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六上数学课件集合十五篇

六上数学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0-31

六上数学课件集合十五篇

2023-10-31 12:24:29

【#实用文# #六上数学课件集合十五篇#】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主题是“六上数学课件”很有启发性。任课老师在备课时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而课件的内容则需要老师自行设计,使其更加完善和适合自己的教学需求。教案是为了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所必需的工具和方式。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建议,以提升你的教学效果!

六上数学课件【篇1】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说能说说超市的购物小票内容是什么?

2.根据购物小票内容上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进行小数加法教学

1.出示购物小票,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怎样列竖式呢?(突出相同数位要对齐)

5.你是怎么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计算竖式。

6.面对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计算结果要简化,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二)进行小数减法的教学

1.他们谁花的钱多,多几元呢?(计算:54.65―29)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一生板演.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

2.试一试

你能算一算妈妈买的香米比面巾纸贵几元吗?

计算:50鈥?.6526.4鈥?.65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强调小数位数不够用0来补

3.说说在我们计算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归纳:小数加减法都要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拓展

1.计算下列各题,并且验算

出示:40.49+15.519.6―7.524―0.94

(1)学生独立计算

(2)说说计算过程,强调0的各种处理方法。

(3)说一说你是如何进行加法验算和减法验算的。

2、应用练习

给你100.5元,进行购物。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关键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拓展作业

这个周末你去陪妈妈或爸爸去菜场买菜,并记录、计算一下买东西一共用了多少元?回学校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好吗?

六上数学课件【篇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并画图表示一些特殊数学问题的过程。

2.能集合图表示事物中的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

3.体验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教师谈话复习三种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方面的特点,引出研究用图表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在统计知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能直观地表示数据某个方面的情况,谁能具体说一说每种统计图在表示事物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生: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生: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生: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师:好,统计图是用图表示事物的很好方式。在数学上,有些特殊问题还可以用其它的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今天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探索乐园,去研究怎样用图表示事物,感受探索的快乐吧!板书:用图表示事物。

二、探索活动Ⅰ1.教师口述:某学校六年级(1)班有40名同学,其中女生有18名。板书出有关数据学生讨论: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有什么关系?得出: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是包含关系。

师:我们还是从最熟悉的我们身边的事情开始。先来看来自六(1)班的几个问题。某学校六年级(1)班有40名同学,其中女生有18名。教师板书:全班40人,女一18人。师:想一想,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是一种什么关系?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师:对,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可以说是包含关系,即全班40人中包含女生的18人。教师完成板书:全班40人,女生18人包含关系。

2.提出:如何用图表示女生和全班40名同学的关系呢?鼓励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画图表示。

师:如何你能用图表示出女生和全班40名同学的关系呢?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方法,试着画图表示。学生独立思考,画图解答,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3.交流学生的表示方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参与交流,重点介绍用集合图表示的方法。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画的图?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方式。●求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5%,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直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根据以前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时的经验画集体图表示。如果三种方法都出现,教师给予肯定,重点示范第⑶种画图。如果用集合图表示的方法没有,教师参与交流,并示范画图。师:这种包含关系问题也可以用这样的图表示。先用一个大椭圆形表示全班同学。教师边说边画出椭圆,并在下面写出全班40名同学。师:女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大椭圆形中画一个小椭圆形表示女生,意思就是说全班同学中包含女生。教师边说边画小椭圆并写出女生18名。师:这样的图也有一个名子,叫做集合图。板书:集合图。

三、探索活动Ⅱ1.教师谈话并口述问题,板书出有关数据和信息,让学生讨论每人最多只参加了一个小组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知道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有扇形统计图。在集合图中,除了这种表示包含关系的集合图外,还有什么样的图呢?下面咱们就继续研究用图表示六(1)班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事情。在全班40名同学中,有18名同学参加数学兴趣小组,12名同学参加合唱小组,这些同学每人最多只参加了一个小组。教师边说边板书:师:谁能说一说每人最多只参加了一个小组是什么意思?生:一个同学不能同时参加两个小组。

2.师生讨论这个问题中三个数据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小组、合唱小组的人数是并列关系,总人数和全班人数是包含关系。

师:这个问题中的有3个数据:全班人数、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谁能说一说这件事情中的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数学小组和合唱小组的人数和全班人数都是包含关系。●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和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都是全班40人中的一部分。●数学小组和合唱小组的人数是并列关系。第⑶种说法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如:师: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一部分,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也是全班中的一部分,这两部分又没有重复。所以,数学小组的人数和合唱小组的人数可以说是并列关系。教师完成板书:

3.提出:并列关系的事物用怎样的集合图表示呢?师生讨论,然后教师示范介绍并画出集合图。

师:这样的并列关系的事物用怎样的图表示呢?学生可能会说:●先画一个大椭圆,表示全班人数。在大椭圆中画两个小椭圆,分别表示数学小组和合唱小组的人数。学生说出或说不出教师介绍并画图。师:这样并列关系的问题可以用另一种集体图表示。我们先画一个大椭圆表示全班40名同学,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18人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大椭圆中画一个小椭圆形表示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教师边说边画图。师:接着我们该怎样在图中表示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呢?生:在大椭圆剩余的空间里再画一个椭圆形表示合唱小组的同学就可以了。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完成图。

4.先讨论:大椭圆中其它部分表示哪些同学?进而提出:既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不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有多少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在这个集合图中,大椭圆表示全班的40人,这两个小椭圆分别表示班里参加数学小组和合唱小组的人数。那谁知道大椭圆中其它部分表示哪些同学?生:表示没有参加数学兴趣小组,也没有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师:利用六⑴班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学习的事情,我们认识了一种表示并列关系的集合图。那你能求出既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不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有多少名吗?自己试一试。学生解答,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5.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给学生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机会。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和计算的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因为每个同学只能参加一个小组没有参加两个小组的,所以从全班人数中减去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和参加合唱小组的人剩下的就是既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不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列式:40-18-12=10(名)。●我的想法是先求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和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再从总人数中减去他们就是既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不参加合唱小组的人数。列式:40-(18+12)=10(名)。只要学生的想法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如果有人借助图分析,解答问题,给予表扬。

