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15
1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卢旺达饭店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篇1

与冯小刚以往的许多贺岁片一样,电影除了幽默的话语就是令人深思的哲言。同《非ⅰ》相比,亚龙湾的美景似乎要美过北海道。尤其是秦奋为自己租住的那个"不真实"的置于海天之间、雨林之上的度假木屋,浪漫之感随即而来。有人说浪漫就是浪费,我却不这么认为。没有浪漫情调的人,即便花了很多钱也制造不出那种气氛,romance只为情调之人而生。

影片里令人为之动容的地方很多,如香山和芒果的离婚典礼、香山的人生告别会,当然最让我感动的是秦奋开着船让香山以非常"尊严"的方式离开人间。难过的地方不是香山的纵海一跃,而是作为朋友听着他跳进大海后的.那份寂然和悲痛。无论是秦奋还是香山,给人的印象都是有些"玩世不恭"却又认真对待生活的人。感觉有些矛盾,但生活的精彩往往在这些矛盾中绽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贫嘴滑舌的幽默,及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其实无论是那场隆重的离婚典礼还是悲恸的人生告别会,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绝对不会想到这些,更不会做这些事情,充其量也只是淡然地说声"省了吧。"不是说这些想法有创意,对于人生来说,能参加自己的追悼会,带着这种与亲朋好友告别的记忆离开人世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有亲人朋友的送别,在向往光尘的路途上一个人的灵魂也不会寂寞香山的生活态度依然是乐观的,即便是在自己的人生告别会上。

在郑重沉痛地嘱咐完大家后,最后强调了一点:"以后有黑痣赶紧点了!"无论之前如何悲恸,听完这句话也会破涕为笑,这种笑包含一种痛,最是令人难忘。在香山为自己选择最后归宿时,对秦奋说:"把我种在花盆里,我天天对你们笑"。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国外某一医科大学的教授,临终遗愿是将自己的骨骼捐给解剖实验室做标本用,并解释说:"如此我可以永远不离开我所热爱的实验室,而且每天还能看着我亲爱的同事。"脑子里再一次联想起读研时同室友们讨论死亡后的一段话,我说死后不希望住进冰冷的墓室,最好有人能把自己残留于世的灰烬从飞机上洒下来,这样我可以随风飘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陪伴在亲朋好友的身边。当时我顿了顿,深情地望着室友们,补充一句:大家不要随便抖落衣服,没准你们衣领上沾染的灰尘就有一粒是我。室友们闻后嘘唏不已,其间竟有悚然者。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篇2

看完影片后,心情不能平静,想写些东西,但是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字眼去表达,很多东西都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

影片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生在非洲国家卢旺达动乱的故事,虽然没有血腥的场面,但是通过影片我们仍能感觉的其中蕴含的打动心扉的东西。一百万人在这场种族动乱中被屠杀,其中不乏众多的妇女和儿童。他们被杀,只是因为一方不想让对方有下一代。冷...

查看详情>>
2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3篇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写作品名观后感时有可供参考的模板吗?观看电视剧和电影是让我们放松大脑的非常好的途径,每个人在观看过一部影片后都会有所感受。 我们可以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感受,电影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激发了深沉的思维,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成为您成长道路上的指南!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篇1】

一部影片,没有太多暴力血腥的画面,却带着极强的感染力与穿透力刺痛人心,换来了无尽的悲痛与无尽的思考。

短短100天的时间,一百万条生命直挺挺地倒下了。人民眸子中本应充满的盈盈笑意烟消云散,在罪行罄竹难书,罪恶滔天的两族统治者的带领下,他们的眸子中取而代之的是杀戮,是血腥,是残忍,是绝望,是心灵走失了方向,是生死间的迷茫。刀光剑影间,人们冷漠无情地自相残杀,血流成河的“美丽”使他们越战越勇。终于——横尸遍野、残垣断壁、生灵涂炭。影片中,炮火声此起彼伏,带动了人们心上的悲凉寂寥;阵亡者漫山遍野,拨起了人们心中的疼痛;废墟堆一片狼藉,击碎了人们心底最后的希望。满目萧然,放眼望去尽是罹难的悲伤。

