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除法课件

发布时间:2024-02-05
1

分数除法课件集合

分数除法课件
除法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的编写需要贯穿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撰写教案时需要考虑什么?考虑到你的需求,栏目小编特意整理了“分数除法课件”,希望我的文章和分享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步入正确轨道的方法和技巧!

分数除法课件【篇1】

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28页例2和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每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9/9

2、口算下面各题。

6/7÷2

提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3、解答应用题。

一辆汽车

提问: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指定一名学生列式解答。

二、新课

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如果除数是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题。

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提问:这道题要求哪一个数量?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8÷。

2、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提问:在图上怎样表示“小时行驶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表示小时行的;在这样的两份下面注明“小时行驶18千米”。

提问:“因为1小时是5个小时,在这条线段的5份上面注明“1小时行驶?千米”。

提问:要求

提问:图上哪一段表示小时行驶的路程?(教师在图上左边的一份上面注明“小时行驶?千米”。)

提问:怎样求出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启发学生说出小时里有

提问: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怎样求出然后教师在“18”后面再写“5”。

提问:想一想,根据乘法结合律,教师板书:=185=18。

提问:“由上面的推想过程,18÷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了?”学生回答后,教师边重复学生的回答,边写出下面的计算过程:

写出答案“答:汽车1小时行驶45千米。”

3、引导学生小结。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上除数的倒数。”

三、看教科书中新课内容后试算

全体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12÷ 24÷

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及结果,并提问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

四、课堂练习

在练习本上计算练习八第1、2题,然后订正计算结果。

五、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

4题。

分数除法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这一领域,是在学过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认识了倒数,能...

查看详情>>
2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合集12篇)

小学数学课件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大家是不是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如果您对“小学数学除法课件”感兴趣接下来的内容会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让我们为您提供富有价值的内容!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第63页例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多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数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

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三、巩固练习

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

查看详情>>
3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精华十三篇)

除法初步认识课件
除法初步课件
除法课件

栏目小编已经为您整理了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对于刚入职的教师来说,教案和课件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可以随随便便地编写教案和课件。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进度。在这里,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供您选择!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篇1】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

查看详情>>
4

认识除法课件系列

认识除法课件
除法课件

前言: 在教学中,教师上课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一种工作负责的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制作课件的时候了。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根据您的要求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认识除法课件”。请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使用前充分考虑自己的情况! 具体内容: 1. 设计清晰的目录结构:将课件按照模块或主题进行分组,并使用适当的标题和子标题,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 2. 使用醒目的配色方案:选择明亮而饱和的色彩,如红色、蓝色或黄色,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避免使用过于刺眼或沉闷的颜色。 3. 添加多媒体元素:插入有趣的图片、图表或视频,以增强课件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过程时,可以插入一段时间加速的植物生长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 使用互动元素:在课件中添加互动题目或小测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例如,设置选择题或填空题,通过课件提供实时反馈和答案解析。 5. 简洁明了的文字内容: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知识点,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句子。可以通过关键词或短语概括重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6. 注意字体和字号的选择:选择易读的字体,并确保字号适中,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阅读课件内容。 7. 增加趣味性元素:在适当的地方添加幽默或有趣的插图、趣闻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结语: 以上是关于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的一些建议和参考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祝您的课件制作顺利!

认识除法课件 篇1

一、说教材⒈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

(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

查看详情>>
5

口算除法课件12篇

口算课件
口算除法课件

教案课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既关乎教学步骤,也与教学的课程标准密切相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一个经过精心制作的教案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教案课件呢?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为您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口算除法课件”资料。希望您收藏这篇文章!

口算除法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30一31页例1、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除法算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口算卡片,智慧树。

学具:学生每人69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请看:(电脑显示闪光的以及有关除号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平均分的知识。

(出示单元课题: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复习(电脑出示)

84=355=93=246=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

3.揭示本课课题:1.口算除法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分一分。

(1)电脑演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共有6捆,也就是60根,边演示边提问: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老师板书:603=)继续演示:把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捆,也就是20根。

(2)请小朋友摆出6捆小棒,每捆10根,也像这样分一分。

(3)教学603的口算过程。

师:刚才大家动手分了,现在来动脑:60除以3口算时该怎样想呢?可以这样想:60是几个十?6个十除以3得几个十?2个十就是多少?所以603等于多少?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想:6个十3=2个十=20.请同桌互相说一说603的口算过程,再请两名学生说一说。

