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范文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10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范文

2023-11-10 12:12:41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特别为您准备了一篇“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我们相信每位读者在阅读完这篇作品后一定会获取到更多新的知识。读后感应该突出书中的主题和情感,那么什么样的读后感才会被认为是独具新意的呢?在阅读本文后,您将获得许多宝贵的收获和意外之喜!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篇1

20xx年冬,余孤身寓居河南新乡,晚上颇有时间,闲来重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于世态炎凉,颇有感慨。

古往今来,人殊不同,道却相同。虽笔记以记录鬼狐怪故事为主,但于民生之疾苦,吏治之黑暗,社会之时弊,世态之炎凉,人性之卑微,颇多针砭。借《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对照当今之中华,余也发一回牢骚,咏叹一下社会吧。

先来看段作者简介吧: 纪昀(1724-1805),清代文学家。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晓岚、春帆、石云、观弈道士、遗书文达。直隶河北献县人。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

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昀画像 《阅微草堂笔记》以文言文为主,读起来颇有些费力,如一一进行翻译,浪费时间。愿读书不愿闻其详,也是一种境界吧。

个人的理解如有偏颇,也在情理之中。

先来看一段盛时彦的序言: 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

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

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似无与于道矣。

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皆著录,岂非以荒诞悖妄者?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社酒社,夸名士风流。

是以退食之余,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滦阳消夏录等五书俶诡奇谲无所不载,洸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故诲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久而不厌。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顾翻刻者众,讹误实繁,且有妄为标目如明人之刻冷斋夜话者,读者病焉。

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迩来诸板益漫漶,乃请于先生,合五书为一编,而仍各存其原第,篝灯手校不敢惮劳,又请先生检视一过,然后摹印。虽先生之著作不必藉此刻以传,然鱼鲁之舛差稀于先生教世之本志,或亦不无小补云尔。

嘉庆庚申八月门人北平盛时彦谨序。 文以载道,读书明理。但道在山林深处,密而不传,在佛经和道家的套路里吗?

万物的自然法则就是道!道在天地间,像水银落在地上,每一个都是圆的,像月亮映在水上,无处不在。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一言一行,无所不在。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在高山流水,也在屎尿。

历来,文字记载的东西,无非是一种“道”而已。不论是六经、二十四史、诸子百集,甚至稗官野史,记载的东西都是作者理解的“道”。有人觉得稗官野史,**之类的东西与“道”无缘,无非是博人一笑而已,但越是浅显易懂的东西,其蕴含的道理岂不是越深刻,岂不是越容易让人理解?

虽然有人觉得《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的东西都是些神鬼狐怪的内容,但其要旨不正是要使人归于醇正,知道规劝和惩治?

现代人往往浮躁,不读书,不懂,喝醉了,心里没有慰藉,缺乏信仰,只相信当下的世界,不怕报应,于是世事败落,人心不古。如果能知道报应不爽,“人心一动,神明知之”,或许,社会会更加和谐,生活会更加美好!

《阅微草堂笔记》印刷很精美,仔细看了下目录和封面,是《阅微草堂笔记》其中的一部分文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丛书中的一册。夜里阅读此书,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此书,时而如古时私塾读书一般,朗朗读出声。其中多是鬼妖之词,夜里读来,稍有胆怯之心。

对纪先生没有不敬,但夜晚太静了

了解纪晓岚,当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说起,这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因了演员的精彩演技和剧情的亦庄亦谐,吸引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当然,不可能只从一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中理解纪晓岚,但正是这部电视剧让我对纪晓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读的这本书只是前三卷。因为我没有读过整本书,我不知道我读过的文章占了整本书的多少比例。仅就读过的文章,就足以反映出纪先生的用心良苦,书中大都劝戒的文字,几十字到几百字的简短小文,读后却大有畅快淋漓之感。

所见所闻,街头巷议,均被纪先生入文,每篇文的开首或尾末,纪先生都有议论,因此每篇文的格式基本都是故事加议论,当然,依我们现在的观点和思考角度,有些议价未必我们会接受。看似随意、简短的文字内容丰富,展现了纪先生的人生阅历和智慧。依我看,就是一篇篇小杂文,不同于杂文的是,纪先生的文不是生硬的论理说教,读时,便不觉得枯燥乏味,间或会心一笑,意味深长。