“卢旺达形势尚在可控制范围内,不必救援。”这是联合国的回应。电影中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说到底不过是一片空白。一旦与自身利益相驳,那么人权必定灰飞烟灭。灾难来临,未必会有人舍身相救,但总有人冷漠淡然地袖手旁观,不顾同胞的颠沛流离,任由他们在一片战火硝烟中苟延残喘、奄奄一息。

从第一枪打响的那一刻开始,作恶多端的人与置身事外的人就已经泯灭了良心,丧失了最根本的人性。生命的屠杀之上是灵魂的扭曲,而惨无人道的杀戮者们用鲜血慰藉空虚。那一刻,卢旺达不是卢旺达,是人间炼狱。

二十年后的今天,卢旺达的战争还未彻底平息,世界上的无数个角落仍然战争四起。面对独裁,霸权者蜂拥而至;面对权力,统治者利欲熏心。种族歧视还在,世界和平还是梦想,铸剑为犁也还是人们追寻的信仰,然而成王败寇的世界规则一直在继续,我们无力改变也不能改变。只是,人民永远是战争中无辜的受害者,等待他们的是走投无路与家破人亡。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像保罗一样的人,有一颗善良慈悲之心,在危难之时临危不惧,舍己救人,视死如归。大难当头,人性丑陋的一面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更是散发着熠熠光辉。愿你我都是这样的人,更愿世界和平的梦想早日实现。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篇2】

看完影片后,心境不能平静,想写些东西,可是却无法找到适宜的字眼去表达,很多东西都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影片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生在非洲国家卢旺达动乱的故事,虽然没有血腥的场面,可是经过影片我们仍能感觉的其中蕴含的打动心扉的东西。一百万人在这场种族动乱中被屠杀,其中不乏众多的妇女和儿童。他们被杀,只是因为一方不想让对方有下一代。冷酷,血腥,泯灭良心……突然发觉很难找到适宜的字眼去形容那些杀人者的行为,只是觉得那一刻他们丧失了人性...

查看详情>>
3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集合十三篇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篇1

前几天的民族概论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保罗·胡图是卢旺达一位高档酒店经理,他在1994年的种族冲突中拯救了1000多名难民的生命。当年比利时殖民者硬生生地把当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肤的深浅和鼻梁的高低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并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从此也就造成了两族世世代代的恩怨。

终于掌握了政权的胡图族人要向图西族人报复,纵容着民兵组织的仇视情绪,终于在一个**被刺身亡的节点爆发了,“砍倒高高的树”,“胡图力量”,种族大**开始了。

1994年,在卢旺达发生的这一可怕的种族事件中,近100万人丧生。这场发生在传播高度发达、崇尚民主自由时代的种族清洗,在事发时几乎没有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任何反应。当terry george2004的作品《hotel rwanda》出现的时候,这场**已经过去了十年。

在这十年中,卢旺达作为一个不发达的非洲国家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要不是《hotel rwanda》的旧事重提,这一人类历史上灭族惨剧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被大多数人遗忘。

和《schindler's list》一样,《hotel rwanda》也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在基加利经营一家由比利时老板控制的四星级酒店。当胡图族武装叛乱分子控制国家政权时,他们开始了针对图西族的民族运动。

因为保罗的妻子是图西族人,所以他尽一切努力保护他的家人不受牵连。但随着局势的发展,联合国维和部队失去了对卢旺达局势的控制,越来越多的图西人聚集在保罗身边。富有同情辛德伟大保罗开始用他的钱来换取这些人的安全,就像当年的辛德勒一样。他把这些人藏在自己的餐馆里,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他们的生命。

最后,有1268名图西族人受到他的保护,不被杀害。

对于这样一部历史电影,我们首先要了解电影的背景,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对整部电影的理解。卢旺达是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两侧的内陆国家。其人口由胡图、图西和特瓦三个部族组成。

其中,特瓦族只占全国人口的1%左右。也就是说,占卢旺达人口绝大多数的部族是胡图和图西。早在16世纪,图西族人就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

19世纪中叶以来,英、德、比等西方殖民势力纷纷入侵。1890年年卢旺达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又比利时占领。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根据1922的《凡尔赛和约》,国联将起“委托”比利时统治,成为比属卢安达-乌隆迪的一部分。

二站后,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由比利时统治。1960年,比利时同意卢旺达“自治”的要求。1962年7月1日,卢旺达共和国成立。

1994年发生的种族**并不是该国历史上第一次。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卢旺达统治期间运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先用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