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

论语心得感悟(模板13篇)

论语心得感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24

论语心得感悟(模板13篇)

2024-03-24 07:24:26

【#心得体会范文# #论语心得感悟(模板13篇)#】为了方便使用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论语心得感悟”的相关内容。 有时候写下感言可以帮助排解情感,当我们见证非常撼动人心灵的时刻时。就可以下笔写篇感言,记录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见证精彩的时刻。以下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进一步考虑!

论语心得感悟 篇1

从走出学校那时起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工作十四年有余,能够静下心去品读国学经典更是屈指可数,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真感到惭愧。两年前,一位领导指出,我不爱读书的习惯不能继续,应该改变。怎么改变?

他说:先去把《论语》读了,能悟多少是多少,能学多少是多少。在疑惑中我进入了《论语》的世界,从学而篇到尧曰篇,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使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最基本最可靠的典籍,也是了解和研究儒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界都处于动荡之中。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的环境之中,孔子能够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思考政治,思考人生,提出一系列治国修身的主张,力图改变当前的局势。因为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形势,他一直受挫,很难实现。直到晚年,他把精力都集中在教育和文献整理工作中,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注入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事业中,这种人生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怎不叫后人敬仰。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虽然它呈现为零散的语录体形势,但是孔子的思想脉络却贯通其中。从对现状的批判,到对人性的思考,到对生活行为规范的制定,从学习态度到理解方式,都在书中充分展现出来。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

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没有生气。我也是一个道德修养很高的人!

--多么浅显生动的道理,人生格言不必高高在上,要能够总结出深邃易懂的人生哲理,这就是孔子。

在述而篇中第七节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在乡党篇第十节第十则:“食不语,寝不言。”  简短6字,就规范了人们生活中食、住习惯养成,是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至理名言。

阅读《论语》,是思想的启悟,但也会获得文学的享受;阅读《论语》需要思索,但也会受到情志的感动和激励。《论语》只有二十章,但每读一章,我的理解就不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论语心得感悟 篇2

人,凭的是一颗无怨无愧的心。孔子老先生的精神为时代所敬仰。他就像一只年轻的鹰,不怕任何危险,但也有能力不断前进。

他也想雄鹰一般,俯瞰天地,却依然不停地飞翔着,在追求,在前行。他也像一只垂死的鹰。虽然他知道时间不长,但他仍然有飞向天空的欲望。“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内心虽然痛苦的他,但不意味着他的放弃。“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长沮、桀溺的讽刺与嘲笑不能够阻挡他前行的道路。

朱匡对接舆的质询并不能阻止他劝说的欲望。正如子路说的:“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但是他做什么事都不后悔,因为他对得起自自己的良心。

孔子老先生是一个真正的人。虽然简单但是又是那样的复杂。由一捺一撇组成的字蕴含的是天地间的责任。

正如孔子老先生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中饱含的是对这个世界的希望与自己从政的坚持不懈与永不言败的心。伙计,这是我用来形容孔丘先生的一个简单的词。

论语心得感悟 篇3

1、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万能,但是没有爱和乐是万万不能的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快乐就没有学习

3、快乐使人坚持,痛苦使人改变 。

4、追求自在安祥比幸福更重要。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一本书的.背后是一个人的精神,所以要读懂一本书。有四个层次:1、在说什么?2、想说什么?3、能说什么?4、还想说什么?

6、读书之前不能有我,书读之后不能没我。放下执著已见,学习他人之后,还要在自己身上有所验证。因为学习他人,最终还要验证自己。

7、顺序决定成败。注解: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成长先承担,有了承担趋向成熟,成熟之后就离成功不远。

8、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方式导致结果的不一样。 就像中医使人活得糊里糊涂,西医让人死得明明白白。凡事太过较真,往往误入歧途。

9、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个人修养是社会秩序的根本。自我管理的核心 是文化的觉醒。

论语心得感悟 篇4

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中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另外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

《论语》中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激活了。《论语》流传至今两千多年,它是一坛千年好酒,醇香甜美,也是一股清泉,看似无味,却越品味越浓。

论语心得感悟 篇5

于丹:《论语》心得

百家讲坛系列主题阅读

于丹:《论语》心得

编辑:山间溪流作者简介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曾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

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xx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论语心得感悟 篇6

《于丹论语心得》学习心得

编者按:根据国展大学制定和发布的学习主题,各部门分别学习讨论了《于丹论语心得》。现在我们将发表一些优秀的学习讨论经验,供大家分享学习成果,深化学习交流。

文/财务部

或许,没有于丹,我们大脑中很难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我们更加了解到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也并不是高不可及,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