鬼,狐,妖出现在文章中,想来是环境所致。明清流行志怪类笔记**,文人不能光明正大的随心而写,随意而论,便“鬼话”连篇,以狐说人,借妖说事。不知有着高深学问,一生只编书,不写书,只留有这部《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的纪先生,是不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余一侍姬,平生未尝出詈语。自云亲见其祖母善詈,后了无疾病,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这一篇是书中最短的文章,廖廖数语,干脆利落,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南皮疡医某,艺颇精,然好阴用毒药,勒索重资。不餍所欲,则必死。盖其术诡秘,他医不能解也。

一日,其子雷震死。今其人尚在,亦无敢延之者矣。或谓其杀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

有佚罚焉。夫罪不至极,刑不及孥。恶不至极,殃不及世。

殛其子,所以明祸延后嗣也

这两篇皆意在以善为人,言及因果报应。

我倒是希望人人都能好自为之,良善为人处世,但当今是功利的社会,浮躁的人心使良善蒙羞。有个词叫做积德,如今,这个德字已经不是为人之本,长此下去,我倒是担心这个德字会被遗忘在某个角落。而“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老话,怕是也会记不得了。

总纂《四库全书》的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著有一部《阅微草堂笔记》。我在中学时代读过其中两篇文章《河中石兽》和《抱阳奇石》,留有深刻印象。最近重温此两文,颇有新的感受。

前者充满哲理,让人清醒;后者是纯粹的幻觉,足以警世世人。面对当今中国某些理论大腕或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或者“以其昭昭使人昏昏”,——亦即离经叛道、数典忘祖的现实,我认为大家非常有必要求教于古人以正视听。现将其转录如下,以飨诸君: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抱阳奇石》

从侄虞惇,甲辰润三月,官满城教谕时,其同官戴君邀游抱阳山。戴、刘两人下山,虞惇和他的弟弟汝侨、子树璟、金、刘二生在山后**牛角洞、仙人洞。方升山麓,遥见一人岩石立,意戴君遣人迎也。

相距尚里许,急往赴之。愈近其人渐小,至则白石一片,倚岩植立,高尺五六寸,广四五寸耳,绝不类人形,而望之如人。奇矣!

凡物远视必小,欧罗巴人所谓视差也。此石远视大,而近视小,抑又奇矣。

迨下山里许,再回视之,仍如初见状。众谓此石有灵,拟上山携取归。彭生及树璟先往觅不得,汝侨又与二刘生同往,道路依然,物物依旧,石竟不可复睹矣。

盖满谷深崖,神灵所宅,偶然视现,往往有之。是山所谓仙人室者,在峭壁之上,人不能登,土人每遥见洞口人来往,其必练精羽化之徒矣。

第一次看《阅微草堂笔记》,只是草草略过,把它作为**故事书看待,虽知道它的题材以因果报应为主,却也没有多大感触,只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若未报,时辰未到而已。这次重看,因为看得比较仔细,慢慢咀嚼,竟然让我尝到了个中滋味,才知因缘果报的道理之细微和复杂;才了解因果的深浅程度,对学佛修行的进展影响极大。这才明白祖师大德的话真真不错,学佛的基础是建筑在因果轮回的真理上。

不过,我自己的经验还是很浅的,我只能说。从《阅微草堂笔记》中,明白了几个道理:首先,因缘果报极是细微,一饮一啄,一针一线,上公车能坐到哪一个位子,去超级市场能买到便宜的货色,考试拿到满分,这些结果的呈现,隐隐中,都有其前因而决定之。

因缘果报与六道轮回,就像连锁反应一样,只要第一个单位起了作用,其他的关联是自然而然跟着起反应。如果能以原子、电子的现象看三世,那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大的连锁反应圈。只要是一粒原子、电子动了,其他的必然相继起反应。

无数的原子、电子起了反应,再引发无数的连锁反应,用我们的空间时间的观念去解释,便是十方三世的形成、存在,改变和消灭,也就是所谓的成住坏空了。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喜怒哀乐,饮食男女,就是这种连锁不断的现象,我们肉体的成长和外在环境的变迁,也都是这种极细微极细微的连续现象。