四、探索活动Ⅲ1.教师口述比赛事情,并板书出相关数据及信息。讨论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有8人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有并列关系的问题。下面再来看一个问题。春季运动会上,六(1)班同学参加了两项比赛。其中有18人田径比赛,10人参加篮球比赛,同时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有8人。教师边说边板书:师:谁能先来说一说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有8人是什么意思?生:有8个同学既参加了田径比赛又参加了篮球比赛。

2.让学生讨论:题中的三个数据和上题有什么不同?了解题中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和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有交叉。

师:这个问题中也有三个数据,谁来说一说这三个数据与上面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⑴上面数学小组人数和合唱小组人数没有重复,是并列的。这个问题中,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和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有重复。⑵上题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却没有参加合唱小组。而这个题中,参加田径比赛的人中,也有人参加了篮球比赛。师:说的很清楚。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和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有重复,人们也说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人有交叉。完成板书:

3.师生共同完成集合图。教师边提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边图。

师:这种有相交关系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用集合图表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画图。我们这次先画一个长方形表示全班的人数,行吗?边说边画出一个长方形。师:然后,在长方形中画一个小椭圆表示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边说边画图,并写出田径比赛。师:下面怎样画图表示篮球比赛的人数呢?师生讨论,边讨论边画图。如:生:在大椭圆中再画一个小椭圆。师:在大椭圆中剩下的地方画行吗?生:不行,那样表示并列的关系。师:那紧挨着田径比赛的小椭圆画行吗?生:也不行。要表示出有交叉。师:要表示出有交叉,可以让两个小椭圆有一部分重叠在一起。这样画。教师边说边完成统计图。师:观察这个图中的两个椭圆,谁来说一说重叠的部分表示什么?生:表示既参加田径比赛的人又参加得比赛的人。师:那也就是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人。边说边在图上画上箭头、写上文字。

4.教师谈话同城次说明图的特点,提出六⑴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两项比赛?的问题,鼓励学生借助图解答。

师:在这个集合图中,两个椭圆分别表示六⑴班参加田径比赛和篮球比赛的人数。中间重叠的部分表示同时参加两项比赛的人数。你能根据图求出六(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学校春季运动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方法,为交流做准备。

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

师: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计算的结果是多少?生:我是这样想的: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加上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就多算了8个人,所以再减去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就是参加比赛的人数。列式是:18+10-8=20(人)师: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减去8呢?生:因为这8个同学两项比赛都参加了,参加田径比赛的18人中包括了他们,参加篮球比赛的10人中也包括了他们,用18+10实际上是把他们8个人算了两次,所以还得减去一个8.师:这个算法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大胆地说一说。学生可能还会出现:●我是这样想的:因为8个同学两项比赛都参加了,所以我从参加田径比赛的18人中减去这8人,就是只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再加上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就是参赛总人数。列式是:18-8+10=20(人)。●我从参加篮球比赛的10人中减去两项都参加的8人,就是只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再加上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就是参赛总人数。列式是:10-8+18=20(人)。●我先从参加篮球比赛的10人中减去两项都参加的8人,就是只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再从参加田径比赛的18人中减去这8人,就是只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把它们加在一起,再加上两项都参加的8人,就是参赛总人数。列式是:10-8=2(人),18-8=10(人),10+2+8=20(人)。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

五、探索活动Ⅳ教师出示教材106页助残问题,让学生读题,先口答第(1)小题,再自己完成(2)、(3)小题。

师:通过刚才六(1)班的几个问题,我们看到了这种画图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一方法再来分析几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11页,自己读一读助残问题。学生读题。师:谁来说一说图中的A表示哪部分同学?B和C又表示哪些同学?生:A表示只参加周六活动的人;B表示只参加周日活动的人;C表示同时参加周六和周日活动的人。师:回答的很好,那接着请同学们试着计算下面两道小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答案:(2)45+67-22=90(人)(3)67-22=45(人)

六上数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会用知识图进行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已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知识图整理学过的知识点,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知道用什么知道解题。

【课前准备】学生自已整理的知识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让学生猜一猜我家的客人来自何方,从学生回答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复习可能性的知识。

[设计意图:课伊始,趣已生。一个简单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样的引入,省时有趣。]

二、交流补充知识图

1、学生同桌交流自已整理的统计天地的知识图。

2、选一个整理得不太完善的知识图的同学上台说说你整理的过程和知识点。

3、师生评价此生的知识图,并请学生提意见哪些知识点未说到,还可进行怎么样的补充。教师在此基础上边把该生的知识补充完善。

4、老师出示整理图,生对照完善自已的知识图,看有哪些是遗忘的角落,查缺补漏,添枝加叶。

5、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已完善后的知识图,并请同桌提意见或建议。

[设计意图:图形知识所涉及的知识多,情况较复杂,课前要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整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中再经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同伴评价---看他人比自已,完善知识图。经历这样样的流程,图形知识点就会印入学生脑海,有较清晰的印象,为下面灵活练习作好辅垫。]

三、灵活使用知识图

教师口头出身边的可能性题目,让学生回答。

1、我在我班上选一个人当值日班长,请问:选到你自已的可能是多大?

2、我要在我班的女生中选一个值日班长,请问女生选中的可能是多少?

