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九篇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6-19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九篇

2024-06-19 09:41:09

【#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九篇#】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文化心得体会(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篇1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为了强化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打造特色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018年4月3日下午,护理部组织的第一期“中医理论知识学习班”在医院十四楼会议室正式开讲。培训由医院护理部张利军主任担任主讲老师,除值班者外全体护理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张主任从中医药发展史开讲,带领学员领略了《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四大经典的内涵,了解了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金元四大家的特色,讲述阴阳的概念、五行生克乘侮关系,为今年中医知识培训拉开序幕。此后护理部还将陆续开展藏象、病因病机、经络、中药、中医护理、中医技术等课程的培训。

培训中张主任引经据典讲背方歌,旁征博引举案例,还积极与学员互动,不时穿插提问、纠错等桥段,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大家都纷纷表示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

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打开中国古代文明宝库的金钥匙,是当之无愧的国粹,以简便易行安全价廉的特点,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至今也仍然为人类的医疗和保健发挥重要作用,中医院人责无旁贷要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宏扬大医精诚,任重而道远。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篇2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篇3

一、中医特色凸显,内涵丰富,疗效明确

“自然堂”是省中医院的一张特色名片,是针对亚健康人群、疾病恢复期康复理疗、防病保健的一个治未病中心。充满中医药文化氛围的展示大厅摆满了各种药茶药酒,中医外治器具,研发推出的一系列药枕、督灸器,彰显了深厚的中医内涵,以各种花名命名的治疗间装修温馨别致,安静整洁,各具特色,为病人提供贴心的个体化服务。不仅仅在病房,他们把中医特色服务延伸到门诊,在门诊设立专区,销售研发的各种药枕、药用肚兜,香囊、灸盒、药茶等,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都得到提升。在风湿骨病科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中医特色治疗室,独立的中药熏蒸间有十间,还有十几张理疗床,室内摆放了候诊椅,由护士合理安排病人的治疗时间,一台可以同时满足三位病人进行上下肢中药熏蒸的仪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仪器分设三个水槽,可以调节温度和时间,据护士长介绍对那些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根据其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熏蒸,疗效很显著。我们在参观小儿康复病区时,观看了蜡疗操作的全过程,蜡疗主要是以蜡为介质,以热疗的方式发挥中药效用,治疗儿童肌肉挛缩、肌张力高有明显效果,很受患儿家长欢迎。儿科的中医特色在门诊也有充分的体现,小儿推拿室、小儿灌肠室、小儿穴贴室分区管理,设有中医基础理论较深厚的专科护士进行辨证选穴治疗,由于病人较多,需要提前预约,体现出中医专科护士在临床中医特色治疗中的重要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另外心科的药物罐、中药定向透药、耳穴压豆、足浴推拿等,妇科的各种大小封包、气压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治疗仪,康复理疗科的宫廷正骨手法,疼痛科的万维注射止痛疗法、弧刃针刀治疗等都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拓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注重学习型医院建设,学术气氛活跃,科间互动交流频繁在学习期间我们有幸参加了三次护理查房,查房时气氛很活跃,每个护士都能针对病例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对护理问题及措施进行补充,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通过这种学习形式不仅使大家对查房病例的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

了解,还由于不同科室人员的参与,拓宽了思路,以辐射性思维思考解决疾病治疗护理中的疑惑。我们还很幸运的被邀请参加了医务部组织的“主任沙龙”,沙龙活动时间都安排在中午,由承办科室提供午餐,在45分钟内对本科室发展及专业、先进诊疗技术、管理经验等进行介绍,我们这次参加的是周围血管科承办的主任沙龙,沙龙结束时科室全体成员一起给大家演唱了改编版的歌曲“春天里”,让每个人在欢笑声中对他们科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觉得他们对“主任沙龙”的主题诠释的很好:主任沙龙是展示科室发展和专业水平的良好平台;是学术交流和科室管理经验互动的真诚纽带;是各个科室间业务协调配合、共谋发展的稳固桥梁;是挖掘中医宝库、传承名医经验和治学之道的有效途径。制定严格签到制度的各种业务学习,“西学中”培训班,理论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锻造出一支业务精、服务优的精品团队。