最可悲的就是这种轮转不息的性质,因为不管现象是如何的幻变不定,性质永远相同,都是不由自主,任由这种力量(业力)摆布当中的差异,只是我们行善作恶所引发的不同现象而已。 打个勉强的比喻:养在鱼缸里的鱼,可能只为了吃和交配的生存问题而烦恼,但是做为人类的我们,却会为它们只有窄小的生活空间和失去自主能力而感到叹惜。

我们生活在业因果报的相续相当中,只会为金钱和爱情等等而烦恼,佛菩萨却为我们不能自主随业流转而叹息。我们这种身在苦中不知苦的无知和痛苦,才是修行的第一障碍。这种不自知的情形,说穿了,也就是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

真相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自认为是真实不虚的,偏偏沧海桑田;明明历历在目,却是海市蜃楼。在不知道真相以前,我们只能够随业流转。

所以,轮回的可怕,不在生于那一道,而是那种无量劫无量劫的飘泊,在茫茫业海中茫然的流浪,作一个无可奈何的、可怜的过客。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篇2

阅微草堂读后感寒假跟朋友借了《阅微笔记》这本书,纪昀,字晓岚。清代第一才子,乾隆盛世的文学方面的缔造者。纪昀喜欢读书,且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更难得才思敏锐,出口成章。他在奉乾隆旨意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抢救、搜集了大量有可能成为禁书的古籍善本,将其中的精华汇编成册,称为《阅微笔记》,僧神鬼道,传闻逸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与当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并称清代3大小说体著作。

可惜的是,这部传奇著作,因一些历史原因,发生了重大灾难,原稿遗失殆尽,纪昀凭借自己的记忆,重新来过,虽成《阅微草堂笔记》,但终有大量疏漏。这一灾难在我看来,几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最惨痛的。《阅微草堂笔记》就目录来看,分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数章。

看过之后,先未免有些疑问。儒家始于春秋,至孔子定其礼,终成儒道。儒家到程朱时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私下以为发展的过去苛刻。虽然为当时统治者所易于接受,但却使儒家文化彻底的庸俗化了。纪昀想必也是受其影响至深的。孔子不信神佛,但亦守礼,不驳神佛。所以有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怪力乱神,子所不语等警句流传。纪昀是儒,而且是大儒。自该遵循孔圣人的教诲,为何还要在笔记中记录这些冤猪转世,狐妖惑人的文章呢?更奇怪的是,当时,及后世的大文学家们,如刘镛,郑板桥等,皆以其文为是,却未见有人批驳纪昀近鬼神,言怪力乱神之语的行为。及至读完全篇,掩卷思考,才发现,我只重视了孔子的远,却未看到孔子的敬。纪昀出于对古籍善本的重视,为了让数千年文字的流传下去,才会想到要记录笔记,建立评语。这样即使原本遗失损毁,也能利用他的笔记得窥古代文学的精华。这恐怕才是真正儒家的包容之心吧。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篇3

第一次看《阅微草堂笔记》,只是草草略过,把它作为**故事书看待,虽知道它的题材以因果报应为主,却也没有多大感触。

这次重看,因为看得比较仔细,慢慢咀嚼,竟然让我尝到了个中滋味,才知因缘果报的道理之细微和复杂。

从《阅微草堂笔记》中,明白了几个道理:

首先,因缘果报极是细微,小到一饮一啄,一针一线,上公车能坐到哪一个位子,去超级市场能买到便宜的东西,考试拿到几分,这些结果的呈现,隐隐中,都有其前因而决定。

因缘果报与六道轮回,就像连锁反应一样,只要第一个单位起了作用,其他的关联是自然而然跟着起反应。如果我们能从原子和电子现象的角度来看第三代,那么宇宙和宇宙定律就是一个大的连式反应圈。只要是一粒原子、电子动了,其他的必然相继起反应。

无数的原子和电子反应,然后引起无数的连锁反应。用我们的时空概念来解释,就是十项全能3的形成、存在、变化和淘汰。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喜怒哀乐,就是这种现象,我们肉体的成长和外在环境的变迁,也都是这种极细微极细微的连续现象。

比如:鱼缸里养的鱼可能只会担心生存的问题,但做为人类,我们会为它们狭小的生存空间和丧失自主权而叹惜。

再者,使我感受深刻的是行善作恶的准则。

真正了解到因缘果报道理的人,他的心必然是一个恶念都不起的。我们一般都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但坏念头却不能止住,那是对因果报应的道理还没有完全明白和体会所致,相信的程度未达一百分之一百的原故。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对孝道的肯定和弘扬。

那种无我和至诚,决非笔墨所能形容!那种能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就是专注与至善发挥到了极处的表现。!

