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用盘秤测量西瓜和苹果的情境图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然后通过称食盐和鸡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购物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的对千克和克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
实践感悟、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两种盘秤(单位分别为:千克、克),鸡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两袋食盐,1角硬币若干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或陪家长去买东西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台秤、电子秤、磅秤等,学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师现场出示两种台秤,教师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台秤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提示克与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并指出,“同学们的观察非常认真,发现了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5分钟)
(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以直观观察方式让学生参与,体会学习乐趣。)
二、自主探索,反馈交流,掌握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39页称西瓜和苹果的两幅图,学生回答哪个重?哪个轻?各重多少?教师质疑,3小于200,但西瓜却比苹果重,为什么?学生体会主要是单位不同。
教师展示魔术包,出示几块糖果,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称上,学生注意观察指针,不怎么动?说明什么?启发学生了解糖很轻,把一袋挂面放到台秤上,指针动了,说明这袋挂面很重,有多重呢?学生观察回答,再通过包装袋上的'标注,了解这袋挂面重1千克。
接着,同样方法称两袋盐,教师再从魔术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为止,让同学们读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提问:“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领读一遍,语调放慢,突出单位的不同,并板书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指出,1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下面每个同学来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重约1克的物品(一粒纽扣、1粒花生豆……)。(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三、巩固拓展,提升发展。
活动一: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拿出1个鸡蛋和15个鸡蛋,学生讨论,1个鸡蛋多重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15个鸡蛋呢?然后,请同学们先掂一掂,感觉一个鸡蛋有多重,再估计它大约是多少克?再称称看是多少克。教师追问,那1千克估计有多少个鸡蛋呢?你是怎样想的?(师生交流),教师称出1千克鸡蛋,和大家一起数一数。
活动二:由学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计一下有多少块?再一起数一数,是否和估计的一样。(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学回答。
2、练一练第2题。
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验证。
3、练一练第3题。
同桌交流讨论,选合适的质量单位填空。重点交流填写理由。(10分钟)
五、归纳总结。
教师启发,由同学们归纳出所学的知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认识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
测量较重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千克”做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5)填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
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4)填一填。 6kg=( )g 7000g=( )kg 11000g=( )kg
教师指名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教学中忽略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轻重。可用右手掂两袋食盐,左手掂1个一角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通过学生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发现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认识体验还够,判断几克、几千克,误差较大,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作业设计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个气球重5(),一瓶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重100(),一个西瓜重5(),一本书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00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学案设计
1.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学习例1。
(1)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2)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3.学习例2。
(1)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2)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4.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本节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设计了猜、掂、称、说、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即进率。本课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趣味横生的练习,使课堂层层深入、高潮迭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次动物知识大赛怎么样?师:请听题: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师:蜂鸟在刚出生时还不到1克重呢!
师:请听第二题:肚上大口袋,装个小宝宝,是什么动物?师:恭喜你们又答对了!最大的袋鼠体重可达到90千克。师:最难的题目来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师:你来说,你知道的真多!这就是可爱的茶杯犬,大约重1千克。
2、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师:看到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情况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
二、克的认识
1、初步感受克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
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我们先来认识1克有多重。
(情况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节奏快些)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
师:要想认识克和千克,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问题)
2、感受1克
师: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师: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会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
师:你们也找到了吗?那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还得通过这个小助手来验证一下。(课件加实物)师:他是谁?你会用吗?你来说说看。
(如果孩子说不到点上)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有一个小疑问:如果两边一样高呢?说得真好!
(如果说到点了)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也明白了:如果两边一样高就说明两边的物品一样重,是吗?你说的真好!师:除了像这样比较物品的轻重,天平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师:这就需要用到砝码。他们专门用来称出物品的轻重,砝码有200克、100克、、、等等
师:天平的托盘里已经有了1克的砝码,你们不能用它来验证一下硬币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个托盘里放东西时一定要轻轻地放,明白了吗?好,开始验证吧?师: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师:那1枚2分硬币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粒花生米呢?、、、、、、
师:猜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接下来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掂硬币、花生米,体验1克有多重)
师:你掂了1克的硬币,还掂了1克的花生,你觉得1克怎么样?大家觉得呢?