“《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论语心得—人生之道》中讲到,孔子将他的人生轨迹归结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这段话从小就能耳熟能详,是孔子在讲自己的人生轨迹,按照这个坐标来算,我们大部人已经到了三十而立的阶段,自己也会经常问自己我而立了吗?听了讲座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这里的而立决不是对原文的纯粹的翻译性解读,其中蕴含着作者自己对人生的考量,对经典的理解和把握,于丹教授这样讲道“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孔子一直在教学生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首先,做好眼前的事情,很多不该担心的事就不用担心;三十而立不是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经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量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自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孔子描述的这种人生的轨迹,并不是对我们人生的一种规划,毕竟规划是最困难的,每走过一个阶段的时候,人的很多标准会发生变化,应该脚踏实地的计划好眼前的事情,完成眼前的目标,志向并不是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感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我们每天为自己、为家庭、为工作忙碌着,很多时候,这种忙碌变成忙、茫、盲,忙到一定地步就变成茫然了,再茫然到一定地步,就会变成盲目了,忙碌而没有目标的人,肉眼虽然明亮,但心灵和精神却永远没有了阳光。让我们在急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相信,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让我们用圣人的智慧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圣人心中的温暖照亮我们的一生!

论语心得感悟 篇7

高致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的第二章——《为政》。

它的大意是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使人迷惘,只思考却不去学习道理就容易误入歧途。

这句话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很恰当。

就像我们学习《论语》,若只是通读字面的字句词意,却不去深思其中隐藏的深意,便往往会闹出笑话。

先就学而不思则罔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样是《论语》中的一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毋惮改,其中无友不如己者,光看字面上的意思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要是人人都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学问一般的不理学问低的,学问高的又不管学问一般的,这样一来大家不就都没有朋友了吗?这明显就是错的。

所以我们需要仔细思考和验证,这就是所谓的“学习和思考”。

在古代,同门的师兄弟之间称作朋,有共同志向的才叫做友,再想想孔夫子说过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一下就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了——不再是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而是不和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

你看,这就是学而不思与学而不思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孔子会说学而不思是无用的。

说完了前半句,再来说说下半句思而不学则殆,同样用《论语》举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这句话同是出自《论语·为政》,其中的輗和軏都是古代马车牛车上的类似于承轴的重要部件,没有它车怎么也跑不起来。

现在,让我们看看思考而不学习的后果。

就这句话而言,如果你不知道哲的意思,那么你就不能理解整句话。

如果有一天被朋友问到,为了不丢脸只好瞎了眼,万一被人看穿,那真是无耻。

这为了不丢面子而不懂装懂,胡乱猜测不就像是误入歧途一般吗?这正是思而不学的后果。

无论是学而不思则罔还是思而不学则殆,终究都是没有学通透,学彻底。

这种学习和思考,就像孔子的言行和君子的品质一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可见《论语》的以小见大,前后贯通,亦可见孔夫子那超凡的处事理念和人生智慧。

论语心得感悟 篇8

《论语》,记载曾子的是孔子与他的学生的对话。它是一部对我们很重要,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习,是我们必读的名著。论语里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讲出了做人的几个道理和学习的出与分析方法,给予我们启迪,也指引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延至父之道,可谓孝矣。”告诉了我们要孝敬父母,尽孝的方法。说明了做人要知恩图报,孝敬父母。许许多多,说都说不完。人只要按照《论语》里所要求的,做到其中的一点就比许多人好多了。

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是我们须认真阅读、学习的一部典籍。作为一个显于一点中国历史中国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东亚地区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批评家。

据中学的历史讲义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将近两千年掌权之久。

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因为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或许也因为《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有人在我的这种言论是说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方法论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认识借以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首先,论语源自生活。西方和西方的很多良知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粗俗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隽永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到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非常像的音乐风格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

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

我想大多数人如果女孩子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该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单日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揭示要阐释什么。加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想像中好一些。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论语心得感悟 篇9

一直喜爱看百家讲坛,而且更喜爱听于丹老师的讲座,是那样的令人心旷神怡,那样的震憾人的心灵,每次阅读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都会有许多的收获与启迪,钦佩她的聪慧与睿智,以及她看问题的独到见解之处。

于丹教授说,其实《论语》的看法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朴实的、暖和的,言传身教的生活看法,去影响他的弟子。《论语》告知我们,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当尽自己的实力去帮助那些须要得到帮助的人。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赐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内心充溢华蜜感。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境界。当全部忧烦、迷惑或畏惧压在眼前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变得更加才智聪颖,变得更加英勇无畏,那么外在的一切不也就没有了吗?所以,做一个英勇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气,去化解那些缺憾而不要借助外在物质的得与失,让自己拥有一份浅薄的傲慢,这就是《论语》里所提倡的一种人生观。