从《阅微草堂笔记》中,体会到心忏和行动配合的重要。

心忏悔不难理解,但也不容易做到,因为认识错是一个大前题。能知错又需智慧与勇气,用智慧去判断,勇气去承担。

一般人根据经典的指引,应该是可以判断日常事理的对错,却没有勇气去承担,不是因为面子问题,就是不愿去面对;或是斗争坚固,不愿服输。这是普遍的情况,批评别人时都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其执着的地方。

面对自己的时候,却是诸般道理。所以,心忏是既容易又艰难的。然而,道理是明白了,但明白和深信的程度到底有多深入。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篇4

编辑精心推荐了读后感的模式,如何写出读后感,读后感的构成,四大名著的读后感,中外名著的读后感,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阅读对象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同一篇文章,总是能得到不同的读后感受。下面,出国留学网为大家带来“《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更多内容尽在出国留学网,欢迎大家的阅读。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120xx年冬,余孤身寓居河南新乡,晚上颇有时间,闲来重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于世态炎凉,颇有感慨。古往今来,人殊不同,道却相同。虽笔记以记录鬼狐怪故事为主,但于民生之疾苦,吏治之黑暗,社会之时弊,世态之炎凉,人性之卑微,颇多针砭。

借《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对照当今之中华,余也发一回牢骚,咏叹一下社会吧。先来看段作者简介吧: 纪昀(1724-1805),清代文学家。

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晓岚、春帆、石云、观弈道士、遗书文达。直隶河北献县人。

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昀画像 《阅微草堂笔记》以文言文为主,读起来颇有些费力,如一一进行翻译,浪费时间。

愿读书不愿闻其详,也是一种境界吧。个人的理解如有偏颇,也在情理之中。先来看一段盛时彦的序言:

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

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似无与于道矣。

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皆著录,岂非以荒诞悖妄者?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社酒社,夸名士风流。

是以退食之余,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滦阳消夏录等五书俶诡奇谲无所不载,洸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故诲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久而不厌。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

顾翻刻者众,讹误实繁,且有妄为标目如明人之刻冷斋夜话者,读者病焉。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迩来诸板益漫漶,乃请于先生,合五书为一编,而仍各存其原第,篝灯手校不敢惮劳,又请先生检视一过,然后摹印。虽先生之著作不必藉此刻以传,然鱼鲁之舛差稀于先生教世之本志,或亦不无小补云尔。

嘉庆庚申八月门人北平盛时彦谨序。 文以载道,读书明理。但道在山林深处,密而不传,在佛经和道家的套路里吗?

万物的自然法则就是道!道在天地间,像水银落在地上,每一个都是圆的,像月亮映在水上,无处不在。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一言一行,无所不在。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在高山流水,也在屎尿。历来,文字记载的东西,无非是一种“道”而已。不论是六经、二十四史、诸子百集,甚至稗官野史,记载的东西都是作者理解的“道”。

有人觉得稗官野史,**之类的东西与“道”无缘,无非是博人一笑而已,但越是浅显易懂的东西,其蕴含的道理岂不是越深刻,岂不是越容易让人理解?虽然有人觉得《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的东西都是些神鬼狐怪的内容,但其要旨不正是要使人归于醇正,知道规劝和惩治?现代的人,趋于浮躁,不读书,不明理,纸醉金迷,心灵没有慰藉,信仰缺失,只信当世,不怕报应,于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如果能知道报应不爽,“人心一动,神明知之”,或许,社会会更加和谐,生活会更加美好!《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2《阅微草堂笔记》印刷很精美,仔细看了下目录和封面,是《阅微草堂笔记》其中的一部分文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丛书中的一册。夜里阅读此书,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此书,时而如古时私塾读书一般,朗朗读出声。

