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克和千克课件

千克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0-26

克和千克课件

2023-10-26 17:54:24

克和千克课件【篇1】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感知、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克和千克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页第1课时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以后要学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身体来感知。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正确读出测量工具上的数值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设计理念

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授课,这样即便于准备学具,又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学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具学具

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袋装1千克盐、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天平。

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盐、1千克的水果、1千克的洗衣粉、二分的硬币、图钉、扣子等物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100克,火腿肠一根是50克,我的体重是35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引出课题: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来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操作,获取新知

1、克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图钉、扣子等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2、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一称苹果,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水果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

教师和学生共同验证。

⑤1克与1千克比你有什么感觉?(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3、克和千克的关系

师出示一袋500克的盐问:1袋盐重多少克?重500克。

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千克作单位)

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

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板书:1千克=1000克)

师板书用“g”表示克,“kg”表示千克。

4、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师:同学们的数学课本有多重?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来称一称,好不好?

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课本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课本的质量。(2)称好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小组合作称出数学课本的质量

(本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索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三)、基本练习,巩固应用

1、写出体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连一连。

4、找错。

设计意图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全课总结,课外实践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老师想请同学们课下调查几种物品的质量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调查物品的名称,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五)、(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一枚二分硬币为一克一袋盐500克,两袋为1000克

克:g一千克=1000克

千克:kg

克和千克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几千克物体的轻重。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至少两袋、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装了不同重量物品的袋子若干个

学生准备: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每人准备一件物品要知道它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走进动物世界。

同学们,咱们昨天通过了解可爱的蜂鸟,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带来几位大家熟悉的小伙伴,看看在它们身上你们又能有哪些收获?(出示各种小狗的图片及体重,最后图片定格在课本情景图上。)

2、发现“千克”

在刚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到一些小狗的重量,会提到发现了“千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千克”。

关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质量单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千克”也是一个质量单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猜一猜——千克与克的关系

请同学们借助原来的知识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会说1千克=1000克,因为原来学过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来所学的知识,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1千克=1000克(边说边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猜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以后的学习我们会经常用到。

2、小组活动——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利用盘秤验证你的想法。

(4)将你的发现填到学习纸上!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

多少数量是1千克

小组活动时,师巡视、指导,寻找优秀素材。(素材多种方面,有一个物品,也有多个物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发现1千克

说一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可能会有这样的填法:)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洗衣粉食盐或白糖上好佳糖数学书……

多少数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约6本……

2、评价质疑——体会质量不变

(1)瞧一瞧,咱们寻找了这么多的物品,它们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也有的是多个,可有一点是它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引导学生回答:质量都是1千克)。说的对!只要都是1千克,我们就说谈们的质量相同。如果质量都是2千克呢?(质量相同)都是4千克?10千克?……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哪个重?为什么?(学生会说:一样重,质量相同。)

(3)数学活动: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将物品装在袋子里让学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反之用克作单位。)

(2)做一做,课本6页第二题。

(3)说一说,关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课内小结: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样,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我们了解到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书: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们原来的知识,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走进训练场去接受新的挑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课本第6页第1题

找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2、提高练习

《同步学习与探究》中“千克的认识》练习题。

注意:单位换算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填写原因及方法。

3、开放练习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们分别秤什么样的物品,怎样称重?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说明:

(一)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通过执教这节课,我个人感觉的亮点之处是:

1、借助知识迁移,理解学习新知

千克与克的关系,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豪感。

2、建立数学观念,强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学,我一改原来称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质量,让学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观念,并通过“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强化学生对千克的理解。并将1千克作为敲门砖,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千克的理解。

(二)使用建议

“千克的认识”是质量单位承上启下的一课,只有让学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吨”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气帮学生感受“1千克”。

(三)需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理解“千克”,还可以利用情景图的袋鼠问题,将千克与克对比,来凸显千克的特点。

克和千克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情境引入

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三、认识重量单位——克(g)

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瓜子、5克黄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5.练习P101做一做。

四、认识重量单位——千克(kg)

1.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例2,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秤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示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4.练习P103做一做。

5.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4题。

【板书设计】

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课件【篇5】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 出示两个同样大的瓶子,让学生猜猜哪个瓶重?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最好来称一称。

(一)认识秤

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秤呢?

