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7,6 加几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式子,初步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3、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预习学案:
9 + ( ) = 108 + ( ) = 107 + ( ) = 106 + ( ) = 105 + ( ) =104 + ( ) =108 + 18 + 28 + 35 + 58 + 58 + 68 + 87 + 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多媒体演示:通过信息图提出问题:
问题1: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问题2:2好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生甲:……
学生乙:……
教师:小朋友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这道题,值得表扬。这节课我们来研究7,6加几。(板书课题:7,6加几)。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9,8加几,帮助学生找准原有认知起点,便于学生有效地利用旧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
二、探索新知
教学7加几的进位加法。
(1)创设情景列算式。课件演示(小试身手)
(2)出示问题探究 6+5
6+5的演示图
①分组讨论交流。
②小组代表汇报各自的想法。
学生甲:我是这样想的,在6+5中,将5分成4和1,6和4加起来得10,10+1=11。
学生乙:6+5,将6分成1和5,5+5=10,10+1=11。
学生丙:6+5可以先数6个再数5个,合起来为11。
教师:同学们说的想的这些方法都不错,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
7+4=□ 7+7=□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
教师:该怎样计算呢?请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谈谈各自的想法。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学生:7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教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6+6= 6+8= 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集体订正。
教学意图:通过找6加几、7加几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对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检测案
教师:我们学习了7,6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所有7,6加几的式子呢?学生先自己写算式,再把写好的算式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视频展示学生排列好的式子:
7加几的式子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几的式子有:
6+06+16+26+36+46+56+66+76+86+9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序呢?
学生:这样从0排到9,很好记。
教师:请同学计算出每道式子的得数。学生回答。(略)教师动态演示各式得数。
教师:请同学们自制7,6加几的口算卡片,并且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教学意图:用学生自制口算卡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算式的掌握水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准备
1、预习新课,制作图片学具。
2、回顾加法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引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来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2页的《连加》。
2、讲解“连加”的意义
我们现在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主题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原来有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是2只)
(出示课件:最后跑娅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是1只)
现在我们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我们可以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在数学上叫“连加”。
3、现在我们来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这样5+2+1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摆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数是4+3=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是7+1=8根小棒,因此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摆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数是4+3=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7+2=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3+4+2=3+1+5=3+2+1=
6、小结:
同学友们,我们一起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五、教学设计流程图
课题:连加
1、引入语
2、讲述连加的含义小明喂鸡图
小棒图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三角形图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5、巩固练习
6、小结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习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一第1—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通过练习促进数感的发展,能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53+7=64+9=73+8=
57+4=6+29=29+7=92+8=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练习十一第2题。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
(1)出示第4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练习十一第5题。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5、练习十一第6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6、练习十一第7题
请多个学生提问题并解决
三、作业布置
1、《练习册》练习十一(1)。
2、比一比,算一算。
(1)45+3=3+52=6+40=
45+5=8+52=6+44=
45+8=9+52=6+49=
49+3=52+6=4+68=
49+30=52+9=4+66=
(2)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635373)8+63(716172)
95+5(9990100)75+9(847485)
(3)直接写出得数。
2+89=55+5=92+8=
57+40=6+29=64+9=
29+7=30+70=75+20=
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日常备课时必备的工具,每天都需要认真编写和准备。学生的反应变化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进度。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特意准备了一篇名为“一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的文章,请您认真阅读并参考!...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说课的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
发布时间:2023-11-06
教师会根据课本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出教案和课件,我们需要认真撰写每一份教案和课件。若想进行高效的教学,就必须注重教案和课件的质量。你认为好的教案和课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因此,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您特别推荐这篇文章,它能够深入解析“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的知识点,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一些启示!...
发布时间:2023-12-0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只要提前完成了教案和课件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开始上课。教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群体合作。在这里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向大家推荐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章,这篇文章包含了许多不同方面的内容,欢迎大家深入了解和借鉴!...
发布时间:2024-02-26
一般老师在授课前会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他们都会认真设计。学生的表现可以反映出教学质量的好坏。好工具范文网经过筛选将这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呈现给大家,希望这些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
发布时间:2023-10-19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2、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3、通过观察等实践活动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
拼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开端和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的载体主要是文字,因此让儿童尽早,尽快地学习拼音是认字识字的关键所在,然而,以往拼音教学枯燥,单调,脱离了口语表达训练和激发人趣,单纯死记硬背,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惧学拼音,厌学拼音,针对这一现象,今年的语文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