三、管理规范,以人为本

我们所到科室都有一个切身体会,那就是整洁安静,窗明几净,病房管理规范,即使有病人加床也没有闹哄哄的`感觉,护士基本不出病房,医护配合、分工明确、细致、敬业、和谐,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中医传承观念强,中医治疗项目形成解决问题的常规,注重健康教育,病人对各种治疗护理依从性强,这都得益于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的工作流程,各项制度措施抓铁有痕的落到了实处。为方便病人,在门诊和病房楼都设有自动售货机,门诊还设立了atm取款机,可以24小时服务,营养餐厅配餐送餐服务,点滴处体现出服务品质。通过短短几天的“走学”经历,开阔了眼界,转变了理念,坚定了信心,提升了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些科室已经开始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了工作中。在回来后组织的座谈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收获很大,收获了宝贵的经验,真诚的友情,只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内涵还没有系统学习,我们“走学团”相约争取下次再有机会相聚“走学”,为我院的发展建设,为我们共同的中医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篇4

(一)深究医理,循序渐进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

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他主张: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三)研究诸家,知常达变

要进一步开拓中医理论的知识面,就要善于研究诸家,因此,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博采广蓄,并细心揣摩,反复研究,摄其精要,主张采众家之长补自家之不足,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研究诸家学术,不可因循守旧,要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师古而不泥古。师古,是先学习,不可不知其说;不泥古,是重取舍,不可尽依其说,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义。临证最忌执一方而御百病,要守一法而应万变。他对经方的研究造诣颇深。每临证时,既能执持,又能方圆,十分重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常用《伤寒论》的方剂,治疗各种杂病,其中的小柴胡汤,原为少阳和解之剂,但他加减化裁后,则用于治疗胃脘痛。呕吐。胁痛。心悸。不寐。咳嗽等各种内科杂证,均能取效。而乌鸡白凤丸是妇科之良药,用于治疗内科病,亦屡获良效。研究诸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研究诸家之学说,要辨清是非,舍非从是,以求完善,这就告诫我们,读书议论必详审其所以然,而后精思熟虑,方能不被谬说所误。因为精通了医理,详审了众家之短长,融汇剖析,取其精华,剔其谬误,才不囿于一家之见。其中对“肾风”的治疗,运用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重用“千金鲤鱼汤”治愈数十例。对急性中风的治疗,更是独树一帜,完全采用中书内难以解释之处,却被书外的知识给予点破,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人之所以有病,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多与气象学,时间医学,地理环境有关,与饮食方土,人情关系密切。因此,古医家认为,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同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天人合一,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这是很有道理的许多资料表明,某些疾病发生的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周期在时序上,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太阳活动期和太阳宁静期,心血管疾病发作和猝死的例数相差悬殊,太阳色斑强烈爆发时,心血管病发作和猝死更为频繁,其它慢性疾病亦然。

(四)继承总结,发扬光大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发掘,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贡献。面对丰富的医学遗产,只有继承总结,才能发扬光大,继承的途径有二。

其一,是先学习,充实自己,然后是文献医籍的整理。研究,祖国医学文献医籍,汗牛充栋,而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大多散见于各种医籍文献中,所以学习。研究。整理这些医籍文献,是继承的关键,是提高的过程,也是发扬光大的前提。对医籍文献的整理,主要是对古医籍的校正疏义和注释,并发挥其学说,其代表医家及其著作有:宋代林亿《素问补注》。庞安时《难经解义》;元代滑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明代王九思《难经集注》,吴《内经吴注》,马莳《素问》。《灵枢》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素问》。《灵枢》集注;现代《中风专辑》。《黄疸专辑》等。

其二,是理论研究要结合临床实际,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研究中医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总结提高,才能发扬光大。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历代医家承前启后,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内经》中提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启示后人,要善于研究继承,要善于总结创新,发扬光大,从而丰富中医理论,如《通俗伤寒论》。《疫痧草》及湿温时疫治疗法,乃至今人发表的新见解。新经验,都丰富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其中包括认真学习总结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他们毕生之精华,总结继承下来,传播下去。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篇5

我是一名中医大二在校生,一直以来我对中医都有浓厚的爱好,尤其是学了两年的专业课程,特殊想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医看病的全过程。

机会最终来了,经姑姑引荐,趁暑假假期,我怀揣着好奇心从xx来到xxxxx老师的诊所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抱着很大的勇气与决心来到这里。在我的脑海里,跟诊老师一般是铁面无情,严肃冷漠的角色。恰恰相反,x老师是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人,师母和爷爷奶奶都把我像家人一样看待。在这里我就像是个孩子,有家的味道。虽然读了两年基础理论知识,但对于老师有时候讲的也是云里雾里,方剂学的300多首方子在学校背的累死要活觉得已经很了不起。而老师随便讲出一个没听过的方子,瞬间懵了,才觉得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来了个病人如何望闻问切和辩证思路,理法方药等等,老师还是热情毫无保留的教我,渐渐地才觉得理论与临床假如不结合,永恒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应用,才默默感激不枉此行。