其中多是鬼妖之词,夜里读来,稍有胆怯之心。没有对纪老先生的一丝不敬之意,只是夜太静了了解纪晓岚,当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说起,这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因了演员的精彩演技和剧情的亦庄亦谐,吸引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当然,仅从一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中了解纪晓岚,是不能够的,但正是这部电视剧,让我对纪晓岚有了浓厚兴趣我读到的这本书,只是前三卷,因为没读过全书,故不知所读过的是全书文章的多大比例。

仅就读过的文章,就足以反映出纪先生的用心良苦,书中大都劝戒的文字,几十字到几百字的简短小文,读后却大有畅快淋漓之感。所见所闻,街头巷议,均被纪先生入文,每篇文的开首或尾末,纪先生都有议论,因此每篇文的格式基本都是故事加议论,当然,依我们现在的观点和思考角度,有些议价未必我们会接受。看似随意、简短的文字内容丰富,展现了纪先生的人生阅历和智慧。

依我看,就是一篇篇小杂文,不同于杂文的是,纪先生的文不是生硬的论理说教,读时,便不觉得枯燥乏味,间或会心一笑,意味深长。鬼,狐,妖出现在文章中,想来是环境所致。明清流行志怪类笔记**,文人不能光明正大的随心而写,随意而论,便“鬼话”连篇,以狐说人,借妖说事。

不知有着高深学问,一生只编书,不写书,只留有这部《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的纪先生,是不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余一侍姬,平生未尝出詈语。自云亲见其祖母善詈,后了无疾病,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

这一篇是书中最短的文章,廖廖数语,干脆利落,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南皮疡医某,艺颇精,然好阴用毒药,勒索重资。不餍所欲,则必死。

盖其术诡秘,他医不能解也。一日,其子雷震死。今其人尚在,亦无敢延之者矣。

或谓其杀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有佚罚焉。夫罪不至极,刑不及孥。

恶不至极,殃不及世。殛其子,所以明祸延后嗣也这两篇皆意在以善为人,言及因果报应。我倒是希望人人都能好自为之,良善为人处世,但当今是功利的社会,浮躁的人心使良善蒙羞。

有个词叫做积德,如今,这个德字已经不是为人之本,长此下去,我倒是担心这个德字会被遗忘在某个角落。而“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老话,怕是也会记不得了。《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3总纂《四库全书》的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著有一部《阅微草堂笔记》。

我在中学时代读过其中两篇文章《河中石兽》和《抱阳奇石》,留有深刻印象。最近重温此两文,颇有新的感受。前者深蕴哲理,发人深醒;而后者纯属幻觉,足以警世。

面对当今中国某些理论大腕或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或者“以其昭昭使人昏昏”,——亦即离经叛道、数典忘祖的现实,我认为大家非常有必要求教于古人以正视听。现将其转录如下,以飨诸君:《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抱阳奇石》从侄虞惇,甲辰润三月,官满城教谕时,其同官戴君邀游抱阳山。戴、刘两人下山,虞惇和他的弟弟汝侨、子树璟、金、刘二生在山后**牛角洞、仙人洞。方升山麓,遥见一人岩石立,意戴君遣人迎也。

相距尚里许,急往赴之。愈近其人渐小,至则白石一片,倚岩植立,高尺五六寸,广四五寸耳,绝不类人形,而望之如人。奇矣!

凡物远视必小,欧罗巴人所谓视差也。此石远视大,而近视小,抑又奇矣。迨下山里许,再回视之,仍如初见状。

众谓此石有灵,拟上山携取归。彭生及树璟先往觅不得,汝侨又与二刘生同往,道路依然,物物依旧,石竟不可复睹矣。盖满谷深崖,神灵所宅,偶然视现,往往有之。

是山所谓仙人室者,在峭壁之上,人不能登,土人每遥见洞口人来往,其必练精羽化之徒矣。《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第一次看《阅微草堂笔记》,只是草草略过,把它作为**故事书看待,虽知道它的题材以因果报应为主,却也没有多大感触,只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若未报,时辰未到而已。这次重看,因为看得比较仔细,慢慢咀嚼,竟然让我尝到了个中滋味,才知因缘果报的道理之细微和复杂;才了解因果的深浅程度,对学佛修行的进展影响极大。

这才明白祖师大德的话真真不错,学佛的基础是建筑在因果轮回的真理上。不过,我自己的经验还是很浅的,我只能说。从《阅微草堂笔记》中,明白了几个道理:

