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06
1

2024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汇总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和剖析“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阅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学问,通过阅读书籍,我们能够感悟人生,为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提供帮助,就像作者所写的作品一样,每次读完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希望通过文字来整理自己的感悟。希望您能够经常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维克多《追寻生命的意义》的这本集中营自传小书中,叙述了奥斯维辛俘虏的苦难生活,以及表达“意义**法”的积极态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将要追寻其独特的理想,普通人自有他所存在的意义。如果那是变成一个每天生活在集中营里,失去个人自由,经历各种磨难的囚犯,他的生命会追求所谓的生命意义吗?维克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集中营囚犯的心理历程和生活故事。

初到集中营的俘虏,从受一段时间集中营磨难后的挣扎到冷漠,最后是麻木不仁的绝望心境。人性不能简单地分为善与恶,特别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性最深处极易暴露,善与恶的界限变得如此模糊。恶劣的生活环境往往扼杀了生存的希望,人们在绝望中死去。

“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不可能再挽回。”为什么人要活着?

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维克多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由于每个生命体的独特性,有不同的含义,但他阐述了三种方法:创造或从事能够反映生命价值的工作、体验爱与被爱、忍受和超越痛苦的积极态度。

前两种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忍受和超越痛苦是生命的意义吗?我们为什么要活着?生活就是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并采取积极的态度。追问自己的活着的意义,便是一种自我精神上的升华了。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2

最近读了一本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写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感触颇深。他以自身在集中营里的悲惨经历,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生存下来,而有些人为什么又放弃生命!集中营里毫无人性可言,生活在里面的人,时刻都在死亡的边缘,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就会面临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饱受各种折磨的让人痛不欲生的集中营里,选择放弃生命的不占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活着!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佛兰克尔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就感觉特别好。他想活着,哪怕集中营里的生活再痛苦,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多想一直这样沉浸在里边,更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