3: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身边的教育资源可谓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身边的数学,久而久之,数学会变不再是枯燥的数字,不再是无聊的计算。而是妙趣横生。]

四、内化使用知识图

出示题目:书本P118面第25题

1、再现情境。

(老师手拿40张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纸片说)

我们六年级有40名同学举行游艺活动,我准备了40张座位票,分红、黄、蓝、绿4种颜色,每种10张,分别从1号编到10号。进场时每位同学任意拿一张座位票。请问:

(1)主持人在4种颜色任抽一种,拿这种颜色座位票的同学获开心果。每个同学获开心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2)主持人第一次抽中了红色,然后从10个编号中抽出一个幸运号码。拿到红色票的同学获幸运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这样的游戏设计既需要学生正确理解用分数表示的可能性大小,也需要学生进行适当的推理。同时由于选法的不唯一,因而这样的设计也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开放思考,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请你来当设计师:(出示题目:书本P119面第26题)

下面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请根据要求在第一个图形中涂色,在第二个图形中中写数。

(1)把第一个图形围成的正方体任意上抛,使落下后红色朝上的可能性是。

(2)把第二个图形围成的正方形任意上抛,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

[设计意图:从玩可能性的游戏,到自已亲自设计游戏,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供一个规则,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判断可能性的知识,然后由学生进行设计并讨论游戏规则,刺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加深对可能性的理解。]

五、感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广角

1、敢于展示。让生汇报自已整理的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图。

2、思维大碰撞,看看他人,比比自已。同桌交流并给对方提建议。

3、放飞思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尽情举例用这半年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充分举例身边的数学应用例子,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激起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六、解决生活的问题,并说说你所用的知识点。

1、有一张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从四个角各剪去一个正方形,再折成一个高1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苏州到南京的特快列车硬席座车票每张33元,软席车票每张52元。风光旅行社购买这两种车票一共10张,用去406元。两种车票各买多少张?

[让学生的思维有起飞的感受,必须要让他们投入积极的思考、深层次的思考、具有思维含量的思考、能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思考。这两题让学生再度回想起学习数学用处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起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七、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八、作业布置:

1、同桌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9张卡片,反扣洗一下,摸到奇数算女生赢,摸到偶数算男生赢。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设计才使游戏公平?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很多商场为吸引顾客都举行了抽奖活动,购满一定价格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

(1)观察转盘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转盘给定区域的色彩,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怎么样设计一、二、三等奖?为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是顾客,希望怎么设计呢?

[设计意图: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尝试动手设计游戏,体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带来的便利。]

六上数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会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线段比例尺的含义。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线段比例尺的地图和数值比例尺的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用投影仪出示一幅线段比例尺的地图和一幅数值比例尺的地图。让学生观察两幅地图的比例尺。师指出(指着数值比例尺)这种就是我们前面所学的用数值来标明的数值比例尺。此外,还有一种比例尺,如这种(师指线段比例尺),它叫做线段比例尺。(板书课题)线段比例尺又是怎样表示地图与实际中的比例关系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引导自学。让学生打开课本第8页,自学线段比例尺的知识内容。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指出回答你有何发现?或你有何疑问?

学生或许有以下答案或问题:

a.我发现线段比例尺是由一条线段分成两段,并标上数据形成的。

b.我发现线段比例尺必须标明数据单位。

c.我发现线段比例尺中每节线段的长度是1厘米。

d.画线段比例尺,只能画两节吗?

e.每节线段的长度必须是1厘米吗?

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其发现,相机适当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发现,逐渐理解并掌握线段比例尺的含义。

接着,请一位学生拿尺子上台测量投影仪上的比例尺,确定一节的长度为1厘米,并让其说出这个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上的多少?你能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师相机板书)。

3、再请一位学生上台测量地图上两个地方的距离(投影仪显示其测量过程,教师注意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确定距离后,让学生记录在黑板上。

然后,让大家动笔计算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学生完成后,引导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出存在突出错误问题的学生练习在投影仪上显示,并引导集体订正。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后引导集体订正。

3、第9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订正时,注重强调注明比例尺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六上数学课件【篇5】

【教学理念】

精讲是基础,还需精练,只有精讲精练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而精练在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内容基础上还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有效的订正,才能使我们的练习达到真正的效果。

【教学分析】

教材在强调学生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尤其关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求圆面积的知识的掌握。在面对众多的数据和文字当中,理清楚数据之间隐含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的目标和思路,从而确定解题方法,其中着重练习给出周长求面积的训练。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于给出半径求面积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认识,并且能够准确的列出算式并计算。同时对于给出周长求半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并不熟练,同时计算能力还需加强。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圆的面积公式,自主探索已知圆的周长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进行比较,提高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圆的面积公式,能够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正确的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练习

【教学流程】

回顾整理

自主练习

深入探究

达标练习

全课总结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求圆形面积的公式是怎样的?要求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求圆面积的公式,为接下来的自主练习作准备。】

二、自主练习

独立完成书上107页第2~5题,可以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探究,让学生遇到问题,初步感受,激起深入思考的愿望。同时,使用计算器能够降低学生计算上的难度,使其将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知识的探究上来。】

三、深入探究

1、已知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分别应该怎样求圆面积?

(1)直径除以2得到半径

(2)周长除以蟺再除以2或者先除以2再除以蟺得到半径。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不管题目给出什么条件,都要先求出半径再求面积。同时明确已知周长求面积的方法。】

2、教学107页第2题,出示题目。

(1)要解决题目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2)已知直径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师板书公式与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明确解题思路。】

(3)谁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引导出简便方法。】

3、出示107页第3、4题

(1)这两题的题目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板书计算过程。

(3)求圆面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已知周长求面积的方法。】

4、出示第5题

(1)什么叫占地面积?

(2)天坛的面积指什么?周长指什么?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3)做这一题你希望提醒同学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理解占地面积,让学生增强求圆的面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四、达标练习

1、填空题。

(1)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所以圆的面积是().

(2)圆的直径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3)圆的周长是25.12分米,它的面积是()。

(4)甲圆半径是乙圆半径的3倍,甲圆的周长是乙圆周长的(),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

(5)一个圆的半径是8厘米,这个圆面积的3/4是()平方厘米。

(6)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面积最大。

2、应用题。

(1)有一只羊栓在草地的木桩上,绳子的长度是4米,这只羊最多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

(2)一种手榴弹爆炸后,有效杀伤范围的半径是8米,有效杀伤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种铝制面盆是用直径30厘米的圆形铝板冲压而成的,要做1000个这样的面盆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铝板?

(4)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整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已知直径、周长求圆面积的方法。】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练习

S=r

六上数学课件【篇6】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真是太神奇了,你们看这些物品都是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找来的,你们知道吗它们身上还有数学知识呢!(展示教师带来的各种实物)

[从生活导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神秘而简洁的话语可以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二、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你们想亲自动手摸一摸吗?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到前面来的同学要比上双眼只能用手摸,然后告诉大家你摸到的是什么?(选3个同学)

[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产生摸的兴趣,从直观图形入手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初步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2、其他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也想摸摸吗?那请你摸摸文具盒和橡皮的表面,并帮同桌检验一下他做的对不对?