首先,因缘果报极是细微,一饮一啄,一针一线,上公车能坐到哪一个位子,去超级市场能买到便宜的货色,考试拿到满分,这些结果的呈现,隐隐中,都有其前因而决定之。因缘果报与六道轮回,就像连锁反应一样,只要第一个单位起了作用,其他的关联是自然而然跟着起反应。如果能以原子、电子的现象看三世,那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大的连锁反应圈。

只要是一粒原子、电子动了,其他的必然相继起反应。无数的原子、电子起了反应,再引发无数的连锁反应,用我们的空间时间的观念去解释,便是十方三世的形成、存在,改变和消灭,也就是所谓的成住坏空了。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喜怒哀乐,饮食男女,就是这种连锁不断的现象,我们肉体的成长和外在环境的变迁,也都是这种极细微极细微的连续现象。

最可悲的就是这种轮转不息的性质,因为不管现象是如何的幻变不定,性质永远相同,都是不由自主,任由这种力量(业力)摆布当中的差异,只是我们行善作恶所引发的不同现象而已。 打个勉强的比喻:养在鱼缸里的鱼,可能只为了吃和交配的生存问题而烦恼,但是做为人类的我们,却会为它们只有窄小的生活空间和失去自主能力而感到叹惜。

我们生活在业因果报的相续相当中,只会为金钱和爱情等等而烦恼,佛菩萨却为我们不能自主随业流转而叹息。我们这种身在苦中不知苦的无知和痛苦,才是修行的第一障碍。这种不自知的情形,说穿了,也就是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

真相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自认为是真实不虚的,偏偏沧海桑田;明明历历在目,却是海市蜃楼。在不知道真相以前,我们只能够随业流转。

所以,轮回的可怕,不在生于那一道,而是那种无量劫无量劫的飘泊,在茫茫业海中茫然的流浪,作一个无可奈何的、可怜的过客。此外,我另一个感受深刻的层次是行善作恶的准则。简单来说,真正了解到因缘果报道理的人,他的心必然是一个恶念都不起的。

我们一般都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但坏念头却不能止住,那是对因果报应的道理还没有完全明白和体会所致,即相信的程度未达一百分之一百之故。盖一个念头就是一个能推动连锁反应的力量,本身是下一个反应的因,又同时是把两个反应串连在一起的缘。所以,无量劫的因已经种下,果分分秒秒在偿,不能避免,只待时机成熟而已。

唯一的方法是把造成这一切事理的条件和负责串连工作的缘拿掉,使心里一丝不挂,万念俱灰!再看看因缘的复杂情况,果报的形成往往又是出乎人意料之外,不可思议,回头看才知道,太迟了。(这一点《阅微草堂笔记》可以说已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若能从此点出发,则不管恶念、善念皆可止之,不须强克。所以,只要深信因果,那怕是学愚夫愚妇,因害怕而不敢起妄念,亦有无量功德。若能真正明白因果的真相,即能契合弥陀大愿,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另一个令我动容的地方是对孝道的肯定与提倡。那种无我和至诚,决非笔墨所能形容!那种能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不就是专注与至善发挥到了极处的表现吗!

孝里面没有分别计较,没有对错,现在听起来像天方夜谈,没想到,距离纪晓岚只有

二、三百年的时间,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再想想以后,不知道孝道会不会变成只是教科书里的一段内容。为什么

二、三百年前的人能够做到,现代的却不能?难怪净空**说他历年来只看过十几个孝顺儿女,信焉!再者,从《阅微草堂笔记》中,体会到心忏和行动配合的重要。

心忏不难明白,但不容易做到,因为要以知错做为大前题。能知错又需智慧与勇气,用智慧去判断,勇气去承担。一般学佛人根据经典的指引,应该是可以判断日常事理的对错,却没有勇气去承担,不是因为面子问题,不愿面对;便是斗争坚固,不愿服输。

这是普遍的情况,批评别人时都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其执着处,面对自己的时候,却是诸般道理,辩才无碍。所以,心忏是既容易又艰难。佛法是心法,因为一切唯心造,一切因缘以心地作实。

又,到最近才了解到行动的重要性,我把它看作测试仪。基于我们常常自欺欺人,看经听经,对佛法依然是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把仅知的一鳞半爪认作不变的真理,以为自己对佛法和自身都了解,结果造成偏执。有些毛病,觉得改了,太认真固执的态度,以为看破了,放下了,岂知道只是一种假相。

采取行动就是测试这种情形有效的指针,是真的看破、放下了?还是假的看破、放下了?是真的改过了?