于丹教授以自己的心得来诠释论语中难以理解的道理,并结合实际生活帮助人们去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使人们明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欢乐是尤为重要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拿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境遇,别人为什么做得很胜利,而自己却为什么总是静默无闻,总在艳羡、嫉妒别人的日子里生活,于是埋怨、生气油然而生,使自己身心疲累、郁郁寡欢。其实他没看到别人的付出,许多时候就是缺乏于丹老师在论语中所说的豁达开朗,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如能以平和的心态想一想,别人的得到肯定有他相对应的付出,当然,这个付出有种种。假如你不想去付出就不要去嫉妒别人的拥有,艳羡别人的生活而看不到自己的宝贵,这是不聪慧之举,也是可悲的。

于丹教授用一个个小故事告知我们,我们生存的环境会有很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虽然我们凭借个人的力气不能变更社会,但我们能凭借我们英勇的心灵去变更自己的心情和看法。

论语心得感悟 篇10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坚持的儒家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们编成一部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

记得多年前,我曾经读过《论语》,那时只是作为消遣而已。

现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论语》,以全新的心态细细品读,把自己的心贴进去里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并不是只是在学校里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称为老师,在家,在社会上,甚至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清洁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不能够瞧不起别人,一座宏伟的大桥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钉子就能让它崩塌。而学习也是要有选择性的,必须选择别人身上的良好品质加以学习。别人身上的缺点,假如自己也有就应该要改正。

孔子教学不分贵贱,广纳学生,从而打破了古时候只有官侯权贵的富家子弟才能够学习的权利。把思想传给广大人民,为那些有广大的报复的贫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教育。孔子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也曾经想要为国家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是在当时战乱频繁的年代他的学说并不能满足国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只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儒家思想。

读了《论语》后,我明白了:只有拥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论语心得感悟 篇11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否幸福,取决于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幸福。孔子在人际交往中强调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在一句话中,他为这一原则做了最好的陈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完整人格的人应该能够保持内在精神世界的独立性。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谊。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判断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可以包容的,什么是应该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著名的“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能够在任何情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界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应该学习的,因为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充满选择的时代,孔子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去理解。

论语心得感悟 篇12

《论语》,是一本由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们一起着作的文学巨着。以下是学习《论语》带来的阅读体验。欢迎欣赏。

读论语心得有感一: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看来,孔子是一位远离我们的古代圣人。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应该代表他/她行事。 您应该在任何位置上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越位做不该做的事。如过你不在你的位置上,不要计划政治。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的,但也可以说人走得更远。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

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

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

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

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与人和谐相处。

交友之道。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

《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好每件事的本质是修养,这是第一位的。自我修养可以理解为:完善的外在能力,懂得改变,与时俱进,完善而丰富的内在心灵。

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来比较自己的人生道路。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

快乐地生活!

读论语心得有感二:

《论语》,是一本由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们一起着作的文学巨着。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类以及当今的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文学价值高,实用性强,影响深远,是无可比拟的。

《论语》的原文是古文,本来我们小学生是不容易看懂的,而现在,于丹老师把它用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了寓意解释,使我们对《论语》里面蕴藏的深奥的哲理有了通俗的理解。于丹老师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开卷第一页便是一句于丹心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她把“半部《论语》治天下”转意为“半部《论语》修自身”,给我们娓娓讲述了《论语》里面包含的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比如在“天地人之道”中,让我懂得了我们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尽自己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的道理;在“君子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职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在“处世之道”中让我懂得了:

“言寡尤,行寡悔”这六个字的含义,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在说话时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行为中少一些让自己后悔的经验,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就离成功不远了。里面于丹老师举例了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犯了错误往篱笆上钉钉子的事例,用不犯错误一天拔掉一个钉子的方法改掉了坏脾气。然而钉子留在上面的洞洞好象我们向亲人、朋友心里打了一个洞一样,不容易消除,她告诉了我们这个六字做人道理:

做人做事一定要多想后果;在“交友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人要谨慎交友。不能交《论语》中的三种损友: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只会让我们迷失,甚至带来惨重的代价;在“人生之道”中,让我懂得了:

当所有的好规则都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时,你可以随心所欲,这是我们都想追求的最高境界。

《于丹心得》一书,让我有一种被清洗心灵的感觉,也改变了我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习惯:读书的习惯、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习惯、言行的习惯。使我怀抱理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说话做事三思而后行,不做不说伤害他人的事和话。

读了此书,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我还推荐给妈妈一起和我读,《于丹心得》一书,使我和我的家人都受益匪浅。谢谢你,于丹先生!让我们多读些好书!

读论语心得有感三: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首先,人们应该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结于其中,一遍又一遍地问天地,这只会加重你的痛苦。

第二种态度是用自己能做的事弥补后悔。一种遗憾可以用很大的方式表达。扩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由父母,外出由朋友。在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你可以从你的朋友那里看到你自己的影子。事实上,一个人一生中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好朋友是一本书。他可以为你打开整个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需要观察他的社交圈,从这样的外部环境你就能看到他自己内在的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网,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

第一种坏朋友,朋友偏袒,是指易怒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与第一种相反,它是一种态度很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朋友是不择手段谋取私利的恶棍。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

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我们的天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论语心得感悟 篇13

初学时,我一头雾水,根本听不懂,完全不知道老师在叽哩呱啦的讲些什么?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明白了《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承下来的儒家思想智慧,《论语》也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辑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行录。儒家把《论语》《中庸》《孟子》和《大学》合称为四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的世界,听听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吧!