(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

2、逐一介绍。

台秤:把物体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体放入盘内,再输入单价,就可以知道要用多少钱。 弹簧秤:把物体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体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体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体质量。

3、认识台秤

台秤可以来称物品有多重,就是指物体的质量。常用的重量单位是千克,千克也叫做公斤,用符号“kg”来表示。

(1)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做了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汇报。

(2)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秤。

仔细观察秤,说说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观察)

分别找出秤面上的千克数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二)、认识千克。

1、今天重点来认识1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称一称桌上的物品,看看还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1袋大米,一袋白糖,一叠作业本)

2、感受1千克

(1)四人小组每人用手掂一掂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掂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和你平时拎的物品(书包、文具盒、笔袋)比较一下,有何感受?

(3)一个苹果的重量和这个比呢?一只大公鸡呢?1个鸡蛋呢?

3、估一估

(1)刚刚我们掂了很多1千克的物品,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吗?下面不用秤,只用手,你能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吗?拿出自己带的物品,小组合作,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看看哪组掂的最接近1千克。

(2)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用途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下面请你估一估自己的书包、一袋苹果等物体的重量,再称一称,看估的准不准?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自学书本第30页上关于净含量的知识。

说说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净含量”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说说电梯的载重量。 练后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题。

生写出另外三种蔬菜的质量。

集体校对。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

让学生分别说出西瓜和菠萝各重几千克,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克和千克课件【篇6】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猜一猜:

(1) 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 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 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 ,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深化练习:

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币:1克 两袋食盐: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克和千克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 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给姥姥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生2: 克和千克的单位使用有误。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 kg)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 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种轻轻的,像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

(生举例)

[评析: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1克很轻很轻的质量意识,通过学生充分比较、衡量到底有几个绿豆重1克?从而让1克的质量概念逐渐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同学们纷纷掂量、猜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开胶布。很自信的给自己的小组插上了一面红旗。)

[评析:通过趣味性的掂量、猜测活动,巩固学生对较轻质量的认识,为学生估计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做了知识的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的主动,积极性很高,充满喜悦之情。]

3、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轻也不重。

生:有点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组活动)

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

(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教室内传出了“耶”——!)然后,老师拿出1袋锯末,1袋铁块从这两袋重1千克的物品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l千克。

[评析:学生通过掂量亲身体验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质量.先形成1千克的质量表象.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举例1千克重的物体.然后,再来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物体的质量.充分的体验、感悟形成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

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三、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PPT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

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

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 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四、全课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芳芳写给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问题了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小调查

1千克鸡蛋、1千克苹果等各有多少个?

克和千克课件【篇8】

教材分析: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了解1千克的实际重量,着重让聋生在实践活动中感识“千克”的重量有多重。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时接触过重量,初步有了感知重量的生活经验,但对三年级聋生来说,还是很少接触生活中的重量,学习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这次让聋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物品重量建立联系。

教学内容:

第40~41页,千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常用的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电子称、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知道了,物体有轻重之分,猜刘老师手上的字典和数学作业本那个重那个轻?刘老师的体重和郭晓翔的体重,谁重谁轻?怎么知道的?

1、物体的轻重有时后用眼睛看一看就可以比较出来了。(板书:看一看)

2、昨天,老师在超市买了两袋东西,你知道哪一个轻一些?哪一个重一些吗?一袋方便面和一瓶饮料。你有什么办法?(板书:掂一掂)

(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同时也为了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重量的,有的物体重些,有的物体轻些。对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用的一个重量单位。

板书:千克的认识。

二、新授

1、认识千克

生活中,我们称一个物体有多重,要用到重量单位。(克、千克、公斤、斤、克、吨)都是重量单位。

千克,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它是全世界统一的,称物体有多重的单位。千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又叫做公斤。

2、感受1千克

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师拿出电子秤指导学生称一袋重1千克洗衣粉,一袋重一千克的大米。然后把称过的重一千克的'洗衣粉和大米,分别让学生掂一掂,亲自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再称好几份重1千克的东西,在课堂上顺次传递。再次感受。

指出: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

为了使学生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有较深的印象,还可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为1千克的物品。1袋精盐500克,2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4、试一试。

分组活动

(1)秤1千克面粉,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称1千克其他物品,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分别有几个。(橘子、苹果、枣、黄瓜等)

5、比一比

每一小组,凭感觉装出1千克黄豆,然后到前面来称一称再称一称,比一比谁装的最准。

6、估一估

老师拿的东西重几千克?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操作的情景,提供操作的机会,留给操作的时间,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知识,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再发现的过程。只有这样,才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课后可以到超市,菜市场里走一走,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

四、布置作业

“做一做”,第1题学生自己称出1千克的苹果,再数数,1千克的苹果有多少个?

