趣味性。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加法结合律难度不太大。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能推导出加法结合律。在应用运算定律时,学生容易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混淆,这里要加以区分两者的不同。

三、教学处理

依据对教材与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教学本课时应在学生对运算规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运用于所学运算定律。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准备:A、B两组题的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三八国际妇女节”为背景,从花店进花的情境引出新知,求李叔叔三次进货的总数。教学时让学生看PPT插图叙述图意。理解了题意,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通常,会有学生按顺序计算,也会有学生发现后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所以先相加。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把两个数相加,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相同,都是这三进货的总数,所以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提供的另两组算式,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题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较。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符号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⑴提问: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⑵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恰当的数。

20+34=()+()

36+()=64+()a+100=()+()115+15=()+()⑶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①45+58=58+45()②60+80+40=60+40+80()

③230+370=300+300()

③48+b=b+48()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并运用它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关于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

1.让学生质疑。

看谁算得对又快。(分组比赛,要求按运算顺序算)

A组

B组

⑴(27+35)+65

⑴27+(35+65)

⑵47+2+8

⑵47+(2+8)

⑶64+(36+27)

⑶(64+36)+27 ⑷125+237+75

⑷125+75+237 先强调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分两大组比赛,并订正结果。

提问:为什么B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

2、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 师:三八妇女节是属于我们每一个同学妈妈的节日,你会送什么礼物呢?

师:不管送什么,只要大家有一份感恩的心就可以了。刚才我们谈到了花,对呀!节日到花店的老板可乐坏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家花店,李叔叔为了迎接三八国际妇女节大到来,早早就采购了一些康乃馨,第一次采购了88朵,第二次采购了104朵,第三次采购了96朵,请问同学们李叔叔三次一共采购了多少朵康乃馨?

⑴PPT出示例题,提出问题。

⑵理解题意。

①教师读题。

②了解题中所给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⑶尝试解答。

①这道题是已知什么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②通过看图可以看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出第一次、第二次采购的康乃馨数量和,再加上第三次采购的康乃馨数量。)谁是这样算的,你是怎样列式的? 板书:(88+104)+96=288(朵)

③还有不同算法吗?(先算出第二次、第三次采购的康乃馨数量和,再加上第一次采购的康乃馨数量。)

板书:88+(104+96)=288(朵)、104+96+88=288(朵)

④为什么104+96要加小括号?(表明要先算第二次和第三次采购的康乃馨数量和)

⑸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把两个加法算式连起来)

板书:(88+104)+96=88+(104+96)这个等式如果用文字叙述,可以这样说:88与104的和加上96,等于88加上104与96的和。

⑹想一想:(88+104)+96=88+(104+96)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因为无论是先把88和104相加,再加96,还是先把104与96相加,再加88,它们的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和不变。)

⑺比较发现。

教师板书:

(69+172)+1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比较上面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①算一算: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相等)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每组等式说明什么?

②观察:每组有几个算式?(2个)每组算式有几个数相加?(3个)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这两个等式有什么共同点?(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3个加数,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一样。)每组两个算式变了,什么没有变?(和没有变)

③请同学说一说每组两个算式的运算关系。

⑻归纳概括。

教师投影出示填空内容,学生思考后填完整。

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同()相加,它们的()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填完后,学生齐读,理解后记忆。

⑼抽象概括。

请大家用喜欢的符号来表示一下加法的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老师板书:(a+b)+c=a+(b+c)

等号左边(a+b)+c表示先把前两上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想一想: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a、b、c可以表示整数、小数、分数,即任意数)

三、巩固拓展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⑴278+129+118=287+(□+118)

⑵(32+47)+65=32+(□+□)

⑶183+(46+a)=(183+□)+□

⑷(75+36)+64=75+(□+□)

⑸230+(170+82)=(230+□)+□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

⑴a+(30+5)=(a+30)+5()

⑵△+(□+○)=(△+□)+○()

⑶(10+20)+30+40=(10+40)+(20+30)()

⑷(a+b)+c=a+(b+e)()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⑴120+653+47 ⑵412+35+65 4.灵机一动。