师:是啊!真的是很轻很轻!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说,用什么表示?
3、进一步感受1克
师:现在记住1克的感觉了吗?这次不用天平称,你能不能通过掂一掂,来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吗?师: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组长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聪明的孩子们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有结果了吗?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给老师看。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
师:下面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小组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师:你跟大家说说吧!
情况一: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大家估的都一样准啊,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情况二: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对呢?大家赶紧用天平来验证一下。有结果了吗?(找错了的小组回答)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钙片)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呢?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4、体验20克、60克、500克
师:从桌箱里拿出一个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将一克的硬币放在左手里,对比着掂一掂,估计一下小面包大约有多重?、、、、、、
3、4人,有猜到大约20克)师:同意10克的同学请举手,同意20克的请举手,同意X克的请举手。师:到底谁估的更接近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师:大约多少克?
师:刚才谁估计的是大约20克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还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学要加油哦!情况2:(没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
师:有结果了吗?多少?师:一下子估这么重的物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估错了也没关系,赶紧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记在你的心里。
师:小猴子去超市买了两样物品,我们来看。这次不用电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对比着20克的小面包来掂一掂、估一估这两样物品呢?把你估计的结果先记录在探究卡的这个位置,听明白了吗?好,从桌箱里拿出小盒子,开始!
师:估计出来了吗?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把结果页填写在探究卡上,我们比比哪个组完成的最快。开始!师:哪个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这么接近,真准!还有谁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准
师:他们两个估的可真准!你们也估的这么准吗?
师:看来有的同学估的准,有的同学估的还不是很准是吗?我们再比比谁的小手更灵活?
师:请同学们把QQ糖、鸡蛋和苹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个数放回桌箱,
师:既然大家估的这么准,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盐,你觉得它有多重?
师:好了吗?你来说!
(有说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也来找找看,找到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就是包装袋上的标识,通过它就知道这袋盐重?(500克)很多包装上都有这样的标识,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认一认好吗?
师:赶紧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用克来做单位?师:看来都是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是吗?你觉得老师的体重用克做单位合适吗?为什么?那用什么作单位?
三、认识千克
1、师:你知道的真多!在计量像老师这样较重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来做单位,(板书)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来说,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师:你能从桌子上找到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我们比比赛,看谁最先找到?
师: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大家都觉得两袋盐重1千克,我们找的对不对呢?要验证1千克是不是还要用天平来帮忙呢?
(收天平:将放有砝码的托盘轻轻拿下来放在另一个托盘上,再轻轻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师拍手坐好)
2、师:我们一起来看,称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图片)师:你会看秤吗?我们来试试看师:它有多重呢?
(提醒说完整,反馈的语言)
3、师:刚才找到的两袋盐是不是大约重1千克呢?我们还得请上盘秤来帮忙验证一下。可以两个人轻轻地抬上来。好,开始吧!师:称出来了吗?两袋盐重多少呢?(板书:1千克)师:我们找的对吗?真了不起!
师:再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回想一下,一袋盐重?两袋盐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师:同样的两袋盐,用秤称是1千克,而计算出来的却是1000克呢?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师: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吗?说的真对!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示范)生读
师:那2千克就等于?6000克就等于?真聪明!
4、感受1千克
师:轮流掂一掂这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可以和硬币对比着掂。师:掂完了吗?你觉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觉得呢?师:所以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千克)来作单位。
5、称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师:记住1千克的感觉了吗?那你觉得几个这样的苹果能有1千克?(学生估)认为是3个的举手,4个的,5个的。师:到底谁估的准呢?赶紧来称一称,看看有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交流)
师:赶紧在小组内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计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点的物品,你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觉得大约有多重?(交流)
师:你们俩(最靠前的同学)再来掂掂试试,估计有多重?师: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呢?你们小组帮忙验证一下。多少?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真是厉害啊!