还是假的改过了?一试便知晓。放下了的心地是光明正大的,是平静舒坦的;看破了的人是逍遥自在的。

再打一个勉强的譬喻:我们如果是决定吃长素,首要明了吃素的原因,如果心有贪着,吃素与吃肉等同。然而,道理是明白了,但明白和深信的程度到底有多深入,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只要自己试一试,看看念头的波动起伏就知道功夫到**。在起心动念处,为人处事间,以看破、放下的准则,来堪验自己的行为,才是真实修行。所以,要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得包括观念和行动,缺一不可。

要能净定安乐,就要从改变观念配合行动入手;要清净平等觉,更不可离开深信因果,因为对因果了解到极处,便是空有不二,真假同时。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篇5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300字:

今天,终于把拖了许久的书看完了,然后开始例行反思。

一是,自己的惰性又因为各种理由开始出现,必须加以督促;二是,身体恢复了,就要开始规划时间做事,以期最大效率的利用时间,省得过后后悔。

言归正传,说下《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初读时的趣味,到了书的中间部分甚至后半部分,发生了改变,从中我尝试勾勒了一下纪晓岚的真实情况。

忠君爱民,儒家思想贯穿终生,道家喜自然,佛家说因果,都只为劝惩民风,作者有很多积极思想,但大都没有能跳出封建体制。

后半部分中,狐狸都比人义气,人反而不如畜生。真有点像现在的恐怖小说主题:鬼比人恐怖,人比鬼心毒。突然有种错觉,好像从古至今,整个社会并没有改变,只是各个人的位置变了而已,其实我们仍在一个大的循环之中。

除了积累了一些常识和知识,对纪晓岚的理解恐怕要超出电视剧不少,所以,这书还是得看,尤其真的古书,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当时情形,不至于人云亦云过一生。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篇6

《阅微草堂笔记》印刷很精美,仔细看了下目录和封面,是《阅微草堂笔记》其中的一部分文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丛书中的一册。夜里阅读此书,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此书,时而如古时私塾读书一般,朗朗读出声。其中多是鬼妖之词,夜里读来,稍有胆怯之心。没有对纪老先生的一丝不敬之意,只是夜太静了

了解纪晓岚,当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说起,这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因了演员的精彩演技和剧情的亦庄亦谐,吸引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当然,仅从一部不是历史的电视剧中了解纪晓岚,是不能够的,但正是这部电视剧,让我对纪晓岚有了浓厚兴趣

我读到的这本书,只是前三卷,因为没读过全书,故不知所读过的是全书文章的多大比例。仅就读过的文章,就足以反映出纪先生的用心良苦,书中大都劝戒的文字,几十字到几百字的简短小文,读后却大有畅快淋漓之感。

所见所闻,街头巷议,均被纪先生入文,每篇文的开首或尾末,纪先生都有议论,因此每篇文的格式基本都是故事加议论,当然,依我们现在的观点和思考角度,有些议价未必我们会接受。看似随意的简短文字,蕴涵丰富,显现了纪先生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依我看,就是一篇篇小杂文,不同于杂文的是,纪先生的文不是生硬的论理说教,读时,便不觉得枯燥乏味,间或会心一笑,意味深长。

鬼,狐,妖出现在文章中,想来是环境所致。明清流行志怪类笔记小说,文人不能光明正大的随心而写,随意而论,便“鬼话”连篇,以狐说人,借妖说事。不知有着高深学问,一生只编书,不写书,只留有这部《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的纪先生,是不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余一侍姬,平生未尝出詈语。自云亲见其祖母善詈,后了无疾病,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这一篇是书中最短的文章,廖廖数语,干脆利落,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南皮疡医某,艺颇精,然好阴用毒药,勒索重资。不餍所欲,则必死。盖其术诡秘,他医不能解也。一日,其子雷震死。今其人尚在,亦无敢延之者矣。或谓其杀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有佚罚焉。夫罪不至极,刑不及孥。恶不至极,殃不及世。殛其子,所以明祸延后嗣也