3、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教师板书部分概念)

[教师揭示部分概念,让学生体会从感知到总结的成就感]

4、观察你身边的物体选择一个和小组的同伴们说说哪里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通过多次摸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不同形状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巩固刚刚认知的概念]

三、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把手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的轮廓描到纸上,你能试着说说它们的面积吗?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悄悄找你的同桌来帮忙。(建议边做动作边说)

[通过摸实物的表面抽象到平面图形的表面,有这个过程学生就不难理解了;做动作可以看出学生找的是不是整个的面,而不是外框的周长,虽然这节课没有提到周长这个概念,但是要给学生这个意识,区别开它们;小声求助这是给一些潜能的学生一个辅助,照顾他们也能有所得]

2、教师在小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指名学生说说它们的面积是什么?[教师有目的的指名,对于班级比较潜能的学生听了别人的交流和汇报后,也是给自己学习和巩固的过程,更是教师对全班同学摸底的过程]

3、你们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了!那么你能仿照刚才也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吗?老师也同样把你们的这个发现板书在黑板上。

生: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师同时板书另一部分概念并解释把表面去掉的原因)

[有了上一个环节的基础,学生仿照总结出这个概念不会有那么大的困难,本来总结抽象图形让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难度,不过有了这个铺垫,给了学生一种经历后的成就感]

四、揭示整个概念

通过你们这些有价值的发现,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那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通过板书学生总结起来很简单,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研究后学会总结的能力和意识]

五、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小组合作)

1、师:拿出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先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你身边的工具证实你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

[这是实行小组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抛给学生问题之后必须给他们足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体现了一点后面涉及到的估测意识]

2、你们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给小组的伙伴们吗?请你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剪拼法、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多种方法的操作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教师深入其中观察出现哪些没有预设到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更适用呢?那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了。

六、趣味游戏

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和我面积一样大的图形(教师出示一个面积为7个小方格的图形,让学生画出一个或者几个)

2、根据同桌的提示猜一猜他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只能提示自己的图形面积是几个小方格,要求不能超过10个格子)

[这两个游戏一个比一个难度大一些,其中第二个游戏的目的不是比谁猜得更准,而是通过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展示出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相同面积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另一个新朋友面积,让我们领略了数学王国的新奇,其实它还有更多的奥秘等着你发现呢!

六上数学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调查收集、分析研究、探究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给亲戚朋友寄过信吗?(过节的时候别忘了向亲戚朋友传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谁能说说寄信的时候在信封上要写些什么?

写上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啊?

邮政编码的作用可真大!那这几个数字里有什么样的奥秘,想知道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邮政编码的规律。

二、新课

1、邮政编码的规律:

不同的地区邮政编码是不同的,课前布置了大家进行调查,谁能把自己查到的邮政编码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先请一组同学上来贴,然后再请调查结果不一样的上来贴)

(1)观察:

这一块是九江各县区的邮政编码,这一块是江西省各地市的邮政编码,而那边是全国其他城市的邮政编码,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充分让学生发言)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知道邮政编码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义呢?

说明:邮政编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它的前两位数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字表示市(地区)级投递区;第四位表示县(区)投递区的编号;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乡镇)。明白了吗?

(2)质疑:

现在你们对邮政编码还有什么疑问吗?

邮政编码为什么用六位数字?位数多一点或少一点可以吗?

说明:根据我国的情况用六位数字就可以了。因为我国有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前两位已经够用了。

2、数字的用处:

现在老师手里有几封信,只有根据提供的邮政编码说出信是从哪寄来的,我们才能看信里的内容,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1)330000(南昌)江西省青少年活动中心

电话号码知多少?

你们能讲出以下号码的含义吗?11411012011912211712112315

114---查询电话号码110---报警电话120---急救电话

119---火警电话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17---报时电话

121---天气预报电话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

除了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你还了解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吗?

说明: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数字少,简单好记,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

(2)100000(北京)北京市国际旅行社

我是一名导游,前不久去九江观看中国(九江)首届国际龙狮精英赛时,在一辆出租车上拉下了自己的皮包,但这位司机拾金不昧,把皮包交到交通广播电台并通过他们还给了我,我只知道他的车牌号是赣D84715,根据这个号码你们能帮我想办法找到这位司机吗?

你们觉得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找到这位司机啊?如果你找到了这位司机,你想对他说什么?

说明:我们应该向这位司机叔叔学习,也为九江创造良好城市形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3)332600(都昌)都昌天宇小学

我们是手拉手伙伴,我们共唱一首歌

555655ⅰ765655535532532121

(让学生唱一遍)

这首熟悉的旋律是《找朋友》,朋友之间就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说明:音乐中也有数字,可以用来记简谱,不过音乐中的数字和数学中的数字可不一样,它给我们带来了美感。

(4)332000(九江)九江公安局户籍科

考考你:你知道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吗?你能说出身份证号码里包含的所有信息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让学生上台来说说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全体同学互相说一说)

那你们现在知道身份证号码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吗?

说明:身份证前为地址码,表示你户口所在地是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区;第七---十四位是出生日期码,表示你出生的年、月、日;第十五位---十七位是顺序码,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顺序号,其中第十七位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第十八位是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有0---9,还有罗马数字x,代表10.

身份证代表了每个人的身份,所以以后我们拥有身份证的时候一定要爱惜,千万不要遗失。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码里都用到了什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数字的用处(揭示课题)。数字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除了刚才介绍的这些,你还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数字?

三、作业:

我发现这节课课前同学们准备充分,课中大家能积极思考,那课后的任务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

实践:为自己设计一个学号,要求既简单又能包含丰富的信息。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六上数学课件【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折扣》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一单元百分数中的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物等对折扣多少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所以对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现状,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3、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因为我班的学生大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较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咨询等方式学习这部分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折扣的含义,知道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进一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五、说教学难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经历自学、交流、咨询等学习活动理解打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中学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实施和达成。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刚开学时,大家去书店买书吗?买什么书?多少元?有打折吗?打几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折扣问题。(板书课题:折扣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2、认识打折。

(1)谈话:打折是什么意思?你们以前遇到过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吗?谁能把你了解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大家?学生回答。

(2)自学教材第8页的底注。学生自学。

(3)提问:谁来说说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三折呢?