同学们,你们听过被誉为“数学之王”的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吗?高斯小时候聪明过人。在上小学时,有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98+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埋头苦算,小高斯却很地把答案写在石板上,交给了老师。教师谯这个年仅10岁的学生一定是瞎写了一个答案,连看也没看一眼。过了很长时间,当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把写有答案的石板交上来时,老师才不经意地把目光转身了高斯的答案板,使老师吃惊的是小高斯的答案是5050,完全正确。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对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的钥匙奥秘是什么呢?你也来当当小高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吧 指导学生先整理思路,再集体交流。

方法一:1+2+3+„„+98+99+100=5050 共有50个101。

方法二:1+2+3+„„+50+„„+97+98+99+100=5050 共有50个100,再加中间的50。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它对于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运用好它。

六、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加法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本节课,我依据“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课题,设计并实施教学,纵观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复习引入中,巩固学生的思维基础。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伊始,通过提问“什么是加法交换律?怎样用字母表示”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2、自主探究中,遵循认知规律,训练学生思维发展。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自主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基于我班同学思维基础,教学时,我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算式88+104+96的两种算法,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的特点。接着通过对几组等式的观察,进一步验证这一定律。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推理——验证——总结这一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与发展。在学生发现理解了加法结合律后,又通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

3、多层次的巩固练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习题设计则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练习题,由基本习题、根据运算定律填空使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对定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辨析题“判断哪些等式用上了加法结合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明确了“加法结合律”的特点,最后通过思维训练题,探索小高斯解题奥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不足:

1、教学中对“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渗透不到位。再教学时,我会对“加法结合律”的简便作用在课中适当渗透。

2、对大多数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还需要加强。

3、下次教学时,最后一道判断题和探索小高斯解题奥秘题换一下位置,就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了。

加法课件 篇10

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加法结合律》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即教材的第29页。

学生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之后学习这一课时的,在此之前对四则运算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悟。首先,教材通过出示李叔叔骑自行车的题目,问学生“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通过列式计算,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列式方案,计算顺序也会有所不同。接着,教材出示两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去比较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最后得出运算顺序不同,运算结果相同的结论。然后,教材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最后,为了方便理解记忆,用几个抽象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将会很有帮助。同时,运算定律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学好这一知识,可以更好地用于生活,从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感性的认识,但相较而言,加法结合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发现规律,并通过自己的举例来应用规律,并学会用抽象符号来概括表达运算定律。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2.经历自主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分析不同的运算规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学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并自主概括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活跃思维

1.PPT出示习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56+()=34+()

()+134=67+()189+33=()+()468+a=()+()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上例2李叔叔骑车的图片,请学生读读图片上的信息,师生一起研究问题:“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你们能够自己列式帮助李叔叔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呢?学生试着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

3.学生回答,全班交流。请回答问题的学生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板书:(88+104)+96=288(千米)88+(104+96)104+96+88 „„】

4.教师从中提出两个算式——(88+104)+96 和 88+(104+96),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学生回答:参与运算的数一样,运算结果一样;但是运算顺序不同)那么,想想看,能不能用一个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连接它们呢? 【板书:(88+104)+96 = 88+(104+96)】

5.练一练: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号吗?

(54+237)+63Ο54+(237+63)162+(38+367)Ο(162+38)+367

6.全班交流发现,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7.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一规律。【板书:(a+b)+c=a+(b+c)】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1.填一填。

(47+52)+48=47+(_____ + _____)150+(50+66)=(150+ _____)+ 66(136+ _____)+98=_____+(64 +98)(a +b)+ c= a +(b +_____)2.判一判,在下面各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的括号里打√。a+(50+7)=(a+50)+7()123+(77+b)=(123+77)+b()

△+(○+b)=(△+□)+b()3.选一选。

⑴68+72+128=68+(72+128)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2078+25=25+2078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3)254+436+464=254+(436+464)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5.想一想。填上一个合适的数使计算变得简便一些。680+()+298 172+665+()

【设计意图: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几个层次的练习,充分考虑到了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的不同水平,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作业天地。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什么新的收获呢?请学生自己总结一下收获。2.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不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呢?(任选一题)

