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3-06-27
1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范本六篇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1

五年级下册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表白寺镇实验小学

聂振国2018年 3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鲁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县教研室及本校领导的指导下,本学期我们将贯彻落实新课改思想,进一步学习新课标,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完善教学规范、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社会与社区三大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将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深切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孩子研究生活、科学、社会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学生在情感、能力、认知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内容安排上,它与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学科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充分利用各种以教科书为基础的实践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和教师;自主设计、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确定活动结果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能力。教师只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指导和帮助,不承担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然而,综合实践的本质是生成性的。

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按照预定目标进行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目标和新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充满了兴趣,他们的理解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力的火花不断迸发。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四班学生情况如下:

主要来自齐河县比奥比寺镇全...

查看详情>>
2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收藏10篇)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班队活动。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2)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进行2—3次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综合活动实践教材要求采取活动项目的方式实施,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

查看详情>>
3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范本4篇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放假时间真是飞快啊,不一会儿新学期就要开始了,这时候老师们就可以慢慢开始着手制定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了。教学计划能够帮助老师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重点探讨与“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相关的话题,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哦!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1】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共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8人.这些学生健康、乐观、活泼.讲文明、懂礼貌.

二、教学内容

风筝;空气质量小研究;生活科技探秘;泥塑;谚语与生活;巧用玉米皮.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3、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现自身生活,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

2、在问题讨论会上,给学生提供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问题的机会.

3、开展学生有兴趣的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根据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主题.

5、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6、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活动方式开展活动.

7、成果展示交流时,激励学生发挥个人优势表现自己的个性.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1、风筝3

2、风筝3

3、空气质量小研究3

4、空气质量小研究3

5、生活科技探秘3

6、生活科技探秘3

7、泥塑3

8、泥塑3

9、谚语与生活3

10、谚语与生活3

11、巧用玉米皮3

12、巧用玉米皮3

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继续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1、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