老师经常讲辨证论治,切不可以对症下药,而证才是指导遣方用药的根本,所谓“有其证,用其方。”原来抓药也是一门学问,首先得会识别称杆,其次如何拿称,药物称重,和分量,讲究高效无误。在其过程中,我还可以亲眼熟悉中药,这和教科书上照片还是有所区别,更加深刻的领悟中药的魅力,使我感受良多。

老师讲了许多他行医20多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趁还年轻多读经典和背诵方子,为以后临床打下坚厚基础。

中医讲究灵便变通,每病人的特点不一样,因此尽管同一种病,也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老师常说:“中医是治病的`人,而不是治人的病”。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差别,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以人为本,最终达到阴平阳秘。在我看来,中医既奥秘,又科学。

中医这条路要想走好,还得下苦功夫,任重而道远,坚持到底,走好以后的每一步,以后一定把中医理论知识学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永恒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努力做一个真正能帮患者解决痛苦的好中医。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篇6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俗话说:“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先到厨房,后到药房。”食疗治病,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中医治病,重视阴阳寒热辨证食疗亦当先了解食物的属寒属热,属阴属阳,才能有的放矢。药食同源药物与食物具有相同的特性,不论是进补还是药膳,都离不开中药的搭配,因此,在选择药膳之前,加深对中药特性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也是进补的先决条件,否则,选择不当,不但无法达到进补的预期效果,还可能弄巧成拙。

一、药材的“四气”“五味”

温热寒凉是药材的四种药性,也称四气。它是从药物作用在人体方面的表现概括而来的,也就是说,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例如黄芩和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喉咙痛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即表明这两种药具有寒性。相反的,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例如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等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因此将它归纳为具有热性的药。因此,常听人说某种药非常燥热,或是非常寒凉,不能多吃,这些也许只是针对某些人或在某些情况下如此。需要采用什么药材,必须依据个人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

五味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这是药食的五种基本滋味。这五种药味各有不同的作用:

辛:发散、行气、行血。例如:薄荷、木香、红花等。

甘:补益、止痛、调和药性。例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甘草调和诸药等。酸:收敛、固涩、生津。例如:乌梅敛肺止咳、五味子敛汗等。

苦:通泄、燥湿。例如:杏仁降泄肺气、枇杷叶降泄胃气、苍术消除湿气等。

咸:泻下作用。如海藻、昆布、芒硝等。

二、“五味”与五脏的生克关系

饮食五味与五脏的生克关系也应注意,如:偏嗜五味造成脏气之盛衰失常,多食酸则可伤脾,多食苦可消肺,多甜食可伤肾,多食辛可伤肝,多食咸则伤心。五味所禁:辛味善行气,有散发之性,多食就会耗气,气病要慎,不能过量;咸味善走血,用量过大则血行凝滞,血病要慎用;苦味善走骨,能动心火,多用则火,骨生于肾,故骨病应少食苦味食物。甘味性滞走肌肉,多食易致肌肉壅滞,故肉痛时不宜多食;酸味善走筋,有收敛作用,多食则引起筋脉拘急。饮食要荤素适宜,五味兼备才能使脾胃调和,五脏收益。

三、药食同源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如红枣健脾,山楂助消化,梨滋阴润肺,荞麦是消渴病人的好食品。糯米、黑米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阴润肺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的病人。中医还根据疾病辨证和食物性味,采取以动物的内脏来补养人体的脏腑,如贫血目疾夜盲症。肝虚可用猪肝,肾病用猪腰,遗尿用猪膀胱,肾病用猪肚等。在辨证施膳时要遵循中医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进行食性的选择配膳。寒凉性食物,如小米、赤小豆、绿豆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热证的调护。热性温性的食物,如糯米、黄米等,甘温食物,具有温中、补阳、祛寒之功效,可用于寒证病人的调护。辛散类食物,如葱、韭、姜、蒜、辣椒等,具有解表散寒之效,可用于风寒感冒患者的调护。苦寒、甘、寒性味的食物,如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多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的调护。

