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平行线教案

更新时间:2025-02-15
1

平行线的判定课件(锦集12篇)

平行线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平行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会判断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使学生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会测量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使学生会用两块三角板或一根直尺、一块三角板正确地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的特征,会用两块三角板或一根直尺、一块三角板正确地画平行线。教学难点: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什么叫垂线?相互垂直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怎样?

(2)相交的两条直线是不是一定垂直?

(3)二条直线除相交外,还有一种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看成是永不相交?

(4)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线。(出示课题:平行线)

(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从上面的例中,你能知道什么是平行线吗?学生: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这句话中完整吗?谁能提出反对意见?补充:在同一平面内。

3、平行线也可以叫相互平行。怎样用相互平行来描述下面两条线呢?ab

4、刚才我们说火车轨道可以看成平行线,因此要求枕木怎样才能符合要求?为什么一定要求枕木必须长度相等?你看到过平行线吗?请举例说明。

5、根据这个事实,你认为平行线应具有什么特征?结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6、大家讨论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1)画两条长度一样的垂线,再连接起来。

(2)还有其它方法吗?看书本p63自学这几种方法。

(三)实践应用,形成经验:

(1)判断下列各组线是否是平行线:(图)p64 1

(2)下列各组图中有几组是平行线:p64 2

(3)画平行线

(4)画这些直线的平行线p64 4

(5)过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p64 5

(四)总结提高:

1、什么叫平行线。

2、怎样画平行线。

五)作业:作业本

平行线的判定课件 篇2

平行线的判定(1)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

查看详情>>
2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优选八篇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公理进行验证,再通过农远资源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两个性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少数民族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学生对于平行线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新技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是通过两条互相平行的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输电线路在某处转了一个弯,已知转弯后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和原来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之间的夹角是130°,那么这条导线和原来的另一条导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呢?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

查看详情>>
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本14篇

平行线性质教案
平行线教案

教案课件是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需要老师们写好属于自己的教学课件。编写教案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特别制作了这份“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希望能给您带来独特的体验,让您品味一番!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篇1】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 .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 .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中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

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是指垂直线段的长度,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作出判断。

2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行线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并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的三个性质特征。

教学难点: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3、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正式接触几何知识,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仅仅记住、理解而已,中等生对该部分的综合应用很不熟练,整个推理过程很难独自完成,很难做到有理有据的推理,这一方面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对新知识接受快的同学能够模仿书写推理过程;另一方面与学生的思维阶段有关,七年级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刚刚起步,所以对平行线的推理过程很难规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