指名回答。

(4)出示第9页第3题,指名回答。

3、谈话: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几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打折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研究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自学,让学生准确把握折扣的含义,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二)思考交流,探究新知

1、分析、理解题意(出示例题图)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图中已知的信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仔细审题,找到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打八折在题目中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80%在题中表示哪个数量相当于哪个数量的80%?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的?

你能用等量关系式表示原价和实际售价的关系吗?

先让学生写关系式,再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问:在这个数量关系式里,哪个价格是已知的?哪个价格是需要求的?

3、解决问题。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学生尝试做,个别板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百分数的计算是怎样处理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

X80%=12

X=120.8

X=1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围绕八折的含义找到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突出解题关键。)

4、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1)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你会检验吗?(学生结合问题情景进行检验,交流反馈时让学生明确检验时用实际售价除以原价,看看是不是打了八折;或者看原价的80%是不是12元。)

(2)完成答语。

(设计意图:通过检验,一方面能让学生体会到检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沟通相关数量关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5、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①这道题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②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解决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升成理性的认识,拓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谈话:大家帮助小晴算出了《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2元,那么小洪买的《成语故事》原价又是多少元呢?

1、达标练习:

完成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2)集体交流。

2、反馈练习:第9页练习三的2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当堂检测

1、小刚买一件时尚短袖,原价60元,如果打八五折出售是多少元?

2、李阿姨在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请同学们算算看,这条牛仔裤原来多少元?

(设计意图:看学生是否学会了解答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检验学生当堂知识的达成情况。)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小结:打折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太普遍了,因此学习这一知识对于我们非常有必要。大家回去了解一下,你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和打折有关的信息,收集起来,我们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提问式小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又体现了数学学习要由书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从而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折扣问题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原价80%=实际售价

X80%=12实际售价原价=折扣

X=120.8

X=15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揭示课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折扣的含义,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发现。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围绕八折的含义找到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方程,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区别,明白数学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从而懂得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其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上数学课件【篇9】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信息、提问题并解答折扣问题的过程。

2.理解打折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打折的问题。

3.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交流商场开业时有哪些优惠方式。

师:在现实生活中,商场开业时,常会搞一些优惠酬宾活动。你都了解哪些商场的优惠方式?

生:打折。

生:送购物券。

2.让学生看书,了解商场的优惠方式和打折的意思。先讨论八折是什么意思,八折就是按出售,推出八折就是按原价的出售。然后,理解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

师:看来同学们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8页,说一说这个商场开业时,采取了什么优惠方式?

生1:打折。电器一律八五折,家具一律八折。

师:谁知道家具一律八折是什么意思?

生:八折就是按原价的出售。

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根据以前学的知识,马上就说出八折的意思。很好。如果把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是百分之几呢?

生:百分之八十。

教师板书:

八折=

师:如果用百分数说明八折的意思,可以怎样说呢?

生: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师:很好。那谁能类推出八五折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多少出售呢?

生: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

二、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计算电饭锅按原价八五折出售,便宜了多少钱。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方法。

师:真聪明。现在大家知道了八五折、八折的实际意思。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些数学问题。大家看电器,一个电饭锅原价是160元,按商店八五折优惠办法,请大家算一算,买这个电饭锅要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全班交流解题方法。可出现三种办法:

(1)160-16085%=24(元)

(2)16085%=136(元)

160-136=24(元)

(3)160(1-85%)=24(元)

重点讨论第(3)种方法。

2.让学生自己计算其它电器和家具打折后便宜多少钱。然后指名汇报,肯定学生的不同做法。

师:好。现在请大家算一算,每种电器和家具按商店的规定打折后,各便宜了多少元。

给学生充分的做题时间。然后指名汇报,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三、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同桌交流结果。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有关折扣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第1题,根据书中提供的信息,计算一下衣服和自行车现在的价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衣服:36875%=276(元)

自行车:48075%=360(元)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明确题意,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师:我们继续完成第2题,要认真审题,注意第(2)小题要细心。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然后全班交流。

(1)6080%=48(元)

2080%=16(元)

7280%=57.6(元)

6280%=49.6(元)

2.580%=2(元)

8480%=67.2(元)

第2题的第(2)个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

●6280%=49.6(元)

2.580%=2(元)

62+2.52=67(元)

49.6+22=53.6(元)

67-53.6=13.4(元)

●62-49.2=12.4(元)

(2.5-2)2=1(元)

12.4+1=13.4(元)

●62+2.52=67(元)

67(1-80%)

=6720%

=13.4(元)

3.练一练第3题。

(1)让同学们先猜测,说明理由。然后再计算。

师:同学们,请看第3题,你们不计算,能猜测出哪种商品现在的价格便宜吗?说明理由。

生1:A牌便宜,因为A的原价就低。

生2:B牌便宜,因为B牌打八折,而A牌打八五折。

(2)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得出问题的答案。

师:你们的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还是计算一下再比较吧。

A牌:270085%=2295(元)

B牌:286080%=2288(元)

B牌便宜些。

四、课外延伸

考察不同商场打折时商品的价格,比比谁得更便宜。

师:现在,哪种空调现价比较便宜就看清楚了。看来用数字说明问题是最有说服力的。课下大家也去考察一下不同商场商品的打折情况,比较一下谁更便宜些,相信你会成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六上数学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纳税、利率等知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3、情感目标-经历分析、计算、比较、符号化、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交流汇报

1、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收集有关人民币储蓄、教育储蓄及国债的相关信息。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

2、老师也收集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现行利率表(2)教育储蓄(3)国债、国库券

二、结合实际设计方案

同学们:你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人父母者无不望子成龙。对于你们来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习)是呀,然而未来的教育花销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父母需要提前为你做准备。这节课就让我们运用储蓄的知识帮父母解决一个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实际问题。

1、首先请大家算一算,如果从小学毕业算起你大约还有多长时间才能上大学呢?如果从下周一12.10日开始有多长时间呢?