《论语》的主人公孔子,外貌略丑,一头乌黑的头发披在肩上,两只如同铃铛一样大的眼睛看着每个人,鼻子嘴巴大的不得了,都能和苹果相比了,但最有特点的是它那尖尖的耳朵,一般人还认为他在扮演小丑。

虽然孔子的`外貌一点也不帅气,但他的知识可渊博了。他的经典语录都被他的弟子们整理并流传了下来,但有一些话却被人们误解了。比如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被一直误解成了父母在,儿女不能出去,必须要待在家里,不可以去其他地方。而正确的意思是:父母健在,不要远离家门,如果非远行不可,也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所去的方向位置,以便听候父母的随时招呼。

读《论语》让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像君子一样,堂堂正正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还有区别君子和小人为人处世不同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它的意思是:君子讲求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地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从附和而不是和谐。君子可以广交朋友,但绝不会交让自己去干坏事的那种朋友。比如有一次,有一位陌生人想和我交朋友,我问了问他为什么想要和我做朋友,他说想和我一起玩“蓝鲸”,我想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于是我温和地对他说:“谢谢你,我不能和你玩,再见。”

又比如说期中考试时,我考了全班第一,正当我沾沾自喜时,突然想起了孔子的话: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的话告诉我,君子要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也需要保持谦逊。当别人夸我考得好时,我谦虚地对他说:“英语还考得不够好,语文也是,请让我冷静一会儿。”

《论语》教会了我要像君子那样坦荡荡,让我明白了一个人一定要诚实,要怀着道德之心做人。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军人,首先一定要做到爱国有道。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要坚持诵读《论语》,每天练习《论语》中的智慧,更加勤奋努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2023论语心得感悟

    发布时间:2023-07-26

    每当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或者重要的时刻。我们都会针对当时的情况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感言能够帮助发表人表达内心也能激励他人,有哪些感言是你印象深刻的呢?以下是我们为您整理的“论语心得感悟”相关内容,请把这篇文章收藏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

  • w
    论语心得感悟(锦集5篇)

    发布时间:2023-12-29

    当我们身处某些特定场合或时刻时,感言可以让我们的回忆更加美好。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出色的感言呢?为了帮助您更好地挖掘潜力,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为您打造了这份专题:“论语心得感悟”。我相信,这些想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w
    最新《论语》读书心得(范本13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常常有人会改变我们的想法,带来截然不同的观点。因此,将这些新的想法写下来成为心得体会是非常重要的。心得体会是通过阅读和实践后写下的感受文字,经过小编精心筛选和分类,这篇“《论语》读书心得”呈现出更高质量。希望您收藏本页链接以免遗忘!...

  • w
    学论语的心得体会13篇

    发布时间:2024-02-08

    去年“十一”黄金周,于丹在《百家讲坛》连续七天主讲《论语》,一炮而红。由讲稿而成的《于丹〈论语〉心得》更以60万册的首印量超过了《易中天品三国》,人气已有超易中天之势。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丹及《于丹〈论语〉心得》的评论与争鸣如潮水般席卷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借势跟风也好,炒作“造星”也罢,个人认为这是...

  • w
    学校心得感悟13篇

    发布时间:2023-11-04

    心灵的感言是一种真挚的表达,它源自内心的深处,真实而纯粹。如今,您是否已经积累了一些经典的感言呢?好工具范文网特地为您搜集了与“学校心得感悟”相关的资讯,供您参考。请注意,此页面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谨慎对待!...

  • w
    最新心得感悟13篇

    发布时间:2023-06-20

    敬爱的党组织:2010年4月30日,历时一百八十多天的世博会在上海开幕了作为全世界人民的世博会,灿烂的烟花与绚丽的水景在黄浦江上交相辉映,盛况空前。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将是中华风情和世界潮流的融合。世博会的全称是世界博览会,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世博会和我们...

  • w
    读论语心得

    发布时间:2023-11-24

    这篇"读论语心得"是我们认真研究后值得推荐的,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才华智慧和热爱。当我们在一些经历中有所成长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用纸笔的形式写下来,形成一篇心得体会。撰写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同事和团队的工作和协作方式。...

  • w
    膳食心得感悟(推荐13篇)

    发布时间:2023-11-15

    感言是一种日常学习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但如何才能让感言更加清晰条理呢?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如何让感言更清晰有条理”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我们会不断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请大家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