师:你俩在提白菜时有什么感受?(很重)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啊?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分担一些,好吗?
师:同学们,这么重的大白菜你们都能估计的出来,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来,还是小组内估计一下,他大约有多重?(再找两个同学上来抱抱试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体重秤,你上来称称看,多少?师:估计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要出几道小题考考大家,敢闯关吗?
1、第一关: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吗?
2、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快速抢答!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
3、加大难度!第三关: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几袋重1千克吗?
4、第三关也顺利闯过,来看第四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有信心顺利过关吗?赶紧拿出桌箱里的练习纸,快速做一下第1题。
师:这是谁做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同意吗?全做对的举手!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5、最后一关:你会填吗?快速做一下第2题。(交流同上)
师:咱班的同学学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聪明的好孩子!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计量较轻物品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如果是计量像大象、汽车这样特别重的物体,我们还会用到一个新单位,这个要留着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重点: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1、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请看:,那么我们就说是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
是的倒数,也就是说和互为倒数。
和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2和呢?
2.深化理解
提问:①什么是互为倒数?
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②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1与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3.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师设疑: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①出示例题
例:写出、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能不能写成,为什么?)
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②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
四、训练、深化
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出示课件一下载)
2.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出示课件二下载)
3.判断
①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②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③0没有倒数。()
4.提高
会填了吗?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练习六2、3
七、板书设计
略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 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 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 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 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 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 秤食盐(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
1、 拿出一包500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2、 拿出两包来,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3、 再放到千克单位的秤上,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 称土豆(或西红柿)
1、每人拿出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告诉学生大约有一克,(或称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学生轮流掂)
3、估计有多重?拿一袋食盐(硬币)比较一下,估计有多重?(在教学时学生估计有500克时我的处理粗,应拿1袋食盐让学生比一比)
4、称一称1个土豆。体验形成
5、教师称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数一数。(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
7、学生称出一千克的土豆(学生小组秤)。
8、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
9、实际数一数?
10、放在结实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计——感受土豆几克)——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体验千克)
四、 称水果糖
1、 学生拿出水果糖,估计有多少克?(疑问:还有必要吗?)
2、 称出1千克的水果糖(学生小组秤)
3、 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 估计有多少块?
5、 数一数
五: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
六:考考大家:
练习1:认秤
练习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
教学内容:
课本73-74页及练习十七中的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熟练地数11-20各数,会读会写,并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估”的'意识。
4、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知
1、数数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来一次数数比赛怎么样?老师先提出比赛要求,从1开始数,谁在相同的时间里数的数多谁就是数数小能手,比赛开始!
学生在30秒内独立数数。
让学生数1—20
引导全班一起数11—20
揭题:今天我们就主要来学习11—20这些数。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钟面的12个数,能指出分针,时针。认识几时,能拨出几时。认识大约几时。能根据要求在不完整的钟表上,画出时针或分针。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和大约几时。
四、教学难点:画出时针或分针
五、教学准备:几个自制钟表,学生学具钟表,课件,练习纸。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2、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啊?
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我们认识了它,就能更好的利用时间了。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钟表。
3、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看屏幕上的钟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呀?再看看你们的钟表模型,上面也有数和指针吗?
2、有哪些数呢?我们从小到大一起数一遍。一共有几个数?从几到几?(板书:1-12)
上面是多少?呢?左边是几?右边呢?
3、钟面上除了1到12这12个数,还有什么?
这两根针一样吗?
(长一些的叫分针,短一些的叫时针)
板书:分针(长),时针(短)
请你在自己的钟表上找一找,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小朋友之间互相说一说,
(老师出示一个大钟面),谁愿意上来帮我们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4、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跑动的呢?
仔细观察针是怎么样跑动的,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三、认识整时
1、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上的数和时针、分针。那么怎么利用他们来看时间呢?
