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阅读指导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13
1

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指导课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编写优质的教案对教学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那么如何撰写突出重点的教案呢?接下来将给大家介绍阅读指导课的教案范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

这篇阅读课文选自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词作者是晓光,由著名曲作家施光南谱曲。这首歌具有一股振奋民族精神、号召人民奋发图强的向心力,倾吐出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心声,因此得以广泛流传。这是一首既适于歌唱又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自由体诗,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吟诵。在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练习。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理解诗的含义,使学生受到爱生活、爱劳动、爱祖国的教育,并从中学到规范优美的语言,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

一、创造意境,导入新课。

1.根据课文可唱可吟诵的特点,新课开始前可播放歌曲录音,有条件的还可配有录像画面,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2.在愉悦的气氛中,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可这样设计:同学们都熟悉《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吧,这首歌就像一股活泼的清泉,流到哪里都会飞起欢快、幸福的浪花。唱起这首歌就会使人精神振奋,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亦会犹然而生。那么,“希望的田野”指的是什么?人们希望的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

3.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对全诗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从悠扬的诗歌韵律中体会到其内在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节奏美。

二、品词析句,理解诗意。

1.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懂,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解诗意:课题为什么叫“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的田野”指的是什么?“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些句子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经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希望的田野”是指充满希望的土地,充满希望的祖国。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暗含着文章的线索。全诗三节的开头都用“在希望的田野上”,不仅突出了主题,而且还揭示了每节围绕主题所描写的抒情达意的内容。

3.引导学生逐词逐句学习第一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的家乡”指的是什么?诗中“飘荡”、“流淌”等词好在什么地方?从哪儿看出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经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找出答案:“我们的家乡”泛指祖国广大的、正在走向富裕的农村,从住房、村庄到农业、副业,到处呈现一片富裕、兴旺的景象;“飘荡”、“流淌”等词把静物写活了,使它们充满盎然生机;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祖祖辈辈,都有一颗为她富裕、为她兴旺的心。

4.学习第二节。启发学生按着第一节的学习思路提出问题:“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人们是怎样用辛勤的`劳动实现理想的?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人们为实现理想而辛勤劳动的一幅幅壮观场面,看谁说的生动、准确,延伸诗中未尽之意。

5.分组讨论,理...

查看详情>>
2

阅读指导课教案九篇

指导教案
阅读指导教案

阅读指导课教案【篇1】

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道破了阅读教学的天机。“教”怎样达到“不教”呢?它的关键在“教”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自能阅读,教师才可能“不教”。

我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根据大纲对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重视学法指导,着力让学生掌握“读懂写景段落的方法”。

一、整体入手感知结构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字优美的写景文章,开头简介小兴安岭的位置、大小,然后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其美丽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文章按“总──分──总”的方式成文。我抓住这一结构特点,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设计了几个问题,指导学生整体理解:

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小兴安岭在我国什么地方?它是一座山还是连成一片的山?

3、划出全文的中心句。

4、课文中间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这样整体组织阅读,既使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又初步渗透了文章的结构方式及划分意义段的方法。

二、指导精读掌握学法

指导学生精读描写小兴安岭“春天”景色的第2自然段,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读,找出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首先,我让学生划出句序,看看每一句在写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将写同一景物的句子合并,再概括说说写了哪些景物,通过这化大为小的读句法,学生很快弄清第1句写树木,第2句写积雪的小溪,3、4句写小鹿,5、6句写原木。

2、再读,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写这些景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按上面找出的景物层次,一层一层地细读,抓出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雪水、小溪是兴安岭的宝贵物产,那随水流淌似舰队前进的木排更是小兴安岭特有的景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小兴安岭春季景色特点──大地解冻,生机勃勃。

3、精读,品味形象优美的词句:

小兴安岭春天“景色”的美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美表现出来的,这种表现,是作者写作技巧的直接展现,更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引导学生品味那些用得精当、巧妙、形象的词句,是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需要。

如“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出”一词既写出了枝条快速生长的样子,又避免了与后文“长出”的重复,显得贴切生动。“小鹿在溪边散步……侧着脑袋欣赏自己”。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鹿的活泼、可爱。原木“像一支舰队在前进”,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原木的气势,展现了春天小兴安岭的盎然生机。教学中,我一方面采用换词、比较分析等方法品味遣词造句的功力,另一方面,借助投影、创造情境,采用各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促进学生联想小兴安岭的自然美,品味作者的语言美。

三、指导自学迁移学法

根据上述“春天”一段的阅读训练,师生共同总结出阅读写景段落的方法:

1、初读,找景物。

2、再读,抓特点。

3、精读,品词句。

运用这一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