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十四篇)

大班数学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10-03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十四篇)

2024-10-03 17:01:22

【#实用文#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十四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串珠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了解单、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了解单、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能发现单数和双数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单数双数”补充操作材料。

2、数字卡1—20。

请幼儿在活动前收集与数字有关的生活用品,如电影或演出票、车牌号等。

活动过程

1、复习单、双数的概念,在白板上出示两组小动物图片,数量分别为11和12,如11只小狗、12只小猫,提议玩“小动物找朋友”的游戏,把小狗和小猫分别两个两个地排队

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哪种小动物能两个两个地排好队?用数字几表示?哪种小动物排到最后还剩下一个单个的?用数字几表示?

2、教师归纳:像小猫那样,能两个两个排好队的,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双数;像小狗那样,两个两个地排到最后还剩下一个单个的,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单数。

3、用磁铁等教具与幼儿一起重复练习,发现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然后,请幼儿完成“单数双数”补充操作材料。

4、引导幼儿从补充操作材料中,发现单数和双数的规律,知道一个数最后的数字是1、3、5、7、或9的,便是单数;是2、4、6、8、0的,便是双数。

5、请幼儿把适当的数字填在幼儿用书第22—23页的空格内,然后找出单数和双数。

6、教师请幼儿将带来的电影或演出票贴在黑板上,请幼儿思考,如果他们是电

影院或剧场

的服务人员,应该怎样引导这些持票者对号入座,帮助幼儿了解看演出时,人们通常是持单数票坐在通道的一边,持双数票坐在通道的另一边。

7、教师把幼儿拿来的车牌号贴在黑板上,设计一个生活情境与幼儿讨论:奥运会时,北京进行交通限行,单号的日子让单号车出行,双号的日子让双号车出行,请说一说今天的日期是什么,如果实行单号限行,有哪些车牌号的车能今天出行。

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学习单数和双数,如何区分单数和双数,如何掌握区分单数和双数的规律。开始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的时候,让孩子区分单数和双数,这一环节上孩子都掌握的很好,都能很快的读出单数和双数,并且让他们知道末尾是13579的是单数,末尾是24680的是双数这个规律。第二环节是让老师念出一个数让孩子自己说出是单还是双数?一些基本小的数字孩子们几乎都掌握了,但是如果要是出的`数字大一些,个别孩子就找不到头绪了,有些是反应慢些,但是都能把正确答案说出来,这一环节还是达到目的的。第三环节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去认识单双数,让孩子每人拿着一张有数字的纸张,上面都有单数和双数的数字,老师喊单数的小朋友到老师的左手边,依次类型往下做了四次游戏,有的孩子很快就知道自己拿的是单数或是双数,但是个别没弄明白,没分清楚就直接上来了,但是问题不大,老师纠正了,都能懂。这节课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难点都攻破了,达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法运算,正确理解图意,进一步理解数字相加的含义。

2、在操作中,能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提高运算能力,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3、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数字卡和操作板。

3、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

4、印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玩游戏"碰球",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6的碰球游戏吧!准备好了吗?

师:"我的1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5球。"师:"为什么?"幼:"1和5合起来是6。"(依次提问6的几种分解、组成)

二、新授:教师用ppt演示6的加法。

1、学习1+5=6的加法运算。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吧!你们看,这是谁啊?(长颈鹿)有几只长颈鹿?(1只)1只长颈鹿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长颈鹿?(5只),5只长颈鹿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长颈鹿?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1只长颈鹿加上5只长颈鹿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1+5=6。

2、学习2+4=6的加法运算。

好,我们再看,它是谁?(大象)有几只大象?(2只)2只大象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大象?(4只),4只大象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大象?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2只大象加上4只大象一共有多少只大象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2+4=6。

3、学习3+3=6的加法运算。

我们接着看,它是谁?(斑马)有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斑马?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3只斑马加上3只斑马一共有多少只斑马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3+3=6。

3、学习4+2=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像老师方才一样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4只熊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熊猫在吃竹子?(2只),2只熊猫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熊猫?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4只熊猫加上2只熊猫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4+2=6。