2、喜洋洋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
喜洋洋在干什么?他看的是什么节目?谁知道它什么时间拨出?(晚上的七点拨出)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7点称作7时。
板书:7时。
3、课件播放:喜洋洋吃中饭
喜洋洋在干什么?我们几时吃中饭?。
板书:11时。
4、播放:喜洋洋运动
喜羊羊下午4时在做运动。
5、这里有3个钟面,你能把他们和所表示的时间摆在一起吗?
为什么这样摆?
分针指在哪个数上?
6、如果分针还是指着12,时针指着8,那是几时?8时。如果时针指着5呢?5时。
7、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我们以后怎么看时间呀?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8、出示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9、下面就利用我们的发现,来看看这几个钟
课件出示3个钟表。说说这三个钟表分别是几时,为什么?
学生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来回答。
10、看看喜洋洋是怎样安排他一天的生活的。
课件播放:7时刷牙,
8时读书,
9时做操,
12时吃饭(我有个问题问大家,刚才的钟面上都有两根针,这儿为什么只有一根针呀?是一根针吗?认为不是的举手,那怎么就见到一根针呀?)12时的时候,两根针重合在了一起,时针有点短,被分针挡住了。实际还是几根针?
6时看电视,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形成了什么?一条直线。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条直线。
9时睡觉。
11、课件比较都是九时的两幅图
都是九时,为什么一个是在做操,另一个是在睡觉?
一天中有两个9时,我们的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就有了两个9时。
12、(动手拨钟表)
1、现在老师想在钟表上拨出4时,谁能帮我这个忙?
请一位学生拨钟表,并介绍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是4时。
现在请大家像他那样,在自己的钟表上播出4时。
2、练习拨出整时
四、认识大约几时
1、大家喜欢看课外书籍吗?喜洋洋和他的好朋友懒洋洋今天相约去图书馆看书。他们约好下午这个时间在图书馆见面。(出示3时图)
喜羊羊早早做好准备,当她来到图书馆,看到钟面是这样的,她迟到了吗?
懒羊羊睡了个懒觉,急匆匆地来到图书馆,看到钟面是这样的,她迟到了吗?
像这样,3时不到一点,或者3时超过一点,接近3时的,我们就说是大约3时。
2、课件出示三个钟表:大约8时,大约9时,大约5时。
这些钟表要怎么认读呢?
学生逐一回答,并说出为什么。
五、巩固拓展,升华知识
1、这节课,大家和老师一起学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针和时针,钟表上的12个数字。认识了几时,大约几时。
2、钟表的.样子有很多种,我们一起到钟表店去看一看吧
3、电子钟
(出示3个电子钟表)
这个钟表上的时间你们会读吗?点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学生认读三个钟表上的时间。
只有12、3、6、9的的钟表,
这里的12个数没有都写出来,你们知道显示的是几时吗?
3、这些是钟表店的钟表,他们坏了,你们能帮忙修一下吗?
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要求给这些钟面画上时针和分针。
在画之前,有没有小朋友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的?
4、学生展示作品。
一、导入
1.请学生一手拿一支铅笔,一手拿一本数学书,你有什么感受?(铅笔轻,数学书重)
师:轻、重很好地描述了铅笔和数学书的重量,看来物体都有它们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
2.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里用到的质量单位是什么?(板书克和千克)
3.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斤、两、公斤)
师:公斤、斤、两这几个质量单位在我们国家比较通用。而克、千克是在世界上都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二、新课
(一)认识克
1.出示图片(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
请你说一说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克g)
师:你还知道生活哪些物品可以用克做单位呢?