2、为了你们能顺利的走入大学校园,如果妈妈打算给你存10000元钱,供你上大学的话,你觉得从什么时间开始存?怎样存收益比较大呢?谁愿意说一说?(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1)独立思考,猜一猜。(2)合作交流,议一议。(3)再次汇报。

3、通过同学们的发言,看得出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1)什么时间开始存,存期多长时间?(2)每一次存款的本金都是多少?(3)每一次存款的利率是多少?(4)如果是教育储蓄的话,你还要注意每份录取通知书只能用一次,所以你一定要掐好时间。

4、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的算一算,到底怎样存收益比较大。每组的四名同学要分别选择四种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便于对比。

存款

方案存期到期利息

(元)利息税

(元)到期收入

1教育三年+教育三年3377.24013377.24

2国债三年+教育三年3557.67013557.67

3国债三年+国债三年3740.53013740.53

4教育六年3456013456

5国债五年+教育一年3684.68013684.68

*6国债五年+教育一年+定期半年+活期至少3906.990至少13906.99

*7国债三年+国债三年

+定期半年+活期至少3963.740至少13963.74

5、那么,现在你能给妈妈提出什么建议?你的根据是什么?

三、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利率3.87%,到期缴纳利息税5%。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利率5.22%,到期缴纳利息税5%。

国库券定期三年利率3.14%,到期不缴纳利息税。李叔叔在银行存款50000元,定期三年。如果是你,这50000元你怎么存?到期后能比李叔叔多取回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存款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初步了解了合理理财。希望同学们帮助父母设计存款方案,并把你的理由讲给他们听。

六上数学课件【篇11】

Ⅰ、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和立体图形的拼组。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其他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立体图形进行拼组,又能很好地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你说我做

Ⅱ、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本特征,能辨认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经历对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过程,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Ⅲ、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掌握分类和比较等学习方法。

Ⅳ、教学难点:

掌握分类和比较等学习方法。

Ⅴ、教法与学法:

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化和生活化。在这一部分只是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鈥溞蜗?-表象--抽象鈥澋墓獭K远杂诿恳恢滞夹危家慈霾愦谓校菏滴镆?-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种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有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Ⅵ、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1、通过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2、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Ⅶ、知识技能评价要点:

1、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分辨出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并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样题1)

2、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正确数出有几个正方体、几个长方体、几个圆柱、几个球。(样题2)

Ⅷ、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四、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不同点几何图形。

五、教具准备:

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设景导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谁来揭开它?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二)分类感悟

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的玩具分分类。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分类结果。

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

师: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

(三)玩耍体验

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赶快行动吧!

学生小组活动。

每小组的学生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说说。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玩。

师: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们组的好朋友。愿意介绍哪一种都可以,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地方,它爱滚来滚去的。我很喜欢玩球。

师: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让你的好朋友在台上表演一下好吗?(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师: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类好朋友的名字?(有的同学知道叫圆柱)你们还想介绍哪位好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它长长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有点扎手,有尖尖的角,它有六个面。

师:你能有顺序地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

生:六个面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它很听话,它不会乱滚,我很喜欢它,我家里有很多东西跟它长得一样。

师:你真聪明!对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有的同学知道它叫长方体)你们还有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

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六个面是一样大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点扎手,它也不会滚。

师:你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有同学知道叫正方体。)

生1:为什么球爱滚?

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1:球没有平平的地方,所以爱滚。

生2:为什么圆柱站着不会滚,躺着才会滚?

生3:我知道,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所以能站稳,它的旁边是弯弯的所以会滚。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球和圆柱都会滚,请大家把圆柱和球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圆柱是直直地滚。(放实物投影上演示。)师:再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听、会看、还会问,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图,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四)应用拓展

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圆柱和球?(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而且还在校园里找到了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用途很广泛,到处可见。小朋友们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讲给你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你说我做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出自己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出自己的图形,能清楚地向他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四、教具准备:

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

(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拓展应用

1、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六上数学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通过实践,学生更进一步的整理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决定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

【教学重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设计】

一.实践活动

统计学生的身高,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在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示有所不同。

本次测量身高,旨在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1、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材提供了一个身高段的划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你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3、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让学生主动去探讨。让学生进行比较,从数据中比较信息。

4、让学生看书中提供的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各身高段学生的人数。喜欢学生将自己班级与这个班的身向的颁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从总体上看哪个班的身高一些。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班同学的身高拍成照片。

5、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吧。

六上数学课件【篇13】

教学提示;本节内容是体育比赛中的单循环赛和淘汰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组合问题的解决与前面其他问题的思想方法不同,教材中尚不出现计算公式,而采用列表或画图这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去经历这样一种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条理性,即学会逻辑的思考,分析的思考.对本节内容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学生情况,在解决新组合问题时宜对已解决过的类似问题(如"食品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适当复习.

2、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一些题材新颖,富有现实背景的体育比赛作为教学内容,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注重人人参与数学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动手算,并适当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4、要举一反三,善于变化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69-7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育比赛中的淘汰赛制和单循环制的含义,会用画图和制表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计数问题.

2、通过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赛场次的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

淘汰制和单循环制的含义及比赛场次的确定.

教学用具:

吹塑纸做的队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节单循环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人课题

你知道20xx年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哪里举行吗?这届比赛共有多少支球队参加?

利用多媒体介绍中国队出线的情景,以及中国队的比赛情况.

点评;问题的背景是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学生很感兴趣.

引入:比赛场次.

二、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1、单循环赛制的比赛场次计算:

出示:共32支球队参赛,平均分成8个小组有__支球队.

师:在每个小组中,每2支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就叫单循环赛.

C组:巴西、土耳其、哥斯达黎加、中国

问题:

①中国队在小组比赛中,比赛了几场?

②小组赛中巴西队比赛了几场?

③小组赛中,土耳其、哥斯达黎加队比赛了几场?

④小组赛中,每支球队比赛的场数都一样吗?

⑤C组一共进行了几场比赛?