4、学习5+1=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5只猴子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猴子挂在树上?(1只),1只猴子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猴子?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5只猴子加上1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5+1=6。

三、拓展迁移:幼儿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1、根据图意列出算式1+5=6。

我们走得累了,来喝点水吧,哎呀!水壶里的水喝完了,请小朋友拿出操作板,一起来列出算式,算算我一共买了多少瓶水吧!1+5=6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5+1=6。

肚子咕噜咕噜叫了,我请你们吃汉堡包吧,请你们在插班上算出我买了几个汉堡包?5+1=6。

3、通过算式1+5=6和5+1=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我们看看,在1+5=6和5+1=6这两道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两道算式中的数字一样),第一道算式和第二道算式都有1,那这两道算式有5吗?(有)真有趣,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都是6。

4、根据图意列出算式2+4=6。

5、根据图意列出算式4+2=6。

6、通过算式2+4=6和4+2=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7、根据图意列出算式3+3=6。

小结:通过我们操作,我们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结束活动,游戏"检票"复习6以内的加法运算。

今天,我们玩了一天,我们也该回家了,待会儿,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票,到老师检票员处检票,你们要答对票上问题,老师检票员才能给你盖上印章,你的.票才能上我的大巴车哦!好,请你们拿着你们的票去检票吧!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和观察,理解“分”的概念,探索不同的分法。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

各种数量的物品,如玩具、水果、积木等。

分组操作材料,如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小棒等。

记录表格和笔。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展示一些物品,如 6 个苹果,提问:“小朋友们,如果要把这 6 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呢?”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操作探索

分组活动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物品,如 8 个玩具或 10 块积木。

要求幼儿尝试将物品分给小组内的成员,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并记录下来。

个体操作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卡片或小棒,如 12 张卡片或 15 根小棒。

让幼儿自己动手将其分成两份,记录不同的分法。

(三)交流分享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格,分享自己的分法。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分法,总结规律。

(四)巩固提升

教师提出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如果要把 18 个气球分给 3 个小朋友,怎么分才能公平呢?”

让幼儿再次进行操作和探索,进一步理解“分”的概念。

(五)活动总结

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强调“分”的概念和不同的分法。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分”的知识。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继续进行分物的操作。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水果、分碗筷等,巩固所学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并学习记录。

2、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纸条、冰糕棒、筷子、毛线、彩笔等若干。

2、不同的测量工具分放在教室四周。

3、记录纸、记录笔每人一份、

活动重难点:

学习正确的用自然物测量的方法。

知道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一、提出任务导入。用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出测量的概念。

宝宝幼儿园想做一些和咱们一样的桌子,可是不知道每张桌子该做多长,想请小朋友帮他们量一量。

二、幼儿自由探索操作,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1、请幼儿用同样长的纸条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

2、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的结果提出问题:小朋友用同样长的纸条,测量同样长的桌子,测量的结果怎么样?(结果可能不相同)为什么?

3、与幼儿讨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纸条的一端要和桌边对齐,并在纸条的另一端做好标记。第二次测量纸条的一端要与标记处对齐。测量工具要放平,并记录测量次数。)

(这一环节,教师可请幼儿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以显示榜样的力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4、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儿歌:头对头做标记,对齐标记放平量,量几次记几次。

5、幼儿再次用纸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6、幼儿用筷子,测桌子的长度并做记录。

(交流测量结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或幼儿完整示范正确的测量过程,幼儿通过观察说出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利用儿歌帮助幼儿记忆测量方法。)

三、幼儿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分组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1、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记录要求标记出自己所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的'测量情况并对个别幼儿做出指导。(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鼓励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幼儿分组探索,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冰糕棒、毛线、水彩笔等,幼儿互相合作,测量桌子长度,从中得出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四、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及结果,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我们用不同的工具测同样长的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分析比较中获得: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不同的。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反之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2、帮宝宝幼儿园完成了任务,请老师帮助幼儿转送小朋友们的测量结果。

活动延伸:

1、我们用学到的自然测量方法,量一量黑板,钢琴等的长度、(这一环节可以为操作能力强的幼儿提供进一步活动的环境和材料。)