2.感知1克的质量
出示一枚2分硬币的图片,这是一枚2分硬币,它的质量大约是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师:现在2分硬币已经不常见了,老师拿来了钮扣,这枚钮扣的质量大约是1克,请同学们放在手里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它的重量,记在心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一片维C药片……)
3.认识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请跟老师说:天平、天平。天平是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在右面的托盘里放砝码。
瞧,这就是砝码,每个砝码上都标有不同的重量,有1克的,也有100克的。在天平的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看图: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放了几粒黄豆,七粒黄豆的质量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拿出七粒黄豆掂一掂,再次感受一克的质量。
4.做一做
我们已经充分感受了1克的质量,那么请大家判断这些物品当中哪些物品比1克轻?(出示做一做图)
(二)认识千克
1.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图片
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到前面拿起一大桶洗衣液,有什么感受?
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请大家拎一拎自己的书包,你认识应该用哪个单位来表示书包的质量呢?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请同学们看书102页,寻找答案。
板书1千克=1000克。
2.感受1千克的重量
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是500克,两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请同学们拿起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
(三)认识生活中的秤
1.出示三种秤的图片
请生说在哪里见过?叫什么秤?
师介绍,这几种秤都是以千克做单位的,指针指向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2.请学生秤出1千克的苹果。
3.秤一秤书包的重量。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的1、2、3、5题。
四、作业
1.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20xx克=()千克
2.练习二十的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道,你有哪些收获?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
二、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我们在本节课里,致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
1.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2.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克和1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
3.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4.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
2、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③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
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
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1、2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然是大约1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千克。
3、4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1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千克。
第5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第6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
第7、8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千克,请来验证一下。果然,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
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
(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
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
(感觉比1千克轻)
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
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4)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3.认识感知1克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3)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与1千克比呢?(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
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找一找:
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
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
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
4.克与千克的关系
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
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
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
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
②通过掂2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6.认识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
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千克)
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巩固拓展
1.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书88页练习十八第1题
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增加一个4千克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填单位:书89页练习十八第4题
2.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
3.课后调查: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88页练习十八第3题。
八、课后反思:
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再次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化”、“学校数学应向生活数学回归”等口号,生活、活动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两个关键词。然而,如何把这两者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得有效,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指导
仔细看课本85页和86页彩图,思考下列问题。
1、估一估:在超市小强和小丽看到的物品哪个重一些?
2、猜一猜: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4、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5、算一算:一袋砂糖500克,两袋砂糖有多重?
6、填一填:1000克=()千克
7、比一比:感觉一下两袋砂糖的重量和一个硬币相比,谁轻谁重?
8、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9、想一想:你知道怎样把物体的重量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出来?
(自学时间6分钟)
(二)学生自学
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带着问题开始自学。
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自觉认真的自学。
自学结束:
师检查自学效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1-09
教师会把课本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教师编写教案不能随便对待。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我们向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认识千克与克教案”文章,希望你喜欢阅读,并与你的朋友分享!...
发布时间:2023-11-05
老师上课前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展现他们工作责任心的一种体现。如今是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写出好的教案课件呢?经过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的筛选,我为大家呈现这篇“认识千克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起来以备查看!...
发布时间:2023-10-26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两袋礼...
发布时间:2023-11-07
在网络上,感言的种类变得丰富多彩,感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感受。在我们参加一些隆重的场合时,就会有感而发的感慨一番,发表一些感言,怎么写出一篇优秀的感言呢?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匹克威克外传的感悟”,请注意以下重要消息!...
发布时间:2024-06-06
一天就要结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生活日记1,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关于克的数学日记 篇1 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小数,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数不只是停留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数也是无处...
发布时间:2024-05-08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篇1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写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本人命名的俱乐部的三位成...
发布时间:2024-01-13
奥林匹克口号:“团结、友谊、进步”,展现了奥运会作为全球大家庭的精神。~~好句子人人喜欢,以下是由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你整理的《奥林匹克口号》,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发布时间:2024-07-01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台词,台词是我们在表演时候的对白、旁白、独白等。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台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lol英雄台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别看我的眼睛,里面只有愤怒和痛苦。我诅咒着一切,也诅咒着自己。——魔蛇之拥2、掘墓:死亡,仅仅是个开始3、冰晶凤凰·艾尼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