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人体是一个整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知其内脏、皮肤、毛发、指甲等的改变,必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衰减而致。机体功能能量的平衡全赖于气血生化之源的脾胃能否建运脾胃正常运转的重要之处在于饮食有节度、按时适量、不过饥、过饱、过热、过冷、不择食、偏嗜、注意饮食平衡,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饮食调护中,注意为患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避免单调饮食品种,不仅要有鸡、鱼、肉、蛋、奶、谷、豆、果蔬,而且在形式上要有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通饮食及特制的营养液等。患病之体,脏腑功能紊乱,脾胃多受累,使运化功能减退,给予清淡食品,不仅易于消化吸收,亦可减轻胃肠负担,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但是单纯素食、蛋白质含量较低,维生素和铁、锌等微量元素吸收减少,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及病理要求,只有在素食的基础上搭配适量的荤腥之品,才能满足病体之需注意切忌过量。

运用中医食疗基本理论指导饮食调护,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药疗、食疗相结合,是中医临床护理的一个特点。在临床辩证准确下做到药食相须,寒温相宜,五味相适,就能提高疗效,使病人尽快康复;反之则影响药效,加重病情。在护理过程中如何指导病人进行食疗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篇7

一、学中医必须对中医充满自信

颜老常把用药比喻为用兵,祖国医学就像一个宝库,里面有许多兵器,对付疾病有很多办法,诸多疾病都有中医的用武之地。颜老曾说过,年轻人要把中医学好用好,就必须把中医的思维一以贯之,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多加实践,才能提高疗效。中医的自信,来源于临床疗效,比如在2003年非典猖獗一时的时候,颜老等老一辈中医学家就积极扛起中医药防非抗非的大旗,拟订了针对该病传变特点的治法方药,善后处理,在缩短疗程,改善预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些病例,是单纯依靠中医药治愈的。因此我们深深领会到,作为中医事业的后学之辈,舍弃中医的长处,就是舍本而求末。

二、临床实践中“一元论”的指导意义

颜老的学术讲座,总是座无虚席,我们通过跟师,听老师讲解及研读颜老专著,发现老师总是在很高的高度来概括疾病的生理病理、治法方药,换言之,力图用“一元论”的思想以总括,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临证中,也要求我们能用一元论的思想,对具体的病人作出病机的概括;所谓“一元论”,就是指一种高度的概括,把复杂的因素用一种能代表它们的因素来描述。

首先,在疾病的生理病理方面,颜老提出一个机理:气血不和,百病乃生。气血不和是临床辨证的基础,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颜老提出疾病不论来自何方,均首先干扰气血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使之紊乱,从气血角度辨证可以把握疾病中的整体病机,通过疏通调和气血就可调整脏腑功能活动,使其从病理状态转致正常生理状态,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是颜老学术思想中的大纲,诊治疾病中把握这个大纲,从气血立论施治往往能抓住矛盾的关键所在。

其次,在治则上,提出一个治则:衡法治则。颜老首创的“衡法”治则实际是与病因病机当中的一元论一脉相承的,即疏其血气,令其条达,是通过治气疗血来疏通脏腑血气,使血液畅通,气机升降有度,达到“衡”的目的,从而祛除各种致病因子。该法之中包含了八法的实质内涵,又不局限于八法之中,以此为指导,在临床中总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强调脾统四脏,固本清源

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当中,阐述各脏腑之间,都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但是五脏六腑关系复杂,在治疗过程中面面俱到,则不容易抓住重点,颜老突出脾统四脏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在具体诊疗中,颜老对“脾统四脏”的见解,有许多灵活运用,并不断发展,如临床上颜老喜同用苍白二术来燥湿健脾,使湿去脾自健,脾健湿自化,在治疗多种疑难病时加此二味,常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又如颜老在治疗颈椎病难治性眩晕中,常加用葛根、黄芪补气、升阳,这里注意抓住“脾主升清”的功能,以“升”求“降”,临床上对顽固性眩晕每获良效。而治疗“胸痹”,主张重在心脾,盖心主血而贯宗气,故培补宗气可使心脉充实而行全身,而“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故脾气充,四脏皆赖煦育,脾气绝,四脏不能自生……凡治四脏者,安可不养脾哉”。临床应用颜氏益心汤,用黄芪、党参培补宗气而养心脾,配丹参、赤芍、葛根、川芎,升发清气,活血化瘀,降香、决明子以降泄浊气,使清旷之区得以复原,疗效颇佳。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篇8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单一,抽象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要想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来提高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以往当西医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时,觉得很玄,难以理解,甚至难以置信。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忆、考试的简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最后,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内容多而课时少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5]。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例如讲授诊法中舌象时,各种舌象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往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表明[6]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成具体而直观的形象化教学,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西医院校,要使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学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我国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中医文化课心得体会 篇9