这两篇皆意在以善为人,言及因果报应。

我倒是希望人人都能好自为之,良善为人处世,但当今是功利的社会,浮躁的人心使良善蒙羞。有个词叫做积德,如今,这个德字已经不是为人之本,长此下去,我倒是担心这个德字会被遗忘在某个角落。而“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老话,怕是也会记不得了。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篇7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

《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是作者纳兰性德在清代写的,它是一本描写人生百态的散文集,内容非常丰富。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产生了很多感悟。

书中的篇篇文章,描绘了一个个平凡人的生活故事,但每个故事又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青春的情书》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以一个温州的平凡青年为主人公,讲述了他深爱的女孩是如何悄悄写信给她的,其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抗争,令人动容。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爱情需要勇气和付出,也明白了爱情的强大力量。这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另外,我还被书中的《窗前波影,稻田鹭起》所震撼。这篇文章以一个农家小女孩的视觉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她用自己孩子般纯真的眼光观察着身边的事物,从而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无限伟大。通过这个小女孩的眼睛,我也仿佛看到了她看到的美景,我仿佛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宽广。这篇文章给了我对大自然的重新认识,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美好。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心痛传说》。这篇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守寡的老太婆每天自己制作鞋子,辛苦照顾孙子。 最后她战胜命运,孙子也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法官。这篇故事告诉我尽管生活可能会充满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尊重他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总的来说,阅读《阅微草堂笔记》让我收获颇多。书中的故事启迪了我的思维,给了我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哲理。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来源于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小事。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阅读《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次有意义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自己的素养,我会继续努力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日记读后感蓝色耳朵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3-10-18

    您知道作品的读后感应该要怎么下笔吗?我们相信在每个人看完作品后,都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阅读时记录下的主要思想,可以让我们吸收和掌握书中的知识,栏目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日记读后感蓝色耳朵读书笔记”的相关内容。...

  • w
    彷徨读后感范文900字

    发布时间:2023-10-20

    感慨从作者写的作品中获得了很多感悟时。此时不妨可以写出的刚刚阅读完的作品读后感,为您提供有关“彷徨读后感范文”的一些必要信息编辑有准备,希望您乐于分享本文!...

  • w
    激流读后感范文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5

    阅读后的感受,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并写作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作品。那么,当我们阅读一个优秀的作品之后应该如何写下读后感呢?在这里我们将带您了解一部名为“激流读后感”的作品,让您深入了解其故事以及背后的文化沉淀。请您继续阅读了解。...

  • w
    列车读后感范文4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小编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列车读后感”的文章。读完这篇作品后,我感受到了许多情绪,深受其感动。当我们心中涌起各种想法时,不妨在阅读作品后写一份读后感,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我诚挚地邀请您收藏这篇文章,希望它能给您带来美好的体验!...

  • w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7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感很早就听说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记得大一的时候我也在图书馆里翻过这本书,可是刚看开头的时候总觉得不是那么吸引我,好像书中的那个年代已经是上辈人或者上上辈人的事了,似乎与我所生活的这个年代太遥远了,甚至是毫不相干,我在想这本书凭什么就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是这...

  • w
    科学之路读后感范文精选

    发布时间:2023-10-19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我收获颇丰。为了更好地加深阅读的印象,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是不是对于写作品读后感没有头绪?以下内容为编辑整理的“科学之路读后感范文”,希望本文能够解答您的疑惑让您更加明白!...

  • w
    史记读后感范文6篇

    发布时间:2023-10-20

    在看了作者写的作品之后,让人深深佩服作者的文笔。其实我们常常可以通过书写读后感来更好的记录我们阅读作品的感悟,与“史记读后感范文”相关的问题是本文的重要议题,请您收藏本文方便随时查看!...

  • w
    老虎哈雷读后感范文4篇

    发布时间:2023-10-22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作者写的作品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了作品时,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简单的句子叙述下来完成读后感,你在写作品时有哪些思考呢?本篇文章是编辑为大家精选的关于“老虎哈雷读后感范文”的精心整理,欢迎您的到来希望我们的阅读体验能够吸引您并收藏我们的网站!...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