 1.(1)1+3+5+7+9+11+13+15+17+19=

(2)2+4+6+8+10+12+14+16+18+20=

 2.86+87+88+89+90+91+92+93+94=

六、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 88+(104+96)=192+96 =88+200 =288 =288

(a+b)+c=a+(b+c)

加法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

板书设计:简单计算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方法三:30+34=64、64+5=69

加法课件 篇12

1.口答9的组成并让同桌学生互相说一遍给对方听,再填写教材49页的准备题。

2.看教师摆点子图,让学生观察,按要求列算式并回答问题:(1)列一道加法算式;(2)列两道减法算式;(3)看图填空(习题八第九题中间的一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如下:(1)●●●○○(3)●●●●●○○○3+2=55+3=(2)●●●●。。。○○○3+=7-4=38-3=7-3=48-=

(4)回答:上面三个图各表示几个算式?你是怎样想的?把算式和图意联系起来说一说。这样的复习设计是根据鲁宾斯坦强调课题类化在学习迁移中作用的理论,即他认为,"在解决问题时,为了实现迁移,必须把新旧课题联系起来并包括在统一的分析综合活动中。"这样通过数的组成和图示、算式、问题回答三者结合,使学生理清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一图四式的新知,渗透了递进学习、不断发现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为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难点铺好路,顺利地实行正迁移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加法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加法课件 篇14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拿出你的笔和你的激情,探究新知:

1.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举例说明运用运算律有何好处?

2.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xx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

3.加法的结合律:

《1.3.1有理数的加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在进行两个异号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将绝对值较大的有理数的符号作为结果的符号并记住;

②将记住的符号和绝对值的差一起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

③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④求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⑤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③②①C.①⑤③④②D.④⑤①③②

《1.3.1有理数的加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0.小虫从某点A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5,-3,+10,-8,-6,+12,-10。

(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A?

(2)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cm奖励一粒芝麻,那么小虫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

解析(1)是.(+5)+(-3)+(+10)+(-8)+(-6)+(+12)+(-10)=[(+5)+(+10)+(+12)]+[(-3)+(-8)+(-6)+(-10)]=27-27=0,

所以小虫最后回到出发点A。

(2)小虫爬行的总路程为|+5|+|-3|+|+10|+|-8|+|-6|+|+12|+|-10|=5+3+10+8+6+12+10=54(cm)。

所以小虫一共得到54粒芝麻。

加法课件 篇15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最新课件热门15篇

    发布时间:2023-11-20

    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关于“课件”的文章,此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请慎重对待。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的知识点需精心策划。老师上课时应以教案“课件”为基础。...

  • w
    5的加法课件范文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5的加法课件 篇1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

  • w
    小学电子课件(热门15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制作科学规范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编辑为您搜罗了“小学电子课件”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这个网站希望你能够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看看!...

  • w
    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热门15篇)

    发布时间:2024-03-07

    如果您需要遵循某些要求的“班主任经验交流课件”建议。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设计教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和提供一些借鉴!...

  • w
    加法活动总结10篇

    发布时间:2024-05-02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加法活动总结 篇1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增强我校教学质量,我校小学数学备课组进行了以“如何利用三单提高...

  • w
    口技课件(热门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2

    我们精心挑选的“口技课件”一定会达到您的期望。教案和课件在教师的授课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需要教师们用心地设计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体现。请耐心阅读本文,同时也请务必保留收藏!...

  • w
    学校消防课件15篇

    发布时间:2024-04-17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撰写教案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制定教案,可以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您是否想了解如何撰写教案呢?接下来,我将为您提供一份消防安全教案的范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消防课件 篇1  活动目的:  1、认识消防队员,知道他们的工作任务是灭火和预防火灾的发生;了解一些预防火灾的简单知识。  ...

  • w
    芦苇课件(合集15篇)

    发布时间:2024-02-15

    “芦苇课件”所蕴含的问题广泛而复杂,让我们一同来探讨。每位教师在上课时都需要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如果教师能够编写出高水平的教案和课件,相信课堂教学的氛围将会非常浓厚。我们提供的模板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修改!...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