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找影子教案

更新时间:2025-02-10
1

大班找影子教案七篇

大班找影子教案

大班找影子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活动准备:

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打鼓的小熊、钟等各种形象若干。

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昨天老师在手电筒和白纸的帮助下,让纸乌龟在纸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二、引导幼儿操作

1.提供每个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①请幼儿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与邻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②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③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乌龟”不会跳舞?(组织幼儿交流,在幼儿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的愿望。)

④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只要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让每个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1.是不是“乌龟”在跳舞?(是“乌龟”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种形象 ,请幼儿任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它们动起来。

3.幼儿探索,教师应允许幼儿失败,鼓励幼儿创新,并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予以及时的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小熊”打起“鼓”来时,可启发幼儿思考:“鼓槌”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筒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鼓槌”的活动有关?

4.交流与讨论。

①请幼儿讲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怎么活动的。

②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③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这些小熊、金鱼、风车等就会动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2.组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班找影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喜欢探究,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对周围的事物变化十分好奇,敢于尝试,推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根据大班幼儿的这一 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观察,幼儿认识了太阳、灯、火等会发光,给我们带来了光亮。

2、引导幼儿认识影子。(光线向前直照过去,被东西挡住使光透不过去,就会出现——影子。)

3、关注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查看详情>>
2

找影子教案

找影子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提升教师教学实力的有效途径。我为您准备的“找影子教案”一定会完美符合您的要求,我们会在网站上发布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并留意!

找影子教案 篇1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科学的地方,通过科学教育,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节针对幼儿园中班的科学课程设计,主题是“找影子”。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2. 让孩子们了解光线的基本性质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3. 锻炼孩子们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黑板、粉笔。


2. 物体(鸟、玩具、手)。


3. 灯光设备或太阳光。


三、教学过程:


1. 入门活动(5分钟):


教师把几个花球放在黑板上,询问孩子们为什么球上会有影子。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习的兴趣。


2. 概念讲解(5分钟):


通过图片和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影子,以及它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实验活动(15分钟):


教师利用灯光设备或太阳光,把物体放在光源前面,让孩子们观察物体和其影子的关系。鼓励孩子们描述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以尝试不同的物体和角度,观察结果的变化。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特点,并提问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影子。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引导学生理解光线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5. 提供材料(10分钟):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物件(鸟、玩具、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物体和其影子的关系。鼓励学生观察、实验和描述。


6. 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或描述的方式,总结自己对影子的理解。并鼓励孩子们在家中进行观察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巩固与拓展:


1. 在课后,教师可以发放一些与影子有关的绘画册或拼图让孩子们进行活动,对刚刚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与拓展。


2. 在后续的科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和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孩子们不仅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影子的形成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也能够为以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相信,通过科学教育的引导,孩子们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找影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物体的影子,感知积累与影子相关的各种经验。

2、记录自己所看到的影子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对探索影子活动感兴趣,激发探索兴趣。

活动重点:

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难点:

记录自己所看到的影子的形态。

活动准备:

ppt美工有阳光的户外场地。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表达对影子的已有经验。

1、师出谜面:有个好朋友,跟你不分手,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请你猜猜是什么?

2、提问:

三、讨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