分步出示以上问题,学生逐一思考回答.

点评:演示与语言相结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后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发言的欲望,并注重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2.小组表演,讨论交流

(1)、游戏表演;四个学生扮演四位朋友,久违相逢,相互握手,共握手多少次?.

(2)、讨论:怎样安排中国队所在的小组的比赛赛程?(用吹塑纸队牌演示)

三、练习应用,找出规律:

(1)一条直线上共6个点,一共有多少条的线段?

(2)8人下棋,每两人下一局,共多少局?

(3)六(1)班60人不同互相握手,共握多少次?

总结规律;如果用点表示球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支球队之间的比赛,比赛场次分别是多少?

填表:

点评:用图示,建立数学模型,用列表探究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具操作性,可行性.同时字母,符号的引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同时也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深入浅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发动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发展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数学归纳推理的能力.

四、小结:

学生回顾,师生补充.

⑴有哪些体育活动是单循环比赛?

⑵单循环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P20讨论

点评:教材中给出的两种表示单循环比赛场次的方法,其优点是用线段来表示所有的比赛场次,用点表示球队,两点间的线段表示一场比赛,学生不难理解,但要提醒学生不重不漏的问题.在探究单循环比赛规律时,要抓住时机,从练习入手,学生发现球队较少时,用图示法较易,但数目较大时,不易统计,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而深入,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能列举进行单循环赛的例子,进行变式,举一反三,真正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有用的数学.

第2节淘汰赛

一、复习引入:第17届世界杯第一阶段共32支球队,分成8组,每小组第一阶段单循环赛共进行多少场比赛?第二阶段小组前2名进行淘汰赛,决出冠亚军,共有几场比赛?整个世界杯共进行多少场比赛?

二、授新课:

学生先做单循环:8(1+2+3)=48

①第二阶段共有16支球队,如果采用单循环比赛,共进行几场比赛?(1+2+3++15=120)

教师讲解:事实上,数目如此之多的比赛场次是很难安排的,因此需要采用一种赛制.

引入课题:淘汰赛

世界杯第2阶段比赛采用的是淘汰赛;两支球队之间赛一场,负者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决出冠军和亚军.

提出问题:第2阶段16强如何进行淘汰赛?

把16支球队依次编号为:123416

②游戏:16名同学分别代表16支球队,进行比赛(石头,剪子,布)负者被淘汰,胜者留下继续比赛,直至决出冠军.要求学生统计,感受整个过程,并观察用了几轮比赛,每一轮有几场,最后冠军是谁.

②16支球队的赛程安排:

③第一轮比赛要赛8场(1/8比赛),第二轮需要4场比赛(1/4比赛),第三轮要赛2场(半决赛),最后决赛需1场,共8+4+2+1=15场比赛

④小组探究,总结规律

5支球队淘汰赛,几场可以决出冠亚军?那6支呢?7支呢?12支呢?15支呢?并画出示意图.

归纳:n支球队淘汰赛需(n-1)场决出冠亚军.

点评:演示过程是一个操作实践过程,演示过程掌握数学中技巧方法,用字母、编号等区别不同的球队既简单又方便.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并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归纳出淘汰赛的规律.

三、变式练习,综合应用

①如果参加世界杯32支球队自始自终,用单循环赛一共需几场?如果每天安排四场比赛,全年比赛共需几天?

②回到课前引入解决第二阶段16强,共举行几场淘汰赛决出冠亚军,如果还要决出前四名,整个比赛(小组单循环赛第二阶段淘汰赛)一共举行几场比赛?

③世界青年篮球赛16支分成两组,小组单循环每组前四名进行八强淘汰赛,一共应举行几场比赛?

四、小结:

①什么叫淘汰赛?相同球队淘汰赛与单循环赛,哪种赛制比赛多?

②淘汰赛公式,单循环公式

五、作业:P72练一练

【总评】

本节课用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问题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例如,导入新课时,用了中国队挺进世界杯的情景,如何安排比赛赛程,既要时间短,又要保证比赛的公正性,所以引入了单循环赛和淘汰赛,认识到这一点,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探究活动安排适时,使数学知识的形成,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联系生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课堂知识拓展到生活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比赛活动的意识.

比赛场次是在体育赛中常见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组合一项赛事,应怎样计算单循环赛和淘汰赛的场次,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推理归纳出教学知识的的内在规律.教师在课堂实施中,联系了生活实际,遵循了数学知识的生成规律,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归纳、探究,得出比赛场次的规律,学生们通过认真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学习实践获得知识,学生学习欲望很强烈.既关注学生的情感,又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评价多元化,可师评、自评、师生共评,让每个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上数学课件【篇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练习十三第9~14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通过这节的训练,使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和更加熟练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设计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更加理解,对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区别和联系有更深的了解。

学情分析

六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双基较扎实,从能力方面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理解、分析等思维能力。但是,个别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关注的是中差生,放慢教学步骤,分层考虑,从而达到更有针对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2.能够熟练地求比值和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熟练地求比值及化简比。

难点:熟练地化简比

关键: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基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什么是比?

2.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8:63:1.25:10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练习让学生区别比和比的基本性质,通过把这些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使学生知道比的基本性质不但可以解决数学问题,也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二、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鈥湹?~14题鈥?/p>

1.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用不同方法解答。

(2)大组交流。

(3)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这题练习让学生知道化简比和求比值之间区别和联系。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有时可以互相利用。如4:16化简后是1:4,写成分数形式是,这个结果也可以看成比值;75:25的比值是3,写成分数形式是,这个结果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2.第10题。

(1)先让学生估计红色部分与绿色部分的关系,引导学生将绿色部分看作1份,红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

(2)再分别说说红色部分、绿色部分与彩条全长的比。

(3)通过实际测量,调整或验证自己的估计。

(要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是怎样估计的,再通过测量调整或验证自己的估计。图中红色部分与绿色部分的长度比是2:1.)