第2题,师可以帮学生一起找出身边重约1千克的物品。

第3题,班长组织学生课后到卫生室称出自己的体重,以他为标准估测其余同学的体重。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克和千克课件【篇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解决方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五、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六、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授课,这样即便于准备学具,又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伊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学背一背及调查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然后,让学生用弹簧秤称从家带来的物品(大米和石子)。感受到虽然它们的体积不同,但质量是相同的。在学生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联系实际读取盘秤、健康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克和千克课件【篇10】

教学内容:

课题: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评析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

生:是“杜鹏程”和“牛一凡”。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

(学生活动)

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王盟”,不选“马烨炫”呢?

生:因为“王盟”很轻,“马烨炫”很重。

师:“王盟”多重?“马烨炫”呢?

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

生3:前几天测体重我是34千克。

生4:一袋茶叶400克。

生5:一袋面粉25千克

……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6: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生7: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3、认识“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蜗牛”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蜗牛的体重?

(学生兴趣高涨)

师: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因为蜗牛很轻。

师:那我们一起来称一称这只蜗牛的体重。

(示范操作)

师:我们来看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刻度1,这只蜗牛重1克。

师:以蜗牛为标准,你能猜一猜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吗?

师:我们分小组来称一称看谁估量的最准。

(小组活动)

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1举着一块橡皮: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

生2:校牌。

生3:3粒玉米。

生4反驳道:有可能是4粒。

师:为什么呢?

生4解释:因为有的玉米大,有的玉米小。

4、称物品的质量

师: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

听清要求:

(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物品的质量。

(2)称好的物品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师:刚才有的学生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用标尺上的刻度不够,我们还有个办法用法码来称。

说明:游标拨回刻度0,在右盘放入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砝码和标尺上的质量加起来就是数学书的质量。

师(拿出一袋盐):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家里常用的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称的用法?

我们分小组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我们称出了分别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1千克,但不一样多。

师:虽然体积不一样,但质量是相同的。

师:同组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凳子、书包有多重吗?

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谁重?

(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也就是说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三、应用拓展

1、认识常用的台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弹簧秤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认识健康秤

师: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连线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克和千克课件【篇11】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进一步学习质量单位等知识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而且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千克的内涵和外延比较陌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运用引导探索的教学策略,以“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为教学途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以确定质量的方法。

2.注重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建立一千克重量的概念,体验一千克的实际重量。

一千克重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洗衣粉、沙子、台秤、白糖、鸡蛋、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每组有袋装盐、一袋物品(小橙、苹果、雪梨)、台秤、实验记录表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一猜我有多高、有多重?(学生猜)大家都没有猜准,老师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56厘米,体重是53千克。(副板书)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一个胖的和一矮小的学生来汇报他们的体重和身高。

(副板书):

师生l生2(用什么单位)

1米56厘米?米?厘米?米?厘米长度单位

53千克?千克?千克质量单位

师:象这样表示人的身高、物品的长短时我们可以用长度单位(米、厘米);而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时我们可以用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的初步认识)

既然它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它用英文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有同学会说——kg,老师补充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比较长度单位的同时引出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时可以用质量单位,而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kg)就是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使得学生在一种很亲切的气氛中,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在对比长度单位中很自然地记住了一种新的国际单位,由此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1.猜一猜。老师先拿出一包标有1千克的食盐和一袋水果,同学们猜一猜哪包重?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验证呢?(请学生猜,学生产生争论,若学生说可以掂,师进入2,若学生说用秤称,进入3)

2.掂一掂。

师让几位学生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受轻重,说一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设计说明:通过猜来过渡到认识盘秤,通过猜来进一步感受物体的轻重,通过猜来培养同学们的猜测意识和探索能力)

3.认识盘秤。

师:用手掂后,大家仍有不同意见,到底谁重谁轻,还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秤称。

师:你认识哪几种秤?(请同学来说)

(电脑显示或同学们展示各种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 、磅秤、天平、盘秤等)

老师拿出实物,请学生一起认识盘秤。

师:秤面上1、2、3、4、5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在没称物品时,秤的指针指向几?