2、我们该怎样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呢?(我们还可以利用身体哪些部位作为测量工具,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在自然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生活中,5—6岁的幼儿已经开始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质,并关注物体长度的守恒现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提供材料,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了自然测量这一活动。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我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提出任务——幼儿自由探索——集中讨论学习 ——分组操作探索——集中讨论归纳。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社会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两位幼儿测量不积极,因为不知道测量的方法。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让幼儿知道通过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更高的兴趣。所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教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游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判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单双数的含义。

2、能熟练区别单双数,并会用标记表示。

3、体验分组活动的乐趣,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课件;点卡、动物卡、数字卡若干;铅笔、夹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帮小动物找朋友,知道单双数

师:美丽的春天来了,许多小动物到草地上来玩游戏,看看是谁呀?看ppt(小乌龟、小狗、小蜜蜂)

1、看看小乌龟有几只?用数字几表示?

2、小狗有几只?用数字几表示?小蜜蜂有几只?用数字几表示?

3、他们是双数还是双数呢?你怎么知道?

4、小乌龟请小朋友帮他找找好朋友。(请一幼儿上去拖小乌龟)多出来一只小乌龟了,我们说5只小乌龟是单数。

5、小狗呢?他是单数还是双数?谁来帮他们找朋友?请一幼儿上去拖小狗)小狗说谢谢你,有没有帮他们都找到朋友?所以6只小狗是双数。

6、小蜜蜂着急了,他也想来找朋友,看看自己是单数还是双数,谁来帮助他们?(请一幼儿上去拖小蜜蜂)现在小蜜蜂2个2个地都找到朋友了吗?像7只小蜜蜂这样的数叫单数。

(二)练习巩固

师: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了,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看看你认识他们吗?是哪些小动物呢?他们要玩一个“小动物找家”的游戏,你们会帮他们吗?

1、游戏规则:请你们把单数的小动物放进“单数”的家,把双数的小动物送进“双数”的家。

2、请一幼儿操作

3、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检查工具)

4、小点子也想参加游戏,你能不能帮他找到自己的家?(请一幼儿操作、检查)

5、数字宝宝可着急了,他们也想回家。瞧,他们来啦,你愿意帮他们吗?把单数宝宝送到单数宝宝家,把双数宝宝送到双数宝宝家。(请幼儿讲,教师送,然后检查)

(三)游戏巩固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卡片宝宝,这些卡片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想来考考我们小朋友的小耳朵、小手能干不能干,你们准备好了吗?

2、师:请你们上来拿一张卡片,卡片上面是单数。(幼儿到篓子里拿一张卡片)看看你的卡片上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

3、师:请你们上来拿一张卡片,卡片上面是双数。谁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几?看看你旁边的`找朋友拿得对不对?

4、听要求举卡片,然后把卡片送回家休息。

(四)作业巩固

1、师:老师在后面还准备了很多游戏:

第一组:上面是点子卡片,用笔把这些点子2个2个地连一连,然后在下面的单双数上做选择。

第二组:这是动物卡片,用笔把这些点子2个2个地连一连,然后在下面的单双数上做选择。

第三组:这是数字卡片,上面有两条数字,但是要求不一样,上面一条数字下面有几个记录框,旁边有几个点子?(1个)是单数还是双数?请你在这一条数字下面的对应框里打勾。下面一条数字是找单数还是找单数?请你来找一找好吗?

2、要求:小朋友每人挂一个夹子,做好一个作业就夹在夹子上带走,每个作业都要去做一做。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对。

3、幼儿作业

4、集体作业:

看,刚才有一个小朋友在这里玩游戏呢,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他做得对不对?(ppt)先干嘛?(找好朋友)说一说是单数还是单数?为什么?在什么后面打钩?

5、相互检查作业

四、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6以内数的分合形式。

2、练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看算式报出答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6的组成和5的加减。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教师:我们学过了6以内的组成,还记得6分成不同的两份有几种分法吗?是哪几种分发呢?