[设计意图:通过这题练习,使学生会估计一条线段部分与全长之间的比,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检验估计的结果是正确的,然后再求比值。]

3.第11题。

(1)学生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独立解答。

(2)小组汇报。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补充一些数量关系相同的例子。)

[设计意图:这题练习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会把比的后项化成100的比,通过这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感受到比化成后项100后的好处]

4.第12题。

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理解盐水的含义,弄清盐水中,盐、水、盐水三者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要帮助学生理解盐水的含义,弄清盐、水、盐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题练习让学生能够分清盐水中,盐、水、盐水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5.第13题。

(1)独立完成填表。

(2)你想喝哪杯饮料?为什么?

(3)口答书上的问题,哪杯饮料最浓?哪两杯饮料一样浓?

(让学生填好表格后,重点要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可启发学生把写出的比改成分数形式,再通过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这类题的练习使学生知道比较哪杯饮料最浓?哪两杯饮料一样浓?通过解决了这道题,学生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这类题目。]

6.第14题。

(1)学生独立写出两个比,并化简。

(2)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比,并化简。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初步感受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加长斜面而省力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这道题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学习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广泛应用,而且十分有用。]

三、布置作业

1、榨一种豆油,每400克大豆可榨油48克。写出油与大豆的质量比,并化简。

2、把10克盐放入水中,配制成110克盐水。

(1)写出盐与盐水的比,并化简。

(2)写出盐与水的比,并化简。

(3)写出水与盐水的比,并化简。

3、A:B=2:3,B:C=5:11,A:B:C=()

板书设计

六上数学课件【篇15】

教学内容: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课本第6264页的内容、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3、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圆的周长公式推导及运用公式计算圆周长是重点。

2、通过实验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周率是难点。

3、关键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测周长与直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物体,光盘。直尺或三角板、绳子。

老师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5分钟)

1、小黑板出示

2、提出问题

同学们,老师要用铁丝分别做成上面两个图形的框架,

(1)请同学们帮助老师算一算每个图形需要用多长的铁丝?

(2)每个图形需要用多长的铁丝,是求什么的?

(3)什么是周长?周长的单位有哪些?

(4)要求图(1)、图(2)的周长应该知道什么条件?

二、探索新知(25分钟)

(一)认识圆的周长(3分钟)

1、出示:圆的图形和其他实物圆。

2、提问

(1)这是一个什么形实物?

(2)老师要用铁丝给它箍紧,需要用多长的铁丝,是求什么的?圆周长指哪儿?

3、感知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光盘或其它实物圆摸一摸,进行感知。

4、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二)提示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圆形物体的周长测着很不方便。我们能不能也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一样找到计算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找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周长计算

(三)圆的公式推导

1、猜一猜,想一想,动手操作(8分钟)

(1)提问:通过前面复习,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

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条件有关?

独立思考后,前后桌四人交换意见。

学生汇报: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有关。

继续提问: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的关系呢?

故事激趣

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文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个发现是在1500年前。今天我们各位同学也当一回科学家,进行一次研究,来发现圆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2)动手实验:(四人一组,合作完成)

(一组测一个)

a、取出圆形纸板,量出圆形纸板的直径。

b、用绳子绕圆形纸板一周,绕圆一周的绳子长度,就是这个圆形的周长,然后测出绳子长度。

c、填到书中表内。

d、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e、汇报,老师把表画在小黑板上,并填表。

2、观查数据,发现规律:(5分钟)

观察表中数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四人一组,共同讨论,)

小组汇报

同一个圆,它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3、认识圆周率(2分钟)

(1)在学生发现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的基础上,老师明确

刚才每一组同学测的圆大小都不同,但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即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我们把这个比值,即这个固定的数(不变的数)给它起个名字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板书:

圆周长/它的直径=或圆周长:它的直径=

(2)让学生读一读(Pi)写一写。

(3)了解的值。

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

B、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3.14.

4、圆周长公式推导:(5分钟)

老师: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圆周长=直径

如果周长用C表示:字母公式C=d

知道半径,怎样求周长C=2r

(四)应用公式(2分钟)

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学生读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3)学生板演:3.1420=62.8(米)

说明:解题时可以不写计算公式

取两位小数3.14,计算中不必使用,直接用=号。

三、巩固练习(8分钟)

1、完成课本64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补充作业。判断题

(1)圆的周长刚好是直径的3.14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就小。

(3)是两位小数。

(4)圆的周长等于它的半径的2倍。

(5)求周长,直径是唯一条件。

四、课堂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的周长,并且通过实验知道,圆有大小,但每一个圆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的比值都相等,并且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叫圆周率,用表示。从而找到了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周长=直径或半径2。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圆周长计算

圆周长/它的直径=(圆周率)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即周长是直径的倍)

圆周长=直径C=d

因为d=2r圆周长=半径2C=2r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

注:(1)在实际计算中,取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3.14。

(2)在计算的应用中,结果不用号,而用=号。

3.1420=62.8(米)

答: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8.2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大班数学课件范本六篇

    发布时间:2024-02-28

    教案课件在老师们的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事项,每天都要花时间去编写。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因此我特别推荐给你这篇“大班数学课件”,相信对你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建议你收藏起来以备日后查看!...

  • w
    做数学课件

    发布时间:2024-03-14

    不知道该看什么好文章我们推荐您看看“做数学课件”。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的准确性可以帮助教师消除教学中的顾虑。感谢您的支持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 w
    中班数学课件

    发布时间:2024-03-03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注重创造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经过收集,编辑整理了“中班数学课件”,欢迎您收藏我们的网站看到最新的消息和动态!...

  • w
    七年级上数学课件十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03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规则和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力目标:...

  • w
    培智数学课件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课程设计是教师上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教师精心制定和设计教案课件。教案对于确保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特意为您搜集整理了与“培智数学课件”相关的各种资料,请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内容!...

  • w
    初中数学课件汇集7篇

    发布时间:2023-11-18

    教案课件也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教案的编写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教学内容。现在,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初中数学课件”,请您访问我们的网站以了解更多信息!...

  • w
    七年级上数学课件(热门9篇)

    发布时间:2023-11-22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煞费苦心地打造了这篇“七年级上数学课件”希望大家喜欢,愿本文为您提供有用的参考。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原则。...

  • w
    五年级数学课件实用六篇

    发布时间:2023-12-14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