生:指针指到刻度1,就是1千克,刻度2就是2千克。在没称物品时,秤的指针指向O。

4.称一称。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每组都有几袋物品,你们愿意称一称吗?各小组合作称出l千克物品。

师:每一组称完以后,小组汇报,填好上表,从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一袋1千克苹果和这一袋1千克苹果的个数不一样?

生:因大小不一样,大的苹果每个质量大,1千克苹果的个数小,小的苹果每个质量小,1千克苹果的个数大。

(4)掂一掂或提一提,感受1千克物品的重量。

师:刚才大家已经称出你们组苹果的质量为1千克,请每个同学掂一掂。

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1千克物品的质量,接下来交换物品再掂一掂。学生进行掂一掂活动。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你们已经感受了1千克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有多重,这里有3个盒子,你们能不能掂一掂,看一看哪一个盒子是1千克重?

(请3个学生来掂,盒子编上号,掂完以后,再用秤称并证实)

(设计说明:感受一千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通过学生猜一猜引发争论之后,老师着重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提一提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一千克的实际质量。

在建立了一千克的质量观念后,再通过猜质量的游戏,渗透估计的思想及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

(5)感受几千克。

①师:再请你闭上眼睛,猜猜手里的书包大约有多重?(生:比1千克重)

你知道大约是几千克重吗?(生摇头,无法估计)

你们想不想知道2千克、3千克或几千克有多重?

在小组里找一找,放在手上掂一掂,然后再用秤称一称。(小组活动后,全班汇报交流)

②联系实际。

师:在你的身边任意找一样东西,先掂一掂,估计出它的质量,再用秤称出它的质量。

你能以千克为单位说出生活中你熟悉的物品的质量吗?

(学生汇报,老师展示课件中拍摄到的物品质量)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设计说明: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还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基础题。

(1)妈妈买来4千克西瓜,花了12元,l千克西瓜多少元?

(2)8个苹果重2千克,照这样()个苹果约重1千克。

(3)

2.提高题:亮亮给外公写了一封信,但外公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看看亮亮写了些什么呢?

外公: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很好,体重已达32厘米,身高有120千克,昨天我去春游啦!我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每张门票价格是5千克,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动物,有我最喜欢的重达3000kl的大象和脖子长达2千克的长颈鹿,我玩得可高兴啦!

(设计说明:通过基础题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千克和几千克的质量概念,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提高题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弄清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区别。而且,通过训练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加强学生探索的精神)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我们知道质量单位还有很多,比如说一枚硬币的质量,若用千克做单位合适吗?用什么单位合适呢?(生:克)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去了解,今后我们再共同来研究。

(设计说明:这环节的设计不仅对全课做了较好的总结,而且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1.调查三位同学的体重,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质量关系。(要求和目的:可与一个体形较胖的,一个体形较瘦的和一个中等体形的同学联系,相互告知自己的体重,比较体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想一想: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棉花和铁感觉上好像一轻一重,但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的)

3.游戏:由爸爸妈妈选定家里某一物品,让你猜一猜这个物品有多重?你有哪些方法?(目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学生实际操作并与爸爸、妈妈讨论,汇报采用的方法应有: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等)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千克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不能完全由老师来包办。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多方位体验。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只不过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所以教学开始首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比较长度单位的同时引出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的质量单位,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基础上,在对比长度单位中很自然地记住了一种新的法定单位,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欲望。

2.操作体验,认识概念。

在教学中,老师着重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组内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提一提的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了1千克的重量。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后.再通过猜质量的游戏和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在设计中渗透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

3.运用图片、实物,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集体观察了学生带来的各种秤和配套的教学图片,目的在于突破难点、加深印象。了解商店物品的质量,介绍各种秤的名称及盘秤称量方法;让学生称2千克、3千克及几千克等物体的重量。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但我想,对于什么是体验?究竟怎样体验?学生是否体验到了?体验到了什么?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克和千克课件【篇12】