在炎炎的烈日下,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每一年的暑假都是令我们兴奋而又期待的时候,以前我们总是早早就计划着暑假该去哪里玩,而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将近两个月的暑假不能只顾着玩,要好好利用。于是我决定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一来可以增加社会经验,拓宽知识面;二来可以锻炼自己与人的交际能力。

暑假回到家之后,和爸妈商量了一下,选择了一家离家比较近的小型药店。在去药店之前,心里很忐忑,毕竟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少,害怕会被拒绝。见到药店老板后,我向老板表明了我来这工作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工资多少不重要。老板很爽快的答应了,安排我第二天来上班。

第二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店里,开始了我的社会实践。我先熟悉了一下药店的环境,虽然这是一家不大的药店,但药品的种类还是挺齐全的。由于我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专业知识甚少,还没有资格出售药品,所以在药店里我只做一些简单地工作。经过两三天的摸索,药柜上的药品我已经差不多都认识了,对每种摇所对应的疗效也有了一些了解。药品大致分为Rx(非处方药)、OTC(处方药)、保健品、特殊管理药品。而常被购买的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胃药等则放在方便拿取且显眼的位置上,所有药品都是标明价码,按区域内商品摆放及分区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药店的流程已经滚瓜烂熟了。每当店里的销售员忙不过来时,我也可以上前向顾客推荐介绍一些顾客想要的.药。每次我都是很小心翼翼的,深怕出一丝纰漏,每当我拿不准主意的时候,我都会问问店长,以确保万无一失。虽然每天回到家全身都像散架似的,很累很累,但是我的勤奋得到了店里各位阿姨的赞赏和老板的肯定,我的心里是充实又快乐的。

慢慢地,在药房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要数每天匆匆的过客们。他们大多面带焦虑,或面带病容。总之,形形色色的面孔每天不断地变换着,药店仿佛是人生的大看台,上演着各种喜怒哀乐的剧情。虽然每天早九到晚五的工作,时间很漫长,甚至有时站到腿一阵一阵的酸痛,但是只要听到顾客不经意间对我态度的赞扬,一切的隐忍都烟消云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说课心得体会九篇

    发布时间:2024-02-15

    是否希望了解有关“说课心得体会”的最新状况?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已经为您整理好了,相信本文中含有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经验。当你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有了新的看法后,请务必抽出时间来记录下来。好的心得体会通常都可以成为一本书。...

  • w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10-12

    通过编写感悟,我们能更明确地阐明个人观点,那么一个感悟应该如何撰写呢?欢迎阅读本篇由编辑为您整理的“学习中医心得体会”,感谢您的关注,我们期望这篇文章能助您学业和事业有所裨益!...

  • w
    中医药感悟心得体会模板九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资料“中医药感悟心得体会”,欢迎你阅读与收藏让我们一起探索创作的无限可能。 感言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他人的支持与鼓励,当经历了一些触动人心灵的事情之后。都会去发表一些关于自己最真实的感言,感言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 w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5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触动我们内心的事情。对于这些事件,我们应该主动去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但是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避免文章内容上下一体,字数过多且复杂。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您精心挑选的和“学习中医心得体会”相关的内容,如果您觉得本网页有用,请不要忘记收藏它!...

  • w
    2024学中医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1-08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根基,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我深刻理解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诊断治疗思路,对中医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地解释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些关键概念,并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首先,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阴阳五行学说...

  • w
    微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9-13

    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通过微课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微课,是校本教研新形式的...

  • w
    翻译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9-07

      大学的最后的一个学期,我来到一家翻译公司实习。我应聘的职务是英语校对,刚开始我对这个工作不是很了解,以为就是检查检查错误就可以了,然而就是这份我认为很简单的工作,我却在在实习期内出现了不少的错误。  在进入公司之前,我们都是经过了笔试的。一段英译中,一段中译英。或许是因为没有在学校做过这方面的训...

  • w
    瑜伽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10-13

    恭喜您,您要找的“瑜伽课心得体会”已经有了提供。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请将其收藏下来作为记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形成独特的见解,需要撰写我们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思考方式。...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