——鼓励幼儿前一已有经验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

——师幼共同玩“碰球”的游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请幼儿看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口报的数字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是“5”。

2、游戏2—3遍后,可更换出示数字“6”。“4”,提醒幼儿口报的数字要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与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

(二)游戏:开快乐火车

——师友共同玩游戏,鼓励幼儿快速地报出算式卡片上的得数,要求既要算得快,又要算的对: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几点开?教师出示算式:你们猜?幼儿:()点开。

(三)幼儿操作活动。

——看分合式填空格。引导幼儿观察圆点和数字分合式。"来;自。屈;老师;教。案;启发幼儿在空格中填写相应数量的圆点或数字,并说一说分合式。

——看算式进行5以内加减运算。

——看图列算式

——算式与答案连线。

(四)活动评价。

——鼓励个别幼儿大方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活动与记录,其他幼儿对照检查自己的操作活动。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画面整洁、正确的幼儿。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给宝石博物馆中的宝石进行排列,学习10的减法运算。

2.为皇冠正确的画上宝石数量,喜欢动脑筋。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过程简录:

1.复习十以内的分合式以及加法运算--复习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戏。

2.介绍宝石博物馆--有一个宝石博物馆中有许多的宝石,但是他们都没有摆正确,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吗?

--播放PPT--有三个宝石箱子,工作人员把宝石放进箱子中,可是数量搞错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个箱子应该放几个宝石?为什么?现在有几个?那怎么办?拿掉几个?谁能够用数学算式讲出来。

--第二个箱子应该放几个?我们来数一数工作人员放了几个?他放的对吗?那怎么办?

--我们看看第三个箱子中有几个宝石?拿掉几个才能够让它的数量和箱子上的数字一样呢?

3.认识操作卡--刚刚你们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宝石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大的宝石箱子,上面的宝石有规律的排列着,每一排都是十颗宝石,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漏放了几颗,你们能够帮他加上去吗?放完宝石后你可以在两边的线上写上数字,这样可以方便检查,看看两边加起来是不是10颗。

--博物馆中还有一个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把宝石镶到皇冠上,你们会吗?

做出下面的减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镶宝石的数量了哦。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操作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做得又快又准确的幼儿。

--做错的幼儿进行修改。

活动反思: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小百科: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 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标:

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 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 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1 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和观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物品平均分配,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分配过程和结果。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数量不同的物品,如水果(苹果、香蕉等)、玩具、积木等。

盘子、小碗若干。

相关的图片、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展示一些物品,如 6 个苹果,问幼儿:“如果要把这些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操作与探索

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数量的物品(如 8 个玩具、10 块积木等)和相应数量的盘子。

让幼儿尝试将物品平均分配到盘子中,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进行分配。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并交流自己的分配方法。

(三)分享与交流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分配结果,并讲述是如何分配的。

例如:“我把 8 个玩具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4 个。”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分配方法,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个部分的数量相同。

(四)巩固与拓展

出示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显示不同数量的物品和要分配的人数,让幼儿用画圈或连线的方式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又快又准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务。

(五)总结与评价

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即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幼儿继续练习平均分。

让幼儿回家后,将一些水果或零食平均分给家人,巩固所学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复习6-10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算式题(挂于幼儿胸口)、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停车场标记、皮球(上面有算式)、奖品(有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幼儿听音乐开汽车绕活动室)

将车停到停车场,听好停车要求,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

二、闯关游戏

1、对暗号——请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对一个数,两数合成小旗上的.数。这样就能闯关成功。

2、看谁速度快——请小朋友站在黄线上,小朋友来说说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你手上小旗上的数,可以是加法也可以是减法。回答正确一题往前迈一步,看谁先到达终点。

3、送皮球回家——皮球上贴着算式,请在拿到皮球时,报出上面的算式,心里算出答案,拍着把它送到相应的点子上。

4、庆祝闯关成功——数学王国的国王准备了小礼物。找一找哪个和跟胸口得数一样,那就是国王送给你的礼物。

三、结束部分——带着礼物开着汽车回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和观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

各种数量不同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分组操作材料:每组若干个相同的小盘子、数量不同的积木。