一、课标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这种要求,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力图体现以下思路:

1,用活教材,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尤其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努力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要充分地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逐步发展到用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重量·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的内容,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学好本节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吨”打下基础·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在超市购物,使学生感受物品有轻重之分·同时,要知道物品的轻重:不仅从商品的包装标市上可知道;更重要的是知道可以用秤称,用克和千克来作它们的质量单位·接着,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首先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辅之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补充;然后在认识各种秤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称量的机会,充实学生实际称量的经验和巩固质量观念·最后,在学生建立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学习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初步培养估量物品质量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四)课型、课时设计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的教具有:教学课件、若干枚2分硬币、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等·

学生准备的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玉米和黄豆等·

2·教法与学法设计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从中学生积累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学习新课·

本课设计力图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伊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学选物品背及调查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猜一猜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并用天平实际操作称一称·在学生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联系实际读取盘秤、健康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游戏感受轻重

请几位小朋友做个小游戏·先请两位小朋友站在讲台上(一胖一瘦),在找两名学生上来分别背一背·

问:背了之后你们各自有什么感受?(比较重、比较轻)

下面的小朋友,请你左手拿书,右手拿一支铅笔,你有什么感受?

(左手轻,右手重重)

2·置疑,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说到的轻和重表示物体的什么呢?(物体的重量)教师说明重量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数学上我们称它为质量(板书:质量)·

(2)生活中表示物体重量是怎么写的?都有哪些单位呢?(学生借助学具举例说一说·如一包盐质量是:300克,一瓶洗洁精呢:500克,牙膏75g、大米5kg等)

(3)仔细观察这些数字的后面,你有什么发现?(有用克作单位的,有用千克作单位的,有用g或kg表示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出示课题)

(利用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学习新知·)

(二)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1·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克”和“千克”呢?(学生说一说,在超市,或跟妈妈买菜的时候·)

2·教师课件演示,很多物品的外包装上标有克和千克·

(三)认识秤

1·如果你想知道物体有多重,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说一说·(用秤称一称,看包装,掂一掂,估一估)

2·如果没有外面的包装,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有多重,怎么办?

(用秤称一称)

3·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秤·

(多媒体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你在哪里见过?平常用它可以称什么呢?(学生说说)

4·简单认识天平·教师边出示天平,边讲解它的结构以及用法·

(四)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

A·建立“克”的概念

1·教师出示1枚2分硬币,先让学生掂一掂,有什么感觉?(轻,很轻)它有质量吗?(有)请你估一估,大胆猜一猜,大约有多重?(学生大胆猜一猜,说一说·)

2·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学生上来操作,教师指导)板书:一枚2分的硬币重1克

3·掂第二次·请你再掂一掂,这1克是什么感觉?掂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在学具盒里找一找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找出来后,我们来验证一下·

5·1个2分硬币重1克,那么2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多少?3个、4个、、5个……把每个小组的都放在一起又是多少了呢?10个、20个、……100个又有多重呢?那多少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能跟一个苹果质量差不多呢?(学生掂一掂后再猜一猜)

6·拿出一个苹果,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猜猜它大约有多重?请学生上台称苹果,读苹果的质量·(师板书:一个苹果重约150克)

2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3个呢?

B建立、感受“千克”的概念及克和千克的进率认识

1·请学生掂一掂教师指定的物品·(质量是1千克)

(1)掂一掂,估一估,大约有多重?

(2)再称一称,进行验证·

2·拿出500克得洗洁精称一称,重是多少?那么2瓶洗洁精是多少克呢?(1000克)放到称上称一称·(让学生观察指针的位置)

3·然后把1千克的物品再放到称上称一称,观察指针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一样重)怎么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

板书:1000克=1千克

4·读一读,教师先领读,学生自由读·读后想一想,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克吗?读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1千克以千克作单位,1000克是以克作单位·)

1000 克=1 千克

5·掂一掂,比一比,1克和1千克

6·购物游戏,学生买苹果·要买1千克苹果,先估一估要买几个?再自己试一试,(各组汇报1千克里有几个苹果?各组为什么数量不一样呢?)