(4)反馈练习(出示卡片):

802=903=

(5)尝试口算(板书):

6003=60003=

(6)小结:像这样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在口算时可以把被除数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去除以一位数,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百、千。

(7)介绍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师:(指603)哪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个算式?(生:60除以3)(板书:读作60除以3)60除以3,这是一种读法,它的特点是先读被除数后读除数;如果先读除数,后读被除数又该怎样读呢?也可以读作3除60,请跟老师读一遍。(生读,师板书:3除60)谁能用两种读法读这个算式。

(8)学生试用两种读法读600360003

(9)第31页例1后面的做一做。

a.(电脑出示)用两种读法读下面的除法算式,再口算。

402=(请女同学读,一人口算出得数)

5005=(请男同学读,一人口算出得数)

80002=(全班一起读,一起...

查看详情>>
6

表内除法课件通用6篇

表内课件
表内除法课件

好工具范文网小编非常努力地制作了这份“表内除法课件”,希望您可以享受其中,因为只有不断进步,我们才能实现更大的梦想。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按照要求,每位老师都应该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的基石之一,必须认真准备和仔细书写。

表内除法课件【篇1】

一、直接写出得数。

32÷8=54+26=3×7=83-60=

24+37=9×2=61-34=35÷7=

6×8=87-63=56÷8=75+15=

65-28=21÷3=30+48=6×6=

63÷9=55+14=5×7=40-23=

二、想一想,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2、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3、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这题是求()。

4、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1)(2)(3)=

6、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6个男生之间站()个女生。

三、想一想,填一填。

1、36是4的()倍,是6的()倍。

2、72÷8=(),想口决()。

3、把18连续减去3,()次减完。

4、把42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本。

5、32里面有()个4.

6、从35里面减去()个5,结果是5.

7、妈妈买来48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束。

8、一个数的7倍是56,这个数是()。

四、想一想,()里最大能填几。

七、解决问题。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个乒乓球价钱的多少倍?

(3)买2副乒乓拍的钱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二(1)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我们有20元,太空船票每张4元,能买几张太空船票?

(2)电动火车票每张2元,我们9个同学一起玩电动火车2次,一共要多少钱?

4、小浪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表内除法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2、在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熟练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要求:

查阅资料了解标本的制作过程。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标本制作的更加精致,今天他们去参观标本展,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去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墙上挂着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1、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5=10(只)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求5个2是多少。)

其中2、5和1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查看详情>>
7

有余数的除法课件(推荐11篇)

余数课件
余数除法课件

教案课件是任课老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因此在制作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为您搜集了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课件”的详细信息,仅供参考查阅使用。

有余数的除法课件(篇1)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情境探究”、“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运用体验”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情境探究:

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合理选组教材,创设愉悦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所以我选用了用盘子来装苹果这一活动。首先,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我先情境导入,拿来15个苹果和几个盘子,让学生把每个盘子里装3个苹果,看可以装几盘,并列出除法算式,引出整除的概念。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①再分别装4个、5个、6个、7个苹果,再让学生分一分,这部分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学生操作:引导学生用动手分一分,看可以装几个盘子,有没有剩余的。

(2)学生展示:将学生的分法展示出来

(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分苹果的过程,明确余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分,提出余数的概念和意义并让学生明白。

(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写法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规范学生的手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②出示一道数学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______组,还剩_______盆。引导学生,数字比较大,我们不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去寻求结果,我们可以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出示课件,讲解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写法,并告知各部分的意义,在最后总结出本课的难点:余数是不够分的数,所以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巩固新知,运用体验:

我设计以下练习题,除了突出本课的重难点余数的意义和余数比除数小之外,在练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在以前学习除法时容易出现错误的试商,进行复习巩固。

⑴、判断

⑵、填一填。

⑶、拓展练习,学以致用(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布置一个小超市的场景,摆上贴了标签的实物,然后给学生20元钱,去买自己最想要的物品,并问其他同学他可以买多少个,花去了多少钱,老师应该找给他多少钱。让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有时刚好分完,但有时也有剩余,剩下的不够分的部分我们叫做余数。同时我们还发现,剩下的不够分的部分总是小于需要分的数,即余数小于除数。

八、说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课件(篇2)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把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11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复习(教科书第1页复习题)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