多媒体课件,展示平均分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展示一些水果,如 6 个苹果,提问幼儿:“如果要把这 6 个苹果分给 2 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教师示范不同的分法,如一个小朋友 1 个苹果,另一个小朋友 5 个苹果;一个小朋友 2 个苹果,另一个小朋友 4 个苹果等。然后提问幼儿:“哪种分法最公平?”引导幼儿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量一样多。

分组操作:给每组幼儿提供数量不同的积木和小盘子,让他们尝试将积木平均分到小盘子中,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交流分享: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说说自己是怎么平均分的。

观看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片,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三)游戏环节

“分一分”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玩具,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平均分,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快又准确。

(四)结束部分

总结活动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任务:让幼儿回家后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自己的家人。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平均分的操作练习。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平均分的现象。

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2、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6个杯子、3个量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幼儿产生比较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客人分成两桌坐下,妈妈给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师揭开遮挡杯子的布)小明发现左边桌子上有3杯水,3只杯子是不一样粗细,右边也有3只杯子,这3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样,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别特别的想知道,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帮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二、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1、引导幼儿观察,提出疑问。

(1)、你们是怎么比的呢?

(2)、我们来看看究竟谁说得对。

2、教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比较的方法。

(1)、将左边3只杯子装满水,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难直接判断出来的。

(2)、师:这3杯水哪一个装得多,哪一个装得少?(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拿出测量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面到达的不同刻度,进行比较。

(4)、师:现在可以说一说,那杯水多?"(教师将三个量杯放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面高的那个水多)。我们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准确地比较出多少的,得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3、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对右边桌子上的水进行比较。

(1)、师:大家来看看右边这3只杯子,这3只杯子是一样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样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导幼儿先比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种类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结论。)

(2)、师:相同形状的杯子怎么目测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说出水面高看起来满的就是多。)

4、小结:这节课,大家都知道怎样比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吗?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们一起请客人喝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新课《请喝水》。

在家里尝试找不同形状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测量哪杯水多。

教学反思

1、活动的开始我先从幼儿身边的事谈起,通过启发式提问,层层递进,引发幼儿思考“假如没有水,动物、植物、大自然、人类生活发生什么变化”。为了拓展幼儿的视野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自由观察、和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到水的作用。

2、课件中,整个自然界从有水到没有水的强烈变化,不仅增进了幼儿对水的作用的了解,而且使大部份幼儿都发自内心地感到水的重要性。

3、不足之处在于:在讨论互动环节风有些匆忙,应该多给幼儿说的机会和时间而且还可以拓展到保护水资源同治要单纯地停留在节约用水的方法上。

大班数学教案 篇14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资料,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构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所以,我经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忙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经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本事;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礼貌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团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团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我抱自我;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 w
    大班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3-12-25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改,笔者最终完成了这篇“大班数学教案”,请认真阅读本文。教案与课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案与课件是每位教师日常必须做的任务。一份详细的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极大的价值。...

  • w
    小班数学教案锦集

    发布时间:2024-03-10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 创意十足的教学课件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经过编辑的认真筛选和归类这篇“小班数学教案”呈现出更好的质量,希望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 w
    大班数学教案汇编

    发布时间:2023-11-05

    教师每堂课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撰写优质教案课件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制定和实施教案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重撰写教案课件?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大班数学教案”的深度分析文章,希望这些研究能给您带来一些有益的见解和知识!...

  • w
    大班数学教案收藏

    发布时间:2024-09-13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

  • w
    最新大班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3-10-16

    学情分析幼儿有时难以分清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次,在幼儿的图书中看到了大嘴巴青蛙,我突发灵感,用大嘴巴青蛙做游戏和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很好地区分开大于号和小于号,寓教于乐,改变以往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教育活动。活动目标1.使幼儿认识数学符号“>”“2.使幼儿在游戏、操作中...

  • w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5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大班数学教案”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积极的影响。为了更顺利地进行教学,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确保每份课件的设计更加完善。教案是促进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 w
    大班数学教案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6-11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

  • w
    2024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4-09-12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24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