7·利用桌上重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找一找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口算册、数学课本、文具盒……)

(通过给1枚2分硬币称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先估测后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让学生体验与感知·)

(五)课后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先交流,再指名学生说)

(1)知道了重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

(2)学会了1000克=1千克·

(3)有用英文g和kg表示的·

(4)还学会了估物品的重量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的方法·

2·知道了1000克=1千克,那么20xx克等于几个千克?5千克里面有多少个克?7000克里面有多少个千克?

3·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克作质量单位比较好呢?那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比较好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物品质量较大时用千克做单位,物品质量较小时候用克做单位·

(六)分层练习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问题,有没有信心?

1·出示课件:他们的体重分别是多少?(教材P88第二题)

2·填上合适的单位·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将错误的填空适当分析·(教材P89第四题)

3·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个乒乓球重约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4·填一填,你能行·

2千克=( )克 5000克=( )

8千克=()克4900克=( )千克( )克

5·游戏:小青蛙找家·小明给物品做标签,由于自己的粗心,把做好的标签弄乱了,请你帮他正确的贴上·

6·谁是估重小能手·要求:选你喜欢的物品,先掂一掂,再估一估,再称一称,看看你估的准不准·完成表格内容,最后小组汇报·

小小估重家:动手掂一掂,大胆估一估,再动手称一称,相信你一定行·

物品的名称

估计的重量

称出的重量

(七)课后评价,自评、他评·

(八)小小调查员,调查生活中的物品的重量,完成表格·下节课交流·

(九)板书设计: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币:1克 两瓶洗洁精:1000克

一袋 洗 衣液: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预测

这是一堂生动地操作实践活动课!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学生猜想、验证2分硬币──称1千克物品,来体会感悟1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既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建构了新知识·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具体体现在:①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从课始就进入用口交流 购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体的重量、用心 感悟物体的之中两的活动中,探究的兴趣 由然而生,达到乐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②以“活”的形式 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从课始的说、看──课中的掂、猜、称──课尾的掂、想、称、议的活动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测

1·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可能会出现教学纪律混乱现象·

2·教学中出现许多学生喜欢的水果、食物,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其学习的注意力·

3·本节课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亲身体验的活动较多,学生的活动量大,可能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

(三)预测问题的改进设想

1·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到分工明确,操作有顺序·

2·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

3·做到由易到难,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亲身去操作体验感悟·

4·恰当的运用激励性语言,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主动得去体验,评价一定要正确适当,要客观,语言要丰富,富有激励性·

六、板书设计

(一)呈现板书设计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币:1克 两瓶洗洁精:1000克

一袋 洗 衣液: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二)板书设计的意图、目的

主要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板书,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认识千克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05

    老师上课前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展现他们工作责任心的一种体现。如今是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写出好的教案课件呢?经过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的筛选,我为大家呈现这篇“认识千克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起来以备查看!...

  • w
    认识千克与克教案经典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09

    教师会把课本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教师编写教案不能随便对待。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我们向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认识千克与克教案”文章,希望你喜欢阅读,并与你的朋友分享!...

  • w
    荡秋千课件(精华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09

    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课件的内容需要教师们自行设计和完善。教案则是构建高效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要素之一。今天栏目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荡秋千课件”的文章,希望能够继续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

  • w
    匹克威克外传的感悟精选

    发布时间:2023-11-07

     在网络上,感言的种类变得丰富多彩,感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感受。在我们参加一些隆重的场合时,就会有感而发的感慨一番,发表一些感言,怎么写出一篇优秀的感言呢?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匹克威克外传的感悟”,请注意以下重要消息!...

  • w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经典

    发布时间:2024-05-08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篇1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写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本人命名的俱乐部的三位成...

  • w
    识字7课件

    发布时间:2024-03-07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教育教学领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素之一。大家好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今天为您推荐一篇有关“识字7课件”的网络文章,希望我的意见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将其收藏起来!...

  • w
    奥林匹克口号

    发布时间:2024-01-13

    奥林匹克口号:“团结、友谊、进步”,展现了奥运会作为全球大家庭的精神。~~好句子人人喜欢,以下是由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你整理的《奥林匹克口号》,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 w
    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分享

    发布时间:2023-11-02

    阅读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增长见识,还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却能了解天下事。当我们沉浸在阅读作品中时,我们就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故事中。那么,如何写出一篇好的读后感呢?我们为大家精选了题目为“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